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萨多查依王朝
释义

萨多查依王朝(Sadozais),近代阿富汗伊斯兰教王国(1747~1818)。亦称杜兰尼王国。由坎大哈阿布达里部族萨多查依氏族的酋长艾哈迈德·沙赫·杜兰尼(Ahmad Shah Durani,1724~1773)创建。16~17世纪时,阿富汗先后被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和波斯的萨法维王朝所瓜分。

历史

1736年波斯军将领纳迪尔·库利汗夺取波斯王位,1738年率军攻占阿富汗坎大哈时,艾哈迈德被俘虏,后在波斯军队中服役,因屡建战功,被纳迪尔擢升为阿富汗人所组成兵团的指挥官。后艾哈迈德趁纳迪尔在呼罗珊遇刺身亡、波斯处于内乱之机,率其部离波斯南下攻占阿富汗坎大哈地区。1747年,在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主持下,各部族酋长在坎大哈集会,经过激烈竞争,推举艾哈迈德为阿富汗沙赫,号称“杜兰尼”(即珍珠中的珍珠),重建都城坎大哈,创建阿富汗人的第一个伊斯兰教王朝。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平定了国内叛乱,打败波斯入侵者,实现了阿富汗的统一,确立了国家制度,开拓了疆土。在1747~1770年间,曾两次入侵波斯,先后征服赫拉特、内沙布尔、马什哈德,占领阿姆河以南地区,迫使布哈拉纳贡。曾9次入侵旁遮普,两次掳掠德里,击败了马拉塔人和锡克人,迫使莫卧儿帝国皇帝割让了旁遮普、木斯坦、信德和克什米尔,并掳掠了大量财富,奠定了阿富汗王国的基础。王朝在全盛时期,其疆域东起印度旁遮普,西至里海,南临阿拉伯海,北包巴尔赫,成为18世纪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第二大伊斯兰强国,并与印度莫卧儿帝国相抗衡。1773年,帖木儿·沙(Timur Shah,1746~1793)继位并迁都喀布尔后,因王室内讧和各部族之间矛盾,地方割据势力发展,巴尔赫和信德等行省总督相继独立,加之国家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国势开始衰落。1818年,巴拉克查依族各部落酋长联合举兵叛乱,攻占喀布尔,推翻末代国王沙·马哈茂德(1809~1818在位),萨多查依王朝遂亡。

特色

萨多查依王朝是一个军事封建国家,其政治制度沿袭了印度莫卧儿帝国和波斯纳迪尔王朝的行政管理,并保留有部落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国王由部落酋长会议推举,拥有军事、行政、执法和收税的最高权力。王朝封建的土地制度占主导地位,虽保留有以部落为单位的土地公共占有形式,但部落酋长、贵族占有大量私有土地,王室和高级军政官员领有大量封地。王朝主要经济来源是税收和战争中掠获的大量战利品,并鼓励商业和过境贸易,增加国家税收。王朝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遵从哈乃斐学派教法。国王以伊斯兰教的保卫者自诩。从中央到地方及军队选派伊斯兰教学者担任法官,设有执法机构,掌管司法和宗教大权。中央、行省和军队中的大法官由国王任命。伊斯兰教的著名长老在朝廷作为国王的宗教顾问参予国事,宗教学者、毛拉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文化

王朝在辖地内的主要城市兴建和扩建清真寺,修建苏菲派修道院和谢赫的墓地,并赐予清真寺瓦克夫地、免交赋税。王朝重视发展伊斯兰学术文化,大量刊行《古兰经》、圣训和宗教著作,在清真寺附设宗教学校,培养毛拉和官吏鲁准许中亚和印度的苏菲派游方传教师到各地传播苏菲主义学理,培养门徒。坎大哈和喀布尔城经新建,经济繁荣,学者云集,清真寺林立,成为政治、经济和伊斯兰文化中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