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撒拉 |
释义 | 《圣经》中人物撒拉是“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原名叫着“撒莱”,亚伯拉罕原名叫着“亚伯兰”。 撒拉是一位容貌俊美的妇人,但是却不能生育。亚伯拉罕和撒拉年轻的时候,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吾珥非常贫穷,在神的指引下,他们来到迦南地寄居.住在赫人中间.上帝应许这地为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产业,这地能流出奶与蜜,丰丰富富。后来迦南地闹饥荒,他们自已决定下到埃及去。 在去埃及的途中,因撒拉容貌俊美,为了避免因嫉妒遭来杀身之祸,亚伯拉罕与撒拉约定,他们不以夫妻相称,而是以兄妹相称。事实上撒拉也是亚伯拉罕同父异母的妹妹。 在埃及,撒拉的美貌传到了埃及法老的耳中,撒拉就被带进了法老的宫殿,成为法老的嫔妃。亚伯拉罕因此而得到了很多礼物。 撒拉作为一个弱质女人,只有接受这命运的安排,但是上帝并没有忘记她,因此降灾难于法老和法老一家。法老这才知道撒拉原是亚伯拉罕的妻子。于是将撒拉还给了亚伯拉罕,并更多的金、银、牲畜。亚伯拉罕和撒拉可谓是因祸得福,原来上帝要成就亚伯拉罕的心并没有动摇。 亚伯拉罕所得丰厚,带着撒拉,又回来迦南地。随着年月的增长,亚伯拉罕已经八十多岁了,撒拉不育,又何来的后裔继承这迦南地,以这地为产业?但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示,他的后裔众多将如繁星,如沙尘,并且是从他自已所生的。 撒拉不明白上帝的应许,就对亚伯拉罕说:“既然上帝应许你的后裔众多,我不能生育,你就纳我的使女埃及人夏甲为妾吧。她平时温柔贤良,应该是不错的女子。” 亚伯拉罕想:“这应该是上帝的应许吧。”于是就纳了夏甲为妾。不久,夏甲就怀孕了。 怀孕后的夏甲自以为功高,就小看撒拉。撒拉受到委屈,就告诉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对撒拉说:“她既然是你的使女,你可以随意处置她。” 于是,撒拉就又行使主母的身份,处处为难夏甲,苦等她。夏甲受不了,就带着有孕之身逃往旷野。但神向她显示,说“回到你主母那里,回到她手下。”。 夏甲回来,生一子以实玛利,但是撒拉仍然没有孩子。 亚伯拉罕九十九岁,撒拉九十岁的时候,神向他们显示,撒拉将怀孕生子。撒拉就暗笑,“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 但上帝说:“在我岂有难成的事?” 后来撒拉真的怀了孕,产下一子以撒。神说:“凡从以撒生的,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从使女的儿子以实玛利生的,另成一国。”这就是后来的以色列和阿拉伯两个国家。 撒拉生下以撒后,一天,撒拉看见夏甲和她的儿子在戏笑,心中顿心恶念,就对亚伯拉罕说:“你把这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这使女的儿子不可与我的儿子以撒一同承受产业。” 亚伯拉罕对此很是郁闷,但是神说:“凡是撒拉所说的话,你都得听。你也不必担心夏甲和她生的孩子,因为我也必使他的后裔成为一国。” 于是夏甲和以实玛利就被赶出去,在别是巴的旷野受到神的看顾,存活下来。以实玛利后来娶了一个埃及人的女子为妻。 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死于迦南地的希伯仑,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 亚伯拉罕一家由于是寄居在赫人之中的,没有田地,为了埋葬他的妻子撒拉,他用四百舍客勒向赫人以弗仑买了一块地做为坟地,那地就是麦比拉洞并那田地。其后裔所承受的产业就从这块地起。 撒拉是受上帝特别怜悯和祝福的女人,她具备与生俱来的美貌,并受到神的特别包容。她撒谎说是亚伯拉罕的妹妹,她所起的恶念,如对待侄女夏甲,如暗笑神让其得儿子的“大话”,神都包容她,并令他的丈夫亚伯拉罕,“凡是撒拉所说的话,你都得听。”并且撒拉所受的一切委屈,神都一一讨回,如被埃及法老夺去做嫔妃,被使女夏甲轻看等。 神的爱就是这么奇妙,这么长阔高深。当初夏娃就因偷吃了禁果就被处以及其严厉的惩罚,而对撒拉的罪神却是那么地包容,就象当今的我们,因信称义,所有的罪,因信神儿子的缘故,都得赦免。 诗歌词目:撒拉 拼音:sǎ lā 基本解释: 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 《白雪遗音·南词·立春雨水》:“撒拉着花鞋懒待提,紧闭樱桃全不语。” 民族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撒拉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族源撒拉族的族源,根据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从土耳其来的,一说是从哈密来的,一说是从撒马尔罕来的。学术界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撒拉族源自中亚撒马尔罕。 撒拉族的祖先是怎样迁来循化的,有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 传说撒拉族始祖尕勒莽、阿哈莽兄弟两人原居住撒马尔罕,在伊斯兰教门中很有威望。由于他们反对压迫,遭到国王的嫉恨和迫害。一天,国王派人偷来一条牛宰杀了,偷牛人吃了牛肉,把牛头、牛蹄等包在牛皮里,偷偷地放在尕勒莽的屋顶上。接着,牛主人到国王面前告状,说他家的牛被人偷了。国王派人到尕勒莽家搜查,在屋顶上查获了牛头等物。于是,国王以偷牛罪逮捕了尕勒莽。审讯时,国王特地召唤来许多老百姓,说:这就是你们素所尊敬的人,却干出偷牛的勾当,证据确凿,你们说该怎样处置他呢?百姓们在国王的淫威下,只得说:国王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尕勒莽被判了死刑。临刑时,当着众多百姓,尕勒莽请求说:我愿就死,但请允许我念经,向胡达(安拉)祈祷。经念完了,在真主默佑下,国王当即变成了一个怪物。于是,尕勒莽的沉冤得申,性命得保,真相大白。这时,尕勒莽认为此地不能再继续呆下去了,宁肯放弃家产,也不愿舍弃教门,便和阿哈莽带领同族18人,牵了一峰白色骆驼,驮着《古兰经》,向东方寻找新的乐土。当地一位“外利”(伊斯兰教法中学问道德很高之人)叫他们带上故乡的一瓶水和一袋土,并告诉他们:哪里的水土与家乡的相同,哪里就是居住的乐园。他们向东走了17个月。经天山北路、吐鲁番,进嘉峪关,经肃州、甘州、凉州,到宁夏。再东南行至了秦州(天水),折而西返,到伏羌(甘谷),又到洮州(临潭)、黑错(合作),经拉卜楞,进入夏河县的甘家滩。尕勒莽等人离开撒马尔罕后,又有45人跟踪而来,追随他们,经天山南路进入青海省境内,沿青海湖南岸东行。他们先到贵德,走尖扎滩,又到同仁县的龙车(即龙布、隆布,今隆务),折到元珠沟,疲惫不堪,有12人留了下来,以后繁衍为元珠沟12族。其余33人继续东行,在甘家滩与尕勒莽等18人巧遇,同行进入循化境内。他们在甘家滩朝西北方向行走,经夕厂(夕昌)沟,越孟达山,攀上奥土斯山。这时天色已晚,苍茫中走失了骆驼,便点起火把在山坡寻找,撒拉语叫“奥特贝那赫”,意即“火坡”。当他们到了街子东面的沙子坡时,天正破晓,后人又称沙子坡为“唐古提”,即“天亮了”。在曙色中,他们眺望街子一带,眼见土地肥美,清流纵横,确实是一块好地方。下了山坡,发现一眼泉水,清澈见底,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一尊。众人试量了水、土,与所带故乡的水、土重量相同,这就是他们建立新家园的乐土,于是,决定在此地定居下来。现在街子的骆驼泉、骆驼石的来历,即源于此。骆驼所驮的《古兰经》,成为撒拉族世代珍藏的传世之宝。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来的历史,近年来被一些历史学家证实。其祖圣尕勒莽、阿哈莽的坟墓与《古兰经》手抄本仍在街子清真大寺内保存。一本土耳其文著作《回族源流考》中记载:“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库曼境内)的尕勒莽和阿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一百七十户,离开此地东行至西宁附近定居下来。”从民族习俗来看,过去撒拉人结婚时往往表演“骆驼舞”或“骆驼戏”,其内容就是追述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迁来的经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