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若尘
释义

1、简 介

若尘,原名杨琼,天涯社区ID:温柔几刀,海南乐东人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1995年考入海南大学中文系,先后师从叶舒宪先生、余虹先生、耿占春先生等研习文学人类学和文艺理论。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

2、著 作

《作为治疗的文学:关于文学艺术功能的人类学研究》(专著)

《西方文学主题漫笔》(专著)

《独行》(诗集)

《上帝的眼泪》(诗文集)

3、论 文

《文学创作与治疗:关于〈巴黎圣母院〉的一种解读》

《文学治疗的可能与实践》

《为什么还要有文学治疗》

《文学治疗学:关于构建一种新学科的设想》(《作为治疗的文学·序》)

《在哲学与巫术之间:浅说老子作为巫》

《精神疾病的发病和治疗及其它:几则案例的临床分析》

《老子哲学关键词》

《从中心都边缘:或诗的尴尬处境》

《故事与时间》

《艺法自然: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侧记》

《艺术终结后的艺术现实:兼谈现代艺术》

《绘画作为自由的庇护所:吴楚宴先生印象》

《在颠覆与重建之间:史方腾先生印象》

《作为心之映像的艺术作品:张天凡先生印象》

《艺术中的生命精神:梁凌先生印象》

4、创作经历

1)2003—2008年《作为治疗的文学》

读大学时,杨琼就对“文学与治疗”这一课题抱有浓厚的兴趣,毕业论文《文学创作与治疗:关于〈巴黎圣母院〉的一种解读》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从2003年起,杨琼在叶舒宪先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文学人类学研究,期间深入过少数名族地区和精神病医院等区域进行材料收集和田野调查,其文学理论专著《作为治疗的文学:关于文学艺术之医学功能的人类学研究》历时6年完成。叶舒宪先生欣然作序。

在《作为治疗的文学:关于文学艺术之医学功能的人类学研究》一书中,杨琼首次提出了“文学治疗学”的学科概念。并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对疾病(不管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的治疗单纯等同于客观的、物理意义上的医学治疗,而忽视了文学艺术对患者(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所具有的巨大的助疗和康复作用。

《作为治疗的文学:关于文学艺术之医学功能的人类学研究》一书运用人类学的研究、解读方法,从文学治疗的发生学透视、文学的精神医学原理、文学治疗的类型(个案)研究、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治疗、精神疾病的发病和治疗及其它(临床调查)等五个方面对文学艺术与疾病之关系、文学艺术对人类精神之疗效作用、文学艺术在现代人生活中所充当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论证了巫、医、史(文)之文化精神在上古社会曾存在某种本质联系,并指出了后世文学艺术与其之间的传承关系;对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所起到的精神生态作用也作了较为精辟的阐述;视角独特、视野开阔。作品高度概括,内容涉及宗教学、民俗学、哲学、人类学、文学、叙事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绘画、音乐等等诸种学科,所包含的学科内容不做单纯的独立成章的论述,而是各学科之间思想的渗透和整合;既有学术著作的理论深度,读来又不觉得枯燥乏味,是一部较系统地研究文学艺术与精神治疗之关系方面的学术专著。

2)2004—2007年《独行》

《独行》是作者近几年来生活、情感、学习、工作、思想等多方面之体验的文字表达。是一部作者而立之年的另类心灵史。或者说该诗集的创作时作者在体验一种“文学治疗”,正如作者所说的:这些文字都是在嫉妒抑郁的状态下写就的。作者在该书的结束语中写道:“对我来说,创作不过是一种精神的游戏,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乐趣。所以,我习惯在孤独与焦虑的时候阅读或创作——因为阅读或创作中所固有的游戏功能可以起到娱情作用——尽管我的所谓创作有时候更像是一种随意式的涂鸦,但我还是固执的认为,即便是这种随意式的涂鸦也能让我享受到一种莫名的愉悦,在这种欢愉中我便能暂时忘却在白日里被机械的狂躁所侵蚀的身心之苦痛;甚至在深夜里,我也乐意让自己沉溺在这种随意的涂鸦之中,那样便可以逃避在入睡后魔鬼在耳际恐怖而凄凉的哭声了。尽管我知道在阅读或创作结束之后,我可能会更加郁悒与焦虑,因为我常常被这样一种心绪所折磨,即在阅读或创作中倍感精神的高度紧张,这种紧张感曾一度让我幻想和感受到诸多可怖的场面,精神近临崩溃。”

早晨·父亲·那间破屋

父亲在房顶上翻着那些破烂的瓦片,

熟练却有些迟钝的双手,

天气不算冷,父亲却穿上

我多年前给他买但一直没穿的暖衣。

在这个村庄里,那些最早被唤醒的生灵,

父亲也和它们一样早起,

这时,东方还没有放出第一道晴光,

我还在梦中,父亲的脚步来回划着弯曲的弧。

睡意在我的床头露出冷森森的笑,

那扇门,还有房顶开着的暗淡的天窗,

拉长着脸,一起嘲笑被父亲提早唤起的黎明,

在这黑暗中,父亲是我永久的依靠。

最终,黑暗还是被这村庄的沸腾冲走,

天空泛着暗淡的白,南国依然还很阴沉,

这年冬天没有太阳,全国到处在闹雪灾,

厚皮树上挂着的晶状露珠在冒着霜气。

父亲在房顶上翻着那些破烂的瓦片,

我往返在混泥土和屋顶之间,

双手上渐渐浮起的紫红的血泡,

我偷偷跑到暗处把泪痕擦干——

致先师余虹先生

“自杀不易,活着更难”。这就是您为自己

设定的一个人的百年?尽管我无法说服自己

接受您的选择,但我始终认同了活着比自杀

更为不易的事实。生存之不易的形而上的

沉思变得有些令人难以承受,您的深思熟虑

抑或孤注一掷并没有给您带来意外的幸福。

郁抑症?失眠?世人不太相信一个

睿智的思想者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精神疾患,

然而,您的思想才是您精神的不可承受之重,

你需要通过秉烛夜思来打发那些

令您不堪重负的时间。您是在思想上

自我流放的俄狄甫斯,谬斯的歌唱并没有

能根治您深沉的忧郁。如今,

我不得不替您质问:从零度开始的写作,

能不能再次扮演健全人之身心人格的角色?

文艺的精神医学功能何处可觅?……

创作何为?我听见老太太说:您读坏了书!

这无不道理啊。在这思想贫乏的时代,

您是一个拓荒者,却把自己捆绑在

荒芜的世界里接受世人的审判,只有

您知道:您离自身存在的世界越来越近,

却离他人的世界越来越远。在生存的另一端,

从此远离喧嚣——您彻底获得了自由。

说的意义

我何所求?

你就近在咫尺,

我何所惧?

我在说疯语,

我执意倾吐,

那是多么快乐。

孩 子

在还是一个混沌的时候

走了,提前走了——

只在我心中留下一座

洁白的纪念碑。

孩子——多么纯洁的概念,

像圣徒的祈祷,

在最黑暗的时空里

也能闪亮。

如果?如果这片土地种不下

一粒种子,那么……

那么,一定是我们的世界

积淀了太多尘埃。

3)2006—2008年《上帝的眼泪》

尼采说曾:“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也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两句话可是说是作者创作《上帝的眼泪》的某种真实写照。该书是《独行》之后作者精神生活的延续。

上帝与人

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吗?没有!上帝不但没有死,反而更加疯狂。上帝不是自生的,也不是自灭的。上帝不过是人类在某个阶段丢失自我时创造出来企图重新建立新的世界的“他我”的形象,是人类自身的镜镜像。现在,人类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掌控世界,又何尝还需要上帝来为自己撑腰赎罪呢?人——作为真正的上帝——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并拿着尚方宝剑向世界宣布:我才是真正的上帝!而一直被当作挡箭牌的作为傀儡的“上帝”此刻已被真正的上帝打入冷宫,从而印证了索福克勒斯的那句“人哪!在你没死之前,不要说自己是幸福的”话语。

人,不甘继续被上帝“奴役”的生活——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拘束,必须“重估一切价值的”,把“上帝”这个至高的“伪道德者”从国王的宝座上拉下来,彻底的“解放”套在人肉身上的枷锁。现在,大家轮流坐庄,转换“权欲关系”的角色,人人都是自由的,人人都可以当上帝。

“上帝”死了,新的世界以什么来作为统领生存关系的价值核心?如何建立新的价值体系?维系价值体系的尺度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便接踵而来。笛卡儿标榜的“我思故我在”使人类之精神世界遭受到沉重的劫难,康德更甚,“人是目的”的论断干脆把人抬到生存世界的至高点,从而直接导致了人与神秘的神圣性的彻底割裂。“上帝死了”不过是尼采向世界标示自身的幌子,他不正生存在“伟大的”古代希腊这个“上帝”之中吗?他所制造出来的“超人”不正是“上帝”的变相吗?

“上帝”死了,好不好?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个人或少数人当上帝,是权力的集中,便于管理,但容易导致专制;多数人当上帝,是权利的均衡,但容易导致泛滥。自由主义超出了界限,作为体现号召、组织、凝聚力的“权欲关系”便彻底丧失了作用,社会又回到了慌乱的原始起点。这时再重塑一个“傀儡”上帝便难上加难了。

上帝作为上帝的价值核心是道德,人作为上帝的价值核心是权欲。在道德与权欲之间,人会选择权欲。其后果就是维系人与人之关系的精神价值的彻底丧失,人就变成了机械的“单向度的”“活着的僵尸”、“空洞的人”。

4)2006—2009年《西方文学主题漫笔》

本著作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学主题”的专题研究史,主要从自然、性爱、自由、正义、命运、神圣、死亡等七个主题进行描述,勾勒出了西方文学史的基本主题。本著作同时也看以看作是“西方文学史”的另一种描述,和正统的“西方文学史”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是一部雅俗共赏的通俗“西方文学主题”史。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自然主题

一、自然概说

二、神话中的自然主题

三、后世文学中的自然主题

(一)自然与文明的模式

(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对待自然的态度

四、华兹华斯的“自然的诗”和荷尔德林的“神圣的声音”

第二章:性爱主题

一、神话中的性爱主题

(一)“性爱”的前道德性,即自然行为

(二)“性爱”的先行注定性

(三)“性爱”行为的非价值判断

二、后世文学中的性爱主题

(一)中世纪文学中的性爱主题

(二)现代文学中的性爱主题(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

1、古典主义的理性之爱

2、浪漫主义的爱情至上

(三)后现代文学中的性爱主题

三、总结:性爱主题的几大维度

(一)性爱的自然性与精神性

(二)性爱的社会冲突

(三)性爱的自然冲突

第三章:自由主题

一、自由概说

二、神话中的自由主题

三、哲学与文学中的自由主题

四、拜伦作为“自由的歌手”

第四章:正义主题

一、神话与正义主题的文学表达

(一)何谓正义

(二)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形象

(三)埃斯库罗斯和他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四)《安提戈涅》与正义表达的模糊性

二、西方理性主义对正义主题的表达

三、《熙德》与正义的社会秩序

第五章:命运主题

一、神话中的命运主题

二、后世文学中的命运主题

三、哲学对命运主题的诠释

第六章:神圣主题

一、信仰与神圣

二、克尔凯郭尔谈人的三种生存状态

三、分别作为神话、哲学与神学的神言和人言

四、雨果作品中的神圣

第七章:死亡主题

一、神话中的死亡主题

二、基督神学的死亡观与后世文学主题

(一)基督神学的死亡观

(二)后世文学中的死亡主题

三、对对待死亡态度的精神分析

附录:纪念先师余虹先生:回忆之事

后记

5、绘画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