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润州听暮角 |
释义 | 《润州听暮角》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此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作品名称:《润州听暮角》 作品别名:《晚泊润州闻角》 创作年代:晚唐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涉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润州听暮角》 【作品别名】《晚泊润州闻角》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李涉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润州听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作品格律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平水韵)。 江城吹角水茫茫, ⊙●●○△, 曲引边声怨思长。 。 惊起暮天沙上雁, ⊙●⊙○○●●, 海门斜去两三行。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品鉴赏唐文宗时,诗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贬谪途中。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此题恰成补充,说明此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作者简介李涉 (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唐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大和(唐文宗年号,公元827—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