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溪 |
释义 | 瑞溪是海南省澄迈县的一个镇,位于澄迈县中部,总面积75.74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个镇办热作场,总人口31212。瑞溪镇是澄迈县的大镇,也是澄迈县文化经济重镇。 凤土乡镇苍山叠翠,绿水欢歌。在秀气而灵巧的小山环抱之中,南渡江穿过其中部的瑞溪镇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瑞溪镇是澄迈县的一个大镇,也是澄迈文化经济的重镇。 瑞溪镇于澄迈县中部,东与永发镇毗聆,西与金江镇交界,南与文儒镇相连,北与金江农场接壤,总面积75.74平方公里。全镇和辖1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个镇办热作场,总人口31212。 瑞溪镇地处平原,位于南渡江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澄迈县重要的粮食及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果蔗、反季节瓜菜、胡椒等,各类瓜菜远销全国各地。瑞溪镇人民政府注重引导当地人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羽绒加工、鸭苗孵化、淡水鱼苗孵化和养殖业全县闻名,产品畅销全省。家庭作坊所生产的瑞溪牛干、瑞溪腊肠、瑞溪粽子等产品香淳可口,远近闻名,很受大众喜爱。 澄迈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澄迈县每个镇、国营农场均有百岁老人。在所有百岁老人中,女性有94人,占79.6%;男性有24人,占20.4%。百岁老人平均年龄为102.02周岁,其中,年龄最大老人106周岁,年龄最小的100周岁。而瑞溪镇,有百岁老人25位。 长寿原因与当地的居住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俗、敬老风尚和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当地老人热爱劳动、劳作有规律、生活习性好、性格乐观也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小镇历史: 瑞溪以瑞溪墟为中心,所辖五十几个村庄,如今人口近四万人。瑞溪人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发展。据考证,瑞溪墟于清康熙年(1663)建集市,至今已有345年的历史,是个古老而繁荣的乡镇小集。 在漫长的科举制度中,瑞溪出过两位进士,即明朝成化年间的唐绢和清乾隆年间的吴赞姬。唐绢自幼从琼山跟随叔父到澄迈,其后定居于瑞溪镇巷头村,可算地地道道的瑞溪人。其后裔在巷头村繁衍发展,也有分居金江等地的,至今已有数百人。吴赞姬的村庄下辽村,虽然今属金安农场,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金安建场之前,隶属瑞溪管辖。 瑞溪人崇学重教,在旧中国,瑞溪的十排高小是境内的最高学府。历代父老,不惜重金聘请名师,办学成绩斐然:一是十排高小是澄迈县办学校较早的私立学校之一。瑞溪建墟时便建十排祠,十排高小打破了“一村一塾,一塾一师”,进行复合班教学的模式,办起了十村九乡联合学府,各村各乡学子选优入学。学校成立学董会,教学和管理方面实行校长制,分年级分班教学,教学设施齐全,办学理念和意识超前,即有时代特色,又有为科举拔贡输送人才为宗旨。二是近代的辉煌,民国年间群庄的曾庆兰、瑞溪村的何启谦等几位爱国学生从十排高小往黄埔军校就读,在风云突变的历史时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日军侵琼,日军进驻瑞溪,拆毁十排祠,十排高小无法在原址继续办学,但是全体父老和全校师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敌人的屠刀,师生们转移到南文村初小继续上课,直到抗战胜利,十排高小又迁回原址继续办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办新型学校,十排高小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瑞溪墟能久盛不衰,主要得益于瑞溪人民的精明能干。提起瑞溪人,人们往往会用赞许的口气,用古老的称呼说,崩溪仔有如广东的汕头仔,浙江的温州仔那样善于经营。瑞溪人有胆略,有审时度势,识市场行情的敏锐目光,他们走南窜北,赚四面八方商贾户。 集市,是人民买卖互市,生产生活用品需求的地方,是商人的用武之地。瑞溪人在世世代代的商旅生活中摸索发展,制作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食,并且使之成为名优品牌。如瑞脂粽、瑞溪牛肉干、瑞溪腊肠等都已名闻海内外。这些小食都有一支庞大产业大军。解决了很多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也造就了许多富商大户。单牛肉干加工,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就有上百家牛肉干制作坊。他们全都用传统的方式加工制作,所用配料没有防腐剂,使产品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价值高,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 说古话今,日军侵华时,在瑞溪设的据点,就很值得一谈。该据点在瑞溪中学校园里,据点还残存一间土木结构的两层瓦房。当地群众称之为“日本楼”。“日本楼”是当年日军和日本奸商“厚星公司”共同办公的小洋楼。据文史人员调查,我县众多的日军据点中,大部分都因为年代久远而被毁损,日军在瑞溪的据点是仅存的一处。到目前为止,“日本楼”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剥蚀,已损坏严重,幸好那些优质杉木仍然完好,希望政府拨款维修,当作文物保护好这间“日本楼”,这是日军侵华的铁证! 瑞溪特产:瑞脂粽、瑞溪牛肉干、瑞溪腊肠。 瑞溪是个古老文明的地方。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