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乃尔 |
释义 | 简介瑞乃尔(Schnell Theodore.H )(?-1897),德国人。同治九年(1870年),德国克虏伯炮厂派其来中国推销军火。旋被李鸿章聘为陆军教官。后经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推荐,瑞乃尔同额德茂一起被聘为旅顺炮台教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瑞乃尔由天津调往威海,任北洋护军绥巩军炮术教习,协助北洋海军作战。 人物生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五日,日本海陆军联合攻占了威海卫南帮炮台。随又占领了威海卫城及北帮炮台。接着,对停泊在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实行海陆夹击。并多次以鱼雷艇潜入港内偷袭,先后炸伤、炸沉了“定远”、“来远”、“威远”、“宝筏”等舰船。刘公岛内已是人心浮动,秩序混乱,形势十分危急。一些洋员与清军官弁也在私下聚会,策划投降事宜。正月十四日夜,瑞乃尔与帮办“定远”管带英国人泰莱、医官英国人克尔克三人先后会见候选道牛昶炳和山东候补道严道洪,密商投降问题。由泰莱与瑞乃尔出面,向丁汝昌劝降,以观其态度。当日午夜二时,二人见到丁汝昌,瑞乃尔会讲华语,他首先向丁汝昌说明眼前之困境,然后劝之曰:“事势至此,徒多杀士众,无益也。曷以船械让敌,士民可以保全”。进而说:“可战则战,否则,若士兵不愿战,则降不失为适当之步骤”。结果,被丁汝昌严词拒绝。 正月十六日,日军海陆围攻更急,少数清军将领与洋员“密有成议”,鼓动一些士兵、水勇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不允,并召集各舰管带议事。因瑞乃尔通华语,丁汝昌命其出舰安抚士兵,众人仍喧噪不已。“瑞乃尔入舱,密告丁汝昌曰:‘兵心已变,势不可为,不若沉船毁台,徒手投降较得计’,汝昌沉思良久,乃令诸将候命,同时沉船。诸将不应,盖恐沉船徒降,取怒倭人”。十七日,丁汝昌得到刘含芳派人送来的一封李鸿章电报,始知援兵无望,而口外倭舰密布,北洋各舰皆受重伤,子药将尽,无法冲出,水陆兵勇又哀求活命,丁汝昌见事无转机,遂于十八日清晨饮鸦片自尽。 丁汝昌死后,诸将及洋员商筹投降问题。二十三日,日军占领刘公岛,瑞乃尔等被遣送至烟台。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去世。 其他资料关于丁汝昌之死的“瑞乃尔的报告”。 戚先生说:“泰莱所记丁汝昌死事情形,并向方璧虚构(似应为“并非向壁虚构”——引者)据他自称,一是根据传闻;一是根据瑞乃尔的报告”。“瑞乃尔乃价值。泰莱也德籍洋员,时为炮兵教习,曾积极鼓动投降,并始终参与其事。他的报告自然有很高的说:‘我采取瑞乃尔报告所述,以其可靠性颇高。’”这段话语无伦次,一时难以读懂。我仔细再读,才发现可能是检字员检字时把铅字塞错了位置,校对时也未认真核对,致有此误。此段原文似应为:“瑞乃尔乃德籍洋员,时为炮兵教习,曾积极鼓动投降,并始终参与其事,他的报告自然有很高的价值。泰莱也说:‘我采取瑞乃尔报告所述,以其可靠性颇高’”。戚先生指出,“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瑞乃尔发表的报告原文,这不能不是一大遗憾。”但戚先生又说,“但并不妨事。通过泰莱的转述,仍然可以看到瑞乃尔报告的主要内容所在”(戚其章:《关于丁汝昌之死的几个问题》,《日本研究》(辽宁大学),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89年第11期。)。这就使人费解:既然没有找到瑞乃尔的报告原文,我们就无法确定其史料价值的高低。甚至仅仅根据泰莱所说之孤证,大可怀疑有无瑞乃尔的报告。与前面所述戚先生对待“《中东战纪本末》所记丁汝昌死事情形甚详,……书中称所记系根据‘西简’所言。所谓‘西简’,当是某洋员致上海报馆的书信。这位洋员究为何人,……即使他确实是北洋海军中的洋员,也不能证明这条材料有多么高的史料价值”相比较,对待同为北洋海军中的洋员有关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不同记述,何以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为确信,一为确疑!假使真有“瑞乃尔的报告”,其可靠性也大可怀疑。因为据泰莱所记:“盖丁氏死后,马格录,好威及中国将弁数人上陆抵道台牛氏家,遇瑞乃尔。”(丛刊:《中日战争》,六第67页。)可见丁汝昌服毒自尽前后,瑞乃尔并不在丁汝昌左右,甚至不在舰上。他根本不可能亲见丁汝昌自杀身亡的详情细节。因此,泰莱“采取瑞乃尔报告所述,以其可靠性颇高”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