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典“卡尔.古斯塔夫”无坐力炮 |
释义 | 简介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 性能参数种类:多用途携带型火炮 口径:84mm 全长:113公分 重量:16.1公斤(M2) 使用弹药:HEAT 751 反战车榴弹(前后排列式弹头)、HEAT 551 反战车榴弹、HEDP 502 多用途榴弹、HE441B 榴弹、ILLUM 545 照明弹、ADM 401 闪光霰弹。 移动方式:步兵携行 发射速度:4~5发/分钟(注:本炮为用后抛弃的「一次使用」型) 生产厂商:瑞典绅宝波佛斯动力股份有限公司(Saab Bofors Dynamics,原始设计为瑞典FFV) 现役型号:M2(1964年设计)、M3(1991年设计) 使用国家:未整理 类型轻型反坦克武器中的蝙蝠 关于卡尔古斯塔夫“重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筒”的定位说法不一,在传统的火箭筒定义中,“卡尔古斯塔夫”重型火箭筒被定义为“多用途轻型反坦克武器”,比铁拳-3、RPG7这样的班用轻型火箭筒重,用以填补单兵轻型火箭与反坦克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因其威力大、适用范围广而闻名,是一款代表了世界轻型反装甲兵器发展潮流的火箭筒。但也有称其为“轻型无后座力炮”的。军事类文章在介绍无后座力炮时也少不了它。而从其使用性能上看,它也确实具有两者的许多特征,本来就是横跨两个品类之间折衷性的东西,可以说,它是轻型反坦克武器中的蝙蝠。尤其是它最新的M3型更是兼具多人操作的轻型无后座力炮和单兵可操作的火箭筒的优点,并弥补了前者重量大和后者准确性低、威力小的缺点 发展起源-M2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 严格的讲,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首先是作为一种轻型无后坐力炮而出现的。早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瑞典人就开始根据二战中的作战经验开始发展自己的轻型反装甲兵器。1948年,由著名的FFV公司研制的“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正式服役,其最初型号M2全长1.13米,含两脚架全炮重14.2千克。由发射筒、文杜里喷管、护板、肩托、前手柄、两脚架组件、瞄准具、背带、握把以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分燃烧室和导向管2部分,用合金钢制成。导向管内有24条膛线。发射筒左侧有光学瞄准镜支座,后面有连接喷管的紧定器。护板用隔热材料制成,由护板箍固定在发射筒燃烧室外面,以保护射手面部不被高热的筒壁灼伤。喷管、两脚架组件也用合金钢制成,坚固耐用。保险装置除保险卡笋和保险扳把之外,还设有阻铁保险,以确保使用安全。发射时,竖起握把后面的保险扳把,向前推压撞击杆到待击位置,再打开阻铁保险,即可扣压扳机进行发射。M2型重量较轻,可由单兵携带,1~2人操纵,炮弹初速310米/秒,射速6发/分,能发射破甲弹、榴弹、照明弹和发烟弹,发射FFV65式破甲弹有效射程400米,能击穿400毫米厚均质装甲,发射的FFV441式榴弹内装850颗钢珠,配用多用途引信,可触发或空炸,有效射程1300米。应该说,这时的卡尔古斯塔夫还是一门标准的无后坐力炮,与当时曾大量装备世界各国陆军的轻型无后坐力炮如中国的“82无”实际上并无太大的差别。 M550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为增强排的反坦克能力,填补近程反坦克武器与反坦克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又发展出了M2-550型,M2-550 式改进型采用较先进的FFV556 式瞄准装置,利用火炮和火箭相结合的原理发射火箭增程弹,同时换用三脚架,提高射击精度。全炮重18千克,最大射程高达2300米,借助其重量相当大而精密的FFV556式光学瞄准镜,其有效射程可达700米。FFV556式光学瞄准镜由带望远镜的光电系统、光轴重合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组成,主要部件是测距仪和提前量测定器。测距仪放大倍率为3倍,视场12°,测距范围175~1000m。提前量测定器位于望远镜的下部,放大倍率为4倍,有效距离为150~700m。瞄准镜的分划镜上有2种分划:一种用于发射破甲弹,一种用于发射杀伤弹和发烟弹。此外,为便于夜间作战还配有像增强仪。M2-550型配有破甲弹、榴弹、双用途弹、发烟弹和照明弹。比M2型体积重量更大,射程更远,在发射无控火箭弹的前提下,其精度相当高。 至今为止,M2-550型无后坐力炮仍是西方国家中装备数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轻型无后坐力炮,它轻便易携,每个火力组仅2人,多用途性极好,是优秀的连排用支援火器,尤其适用于无法取得即时火力支援的特种部队。其最传奇的战例是在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海军曾用它击落阿根廷的直升机,甚至把阿军驱逐舰炸开了一个大洞。 M3型“重型火箭筒”卡尔古斯塔夫轻型反坦克武器中最值得关注也是装备最广泛的,是其M3型。上世纪7、80年代,随着装甲防护技术的进步,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的大量应用,世界火箭筒的发展趋势是重型化,因此西方这个时期发展出的火箭筒口径全是8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箭筒,前苏联也在40毫米口径的RPG-7基础上发展出了58.3毫米口径RPG-16。 其后这股重型火箭筒浪潮汹涌到极致,出现了法国的“阿皮拉斯”那样的变态级“超重型火箭筒”,其战斗全重达13.7千克、全筒长达1.29 米,单兵携带已经相当困难,发射时更是声势喧天、狼烟动地,人称之“法兰西大焰火”。这样的火箭筒已经脱离了“轻型反坦克武器”的本义了。在当今世界军事信息化、合成化程度日益提高,步兵越来越难以靠近目标近身作战的趋势下,这种超重型火箭筒的战场使用越发困难。 在这股火箭筒“重型化”的浪潮面前,瑞典人坚持走自己的路,没有放弃久经考验的卡尔·古斯塔夫“轻型无后坐力炮”,而是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进设计。为了满足90年代步兵近距离反坦克作战和有效的火力支援需要,瑞典军方于80年代初对多用途武器系统提出了新的战术技术要求、:能在中程距离上摧毁包括重型坦克在内的所有装甲车辆;用碰炸方式对付有防护的部队,用空炸方式对付无防护的部队;能施放烟幕屏障;能定点照明战场,以便于夜间观察和消灭装甲目标;武器质量小,机动性好。为了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1984年,“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摇身一变发展出“M3型重型火箭筒”。口径方面其对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84毫米口径不离不弃,其结构特点与M2/M2-550式轻型无后坐力炮相似,仍由发射筒、文杜里喷管、肩托、前手柄、两脚架组件、瞄准具、背带以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前手柄位于发射筒的左下方,增加了一个携行提手,以利于迅速转移阵地。瞄准装置该火箭筒采用新研制的光学瞄准镜,此外还配有红外夜视瞄准具,以便夜间作战使用。与以前的型号相比,它还装备了激光测距仪,与先进的瞄准仪配合使用,有效射程和精度大大提高。 M3型保持了卡尔古斯塔夫多用途性能强的特点,可发射多种弹药,除发射FFV597式超口径火箭增程破甲弹、FFV502式多用途弹外,还可发射M751式串联战斗部破甲弹、FFV551式火箭增程破甲弹、FFV441B式杀伤弹、FFV469式发烟弹、FFV545式照明弹以及训练弹等。M3型最大的亮色在于其成功减重。众所周知,轻型反装甲兵器利用无后座力原理可以取得较大射程,但其不利的后果是为了承担发射时的高压,发射筒重量较大。卡尔古斯塔夫M2-550型发射重达3.2千克的FV-502弹时有效射程可达700米,最远射程2300米,但其发射系统全重达18千克。而卡尔古斯塔夫M3型则成功的解决了重量问题,为减轻重量,其发射筒用带膛线的钢质内衬和缠绕在内衬上的碳素纤维环氧树酯复合材料制成,去掉了原护板组件。喷管为玻璃钢制品,其他外露部件如前手柄、发射和击发机构、瞄准具支座和瞄准具壳体、肩托以及两脚架等多为铝制件或塑料件。全长1.065米,与前两个型号基本一致,但由于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并适当降低初速,其全重由M2-550型的18千克降到9.5千克。只有原来的一半稍多,已经与RPG-7B型的6.3千克相差无已,轻型化到单兵可以携带全套作战系统,足以装备到班了。它能发射M2型的所有弹药,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为了给步兵提供反重型装甲火力,它还可发射M2-550发射的FFV597式火箭助推尾翼稳定超口径破甲弹,弹径132毫米,其结构原理与前苏联RPG-7发射的超口径弹药相似,也是由空心装药战斗部、引信、增程火箭发动机、尾翼组件和发射药筒等组成。其战斗部前有一个探杆,以便赋予最佳炸高。尾部有6片折叠尾翼,出筒口后展开,保证火箭弹稳定飞行。有效射程250米,可击穿900毫米厚均质装甲,能对付现代先进的主战坦克。 为了使年近花甲的“卡尔古斯塔夫”继续引领世界火箭筒发展潮流,瑞典萨伯-博福斯公司为其研发了一系列弹种,包括ADM 401近距离防卫弹药、441D 84mm高爆榴弹、551 84mm高爆反坦克弹、751 84mm高爆反坦克弹、502 84mm高爆双用途弹、545C 84mm照明弹、469C 84mm发烟弹、553B次口径训练弹、TP 552射击训练弹、TPT 141射击训练曳光弹等。而其对应发展的AT4型一次性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与M3型也是可以通用的,这将大大减少生产和后勤补给的难度,从而增大生产基数,降低武器装备成本。 衍生及发展为适应步兵分队的多种需求,同时期还发展了AT-4式84毫米火箭筒,其口径为84mm,火箭筒长1000mm,火箭筒重量达6.7kg,配用与M3型弹药相同的破甲弹、多用途弹等弹种,弹径84mm,弹质量3kg,有效射程300m,初速290m/s,破甲厚度400mm以上,瞄准装置为简易机械瞄准具,白光及微光瞄准镜,光电火控系统。即使是前途难料的一次性超重型火箭筒瑞典人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期发展了120毫米的超重型大口径火箭筒。 可以预料,“卡尔古斯塔夫”系列即便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仍将在世界轻型反装甲兵器大家族中占重要地位,而其一方面紧紧盯住世界装甲作战发展潮流,适应国外军购市场变化而发展的超前意识,另一方面却不抛离传统,注意发挥老式装备效能,借鉴“老”装备使用经验实现轻型反装甲兵器口径数十年一贯化的思路也值得中国军工部门学习和借鉴。 参数比较当前几种比较典型的可重复使用火箭筒性能比较 型号 口径 火箭筒 长 发射筒质量 瞄准装置 配用弹种 弹质量 初速 最大速度 直射距离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 破甲厚度 瑞典卡尔古斯塔夫M3型 84 中国69式40毫米火箭筒 40mm 910mm 5.6kg 白光和红外瞄准镜 超口径破甲弹 2.3kg 140m/s 300m/s 300m 500m 800m 400mm 前苏联RPG16型58.3毫米火箭筒 58.3mm 1100mm 10.3kg 机械瞄准具,光学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红外夜视瞄准具[ 同口径火箭增程破甲弹,85mm超口径火箭增程破甲弹 58mm破甲弹质量1.66kg 德国铁拳3 60mm 战斗状态长1200mm 重型12kg 以色列B300 80mm 760mm,战斗状态长1370mm 质量7.54kg,战斗状态质量为13.5kg 机械瞄准具,测距光学瞄准镜, 备注:“破甲弹质量”后的数据均为常用的破甲弹或多用途弹数据 当前世界几种大威力反装甲火箭弹性能对比 型号 弹径 重量 弹长 弹质量 国家 发射器型号 初速 最大速度 有效射程 射速 破甲厚度 FFV597火箭增程破甲弹 弹径132mm 98式火箭弹 120毫米 105mm破甲火箭弹 105.2mm 11.5kg 阿皮拉斯火箭筒 112毫米 9kg 925mm 4.3kg 法国 一次性火箭筒 295m/s 评价相对华约组织,北约在武器制式上宽松得多,轻武器方面北约老大美国可以号令大家使用同样的步枪子弹口径,但却管不了大家各搞各的火箭筒。火箭筒属于轻武器范畴,生产工艺并不复杂,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就能自研。是以彼此并不太买帐的西方各国在火箭筒方面委实是百花齐放——几乎每个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火箭筒,性能方面则各有千秋,谁都不服谁,其中德国的“铁拳”、法国的F1、英国的劳80、以色列的B-300等都是性能极其优秀堪称经典的火箭筒,甚至巴西等军事技术实力并不算太强的国家也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火箭筒。作为一个北欧小国,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却冲破了各国军界间的藩蓠,博得了口味挑剔的西方各国军方的青睐,并先后出口装备了至少二十多个国家,堪称北约乃至整个西方通用的重型火箭筒。 于笔者看来,作为一个北欧小国的轻型反坦克武器,“卡尔古斯塔夫”重型火箭筒之所以能在西方火箭筒大家族中独占鳌头,这种“西方的RPG”性能确有其独到之处:其可靠、耐用性并不输于RPG-7,但准确性、威力却远胜于发射超口径火箭弹的RPG-7。更重要的是,“卡尔古斯塔夫”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自诞生至今,在世界轻型反坦克武器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火箭筒重型化趋势中又发展出了M3型,其后又不断改进,新的弹种花样翻新,同时还有一次性的AT-4型、甚至120毫米口径的AT12T 型出现,可以说,比RPG-7问世更早的“卡尔古斯塔夫”一直引领着世界轻型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潮流。笔者以为,认真对照剖析卡尔古斯塔夫的发展轨迹,从中找到世界轻型反坦克武器发展的规律,吸取有益的经验,对中国同类武器的发展大有裨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