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安方言 |
释义 | 概况瑞安方言包括瑞安话、福建话、畲族话等三种。瑞安话是瑞安市的主要方言,与邻近的温州话、平阳话、文成话同属吴语瓯江片,也称浙南瓯语,瑞安话即瑞安瓯语。瑞安福建话属闽语闽南话系统,分布在龙湖、营前、东岩等瑞安西南边缘乡镇。瑞安畲族话与平阳、文成的畲客话相似,兼有闽语和客家话的特点,分布在东岩乡驮庵村和民族村。但是,瑞安福建话、畲族话地区也通瑞安话。 瑞安话内部的一致性很强,瑞安不同乡镇的方言基本相同,不但外地人不能辨别,就是本地人一时也难以区分。但是,熟悉情况的瑞安人都知道:城关片,莘塍、塘下片,丽岙、仙岩片,场桥、梅头片,湖岭、陶山片,高楼、营前片,马屿、平阳坑片,阁巷、林蝉片和飞云、仙降片的瑞安话又各有差异。但总体上瑞安话的差异性可以概括为两大点:东西部乡镇的差异(东部乡镇包括瑞安104国道沿线各地的乡镇以及飞云江下游沿岸乡镇)和南北部乡镇的差异(与平阳县、泰顺县接壤的瑞安市南部乡镇;与青田县、温州市瓯海区相连的瑞安市北部乡镇。)瑞安话南部乡镇受平阳瓯语和闽语影响,北部乡镇则受温州话影响,南北乡镇的瑞安话差异不大,略有区别。在这两大地域差异中,东西部乡镇的差异尤为显著。其中,陶山镇是瑞安市中部的一个老镇,瑞安中西部乡镇的瑞安话多数与陶山音比较接近,陶山音是乡镇瑞安话的代表。因此城关镇和陶山镇的差异在所有的地域差异中最具代表性。 用法瑞安话用法和温州话基本相同,发音和温州话有些字词有区别,可以沟通。如:在温州话和瑞安话里,“水”、“喜”、“瑞”、“安”、“龙”等字发音均不同,故说温州人和瑞安人对话时,单个词汇会造成不懂,而整句句意基本理解无误。由于在温州广为流行的温州鼓词使用瑞安话为标准发音(有时候只有瑞安话唱起来才押韵),所以瑞安话和温州市区话一样属于广义温州话中很主流的一部分。 分布瑞安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瓯语,是瑞安市的主要方言,与邻近的温州话、平阳话、文成话等方言同属吴语东瓯片,或称浙南瓯语,瑞安话即瑞安瓯语。瑞安福建话属闽语闽话系统,分布在龙湖、营前、东岩等乡镇。瑞安畲客话与平阳、文成的畲客话相似,兼有闽语和客家话的特点,分布在东岩、马屿等民族村。瑞安福建话、畲客话地区也通瑞安话。浙南的说唱文艺——温州鼓词就是以瑞安话为标准音的。 特点瑞安话和其他瓯语的共同特点是入声不短促,唐韵字不带韵尾等。如“汤倘烫托,堂宕荡铎”,瓯语韵母都是O,舒声不带鼻音尾,入声不带喉塞尾,“汤倘烫托”阴调四声一贯,“堂宕荡铎”阳调四声一贯。浙南瓯语的特殊词语如看叫“眥”(tsi),白糖叫“糖霜”,咸菜叫“菜咸”,退潮叫“潮落”,麻烦叫“生受”,早晨叫“天光”,中午叫“日昼”,下午叫“黄昏”。民俗专家认为瑞安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理由是: 1、鼓词一直是用瑞安话说唱,也只有用瑞安话才押韵。 2、著名词师管华山、阮世池都是瑞安人,长期以来已形成自己的流派 。 3、瑞安仙降人彭阿元首创了伴奏乐器牛筋琴。 4、制琴的重要材料牛筋,是马屿人阿海制作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