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软商品 |
释义 | 软商品与硬商品相对应(硬商品,一般是指金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商品,特别是金,它天生就是货币。),是指除了金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概括地说所谓软商品是指脑力劳动者生产的知识性、信息性、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商品的总称。 简介软商品(Soft Commodity)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商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商品同与其对应的物质资料商品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大力丰富和发展软商品不仅能为社会再生产提供新的生产要素,而且有利于克服过剩经济时代中的硬商品的过剩、软商品的稀缺,有利于促进软商品市场的健全,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性质非物质资料商品软商品是相对于物质资料商品而言的非物质资料商品 现代社会是商品社会,现代商品是一个完整的商品体系。这个商品体系,由物质资料商品和与其相对应的非物质资料商品两个子系统构成。所有生产和生活资料都包括在物质资料商品中,而此外的金融商品、技术商品、信息商品、劳务商品等,都包括在后者范围之内。这两个子系统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代商品这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根据这两个子系统本身的形态以及隐匿其后的特点、功能等,可以把前者称之为硬商品,即物质资料商品,而把后者称之为软商品,即非物质资料商品。现代商品体系是软商品和硬商品的统一。 存在内在的依存性软商品同与其对应的物质资料商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依存性 这种依存性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逻辑关系的必然,是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的统一。从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软商品的产生滞后于物质资料商品,是物质资料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软商品产生以前,社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主要是以物资资料商品为主的硬商品,而与物质资料商品生产和交换相关的其他要素,如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知识产权等,是从属于物质资料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是以不太规范、不普遍的形式发生的,因而整个商品市场是以一种并不完善的形态存在着。软商品与物质资料商品之问的依存关系,还可以从其价值特征上表现出来。软商品的价值及其价格有特殊的、复杂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表现方式。其中,具有物质特性的商品,如资金、劳动力、服务等,可直接由物质资料生产的价值运动规律决定。而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等,其价值的内在规定性和价值量的确定虽比较困难,但仍可由物质资料产品价值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 这种决定既是一种参照、也是一种借鉴,离开了这种参照、这种借鉴,软商品交换则无法进行。并且更进一步,绝大多数软商品的价值也是在物质资料商品生产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为一方面通过软商品的流通和使用,能够使物质资料商品的价值增值,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使它本身的价值得以实现。特别是那些直接为物质资料生产和消费服务的软市场商品,离开物质资料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它们本身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软商品既依存于物质资料商品,更区别于物质资料商品,具有自已独特的属性和特征 软商品与物质资料商品的历史和逻辑的联系,并不能使其简单地归并到物质资料商品中,相反软商品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许多不同于物质资料商品的特点、作用和存在方式,从而可以独立于物质资料商品系统之外单独存在。 形成和发展综述软商品的形成和发展,使社会商品经济增加了交换的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换的方式,使交换的内容和结构更加复杂,标志着社会商品经济、商品体系更加成熟和丰富。那么软商品是怎么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呢? 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软商品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使金融、技术、信息、服务等成为独立的部门。为了适应这些部门劳动交换的需要,便形成了新的单独的相应商品和市场,这便是软商品和软市场。软商品和软市场的产生,不仅丰富了商品体系,同时也决定了从事这些方面工作的劳动者、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事实上社会分工的细化,不仅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软商品生产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也能够促进人们按市场细分需求进行生产,并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节约劳动时间,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必然结果软商品的出现是商品生产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的必然结果 从的商品生产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以商品生产发育的不同程度为参照系,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其中,软商品的形成和发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中最为成熟、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随着软商品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商品生产不断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发展到高级,这已成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趋势和轨迹。 商品生产的第一阶段,即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生产方式还没有脱离采集和狩猎的阶段,因而剩余产品很少。这决定了人们之间的交换只能采取物物交换的方式。商品生产的第二阶段,是简单商品生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剩余产品较前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换逐渐频繁,出现了等价物。这时交换范围仍旧很小,面也较窄,对生产过程影响不大。但是等价物的出现改变了物物交换的方式,使交换结构得以深化,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第三阶段是复杂商品生产阶段。这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扩大,物质资料生产逐渐丰富,因而人们交换的外延开始拓展。为适应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需要,土地、房产市场等相继出现,同时货币的作用使人们之间的交换更加频繁,商人、经纪人等成为社会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阶段是成熟商品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分工十分发达,商品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极为雄厚,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各子市场逐步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这时,商品生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货币变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 第五个阶段是现代商品生产阶段。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新的技术革命如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等,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的工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与之作为不断扩张的社会商品体系,其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宽,其中适应技术革命和沟通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需要的技术产品、信息产品、文化产品等,逐步成熟起来,“服务革命”也使服务业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原有的和新出现的物质商品、房地产商品、金融货币商品、知识商品、服务商品等更加完善和发达。此时市场商品网络已通向全球,健全统一的市场商品体系已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此商品生产阶段,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软商品的出现和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重要产业部门,以至于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已超过一、二产业的总和,成为最为强大、最有生命力的产业和商品体系,这标志着商品生产和交换已走向更高级阶段。此时软商品的出现和发展是该商品生产阶段的必然产物。 最根本动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软商品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一是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着商品的发育程度,软商品的出现正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事实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对软商品的孕育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物质资料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够为软商品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奠定物质基础。软商品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正是物质资料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不可能有软商品的出现。 二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软商品的出现,没有明显的临界点,软商品的形成和物质资料商品的发展,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都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交替发展的。实际上一方面社会商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商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又为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重要条件。同理,软商品也是这样,一方面它的产生是物质资料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又为物质资料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 三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软商品越来越成为社会商品构成的重要组成要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商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同时也适应了新技术革命的勃兴和信息、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专门化分工的需要,已成为活跃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勿容置疑,在当今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大力丰富和发展软商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意义软商品是现代社会商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商品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增大市场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为社会再生产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对于克服过剩经济时代中的硬商品的过剩软商品的短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于促进软商品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进而调控经济运行,改善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提供新的生产要素软商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能为社会再生产提供新的生产要素 越是现代化生产,越要有全新的技术、灵通的信息、健全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所有这些,都可通过软商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加以解决。事实上在软商品体系中,有许多软商品如智力资本、信息资本、技术资本等已成为物质资料现代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参与到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中去,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 克服硬商品的过剩和软商品的短缺在过剩经济时代,软商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克服硬商品的过剩和软商品的短缺 如今在告别了商品短缺,走进经济过剩时代中,经济的过剩实质是硬商品的过剩和软商品的短缺。在商品市场上,一方面有许多商品,主要是一些物质资料商品(硬商品)销售疲软,卖不出去,出现过剩;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商品,厂商和居民户想买却买不到。例如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高新技术、人力资本、市场信息,法律服务等却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又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需要休闲、娱乐、旅游、家政、金融理财等方面的服务,但这些软商品却要么还不成熟,要么还处于稀缺状态。 有利于间接调控软商品的丰富和发展能够促进软市场的健全,进而有利于经济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 软商品是软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主体,软商品的不断丰富,软商品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必然会促进软商品市场的成熟与发展。软商品市场的成熟不仅能有效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提供丰富的软生产要素,而且还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因为软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借助它可以综合地对物质资料生产进行调节。人们可以通过软市场提供的信息,了解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趋势,并利用金融市场等对物质资料生产进行调节,从而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在这种间接调控方式中,由于它有先进的物质手段做后盾,并通过健全的信息网络和市场体系作保证,因而它经过统一市场体系的协调,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弹性就会增大,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也会更容易实现,如此经济发展的震幅就会相应减少。所以这种调节方式与直接调控方式相比就要平缓得多,更能够有效地避免供求关系的较大起伏,从而减少浪费。由此,大力丰富与发展软商品,借以推动经济调节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大力丰富和发展软商品,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而且对于重构社会组织,改变社会关系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软商品的丰富,软市场的建立,不仅增大了市场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也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在商品生产趋于成熟以前,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分裂,经济形态的变革,会导致政治、社会、文化的深刻矛盾与冲突。事实上在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改变着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条件下,当市场发育不健全,而且具有调节社会振荡的新的机制没有形成时,经济的予盾往往会通过激烈的畸形的方式加以解决。 形式创意在以往的时代,由于交通通讯落后,信息流程缓慢,创意的扩散及实施也缓慢,一个创意,从提出到实现,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现在完全不同了,借助于电话、传真、手机、电脑互联网络、电脑CAD设计、机器人员工、全自动化生产线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个创意,从提出到变成现实不知加快了多少倍。 创意在现代经济领域的作用是体现得最明显,如果把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商品开发竞争和商品营销竞争)比喻为世界经济大战的话,那么,这场大战的核心和前端则是创意大战。所以,有人在20世纪的末期提出了创意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观点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正是创意与守旧、平庸、僵化思维的前锋遭遇战,拉开了一场场经济新战役的帷幕;在拉开经济新战役的帷幕后,创意又跃马扬鞭,冲入表面看来无血痕无硝烟的战场中心,时而助主力正面攻城,时而独自侧后奇袭,时而借势横扫千军,时而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世界商战战场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战例。 好了,创办“创意经济论坛”的外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剩下的只是谁先动手的问题了。应该说中国著名的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创意公司包括一批实力非凡的独立创意策划人(工作室)都有这个资格。具体怎么办呢?可以先从市场营销创意着手,也可以先从商品(项目)开发创意着手,从最新的实践中提炼选出一些激动人心的话题,作为论坛的主题。 主题确立后,可以与中国最关注的创意、创新的某些大媒体结合(包括杂志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再求得中国最注重创意、创新的著名企业的赞助与支持,大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到来”和世界巨富比尔·盖茨的“创意有如原子裂变,每一盎司的创意都能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效益”可以作为核心广告词,是极具震撼力与冲击力的。 创意,要提出一系列最新的、全新的、独创性的、原创性的、首创性的经济发展论点,震聋发聩,石破天惊……只要不出原则问题,允许偏激一些,宽容几分荒谬,从而使与会者头脑经受一阵阵的智慧风暴袭击。 最重要的规则是:不许说陈词滥调,不许说自己曾经多次说过的东西,不许现场批评、指责、否定他人的新创意,不准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之类的消极语言……目的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思维的高压气场,让平时得不到发挥的潜在智慧猛然爆发出来。因为人的创意智慧一旦被发动,那就是无法停止下来的了。由此创意激活彼创意,由一个创意引发一串创意,由狂热性创意走向实用性创意……这中间的过程充满童话神话幻想梦境般的美妙情节,是接触到的人欲罢不能的了。 和谐世界是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2006年8月,胡锦涛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致力于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推动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世界普遍繁荣;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倡导世界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致力于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和谐世界”是什么,如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外交和国际关系学界热议的话题。继约请外交部长杨洁篪及多位外交高官发表高见之后,本刊再约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阐述自己的看法。 多姿多彩世界和谐 从文明冲突论到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理念将造福世界 面对大调整、大变革的世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明确了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长远目标。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提出,从根本上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今后走向的普遍关切,从根本上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人类希望有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及怎样构筑这样的世界这些中国和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重大命题。 总之,和谐世界的提法是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最终理应形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核,使其既富有时代特征,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既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又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