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汝窑青瓷 |
释义 | 概述汝窑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百年。因开窑时间短,传世作品不足百件,愈发珍贵。仅就宋瓷而言,汝窑的成就最高。后人形容汝瓷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诗句,天青色调为其正色。其实汝瓷的釉色还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有人称之为“鱼子纹”“芝麻花”“蟹爪纹”等。器物均为满釉支烧,面有细小的芝麻钉痕。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随着汝窑遗址的发现挖掘,出现了不少书谱鲜见记载的汝瓷器形和纹饰品种。原传统观点,认为汝窑瓷器光素无纹。现出土的汝瓷残件有刻划花、模印、浮雕装饰手法。原来与汝窑相区分的是临汝窑,现又多出民汝的新概念。可见人们对古陶瓷及窑口的认知,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与时俱进。 特点汝窑特征是胎色呈香灰色,釉色以纯正的天青色为主,釉面较光亮。一般都有细密的开片,犹如蟹爪;无纹片者极少见。汝窑一般都是小件器,器物种类有盘、碟、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葵瓣盏托、椭圆形水仙盘等。盘的圈足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状。大多数满釉支烧,器物通体满釉,仅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呈白色。少数器物有铭款,所见有器底刻"奉华"和"蔡"两种。 历史记载汝窑青瓷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据文献记载,汝窑青瓷釉色仅有八种。高濂《遵生八笺》:"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蘑细小挣针"。宝丰清凉寺汝窑古址发掘出土的青瓷器,釉色确如文献记载所述,有天蓝、月白、天青、豆青、粉青、卵白诸色,但不脱天青这个基本色调。器物主要有瓶、碗、盘、洗、盏托、孟等。 汝窑青瓷,釉色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精光内蕴,造型古朴雅致,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纹片,有着开片自然天趣;器物口沿由于上釉时釉汁下流,釉层较薄,釉下黑色胎骨透过半透明的玻璃青釉,呈显紫色,底足部分不上釉,露出黑色胎骨,形成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据说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不够完美的缘故,遂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宋时隶属汝州,故名"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 汝窑珍品如图所示的汝窑青瓷莲花三足洗,高8.5cm,口径6.5cm。造型奇特,构思巧妙。与那常见书谱的汝窑虾青莲花碗明显不同,该洗更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下置外撇三足更添情趣。且发色天青,釉色温润如古玉。天青釉中有“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花口和花棱折瓣处略见红光,这也是汝瓷的一个典型特征。该洗原为一法国收藏家收藏,其后人出让时,在泰国由收藏家培芝先生购得,返回中国。 鉴别要点汝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典型器有三足樽式炉、鹅颈瓶、铜锣形瓷碟和盘、盏托、四曲倭角台式套盒、花口深腹注碗等。古人把汝瓷的鉴识要点总结有四,即天青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结合实物标本可作如下理解: 天青釉指汝窑青瓷多呈淡天青色,釉层均匀较薄,釉质滋润,呈现玉质的半乳浊状。在30-4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寥若晨星般稀疏明亮的大气泡。汝瓷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天青和淡天青色,经实验可知,汝瓷的这种釉色要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造而成,青瓷色调呈现一种平和、淡雅的气韵,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识。这种淡天青釉对以后朝鲜半岛高丽青瓷的发展影响很大。近年的仿品釉层较真品厚,色泽多发天蓝色,原因是在釉料中配入另外的呈色剂,与真品的淡雅天青色有一定距离,在放大镜下观看,仿品气泡多如鱼子般细密并纠集成片。 蟹爪纹指釉面上多有细碎开片纹,开片往往呈鱼鳞状,形象地讲,这种开片很像照相时对焦不准产生的重影现象。 香灰胎胎色类似香灰的色泽,说明当地胎泥的含铁量比较大。有机会上手残片标本,会发现其烧制火候普遍不高,胎骨瓷化程度较低,质地比较纯净,但断面手感比较粗糙。 芝麻钉在装烧工艺上,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近年的仿制品支钉痕普遍较真品大,大如绿豆且多做成圆点状,清代景德镇御窑场的仿烧汝瓷也是如此。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为三至五个,少见六个。另外,鉴定中还需注意一个细部特征,真品钉痕为白色,与汝瓷的香灰胎色并不一样,说明宋人制作支钉采用了质地纯净的瓷土原料,这种硬质白瓷土含氧化铝较高,从而使汝瓷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 1999年以来,汝州市区主干道东边的张公巷发掘出一处产品风格与汝瓷相近的窑址,并发现了宋元时期的青瓷器和窑址,在一个灰坑内出土了能复原的青釉瓷器44件。张公巷窑出土器物不多,这些器物与汝窑的区别之一是胎色灰白,比汝窑(宝丰)浅、白;二是釉比宝丰釉要淡,个别略深;三是宝丰绝大多数为裹足支钉烧,张公巷窑绝大多数是足底无釉,为垫烧而成;四是宝丰瓷器为芝麻钉痕,张公巷瓷器绝大多数为小米钉,圆形、白色。现在学术界认为先有宝丰清凉寺汝瓷,后有汝州张公巷浅天青瓷。2004年5月,来自国内外的50多名陶瓷、考古界专家对张公巷窑址及实物标本进行了考查论证,多数专家倾向于张公巷出土的瓷器不同于一般的民窑产品,它很可能就是人们寻找多年的“北宋官窑”。 另外,在河南临汝严和店窑及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宜阳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处,都曾烧造带有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以印花和素面青釉瓷为主,这些以临汝窑为代表的宋金青瓷也被民间俗称作“民汝瓷”,带有浓厚的模仿耀州窑产品风格。民汝青瓷的胎体较厚,口唇部位尤其明显,挖足和印花多数粗糙,但也有较精细者。这类印花青瓷的纹样凹凸感较强,装饰题材多见缠枝、折技的菊花、团菊、牡丹花,还有水波纹等,人物题材装饰较少,圈足成型比较粗略,且多有底足粘砂现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