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侂 |
释义 | 基本解释侂 tuō 〈动〉 依托;托付 [depend on]。如:侂生(寄托生命) 毁 [destroy] 侂,毁也。——《广韵》 字形音考辨据《康熙字典》载:“仛,《集韵》丑亚切,音诧与奼同。《说文》少女也,《玉篇》骄逸也。又《广韵》徒落切,《集韵》达各切,并音铎,他也。又《集韵》阔各切,同侂,寄也。”从此条目中不难发现,“仛”与‘侂’只有在阔各切的注音之下才能通用。而“诧”是“仛”在丑亚切注音下同音异形异义字,“侘”又是“诧”的同音异义字,所以“侘”和“侂”字理所当然不能替换通用。“仛”虽可以与“侂”相互替代,但对于姓名固定的古人,还是不改为好。 “侂”系古清声母人声字,确定其现代语音并无整齐划一的规律可寻。而《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等都无例外的标音“tuō”。“侂”字古音的反切标注:《说文》中为他各切,《宋本广韵》亦为他各切,《集韵》中为阔各切,而阔各切和他各切所标音是相同的,属清声母人声。对于清声母人声字的现代声调判断,罗常培先生说:“全清全浊变阳平,次清次浊变去声”。但清声母字例外甚多,所以王力先生指出:“清声母人声字到了现代北京话中就没有很清楚的条理可寻了。”周祖漠先生也指出:“人声字,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浊塞音以及浊摩擦音都读为阳平,其它一般都读为去声。但都有极少数例外,那需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情况去解释。”综上所述,可知古清声母入声字转化为现代汉语语音有一定规律,又存在不少例外。 依据生僻古字音转变为现代语音规律,笔者对侂作以下分析:在《广韵》中,“侂”的同音字共17个,其中常用的8个。这8个字都有现代约定俗成的通用读音。其中读tuō者2字,读tuó者1字,读tuò者5字,从理论上说,“侂”的声调应同多数保持一致,所以有人主张读tuò。但古音转化为今音,确定其语音往往依照从俗原则,即同民间俗读保持一致。而《说文》“侂”条段玉裁注云:“此与讬音义皆同,俗作讬非也。《玉篇》引《论语》:“可以伯六尺之孤。”而“托”字今读为tuō,故而“侂”最终被确定读tu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