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儒地村 |
释义 | 儒地村属中行镇,在中行街西5公里,东接中行村,北接江西大狼山,西接江西彭溪,南接仲石村和江西丹溪。面积约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5亩,山地面积10515亩。总人口1078人,268户,农业人口平均收入3198元。下辖七个村民小组:洋西岗、圳下、上仙塘、下仙塘、乱石岗、坳下、茶园下。村委会建在村中心地段的桥头坝。 古时,来此地开基的人认为这地方风水好,是出读书人的地方,故名儒地。村子为椭圆形的丛山中的宽阔地,村东到村西长约2公里,南至北约长1公里。四周高山环绕,一条小河从村中偏南的山下由西向东流过。河西岸是民房和水田,民房多依山或在村中公路两旁而建。农业人口1078人,268户,均为汉族,讲客家话。村中石多,随处可见巨石在路边和田中突兀而立,主产水稻、花生、黄豆,近几年发展种植西瓜、甜玉米,种植油茶、食茶及李、柿、柑等水果。青年人多外出打工,有村办200千瓦水力发电站一座,小学一间,近年随着经济发展,农户增收,村中钢筋混凝土楼房不断代替砖瓦木平房,村民购置客运车、货运车和拖拉机多辆,家家户户有摩托车。 村中一条公路西通江西省彭溪乡,东经过中行墟和镇政府接206国道,村中是江西彭溪乡村民去寻乌县城和赴中行墟及广东平远县城的必经之所,2005年春,长5.2公里的中儒公路实现了水泥硬底化。村中公路两旁商店林立,计有大小店铺20多间,各样货物齐备,医疗及各种服务业齐全,生意兴隆,人称“小墟场”。 民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张祖光,是国军炮兵团长,公元1949年到台湾后任金门和马祖两地的驻军司令,还有获民国大校军衔的张增辉都是儒地村人。 村委西1.5 公里的冷水窝有一高山,名为大岌上,海拔高度达624米。山下的黄田坑有瓷土,又名甲长石,近年已开采。 领导分工支部书记:张栢文 负责全面工作 主任:张镇文 分工:负责村委会全面工作兼调解会主任 副主任:张教廉 分工:文书 委员:张友良 分工:民兵、青年、治保工作 委员:张丽萍 分工:兼计生管理员和财务报账员、妇女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