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茹家庄西周墓 |
释义 | 简介词条名茹家庄西周墓 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古鱼国国都位于宝鸡市中心,偏南八华里,常羊山下,姜水之畔,姜渭交汇,蒙峪河,瓦峪河之间,离常羊山和蒙峪沟一沟之隔,离瓦峪,峪泉村三华里,离竹园沟二华里。炎帝行宫就在遗址围内(炎帝行宫毁于五十年代末合作社时)离姜水之畔一华里。 综述茹家庄西周墓介绍西周中期弓鱼国国君弓鱼伯墓及其夫人井姬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1974~1975年宝鸡市博物馆发掘。1号墓墓主为弓鱼伯,2号墓墓主为井姬。年代约在昭、穆之际。 两墓东西并列,都是土坑竖穴墓,墓室南面有斜坡墓道并有随葬的车马坑。墓室内筑木椁,安放棺木。□伯墓墓室南北长5.2米,东西宽8.48米,木椁长3.2米,宽4.2米。椁内分隔成深浅不同的甲、乙两室,乙室底下有一腰坑。□伯埋于较大的乙室,有内外两层棺。甲室另埋一人,有人认为是弓鱼伯之妾。两墓都有殉葬人,□伯墓殉7人,井姬墓殉2人。 墓中出土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装饰品,陶器、原始瓷器等共1500余件。弓鱼伯随葬的青铜礼器有鼎、□、鬲、尊、卣、爵、觯、盘及鸟形尊等30多件,其中8件有“弓鱼伯自作用器”之类的铭文。此外,还有编钟3枚。 井姬随葬的青铜礼器有鼎、鬲、及羊尊等十余件,多数有“弓鱼伯作井姬用器”的铭文。由此可以确认两墓的主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兵器有戈和短剑,均出于□伯墓中。戈的型式有直内无胡、短胡一穿的,也有援锋呈三角形的。两墓随葬玉、石装饰品1300多件,主要为鹿、虎、鸟、鱼等动物形象及项链、串饰等。□伯墓甲室中随葬的鼎和□,器形比较特殊,是其他地区的西周墓中未曾发现过的,有可能是其他文化因素的反映。 在茹家庄南约1.5公里的竹园沟,曾发掘了20座墓葬,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茹家庄西周墓有很多相同之外,但年代略早。所出铜器铭文有□季字样,可知是又一处□国贵族墓地。这两处墓地的发现对研究西周时代□国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对说明当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关介绍1974年12月——1975年3月,在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茹家庄村,由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器,马骨架及大量朱砂,当地人称猩红,当时有村委书记杨明玉让村民宁文岳等人用锄把把车马铜圈穿到锄把上赶到益门公社(现神农镇)主管文化陈文耀上报,经陈文耀上报区文化馆(现图书馆)派张德文等人到现场考察后上报原市博物馆,派领导卢连城考古专家马俭先生经过详细勘探后确定,有卢连城负责,马俭先生具体主持对四车马坑数巨型墓葬进行清理挖掘,两月后,出土了一大批的青铜器,兵器和生产用品,百多件玉料,骨鋾,铜等制作的装饰品及生活用品,千余奇珍异宝露出地面,那些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个个闪闪发光的珍宝佩饰布满了整个棺面,几乎遍地皆是,使工作人员无从插脚,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大批的各类人物观看,在后来75年8月由北京故宫博物馆和陕西省文化厅在故宫举办了(陕西省宝鸡市新出土文物展)。历时三月轰动了京城,当时在北京30多位考古文博科学家极大关注并为此召开了学术座谈会。肯定了是我国史书上消失的古国(马俭先生曾以墓内主人棺外顶部带盖鼎和簋内铭文之第一个字(强)确定其(强)初步论证,是我国史书不曾记载炎帝后裔西戎部族在此立国。填补了我国史书上一项空白)。事隔近三十载。2000年我随先生马俭(考古副研究员)来到茹家庄实地调研。先生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强伯和炎帝之间的关系及西周,历王,宣王,幽王等,关于姜,疆,羌,强的历史背景。引起我极大兴趣,发誓我要亲自再探茹家庄西周强国墓。经六载鞍马劳顿,日夜风尘,终于在今天的三月底,调研工作圆满结合。 其他内容30余年前的一天,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起先人们并没在意夹杂在土坑泥土中大量散乱的马骨,但接下来随着锄头落下去所逬出的一下清脆响声,村民们陆续刨出了一些镂刻着精美花纹的铜疙瘩…… 农民在田间发现离奇铜器的消息,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卢连成很快就被市文管所的领导派到了茹家庄。通过实地考察,卢连成初步判断这里极有可能埋藏着西周时期的遗存。因为,村民所发现的和随后考古队员清理出来的两个出土有马骨和铜器的土坑按其形制应属陪葬车马坑(村民所发现的车马坑随即被命名为“茹家庄一号车马坑”,考古队员随后在临近清理出的同一时期的另一座车马坑被命名为“茹家庄三号车马坑”,而那些镂刻有精细花纹的斑驳铜疙瘩,无疑就是马车的小型青铜构件)。可是,两座车马坑却大不相同:一号坑中的马骨凌乱,有许多还是折断或变形的;而三号坑中的却非常整齐,依序排列在车辕杆的左右,保存得极其完好。虽然卢连成对这一现象一时还无法给出确凿的解释,但根据所学的考古知识:车马坑作为陪葬坑,其附近必定有主墓。于是,卢连成开始在车马坑的周围寻找主墓的踪迹。但茫茫黄土台塬,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与当地村民的闲聊中,一位村民告诉他:这里有一块梯田不适宜种庄稼,它的土质与其他地方不同,很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职业的敏感让卢连成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这片令农民苦不堪言,夹杂着炭渣、五花土和细碎陶片的坚硬土地,可能就是主墓的夯土层。很快,钻探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主墓找到了。 悬疑密布的千年古墓 这座被命名为“茹家庄一号墓”的古墓的主墓室发掘工作在1975年元旦全面展开。经过数月的考古发掘,人们已能清晰地看出:这是一座保存良好的、拥有一条墓道的、呈甲字形的大墓。墓中有两个椁室,分别埋葬着两具尸体:主椁室葬的是一名仰身直肢的男性,身旁有着大量的随葬兵器;在主椁室的西部有一间略小的椁室,内葬有一名女性,从其旁边泥土上的印记看,她下葬时穿着高贵美丽的丝绸衣裳。虽然历经数千年,棺椁的木材和墓主人的尸骨都已腐烂或化为齑粉,但从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上卢连成还是认出男性墓主叫鱼伯,女性姓“儿”。从墓葬的形制(甲型墓、有墓道和车马坑)和墓室中青铜礼器的组合(五鼎四簋)上看,墓主人鱼伯应是诸侯的身份,也就是说他应是西周丰镐畿内一个诸侯小国的国君。 从一号墓墓室的布置结构看,两个椁室并排安置,没有任何搅乱和相互打破的现象,因此可断定两人应是同时下葬的。这座墓可能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但当考古队员清理到一号墓最边上时,无意中又发现了一个紧挨着的墓室——“茹家庄二号墓”。从二号墓出土的10件有铭文的青铜器上人们得知:鱼伯的正室名井姬,出身于周王室一个重要卿士家族,是当时有名的贵族家庭。这座墓,就是井姬的墓。从年代上看,它也略晚于一号墓,属于二次合葬。那么,一号墓就不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可是,墓中的儿姓女子又到底是什么身份呢?由于两个人同时自然死亡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可断定儿氏属陪死殉葬。但如果按照先前推断的儿氏是正室,这种以正室殉葬的制度在当时也是匪夷所思的;如果儿氏是殉奴,那么在等级森严的西周,就是地位高于奴隶的平民也根本不可能享有如此高级别的墓葬规格……因此,儿氏的身份只可能是地位低于井姬,但和鱼伯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妾。 几乎是与此同时,考古队员在墓穴中又发现了不寻常的迹象:一块块支离破碎的人骨,其中的一些骨骼呈现出扭曲状,仿佛在展示生前的痛苦;还有一些被火焚烧后呈现炭化的竹节。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再联系到一号车马坑中马骨交叉凌乱的布局,3000多年前发生于此地的一幕不仅在人们面前慢慢展现出来,而且渐渐清晰起来: 鱼伯本是在周人京畿内一个非姬姓异姓小方国的诸侯,虽然国家不大,但他同样过着奴隶主阶层腐朽糜烂的生活。儿姓女子可能是当时另一个小方国诸侯的女儿,后嫁给鱼伯为妾。可能出于多种原因,鱼伯非常宠爱儿妾,“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儿妾也就恃宠而娇起来。 但当鱼伯受西周王室的册封后,作为外姓人的鱼伯深感在周人京畿内立足不易,于是他试图通过婚姻外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这样他就相中了由周公旦嫡后执政的井国,迎娶了井侯之女井姬为妻(正室)。井姬嫁过来后,她与以往一直恃宠而娇的儿妾相处得可能并不和睦。 后来鱼伯死了,在那礼法森严的时代,丧葬大事只有正室才有发言权。于是,就在鱼伯的墓口封实前,人们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人们焚烧竹节,肢解奴隶,活殉马匹(一号车马坑中马骨凌乱的原因就是因活马挣扎所致)……最后,就连鱼伯生前最宠爱的儿妾也被殉葬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