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溶出伏安法 |
释义 | 溶出伏安法又称反向溶出极谱法,这种方法是使被测的物质,在待测离子极谱分析产生极限电流的电位下电解一定的时间,然后改变电极的电位,使富集在该电极上的物质重新溶出,根据溶出过程中所得到的伏安曲线来进行定量分析。 若应用阴极溶出反应,成为阴极溶出伏安法(cathodic stripping votammetry)。在阴极溶出伏安法中,被测离子在预电解的阳极过程中形成一层难容化合物,然后当工作电极向负的方向扫描时,这一难容化合物被还原而产生还原电流的峰。阴极溶出伏安法可用于卤素、硫、钨酸根等阴离子的测定。相反的,若用阳极溶出反应,称为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溶出伏安法常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富集效果与初始浓度无关。若想达到好的富集效果通过减小溶液体积,增大电极面积,加快搅拌速度以及减小扩散层厚度可以缩短富集时间;而若其他条件一定时想要获得很高的灵敏度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在定量方面牺牲一点灵敏度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总地说来,溶出电流与富集和溶出过程有关。从溶出电流的公式分析,影响溶出电流的因素有很多,如富集时间、搅拌速度和电位扫描速率等。另外富集电位和温度等也会影响溶出电流。 由于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很高,故在超纯物质分析中具有实用价值,此外,在环境监测、食品、生物试样等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