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荣独山 |
释义 | 荣独山,又名宝严,放射学家,毕生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发展中国放射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曾与临床、基础各科合作,对二氧化钍造影剂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后参与矽肺分期标准的制订,指导研究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 中文名:荣独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县荣巷镇 出生日期:1901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1988年8月5日 职业:放射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最早的放射学专家之一 代表作品:《普通X线诊断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主编) 生平幼年在本镇的公益小学读书。1915年考入上海华童公学,3年后转入圣约翰大学中学部。1919年春因参加爱国运动而被迫退学,改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20年9月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在医预科读书期间,曾参加反对英国在沪的暴行运动。他又酷爱文艺体育活动,喜打网球,擅长京剧。曾与同学林巧稚演过英语话剧《哑妻》等,获得好评,但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核要求极为严格,他为此而耽误了部分学习。个别医学院教授曾戏称,如果他改行学文艺,必能出人头地。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协和医院任放射科住院医师。他工作积极努力,善于思考,不断研究、改进工作。并经常参加各科查房,与临床医师讨论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深得各科教授的赞赏和信任。在谢志光主任于1932年出国期间,他能独立担任放射科的全面工作。 1933年10月被学校派送到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随Sherwood Moore教授进修放射诊断。该医学院附属的Barnes医院同时聘任他为临床助教,参加医院内日常的X射线诊断工作。因为当时他进修的课题之一为国内最常见的疾病肺结核,他又特地到纽约市康耐尔(Cornell)大学医学院随病理科Eugene Opie教授学习肺结核病理四个月。1934年12月学成回国,继续在协和医院工作,任放射科主治医师。1935年晋升为讲师。 1936年5月应国民政府卫生部的邀请,任南京中央医院放射科主任。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大队。他一面制定捐购X线机的计划,一面主持训练X线技师,还亲自至各医院为伤员作透视和摄片检查。抗日战争中,南京危急,中央医院奉命撤退时,他主持留守工作,直至南京沦陷前夕方随部队撤离。1937年11月到达长沙,12月去汉口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队部,任X光队队长,后任医务股主任及代理总队长等职。1938年夏救护总队部在长沙曾组织4个医疗队携带医疗用品和器材,包括轻便X线机,分赴陕北和山西工作。其中一台X线机装在延安山涧中应用。救护总队部还拨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材,并为白求恩在陕北设立的和平医院运送器材。后救护总队经祁阳至贵阳图云关。1942年,他辞去救护总队部职务,任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附属陆军医院医务主任。他在贵阳图云关期间曾开办x线技术员和放射科医师训练班,培养基层工作人员。同时为贵阳医学院、湘雅医学院以及成都联合医学院讲授X线诊断学课程,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他作为随军训练团工作人员,再度被派往美国,在密苏里州立肿瘤医院随放射治疗专家JuanA.DelRe-gato教授进修放射治疗。他参加该院的日常放射治疗工作,进行肿瘤病人的随访检查,并和各科专家作病例讨论。1947年冬回国,继续任国防医学院放射科主任、教授,同时兼同济医学院教授。1949年初国防医学院决定全院迁往台湾,要求荣独山同去,并代为购买飞机票,但被他拒绝。他于1949年7月离职。 1949年9月他同夫人林飞卿教授一起参加上海医学院的工作,任放射学教研室主任,兼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历史问题受到隔离审查。1972年回科室任一般医师工作,他恢复工作后依然认真负责,主动要求退居二线。积极培养中青年医师,并著书立说。 评论他工作非常细微。阅读X线片上的每个细节,包括摄片条件和暗室处理是否正确。对各个疑点作深入的复查。特别对作胃肠检查的病人,有时反复检查观察达三四次。 他常常亲自检查病人,并要求科内工作人员对病人作必要的临床检查。 他为人宽厚,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廉洁奉公,从不以公家物品作私用,但常常为科内添置教具等物品。 他与国际放射学家和友人有广泛的交往。美国放射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Honorary Fellow)的称号,并赠阅放射学杂志达数年之久。 他热心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为建设荣巷医院,捐赠了一架大型X线机,并义务担任医疗顾问和无锡市卫生局的顾问。 他以多年的积蓄与其夫人林飞卿教授在校内共同设立荣林氏奖学金。在病重期间又捐款在放射科内设立荣独山图书室。 1987年冬检查发现患晚期肾癌,1988年8月5日清晨去世。 研究工作作为中国最早的放射学专家之一,荣独山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期间,完成了许多科研工作。早期科研成就是与著名胸外科专家C.M.Van Allen教授完成的实验研究,论证手术后肺不张的成因。他们发现单纯肺叶分支气管的结扎并不形成肺不张,这是由于侧支呼吸的关系。他们所著的《手术后肺不张与侧支呼吸》的论文,在美国第14届胸外科年会中宣读,并发表于美国Journal of Thorathic Surgery(《胸外科杂志》)创刊号上。关于侧支呼吸的新观点,为各国医学家所重视和接受。他还与外科、解剖学科、神经科等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二氧化钍的实验。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国际上曾一度以二氧化钍胶体溶液作为造影剂,用于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和肝脾造影等。他们研究发现二氧化钍胶体会积聚在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不易排泄,并会引起各种组织反应和出血性紫癜等疾病。他们发表的文章常为后人引用,为最后废弃二氧化钍作造影剂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矽肺为严重影响有关工厂和矿山工人健康的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独山对矽肺的X线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亲自到淮南煤矿和江西盘古山钨矿等地,深入矿井作业现场作实地调查,访视了矿工医院内的矽肺病人,阅读数以千计的厂矿工人胸部X线片,与国内外专家进行讨论,并参阅有关的病理标本。1957年应卫生部邀请,主要负责编写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 荣独山早年曾进行关于膈运动功能的研究。以后在纵隔肿瘤和先天性心脏病的X线平片诊断等方面发表了一些论著。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工作时,又对周围型肺癌作了详细的研究。特别重视病理与X线的对照,研究了肺与肿瘤交界面,胸膜凹陷征与空泡征等。 此外,他在消化系统和骨骼系统疾病方面,也作过不少有关的研究。如慢性阑尾炎、婴儿的先天性骨梅毒、胃良恶性溃疡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单个椎体压缩性病变的x线诊断等。 开拓中国放射学事业他毕业工作后,就注意到中国一切X线机件都需进口,深感中国医疗工业的落后。在贵阳时曾一度准备试制X线机配件,但未得到当局的支持。1950年上海成立了精密医疗机械厂。他积极支持并参加了该厂的X线试制规划。协助该厂于1952年制成中国第一台200毫安X线机,安装于中山医院内试用。 他将国外放射治疗工作的经验,应用于建立放射治疗室的各项基础常规制度。又开展新的治疗方法,如全身放射治疗应用于慢性白血病。 他在国外进修期间,获得了有关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知识和经验。1955年他参与成立上海的同位素实验室。 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早在贵阳图云关时已开设了放射科医师和技术员的训练班。从1956年开始培养研究生。 1952年他与谢志光、汪绍训等创办了中华放射学会和《中华放射学杂志》。他是中华放射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的副主编。还是上海放射学会50年代时的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总会的理事。 著书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X射线方面的中文教材非常缺乏。他编写的《普通X线诊断学》一书于1953年出版,至1955年共陆续发行了5万余册。成为当时非常有用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他与汪绍训、胡懋华等合作,编写了高等医学院校X线诊断学教科书。1961年初次出版。1965年重新修订出版了第二版。 “文革”后期,他在出来工作后不久,即投身于大型参考书《X线诊断学》的编写工作。他亲自制定编写大纲,撰写了一些重要章节,还校阅了几乎全部的教研室内其他人员所写的章节。这部大型参考书集中了整个教研室在5个附属医院放射科内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全书共190余万字,附插图近4000幅。1982年他又主编出版了《X线诊断学进展》。该书是编译国外各学者的重要文献,包括论文摘要和各系统的进展综述。他担任《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分册的主编。 个人简历1901年12月18日 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荣巷镇。 1915—1918年 在上海华童公学读书。 1918—1919年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学部读书。 1919年 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读书。 1920—1929年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学习。 1929年 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任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 1933年 赴美国进修X射线诊断。 1934—1935年 任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讲师。 1936年5月 任南京中央医院放射科主任。 1937—1942年 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X光队队长、医务股主任、代理总队长等职。 1942—1946年 任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附属陆军医院医务主任。 1946年 赴美国进修放射治疗。 1947—1948年 任国防医学院放射科主任、教授。 1949年9月 任上海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 1988年8月5日 因肾癌并肺部转移逝于上海。 主要论著1 Jung TS,Van Allen CM.Method of Recording Respiratory Move-mentson Single Roentgenogram.National Chin Med J,1931,17:194. 2 Van Allen CM,Jung TS:Postoperative Atelectasis and Collateral Res-piration.J Thoracic Surg,1931(1)∶3~14. 3 shih HB,Jung TS: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Produced Experimen-tally with Thorium.Proc Soc Exper Biol and Med,1931(29):243~245. 4 van Allen CM,Jung TS.Postoperative Behavior of Diaphragm and Ribs in Dogs.Proc Soc Exper Biol and Med,1933(30):427~430. 5 Jung Ts,Hsieh CK:Roentgeno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ppen-dicitis.Chin Med.J.1933(47):560~571. 6 Wen IC,Jung TS.Changesin Tissue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ofColloidal Thorium Dioxide.Proc Soc Exper Biol and Med,1933(31)∶330~332. 7 Wen IC,Jung TS.Reactions of Blood and Tissue Ceus to ColloidalThorium Dioxide.Chin J Physiol,1934(8):85~94. 8 Alexander L,Jung TS,Lyman RS.Colloidal Thorium Dioxide,ItsUsein Intracranial Diagnosis and Its Fate on Direct Injections into theBrain and the Ventricles.Arch Neur and Psych,1934(32):1143~1158. 9 Jung TS,Moores.Study of"Rapid Cholecystography".Am J of Roentgenol and Rad Ther,1935(33):194~204. 10 Jung Ts.Congenital Bone Syphilis,Roentgenological Diagnosis in Infants under One Year.Chin Med J,1936(50):352~363. 11 荣独山.横膈膜之X光研讨.中华医学杂志,1944(29)∶335~340. 12 陈文新,荣独山.脑血管造影术及七十病例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53(1):19~27. 13 荣独山编.普通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 14 王静波,荣独山,王扶雄.纵隔肿瘤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56(4):91~100. 15 荣独山,等.矽肺防治手册.卫生防疫司印,1957. 16 荣独山.十年来对于早期血吸虫病肺部改变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中华放射学杂志,1959(7):333~336. 17 荣独山,等.婴儿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X线平片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59(7):358~366. 18 荣独山,等.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19 荣独山,等.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癌溃疡)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64(9)∶30~34. 20 荣独山,等.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78,79. 21 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近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2 荣独山,等.肝胆的介入性放射学进展.当代世界医学,1986:45~47. 23 荣独山.应当重视实验放射学的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65. 24 荣独山,等.肺结核抑肺癌.中华放射学杂志第20卷增刊,1986:1~4. 25 荣独山,等.单个锥体压缩性病变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2):51~54. 26 荣独山,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