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照赶海
释义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日照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南接江苏,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

日照现为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一,全市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6个区县处,有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0万。市人民政府驻东港区,邮编276800,行政区划代码371100,区号0633。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养之地,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赶海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

日照赶海

日照拥有64公里的黄金海岸,赶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太公岛、桃花岛、山后等沿海岛屿以及刘家湾滩涂都是赶海的最佳地点。当地渔民通过钩子、耙子赶海可获得很多海鲜,包括蛤蜊、牡蛎、海虹、海螺等贝类海鲜以及蟹、虾等甲壳类海鲜,在太公岛等海域还有野生海参、鲍鱼等。刘家湾主要盛产月亮贝。

自然地理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 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 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沭河发源于沂山南麓,境内段长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潍河贯穿五莲县、莒县,境内段长121.4公里,流域面积1350.2平方公里;傅疃河是唯一的境内大河,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060平方公里。

物产经济

日照市物产丰富,农业资源特色鲜明,是山东省粮食、花生、茶叶、水产品、蚕茧、烤烟、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的重要产地。

日照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拥有海岸线99.6公里(含前三岛岸线),浅海水域广阔,负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6万多公顷,滩涂5000公顷,岛礁33个,其中较大的岛屿有平山岛、达山岛、车牛山岛,即“前三岛”。近海沿岸常年表层水温变化范围2.6--27℃;潮流速度1.2米/秒,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充分,近岸海水pH值8.15--8.35,盐度平均为30.12‰。浅海水质肥沃,是多种经济水生生物洄游和繁衍生息的优良水域,有浮游植物50多种,近海盛产鲅鱼、鲳鱼、鳗鲡、河豚、牙鲆、黄花鱼、长短蛸、乌贼、对虾、梭子蟹、鹰爪虾、西施舌、大竹蛏等水产品80多种。

全市沿海有渔业乡镇9处,渔业村152个,渔业人口11.5万人,渔业劳动力5.4万人。各类捕捞渔船3245艘,总功率18.08万千瓦,其中185马力以上的渔船达到497艘。全市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06家,其中冷藏企业154座,日冷冻能力9500吨,日冷藏能力5.5万吨。全市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11家,水产品精深加工车间面积达12万平方米,各种加工生产线100多条,加工设备200多台(套),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到2005年末,全市实现海洋产业总产值260亿元,年均增长28.57%;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8.6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53%。2005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65.03万吨,渔业总产值41.15亿元,水产业产值13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4%、11.85%、15.62%,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33.97%。全年出口水产品9.4万吨,出口创汇2.8亿美元,增长33.3%。 60年代末“南茶北引”成功,日照市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茶叶1200吨,均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几年列全省第一。

日照市桑园面积13万亩,年产蚕茧8000吨,分别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所产白长丝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声誉,单茧丝长度居全国之最,平均长度比全省平均长100多米。

森林资源种类较多,覆盖率已达到26.9%,南方的毛竹、北方的落叶松都能在这里生长。境内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是以松类、麻栎混交林、矮林和阔叶杂木林构成的天然次生林植被。树木65科146属250种,主要是红松、槐、杨等用材树种和苹果、板栗、银杏等经济树种。

旅游服务

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2003年12月,日照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近年来,日照旅游业发展迅速,仅2005年,全市旅游业就接待国内外游客781.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3%,占全市GDP的8.2%;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日照旅游交通便捷。市内公路、铁路线盘结交错,四通八达。同三沿海高速公路贯通祖国南北、日东高速公路直接通到菏泽,两条国道、九条省道,荷日、胶新铁路纵贯市境。青岛、连云港、临沂、潍坊四个机场环布在日照周边,距日照的路程都在90分钟以内。日照现已开通至韩国平泽的客箱班轮;每天发往省内外的客车达300余班次,城区公交车线路已开通21条,出租车1316辆,能满足游客所需。

日照旅游资源丰富。日照海、山、古、林兼备。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优质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有世界上最大的汉字摩崖石刻—河山“日照”巨书,天下银杏第一树—浮来山银杏树;江北最大的绿茶基地、最大的毛竹生长带、最大的野生杜鹃花生长带也在日照。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较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堪称我国文字始祖。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还是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姜尚、南北朝著名文字评论家刘勰、诺贝尔奖获奖者丁肇中等名人的故里。齐长城遗址、莒国故城、日照港等也都是游客的必游之地。

特色旅游项目众多。日照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依托海滨优势,推出了3S(阳光、海水、沙滩)休闲度假游;依托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推出了生态宗教游;依托浮来山风景区、莒县博物馆推出了莒文化游;依托水上运动基地和万平口景区,推出了滨海体育游;依托茶博会和茶文化旅游节,推出茶文化旅游;依托沿海渔家村,推出“渔家乐”民俗游,住渔家屋、吃渔家饭、赶海拾贝、乘船撒网,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日照有驰名中外的乌鱼蛋、乌鱼干、文蛤、西施舌、对虾、海米等海鲜珍品;有黑陶、农民画、地毯、石雕、根雕等艺术品;有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的抽纱、刺绣、工艺屏风等;日照绿茶正走出国门,展翅欲飞。

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日照旅游接待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全市旅行社达到92家,出租车1316辆,旅游饭店及各类社会宾馆600余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8家,旅游商品、纪念品定点生产单位12家。

气象资源

日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7℃,年均湿度72%,无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时,年均降水量870毫米。空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

日照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因其濒临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相对同纬度其他内陆地区四季温差较小,因此夏冬季气温适中。

全市年平均气温13.8℃,较上年偏高1.1℃,较常年偏高1.1℃。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5.8~36.1℃之间,莒县和市区分别于6月11日和7月22日出现35.8℃的高温,五莲县分别于6月11日和7月22日出现36.1℃的高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4.7(莒县)~9.9℃(市区)之间, 出现在1月21~22日。

年降水量全市平均765.4毫米,较上年偏少33.3%,较常年偏少0.4%。全市降水分布不均,五莲县年降水量最多,为857.3毫米,市区降水量最少,为661.5毫米。

年日照时数全市平均2405.0小时,较上年偏多352.0小时,较常年偏少27.9小时。以五莲县光照最为充足,年日照时数2459.1小时,莒县最少,为2262.1小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