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月 |
释义 | 1.天体,即太阳和月亮。2.时间的意思,二十四小时为一天,三十天为一月。3.阴阳的意思,古人把太阳称作阳性,把月亮称作阴性。4.中医上的一个穴位 一、读音词目:日月 拼音:rì yùe 二、词语解释基本解释1. [life;livelihood]∶生计;生活 2. [sun and moon]∶太阳和月亮 详细解释1. 太阳和月亮。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唐韩愈《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 2. 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日月多故。” 3. 时令;时光。 《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仆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闲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明 孙承宗《答袁开府节寰(袁可立)》:“而世人省事者少从,有延挨日月,令当事者受其极重不返之势。”《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 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 犹天地。 唐 郑畋《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尽属侬家日月。”《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 指生活或生计。 《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三、时间中的日月时间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属性。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 是物体与外体联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且只有物体与外体联系时,物体的时间属性方能存在。物体之间的时间属性,是由于物体之间保持同步性而存在。每一个物体都要影响与之联系物体的时间属性。他们使之同步。 就像黑洞一样,因为与外界分开,导致时间停滞。虽然有外物体进入里面,但是由于他们都受到黑洞的强大引力而使自己与黑洞同步。因而黑洞的时间属性只受自己影响。 现在是什么时间?”或者“现在离新年还有多长时间?”这恐怕连小学生也觉得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可如果把词序颠倒一下再问:“时间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顿觉茫然。事实的确如此。“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要抓紧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人们把时间看作是不依赖于任何其它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无休止地均匀流逝的客体;在中学生数学、物理课本中,时间被表述成一条有起点、有单位、有指向、无始无终的直线,这就是符合人们常识的牛顿“绝对时间”,也是直到本世纪初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的时间概念。 真理是相对的,它总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物理学、天文学的新成果、新发现向“绝对时间”的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时间不能脱离宇宙及其事件的观察者而独立存在,时间是宇宙与其观察者之间的联系的一个方面。处于相对匀速运动的不同观察者,一般对同一事件总会测出不同的时间。例如,相对观察者作匀速运动的钟总是比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钟走得慢,钟的相对速度越大,越接近光速,效应越明显。另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直接推论是,由于引力场的原因处于地球表面不同高度的时钟走速不一样,海拔越高钟速越快,差值约为1.09×10-16秒/米(海拔),即每升高100米,时钟变快百万亿分之一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做出的这些预言已经被实验所验证。另外,如果承认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本世纪重大天文发现(河外星系谱线红移、微波背景辐射、不同星系上近似的氦丰度)提出的“大爆炸”宇宙模型,那就要接受我们这个宇宙必然有“开端”(至少在100亿年前吧),并且还可能有终结(至少在几百亿年以后),多么惊世骇俗的结论! 还好,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得出的现代宇宙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我们这个观测所及的宇宙(范围约150亿光年)是有限无界的,即在空间─时间尺度上有限但无边界(或边缘),无始无终,无生无灭!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新的宇宙模型,由此做出的科学预言还要接受实际观测的验证。 总而言之“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探索时间的本质,这只是极少数科学家、哲学家热心研究的课题,而且远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看来还需要长期探索下去。好在对于时间的实际应用,按常规理解就够了,在个别领域,有时需要给时间加上相对论改正。 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夜间: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时间。 四、古代祭祀中的日月日月:相传古代帝祭日于坛,祭月于坎。日坛称为“王宫”,也称“大明”,月坛称为“夜明”。祭月在秋分之夕;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这是日月的正祭。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日坛,在阜成门外建月坛;每逢天干为甲、丙、戊、庚、壬之年,皇帝亲自祭日,余则由文臣代祀。每逢地支为丑、辰、未、戌之年时,皇帝亲自祭月,余则由武臣代祀。 五、中医中的日月日月,经穴名。出《脉经》。别名神光。属足少阳胆经。胆之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会。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经考穴编》);“在期门直下八分”(《针灸集成》)。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和第七肋间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胃痛,腹胀,以及胆囊炎,肝脏疾患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胆经络日月穴在乳头下第七肋的间隙,是胆的募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重要穴位,与脏腑关系密切)也是足少阳、足太阴的交会穴。 之上相隔一肋期门穴是肝经络的募穴,这里也是阙阴肝经络和足太阴脾经络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至于肝胆患者这里常憋满 和这个穴位联系很大 以下为练习者两则体验记录: 两掌与身体之间,气感强烈。背后两腰眼,两团气。命门也渐渐生出气来。 盘腿体验守日月穴,一开始拿不准穴位具体位置就守肋侧前一块,可能有点累,身体调节了会,迷迷糊糊的,叠掌感觉很温暖啊,对着上腹部,头顶冒气,隐约感觉鸠尾有不爽感觉,一丝感觉。肋上左右开始出现紧热感觉,日月穴出来了,肋内应该在发热,不时日月正下小腹侧咕噜骨碌跳跳气。再过会迷糊得叠掌也不叠了,手老碰在一起,干脆放在膝上,手心下,过会身体调节完毕,一灵开始醒来,肋内持续发热,日月热,腰命门附近厚热感,全身温暖,头顶压力,玉枕发热,山根发紧。 激发了日月穴胆经络的输转,内气外转,所以热 .整个一个由内向外输转郁热的过程,而且引起肝胆分泌小腹侧咕噜骨碌跳跳气,然后是阳气外透和归经行督 .阳气积聚,贯通督脉. 昨夜守两带脉穴,感觉腰间出现一围气带,上皖穴位和脊中日月穴也出现一围气带,渐渐的随着呼吸,腹部内凹,两气带连成一片,上胸,激发两肩井穴位,下脚内侧和手臂内侧,手脚小指外侧有感觉,脚第三,四指,感觉有气出,大墩穴位进气,右日月穴位两肩井很强的进气感,全身清凉.命门穴位热.整个人顿时感觉极静 六、诗经中的日月日居1月诸2,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3不古处4?胡5能有定?宁6不我顾7。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8。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9音无良10。胡能有定?俾11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12我不卒13。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注释】1.居:音“积”,语助词,同“乎”。 2.诸:语助词。 3.逝:发语词。 4.处:“处”即“处”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5.胡:这里用为怎样、何之意。 6.宁:(nìng佞)这里用为岂、难道之意。 7.顾:这里用为回头看之意。 8.冒:这里用为贪求之意。 9.德: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10.良:这里用为善良之意。 11.俾:这里用为“使”之意。 12.畜:这里用为畜养,容纳,收容之意。 13.卒:这里用为终止、完毕之意。 【译文】太阳啊月亮啊,轮回照在大地上。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就不会停留在古代。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顾? 太阳啊月亮啊,下土的人就是太贪求。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而不会相互修好。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报? 太阳啊月亮啊,都是来自那东方。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呀,规律的声音缺乏善良。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使我可以忘? 太阳啊月亮啊,东方自然会升出。父亲啊母亲啊,生我养我不会停止。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回报的事我不再讲述。 【赏析】 本诗描写受男子抛弃的妇女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哀叹,以及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沉痛呼吁。诗写对日月倾诉,正是因为绝情男子变心带来的走投无路的呼吁,甚至于埋怨父母,这正是穷而呼天,“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的人生至情。但就这样,女子还仍然无法忘记,所谓“俾也可忘”,正是因为无法可忘,这更反衬了男子的无情,女子的多情。 此诗以妇女口吻写成。《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穷困之诗也。”《诗集传》也以为是“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按照这一说法,则本诗的作者是被遗弃的卫庄妻,而诗中所指责的负心男子为卫庄公。 但是,上述说法,在诗中找不到佐证。如果从诗歌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看,本诗则更像是一首弃妇诗。诗人,是一位卫国的普通妇女,原来指望作为终身依靠的丈夫,如今背弃了自己;日夜想念的父母,又远在他乡,诗人感到身世茫茫,这是她在饱受丈夫虐待并遭其遗弃后写下的抒发怨愤之情的诗作。 故在诗中每章的开头都直呼日月,似乎是要日、月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来为自己做主,在它们面前尽情倾诉无穷的积怨与悲愤。诗人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境界:在广漠的大地上,在日月光辉所及的地方,居然有这样一个寡德者的幽灵在游荡。和无私奉献光明的日月形象对比,那个灵魂丑恶、朝秦暮楚的男人又显得是多么卑微渺小。为什么他和我断绝了来往?为什么那个寡德之人会践踏他从前的爱情誓言?诗人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心生邪念、道德沦丧。由于婚姻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孤立无援的诗人(卫女),除了呼天而诉以外,又想到了自己的双亲。“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这种埋怨、责怪的口气,它微妙而深刻的传达出了诗人的复杂心态,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不合逻辑。正如朱熹所说:“不得于夫,而叹父母养我之不终。盖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诗集传》)可见对当初父母决定或同意嫁出自己一事的埋怨,乃是对冷酷无情、灵魂丑恶的丈夫的一种更为严厉的谴责。此时,诗人心中的悲愤之情也上升到了极点。诗篇至此,也戛然而止。 通过自述怨愤,一个对命运并不顺从、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已经屹立在我们的面前。像许多受迫害和虐待的女性一样,她对往日的爱情仍有所怀念,所以,在我们谴责不忠于爱情的行径的同时,又依稀希望他在思想上产出邪念、回心转意。“胡能有定?宁我不顾”“胡能有定?报我不述”等诗句中,都流露出了这样的感情,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她的性格中又是有着宽厚的一面的。故《诗集转》说:“见弃如此,而犹有望之之意焉。此诗只所以为厚也。”也说明朱熹对诗中女主人公的复杂性格是有所把握的。所以,能写出她的鲜明个性,又细致地写出女主人公的心态,正是《邶风·日月》一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之一。除了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成功以外,诗人还善于运用重吟迭唱的方式,层层揭露恶夫的丑行,反复宣泄心中的怨愤,不仅使诗的主题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也增添了诗的旋律美。 七、文言文中的日月?指皇帝皇后 出处:“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神话中的日月日月星辰:日:太阳;月:月亮 星:星星;辰:变化(日、月、星的总称) 神话 首先提出了日月星辰的由来问题。中国各族神话对此说法各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生育说。即认为日月是父母生养的。《山海经·大荒南经》上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又同书《大荒西经》载:“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珞巴族神话说,天和地婚配,地母生了九个太阳。②肢体化生说。《绎史》引《五运历年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为星辰。”□族神话说,天神取下老虎的左右二膀化为日月,取下虎的眼睛化为星星。③蛋生说。苗族神话说太阳是从蝴蝶蛋里生出来的。□族《查姆》(“万物起源歌”)则说,黑埃罗波赛神生了一个蛋,蛋皮化天,蛋白化日、月、星辰,蛋黄化地。④铸造说。把日、月的形成与冶炼工艺结合在一起,说太阳和月亮是神人们用金、银铸成后搬上天去的。那铸造日、月时飞溅的金花银花就变成了满天星斗。此说在苗族的创世史诗中描述甚详。⑤神创说。创世神凭借神力直接创造日、月。水族神话说女神伢俣掰开连着的天地,放风吹开清浊之气,取用清气造成了日、月。保存于纳西族《东巴经》中的《创世纪》说,在阴阳善神东神和巴神的主持下,“真和实相配合,产生了光亮亮的太阳;虚与假相配合,出现了冷清清的月亮”。此外,还有太阳是英雄神(见《九歌·东君》)和天帝(即炎帝,见班固《白虎通义》)的说法。也有神话解释某些星座的来历,如汉族关于牛郎织女星的神话、藏族和鄂伦春族关于北斗星的神话、黎族关于兄弟星座的神话等。 《苗族古歌·铸日月》插图日、月有规律的出没运转是日、月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又一方面。中国古神话描述日、月的生活日程也像人一样有劳作、有休息。10个太阳,都住在汤谷一棵高数千丈、粗一千余围的扶桑木上,“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居上枝的一个太阳按时由鸟运载着,或是坐着“驾以六龙,羲和御之”的车子,每天从东方出来,走完固定的路程,进入西方的蒙□。月亮也乘坐车子,它的御者是望舒。 月中的阴影及月的圆缺变化是此类神话解释的又一方面。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反映了原始人认为月缺又圆是死而复生,以及月中有兔子的观念。以后又有嫦娥奔月化为蟾蜍、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说法。 少数民族的神话解释月中阴影,也认为其中有人、有物。至于何人何物又是缘何上去的,说法就多有不同。 瑶族神话说,一对造福人间的夫妻成婚后飞上月亮,女的织锦,男的放牧,在那里过着美满的生活。哈尼族神话说,许多年前,一棵大树遮没了日光和月光。人们砍倒了这棵大树,却有一枝树尖挂在月上,长成了月中的梭罗树。 牛郎织女星 南阳汉代石刻关于日、月之间的关系,人们想象它们有着同于人间的夫妻、兄妹、姊妹、姑嫂等关系。如说太阳是哥哥,在白天大大方方地出来;月亮是妹妹,到了晚间才羞羞答答地露面。也有的说,月亮是姐姐,胆大能干,敢于在夜里出来;太阳是妹妹,胆小害羞,所以在白天出来,姐姐还给妹妹一包针,谁看她就刺谁的眼睛。 对于日、月蚀的现象,神话中亦有神奇的解释。汉族有天狗吞食之说。蒙古族的神话,说是九头魔王妄想吞食日、月,太阳王和月亮王就筑起高高的院墙来防御,当大门紧闭的时候,地上就失去了光亮。 射日神话是日、月神话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汉族羿射九日的神话,早见于《淮南子》。在各少数民族中,亦多有此类神话流传,如壮族的侯野射落11个太阳,瑶族格怀射落9 个太阳,布朗族的顾米亚射落7 个太阳,黎族的大力射落6 个太阳和月亮,等等。它所叙述的基本内容是:①天空出现了2 至12个太阳(或同时有月亮),强光照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②英雄的神箭手射下了多余的日、月。③有些少数民族射日神话最后有喊日的情节,即请公鸡去把吓得躲起来的一个太阳叫出来。这类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企图控制太阳、征服干旱的愿望。 日、月、星辰神话体现了远古人类对于天体的朴素认识,其中有的则表现了他们企图用巫术手段控制天体的愿望,具有原始科学和某种实用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始观念的渗透融合,最终化合成为充满了天真幻想的神话。 九、歌曲《日月》歌名:日月(biolyn 广告主题曲) 歌手:谢霆锋 专辑:黄·锋 (新曲+精选) 仿佛可以共你兜一世的弯 不可以共你完美到天黑 白日似的我 你却像蓝月 明白美丽时间只得一瞬间 天生一对就会识得接触吗 触不到就有力气放开吗 白日会帮我 你寄望蓝月 明白快乐时间不能再贪偏偏要贪 夜会光 日会黑 然后各自回了家 没有一个地方 能让爱绝对璀璨 我共你 在遇见当晚都知困难 犹像日和月也奇迹邂逅天亦会害怕 仿佛可以令你开心过很多 都可以令你难过更加多 捕猎过的爱 两个亦疲倦 然后银河能有一层雪花洗清我吗 夜会光 日会黑 然后各自回了家 没有一个地方 能让爱绝对璀璨 我共你 在遇见当晚都知困难 犹像日和月也奇迹邂逅天亦会害怕 期望太简单 要在同一个夜晚 同在半空 相依过片刻 遗憾是太璀璨 过后流星都带黑 我共你 浮在近远之间 夜会光 日会黑 然后各自回了家 没有一个地方 能让爱绝对璀璨 美丽难贪偏偏要贪 如我望向天若有星 全部泻下如黑发 或有一个地方璀璨后亦会璀璨 我共你 在遇见当晚都知困难 犹像日和月也奇迹懈逅相依得片刻 然后接近遥远陪你兜圈天亦会习惯 十、诗歌欣赏日与月的情结 叶千华 在这现代的社会里 我抬头猛然发觉 晴朗的天空有一只古老的眼睛 望着我 为之感动直到黄昏 又有一颗思念千万年的心 在夜空中眯缝着笑眼 我侧耳谛听 在山水大地草原和沙漠上 风在为它们传说一个个 远古就很动人的故事 那新鲜明澈的目光 交辉成如今美丽的岁月 在雨雪的季节中挥洒 十一、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又称龙湖或天池,亦为闻名遐迩之山水佳胜。位于南投县中部鱼池乡之水社村。 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於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潭面辽阔,海拔约760公尺(2,495呎),面积约900馀公顷。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故名日月潭。潭水碧蓝无垠,青山葱翠倒映,环山抱水,形势天然。该潭除可泛舟游湖、赏心悦目外,其环湖胜景殊多,诸如涵碧楼、慈恩塔(9层塔,高约45公尺〔148呎〕,建於海拔955公尺〔3,133呎〕之青龙山上,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玄奘寺、文武庙、德化社、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 2009年,日月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十二、影视《日月神剑》日月神剑共两部,是TVB90年代的出品,由张卫健、郭晋安等人主演。第一部讲述了日童,月童自幼为神奇婆婆收养,练成一身武功及特殊能力。二人共长大,感情甚好。两人摆脱神奇娇娇女闯荡江湖。结识燕大侠,并与裘青青、金花、银柳开始了一段纠缠不清的多角恋。第二部故事承接上集剧情发展,日童(郭晋安),月童(张卫健)联手消灭魔尊后,日童与裘菁菁(杨羚)成亲,婚礼上,河妖出现,抢走菁菁,及后日虽救回菁,却无法开启河妖系于菁脚上金锁,至令二人甚为苦恼。 《日月凌空》《日月凌空》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勾画出了唐朝女皇武则天和巴蜀民间才女谢瑶环一段感人肺腑的忘年交。 此剧和单纯讲述历史故事不同,该剧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广采野史传奇,塑造了一批巾帼丽人、文墨骚客、江湖奇侠、舞姬术士等。除了在西安拍摄外,剧组还在涿州搭建了近30个具有唐代风格的室内大场景,还有上千套花团锦簇的唐代服饰、上百款各具特色的唐代发型和上千件制作精美的唐代兵器服饰,所有这些“盛唐符号”在勾画出盛唐官民生活细节的同时,也会再现盛唐的民俗风情。 十三、日月网络电视基本介绍日月网络电视是一款完全免费的网络电视,里面包含了现在在主流的P2P网络电视,是多种网络电视的集成软件, 可以在线收看电影、电视、游戏比赛、新闻、体育、娱乐、资讯、综艺、动漫、等等。日月网络电视超强功能会使你爱不释手,充分地让p2p软件给您带来超爽的感受,我们坚持长期免费,使更多地人支持我们,看的人越多越流畅,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让日月网络电视做的更加成熟与完美。 软件特点绿色安装,不捆绑任何流氓插件和任何广告内容; 无需注册,长期免费使用,长期免费在线升级; 运行速度快,占用极少系统资源; 提供境内外广播、经典电影,网络流行视频,网友自拍节目等; 电视节目由专业人员收集提供,更新迅速,节目收看率达95%以上; 内置多种加速引擎,智能分析网络状态追寻最佳速度方案 ; 软件采用先进的播放器加速引擎和智能链接技术,自动分析网络状态,软件自动配置最佳速度方案。为用户创造最佳收看环境; 最新热播电视剧及电影随时点播,随时收看,无需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即可抢先收看最新热播电视剧;无需租/买光碟即可欣赏最新大片; 小说《日月》基本信息书名:日月作 者:安意如 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52483 出版时间:2012-01-01 版 次:1 页 数:368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作者简介安意如 作家,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众熟知。《日月》是其最新作品。私家标签:文字修行、避世之心、无常、远游、隐居、诗茶相契、西藏云南、过往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惜春纪》 最新作品:《日月》 内容简介《日月》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目 录引 第一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尹莲与长生启程离开甘丹寺当天,天空出现的景色让人驻足,那是长生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日月同辉的奇景。空气清冷干燥,天空非常蓝。当金灿灿的太阳从山后喷薄而出,月亮高悬天空,色泽淡白,如一面沾满霜露的镜子。 第二章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 肉身缠斗的场面,对成人而言具有裂帛之美。撕开伪装,裸裎相见。若是以真心做引,肉身作伐的告祭,将引渡彼此到言语无法企及的彼岸。那种深邃宁静之美,与万物生长蓬勃衰败的秩序遥相呼应。 第三章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他身姿挺拔,面部轮廓如刀刻。喧杂阳光越发显得他静默。那是一种积累了时间和沧桑的俊美。在明澈的阳光下,眼眶不知不觉被泪水积满。苏缦华被强光钉牢当场,舍生忘死地看着她的佛。她的佛,自西而来。 第四章 年来多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他曾不止一次想过逃离这里,在他年轻激越的时候。然而,等到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二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再一次被迫离家的孩子,才真切感觉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眼前长生和桑吉并立,皎如日月。此时她确知自己领觉到两股亘古存在彼此呼应的强大力量,豁然到达,流经了她,清除了内心的尘垢。缦华心有所悟,那一瞬间仿佛走入一个从未看见的天地,体验到清净充盈的法喜。 第六章 山河岁月空惆怅,今生今世已惘然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 看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 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 就像激流冲下山脊 匆匆滑逝 终日月为明,容光必照 前言序言——日月为明,容光必照 作者将以磕完十万长头之心,写完此书。 《日月》应是作者五年来,写得最漫长和投入的作品。 当这个故事在心中逐渐成型,当这个名字在作者心中显现,作者便知道,这是注定的因缘。 完成这本书,对作者而言,不啻于另一种形式的朝圣,如书中的尹长生--索南次仁一样,回到故土,发愿磕完十万长头。 这是一次心灵的完整回溯和超拔。 若说这五年来作者最大的改变,不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成为畅销书作家,不是身份际遇的改变,而是,作者逐日确认了自己内心的归宿,找到可以信受奉行的信仰。 这是有福的。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在这浪游的尘世,多少人心醉神茫,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心灵的皈依之所,无论是一地、一人、一事,即是至深福德。 这一切的改变,与那雪域高原隐秘关联,与那茫茫轮回之中的因果,更是密切相关。 作者对西藏的感情,超越作者的生养之地,超越所居的任何城市。这感情一旦被唤起,渐渐成为一种血脉里沉涌、跌宕,终至静默的情感。它与宗教、民族、信仰、经历无关。 西藏,在作者的意识中,亦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不再是一个符号,不再是一个一相情愿的避世之地,作者见的它的好和不好。辉煌和残败,均不能减损作者对它的情感和虔诚。 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欲说还休,欲休还说。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始终沉湎于这般深重的感情中。作者对西藏的感情,不可言尽。这一本书,不是终结,只是起程。 《日月》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作者二○○七年八月第一次入藏,在珠峰脚下的老定日,遇见了一个极伶俐的流浪小孩。一面之缘,是他触发作者的灵感,由此构思出这个故事,这是此书的缘起。而今思来,却不知他身在何处,际遇如何。一面之缘,恐难再遇,人世茫茫,浮生之嗟,莫过于此。 初时只想探讨人的出生和成长的问题,以及一路行来,所目睹的现代商业文明对古老文化的侵蚀问题。渐次变成了探讨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讲述一个人摆脱世俗的束缚、内心欲念的执障,寻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觉悟之途的故事。 作者实质是愚笨的人,从构思到故事成型、写完,作者花了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作者不断地游走各地。每一次,回到西藏,都是一次整理和剖白;每一次,匍匐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前,都是一次检点和回望。 无论作者在做什么,作者的心魂是与这个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联结在一起。他们行走的每一处地方,都是作者曾亲身走过、驻足观望的。 体验无常。这书写的历程,犹如书中提及的转山之旅,本身即使不具备赦免人罪的能力,亦可使人付出长久的耐心和耐力,无形中成为作者对自己的检点、自省和修度。 游走中,作者将自己想象成尹长生、尹莲、苏缦华、谢江南、范丽杰、Sam,这书中若隐若现的每一个人,试图在自己和所见的每一个人身上,找到光明和觉悟的契合点,剖解人性与生俱来的矛盾。 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谅解他人;唯有,宽悯他人才能解脱自己。开始懂得,作者与众生,众生与作者,并无分别。坚信,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的部分,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和光同尘,它终将被人证得。即使此时,作者所知悉的不是究竟的答案。 从今开始的修行,允许自己困惑、怀疑、时时折转、退还反复,但心中,不存倦意、懈怠。 听到遥远而清晰地呼唤。心中渐次升起的正念、正信、正觉,是来自纯真本作者的召唤。作者寻回它,即将奉持它,如奉持心中的莲花。 故事的男主角--尹长生,藏名“索南次仁”,亦是长生之意。这个名字,来自李白的那首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仙人抚作者顶,结发受长生。”在许久之前,作者已认定,这是作者小说里必将用到的名字。 尹长生的故事,可以看做仓央嘉措的现代版。两人都是突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一无所有变成应有尽有。但又心有不足,存在种种挣扎。生命的矛盾在于,不是满足了物质和地位,心性就能得到彻底的自由和圆满。心识的混沌正是现代人所有精神疾困的根源。 市面上有很多写仓央嘉措的书,很多人谈论仓央嘉措,解析他的诗或人。仓央嘉措是不可解的,起码不可单纯作为一个情圣、情僧来理解。 作者将仓央嘉措写入故事,塑造了长生这个角色,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诠释“仓央嘉措”这个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和价值。 仓央嘉措存在的意义,不是浪漫和叛逆,颠覆了众人对活佛的理解,迎合了众人对爱情的喧嚣期盼,他昭示人性的自由广阔和觉悟的可能。他的境遇和状况,他的痛苦,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只是方法和形式不同。 作者所擅长的不是写情节,因此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亦不算跌宕起伏,靠的是文字所营造的意境和意蕴。意图写出人物在不同的时段,对生命的理解和困顿。 生存的价值和方式该如何抉择?人所寻觅和追逐的最终答案是什么?孤独感与生俱来,焦虑感与日俱增,物理的乡关和精神的乡关混淆不清,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无论是生活在何方的人,爱与救赎,死亡与再生,纠缠与解脱,幻灭与真实,拘禁与自由,都是命定的主题,这也是这个故事要探讨和应答的内核。 微言大义,作者所能给出的不是答案,是属于个人的理解。 对爱心存执念,生死大关,觉悟超越--这是作者在这本书里书写的内容。 人性有种种弊端,亦有种种珍贵。得到和放下,同样不易。修行是希望和失望反复交递的过程,是可能终此一生都无法抵达和完成的事。 从当下开始,比永远踟蹰不前要好。 修行,不仅是佛教徒所为,它应属于每一个升起觉悟,试图超越烦恼拘禁的人,以自身真诚认可的方式,对生命做出的探讨和回应。 日月为明,明者为觉,觉而后悟。生而为人,不应泯灭本来的灵性之光。 慈悲喜舍,是这本书传达的意念核心。 如作者当年借红楼一梦中贾惜春这个寥寥数语的人物,写出了《惜春纪》,那是一个关于女性,自证觉悟的故事。作者自信表达了自己当时要表达的理念,即使它并不完善圆满。但作者深信,懂得的人,会懂得,喜欢的人,会喜欢。 而今这部小说,背景放在现代,主角为男性,和《惜春纪》遥相呼应,如日月交辉呼应。 《永嘉证道歌》言:“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栽莲终不坏。”信然!作者的小说,从来只与自性的觉悟相关。 超越性别、出生、境遇、种族、信仰,超越这人世交付给作者们的种种身份标签,认知的困缚,宕开胸怀,接纳无常变幻,做一个真实坦荡、端正敬直的人,获得长久的安宁和喜悦。 慈悲的爱人即自爱,此生纵不能无憾,亦求无悔,问心无愧。在自省中觉悟前行,度过短暂的一生,这便是此时作者所认知的“长生”和“永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