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坛小学
释义

简介

日坛小学于1962年建校,校名为芳草地小学分校,1963年改为日坛小学。学校有着明确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新型的、现代化、的一流学校;为造就有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人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赋有时代气息的办学目标指引下,日坛小学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协调发展,谱写了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学校拥有一支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事业”理念的、具有专业水准、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他们中间有很多小学高级教师、朝阳区及学区骨干教师。 2001年9月与体育场路小学、东大桥小学合为一体,2005年迁入通惠家园小区,2008年12月教委将东恒时代小区的一所新校给予学校,成为一个分址上课,统一领导的朝阳区小学示范学校。现有600多名学生,教职工60人,在任课教师中有区级、学区级骨干教师10余人。 经过日坛小学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学校、朝阳区首批文化景观建设学校、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学校、朝阳区小学示范校、朝阳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校园环境示范学校、科技活动示范学校、课间操示范学校、绿色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如今电教、艺术已经成为了学校的特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学校早在1991年就被评为了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开展电化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势条件,学校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理念超前,积极主动把整合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说,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搭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现代化意识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师生们不仅是表演者同时也是创作者,通过这个舞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师和学生。 学校长期坚持全面育人,实现培养多才多艺少年的目标,走自己的特色之路。确定了以民族打击乐为龙头,带动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教育之路。以艺术教育为引线,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全面素质,促进个性的发展。 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小荷艺术团” ,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的同时进行弘扬爱国教育,开展以民族打击乐团为龙头的艺术教育,并以此为依托进行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开展创新和实践活动。到2003年止,学校又先后成立了小荷艺术团民族打击乐团、小荷艺术团管乐队、小荷艺术团合唱队、小荷艺术团舞蹈队、小荷艺术团美术组、小荷艺术团英语口语交际小组、小荷团朗诵小组、小荷广播电台、小荷电视台等,通过长期持久的训练,在历届市、区艺术节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文明做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小荷艺术团的学员在小学毕业后因艺术特长曾被清华附中、八十中学、陈经纶中学、日坛中学等14所示范学校录取,在各个中学成为艺术团的骨干,得到所在中学的好评。

学校文化

“荷”是显性文化,构建丰富的“荷”主题文化。“拥有荷之美” 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种状态,就是以“荷”的品质,塑造师生高雅的身姿和品味,高尚的人格和品行,为教师学生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和”是隐性文化,以人为本,在显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为教师发挥才智创设舞台,打造和谐团队。“享受和之贵” 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个过程,指向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使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师生共享和谐的美妙,共享生命的精彩,共促可持续发展。

“拥有荷之美,享受和之贵” 的文化终极目标实际上就是实现从“荷” 到“和”的发展。

两个校区

日坛小学有两个分校,其中本校在四惠(是从日坛公园对面迁移过去的),东恒时代小区内的东恒校区

环境设施

学校特色

信息技术

学校于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学校。

2000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特色教育主要是依托课题研究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五,九五期间我校主要是和市区电教馆联合进行关于电化教育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受到市区电教馆多次好评,参与制作了教材配套的投影片、录音带、录象带等。

从十五期间我校开始独立承担课题研究。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录制了优秀课例20节,论文50篇,课件40个,其中有3个课例获全国二等奖,有4个课例获市一等奖。有16篇论文发表,有40人次的论文获奖。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央电教馆评为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课题组被评为优秀课题组。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市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目前即将结题,在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课题组在市级课题研讨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还曾在区电化教育协会年会上做经验交流。

学校曾于2002年5月22日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主题承办市级课题研讨会,有100余人参加,会议期间共做语文、数学课4节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2005年6月9日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设计研究》为主题承办了市级课题研讨会,有200余人参加,会议期间共做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研究课8节,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艺术特色

学校长期坚持全面育人,实现培养多才多艺少年的目标,走自己的特色之路。确定了以民族打击乐为龙头,带动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教育之路。以艺术教育为引线,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全面素质,促进个性的发展。

学校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小荷艺术团” ,开展以民族打击乐团为龙头的艺术教育,并以此为依托进行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开展创新和实践活动。到2003年止,又先后成立了小荷艺术团民族打击乐团、小荷艺术团管乐队、小荷艺术团合唱队、小荷艺术团舞蹈队、小荷艺术团美术组、小荷艺术团英语口语交际小组、小荷团朗诵小组、小荷广播电台、小荷电视台等,通过长期持久的训练,在历届市、区艺术节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文明做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小荷艺术团的学员在小学毕业后因艺术特长曾被清华附中、日坛中学等14所示范学校录取,在各个中学成为艺术团的骨干,得到家长的好评和各中学的认可。

小荷艺术团成立以来,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演出活动,小荷艺术团曾在中央民族乐团演出大厅与台湾中学生民乐队进行了艺术交流,学校小荷民族打击乐团在2002年10月赴香港、澳门参加首届“京、港、澳青少年联欢艺术节”的演出; 2001年被朝阳区教委命名为朝花艺术团民族打击乐团;学校小荷艺术团舞蹈队、小荷艺术团管乐团、小荷艺术团合唱队曾参加朝阳区艺术节比赛获得一等奖;学校小荷艺术团的文艺节目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小神龙俱乐部》、《我看见》栏目的活动以及北京电视台的《夺宝对对队》栏目的活动。各界人事和各级领导观看了我校演出,给予了高度赞扬。文化部高占祥部长为我校题词“童趣民魂”、艺术家时乐萌题词“日出荷花满坛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都先后进行过报道。

学校每年12月份召开学生艺术节比赛,至今已经举办过十八届,艺术节规模盛大、范围广泛、学生参与率为95%,学校通过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了一展才华的舞台。在开展艺术教育的同时,也对教师进行了审美情趣、艺术技能、艺术情操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艺术素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