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内瓦协议
释义

关于印度支那地区停战的协议

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7月21日,与会国达成协议,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它规定: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区停火;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领土主权;越南暂时以17度北纬为军事分界线,法军向分界线以南集结。越南共产党在分界线以北集结。

印度支那由此获得解放。

巴以民间和平协议

概述

2003年12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这份50页、1万多字的和平协定,是由以色列前司法部长贝林、资深工党议员伯格等人和巴勒斯坦前新闻部长拉布为首的巴以双方的知识分子、和平人士和人权运动人士,在日内瓦经过两年的秘密协商而达成的。

主要内容

一、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的边界。

二、整个加沙地带和95%的约旦河西岸土地归巴勒斯坦国所有。

三、耶路撒冷将是以巴两国的共同首都,东耶路撒冷归巴勒斯坦国而西耶路撒冷属以色列,圣殿山上的哭墙归以色列所有,而巴勒斯坦将拥有对阿克萨清真寺的圣地主权。

四、巴勒斯坦方面将放弃数百万难民回归的权利。

五、双方将邀请一支国际监督部队前来监督和保证协议的执行和落实。

意义与影响

正如欧洲舆论所认为的,该协议是迄今为止最大胆和最彻底的巴以和平方案。作为双方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妥协的结果,《协议》在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喝彩的同时,却在巴以双方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非议。在以色列,总理沙龙谴责该协议是违背以色列利益的“颠覆”行为,部分右翼内阁部长甚至提议对贝林等人以“叛徒”论处,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色列《国土报》2003年11月30日发表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31%的以色列人表示支持,38%持反对意见。而在巴勒斯坦内部,尽管该协议得到了阿拉法特的支持,但遭到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等激进组织的强烈反对。因此,《协议》只是巴以和平人士的一厢情愿。作为民间协议,它只有依靠国际社会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来监督它的实施,但巴以问题的主导者美国虽然表示了象征性的支持,但在当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的情况下,它不可能去推动《协议》的实施。《协议》如何执行?谁去执行?都是未知数。从这种意义上讲,《协议》所勾勒的是未来巴以和解的蓝图,表达了一种巴以民间渴望和平的意愿,提出了在理想状态下巴以实现和平的可能性。

《协议》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面镜子,它的遭遇正是巴以问题50多年来的困境所在,同时折射出现实离巴以和解的梦想有多远。真正要使《协议》得以实施,必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和平方案的公正性和可能性;国际社会斡旋的力度;双方的克制态度和宽容精神;双方各自内部的统一性和对极端组织控制约束的力度。但现在看来,巴以僵局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难以满足相对应的条件。

对于当前巴以双方来说,橄榄枝远比坦克大炮沉重,发动战争不需要勇气,而消除仇恨、实现和平才需要勇气。《协议》带给人们的启示就是:巴以之结并不比传说中的“哥顿神结”难解,只是解开这一死结所需要的不是亚历山大式的果敢,而是巴以双方的宽容。所以,巴以问题所显露的人类的困境和无奈,与其说是在考验着人类的智慧,还不如说是在检验着人类的宽容精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