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释义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每年的藏历八月举行。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的意思,"色莫钦姆羌姆"即观赏大型宗教舞蹈之意。

简介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每年藏历8月4日(公历的9月中下旬),日喀则的扎

什伦布寺要举行"西莫钦波节",即“金刚神舞节”。密宗金刚神舞藏语叫"羌姆",通俗的说法是"跳神",是由班禅大师直属的则滚康僧院(护法神院)喇嘛表演的宗教舞蹈,以喇嘛鼓为伴奏乐器。每年的金刚神舞节跳神三天,是日喀则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极其低沉的喇嘛鼓声中,金刚神舞节奏缓慢地舞蹈着,气氛庄重神秘。而神舞中间穿插的一些哑剧小品则诙谐幽默,常常引起观众大笑。跳神喇嘛戴着面具,身穿戏装,手持鼓刀斧等,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比丘、鸦鸱、六长寿等数十节神舞。神舞的乐队有喇嘛鼓12面、大法号4支、腿骨号4支、金锁呐4支、大铜钹4付、小铜钹4付,全部乐师达60多人。三天中,鼓乐声从早到晚惊天动地。

羌姆起源

羌姆起源于西藏。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到西藏,与西藏原有的宗教并行传播,谁胜谁负的斗争相当激烈。羌姆的起源也就众说纷纭。传说,佛教传入西藏,在西藏建造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时,四面八方的鸟畜都来帮忙,其中有一头大青牛,勤勤恳恳地苦干,出力甚大。可是,寺庙建成后的庆功大会上惟独忘记了大青牛。于是,大青牛气愤至极,对天怒吼之后,用尽毕生的气力,撞到庙台死去。大青牛死后托生了人,这个人就是吐蕃五朝时三大法王之一赤热巴中的哥哥-达玛。他继弟的王位后,下令杀戮僧侣,拆毁寺院,焚烧经书,佛教面临崩溃边缘。一些幸免遇难的僧侣不甘心佛教的毁灭,决心要复兴佛教。其中有一位智勇超人的英雄叫巴拉尔道尔吉,想出了跳羌姆除暴主的办法。他头戴面具,身穿黑色的袈裟,袖中藏弓箭,天天来皇宫附近跳舞,他跳啊跳,跳得一天比一天熟练,一天比一天精彩,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凡是看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个消息传到了达玛那里,他也想看看这个奇怪的僧人的舞姿。于是,他传旨巴拉尔道尔吉到皇宫楼台下来跳,巴拉尔道尔吉越跳越美,越跳越接近楼台,达玛不知不觉被优美的舞姿吸引,身体便探出楼台,巴拉尔道尔吉趁机取出袖中的弓箭射死了达玛这个暴君,之后,他摘下面具说道:"风可吹动土,土可盖过水,水可扑灭火,凤可镇压龙王,佛可压鬼驱邪。同样我也可以杀死罪恶的皇帝达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复兴佛教的英雄,每年都在寺庙跳羌姆,旨在打鬼驱邪,拔除不祥。就这样,羌姆便流传下来了。以上故事虽是传说,但达玛确有其人,他是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个王。他确死于僧人的箭下。

羌姆起源于西藏,为藏语,也叫"跳允",由于教派不同,寺庙的规模不一,羌姆的形式大同小异。如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宁玛派(俗称红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各自的"羌姆"内容、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变化,总的反映了人们娱神、破灾、图腾崇拜的一种心理。他们都是用舞蹈的形式来宣传宗教教义,既娱神又娱人。所以在有寺庙的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习俗。羌姆久跳不衰,也是说明了这一点。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的起源

公元1617年(藏历第十绕迥火蛇年),第四世班禅洛桑曲吉坚赞时,扎什伦布寺建立了"阿巴扎仓"(密乘僧院);公元1647年(藏历第十一绕迥火狗年),大师78岁时参照桑耶寺历年"曲足"宗教节举行的"莲花生八名号"舞蹈,为扎什伦布寺的护法神"赤巴拉"(六臂明王的随从、守护世界东方的神将之一)制定驱魔禳灾的仪轨,建立了扎什伦布寺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表演的"古多"(驱鬼)羌姆,这就是色莫钦姆羌姆的前身。到了公元1862年(藏历第十四绕迥水狗年),第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多次前往拉萨参加有关仪式活动,对前藏寺院的教规产生了兴趣,返回后在扎什伦布寺修建了"德庆格桑颇章"(新宫),并从拉木、蔡公塘、洛扎、丹杰林、木如、次觉林等寺院的羌姆中吸收和借鉴了不少段落,在原阿巴扎仓表演的"古多"基础上,正式建立了色莫钦姆羌姆,由孜贡扎仓的僧人担任表演,一直延续至今。

羌姆艺术特点

羌姆作为宗教寺庙的一种祭祀活动,这本身就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而这种祭祀活动由不同于其他的宗教活动,它跳于寺庙的庭院,场地、面具、道具、服装别具一格,整个活动全部通过舞蹈来体现,是很有舞剧因素的大型舞蹈,具体出场顺序、装饰特点、人员结构及道具是:

1、道格希达

(猛烈的意思)十三人。面具是大晓布拉(脑颅骨)的样式,上面有5个小脑颅骨,小颅骨上面三红色宝石有铜圈,穿没有领的袈裟,脚蹬长筒布靴子,其中袈裟是黑色带大钱花的蟒袍两件,带各种花的蟒袍两件,鸭蛋色各种花的两件,紫色两件,蟒袍浅绿色、有水纹和各种花的两件,蟒袍蓝色有花的一件、黑色蟒袍两件,手持的各个武器是有藏语传下来的术语。

2、达月额赫

(女佛的意思)有二十一人参加,及戴面具戴头匝,有在收上面戴盏,手持掏独把,身穿黄色有各种花的三件蟒袍,红色有各种花的蟒袍三件,又有黄色的有花的两件蟒袍,鸭蛋色有花的蟒袍两件,蓝色蟒袍一件,这些长袍的花多数是大钱花,水纹花和各种花类的,都没有领子,另外,还有女一件肩垫,脚蹬长筒布靴子。

3、阿苏日

(苍天的意思)四个人参加,面具、颈部红色的脑颅骨象人头那么大,有五绺黑髯,头上有黑色大盘头,红色短衣裤,腰围短裙,裙外有网状裙子,脚蹬长筒靴子,看起来特别雄壮。

4、查干额布根

(白男)面具就是土地爷面具,身穿羊皮塔乎(毛向外的白色长袍子)手持龙头拐杖,脚蹬龙头长筒靴子,看起来特逗人的样子。

5、阿日哈柱

(这个羌姆中叫伊日根羌姆就是汉族的羌姆)两个人参加,雄壮性的面具,头上有散发,身穿黑色缎子短衣裤,上面有大钱花,腰围各种艳丽色彩的长条裙子,裙子外围着网状户腰,脚蹬黑色有团花的长筒靴子。

6、图赫英

(好英海,意思主管骷髅)四个人参加,两大两小,面具脑颅骨白色,头上什么也没有,身穿白色短衣裤,手持红色棍棒。各种颜色的璎珞,脚蹬白色长筒靴子,跳羌姆时主要就是起丑角的作用,最逗人,场面上非常活跃。

7、恶日波海

(蝴蝶)八个人参加,面具脑颅骨,上面有五个小颅骨,小颅骨上面红色宝石(外围铜圈的)小颅骨和大颅骨之间有箍上还有宝石,身穿条花短衣裤(白色上黑花)戴手套(手套手心是红色,手背是白色)一手持摇鼓,一手持小敲棒。

8、哈兴汗

(皇帝)面具人脑颅骨,光头,身穿黄色蟒袍,皇上打扮,脚蹬龙头靴子。

9、六个女儿

(哈兴汗的女儿,四女、两男)六个人参加,有面具秃头,身穿各色艳丽绸缎,有花的长蟒袍,跟哈兴汗出场。

以上9部分人物都是包含着佛的形象,因此他们的跳法和动作都是离奇古怪的形象。

艺术特色

羌姆是通过独舞、双人舞、群舞的形式来完成的。整个舞蹈,有的见工夫于腿部,有的见工夫于腰部,有的见工夫于肩部,也有的见工夫于臀部。如阿拉哈柱的双人燕碎抖肩,达日额赫的碎步,阿扎拉的拖转下腰,查干额布根的摔克等等。这些舞蹈动作,既优美,难度又很大。由于羌姆起源于西藏,整个舞蹈中许多顺手顺脚的动作,明显带有藏舞的韵味。自传入蒙古地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加之蒙古自身固有的习俗,从而,逐步形成了蒙古本身的风格特点。可以说,羌姆是西藏故事题材加以蒙古化,又形成了和蒙古生活密切结合并具有蒙古风格和特点的舞蹈,也是藏族寺庙舞蹈在吉林郭尔罗斯草原的演变和发展。

跳羌姆的场地主要是在寺庙的庭院内,距寺庙半华里处有一个场地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在庭院内,庙名前画有直径分别为15米、11米的大小两个圆圈,小圈在内,大圈在外边。跳羌姆的喇嘛都从寺庙中且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这两圆圈线上或圈内完成。就是说,场地的圆圈线对表演者有严格的限制,戴面具是羌姆在装扮上最突出的特点。除二十一个达日额赫戴头盔外,其余各个角色都分别戴着神态各异,形神兼备,生活逼真,栩栩如生的面具。面具分全面具和半面具两种,全面具有牛头、鹿头、狮子头、凤头等。半面具有骷髅、死鬼、白老头等。使人看了如神鬼境地。羌姆的服饰豪华,多数服装都是绸缎蟒袍,款式独特,袖口呈喇叭状。据说是当年巴拉道尔吉跳羌姆,为了藏弓不易被发现而设计,所以,这种袖口一直沿袭下来。道具很别致,刀、斧、剑、戟等兵器都在一尺左右长,似像非像,这些道具的设计,制作都很精巧。

乐器

羌姆的伴奏均是吹打乐。乐件有寺庙大号、羊角号、螺号。打击乐件有鼓和大钹。大号长5米,声音深沉,发出鸣-鸣的声音。羊角号螺号不经常使用,通常用语每场的开头和结尾。乐队的主奏乐件是大鼓和大钹。其中大钹是羌姆的指挥乐件。使用大钹的喇嘛必须掌握羌姆的全部过程和动作,因为跳羌姆的表演者是根据大钹的节奏变化表演的,所以,表演大钹的喇嘛一般都是曾经跳过羌姆主要角色,或是教练者。羌姆的乐队位置通常在庙台上,在庙门的左侧还有念经的喇嘛。

传承意义

如今,羌姆不仅保留在藏传佛教各不同教派的寺院中,并遍布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分布区。在与西藏毗邻的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原苏联东南部流传蒙古喇嘛教的广大地区,都有这种舞蹈。

90年代以来,广大专业文艺工作者已积极考察挖掘,认真加工整理,将羌姆中的某些部分搬上舞台,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赏。

但是,作为罕见的藏传佛教宗庙祭祀舞蹈,扎什伦布寺羌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喀则扎布伦寺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1447年9月。1446年,宗喀巴的第八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

纪念去世的经师希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于公元1447年9月开始动工修建寺院,历时12年将所造之像置于该寺净室内。开始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来根敦珠巴将其更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经钦却唐皆南巴杰娃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取“吉祥须弥”之意。据史书记载,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也是第一个把黄教传到后藏的人。后来在建立达赖活佛转世系统时,他被格鲁派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公元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受扎什伦布寺之邀,担任了该寺的16任法台。自此,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