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文字 |
释义 | 基本介绍系属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虽然现代比较语言学者,以日本与从音韵、语法及语汇三者看起来,系属乌拉尔、阿尔泰(Ural-Altai)语系统,质言之,它本来是和蒙古语、通古斯语、土耳其语及朝鲜语视同一系统的。但事实上,日本的语言系属问题,现在尚未获得完全解决。 日儒新渡户盗造曾云:“在语言学上看来,日本语是伶仃的孤儿,和它的左右前后各方面的言语没有什么关系的。”事实上,日本人自有历史开始,为了要增加语言的丰富,曾取用了许多中国的字音,此外如朝鲜及西欧的荷兰、葡萄牙、英国等语言亦对于日本的语言多少做过些贡献。 文字组成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前者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后者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明治期间曾出现过罗马字拼写法,但不是主要文字。 来源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在汉字传入之前本无文字,此一观点早为公元九世纪时的一部份日本学者所主张。虽然也有人主张“固有文字存在说”——即所谓“神代文字说”,如德川时代后期的国学者平田笃胤(1776-1843)从国粹主义立场出发,著有《神字日文传》一书,力陈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但事实上这是流传于对马国的阿比留家族(阿比留氏在古代长期是对马的实际控制者),是将朝鲜文字改动之后形成的,因此所谓“固有文字说”不足凭信。不仅如此,多数日本学者咸主张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汉人渡日之后。 从公元前后开始,汉字作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冶金、纺织、农耕等文明,以强大的辐射力量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由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汉字文化区。据中国史志文献以及日本的考古发现,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汉字的小篆体和隶书体多以铭刻在铜镜上的形式传入日本,这些文字符号和铜镜上的其他图案一样,被日本人视为庄严、神圣、吉祥的象征符号。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在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代蛇纽印章,上有隶书“汉委奴国王”字样,当为汉光武帝所赐印章。据日本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等载,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年,《论语》、《千字文》等汉文书籍传入日本。尤其是在公元世纪,有大批懂汉文的朝鲜人渡海到达日本,大大推动了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日本保存至今的一些金石文献,如公元世纪中期的纪伊隅田八蟠神社铜镜铭文、船山古坟大刀铭文,以及武藏稻荷山古坟铁剑铭文等,都是日本使用汉文的早期材料。汉字的输人和传播,是日本化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 日本文字的演变汉字传入日本,当在正史记载汉字之传入日本之前。史籍记载汉字汉学之正式传入日本,当为应神天皇之世(约当公元3世纪末叶,即248年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汉字输入日本后,至8世纪中叶,日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旁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用来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日本学者有谓吉备真备作片假名,弘法大师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凭信,充其量或由他们两人集其大成而已。 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过汉字在日本的读法有训读及音读两种。前者即日本原来的语言,而后者则系中国传入之音。然音读又因传入的时地之异而复分为汉音、唐音、吴音。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亦因而促成了所谓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现。虽然自公元9世纪初叶以来,因日本所谓的“国风文化”的确立,绝大多数书籍都采用日本文字(假名)记述,但汉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为公家官方用来记事的正式文字。 日本自海禁开放与欧美交通往来后,日本语言中复混有许多外来语(日人称为“舶来语”),早在公元1866年,前岛密(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发表所谓《废止汉字意见书》,倡导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汉字,其后彼自由民权论大师福泽谕吉亦在1873年发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张不用生僻的汉字把常用汉字限制为两三千字,为政府当局所采用。昭和五年(1930年)前后,一些民族主义激进教育家高唱“禁用汉文,废止汉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有主张“废止汉字,改用罗马字”,如盟军总司令部(CHQ )所聘请的教育使节团亦曾建议日本政府“限制汉字の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时间以学习其它分野の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议,规定在国民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汉字为850字。甚至于如安本美典在1967年年初提出汉字在“二百三十年后消灭论”,凡此种种皆为崇洋心理作祟的结果。 现有状况自前岛密逾1866年提倡废止汉字到今年将近130 年,百余年来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掉,后来鉴于 850字的教育汉字无法用以表达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发表《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1850字,但日本的国语审议会后来又建议改为常用汉字1945字,由此可见汉字目前在日本还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2136字。除在现行1945个汉字的基础上新收录“俺”、“冈”、“赂”等196个字外,还将删除“匁”等5个字。该委员会最快将于2010年6月向日本文科相汇报新常用汉字表,预计将在2010年内公布。此次修改工作结合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普及使复杂汉字也变得易用的社会现状。这将是1981年现行常用汉字表制定以来首次被修改。 日文的书写符号体系1.汉字假借字日本历史上,由于长期使用汉语文,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日语,如《角川国语词典》所收的60218个日语词汇中,据统计,汉语借词多达33143个,占词汇总数的55%。由于汉字在日本的长期使用及其深远影响,即使假名创制以后,日文中仍无法排斥汉字,假借汉字仍与假名混合使用。后代虽有人提出废除日文中的汉字的主张,但一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对,未能施行。汉字在日文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颁布《当用汉字表》,其字数为1850个。1981年,日本政府又颁布《常用汉字表》,字数增至1945个。这说明,假借汉字在日文中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已使汉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脉之中,是难以割舍、也是无法割舍的。 一般认为,日文中的假借汉字有音读、训读两种类型。但这里的音读实际上是指“移植”,即形、音、义全借,其形、音、义都和汉语相同或相似。例如: 日文 客 吸う 目 读音 kyaku suu me 字义 客人 吸 眼睛 训读就是根据汉字的汉语意义,读成日语的音,即“借意改音”。日文的假借汉字中训读字占大多数。例如: 日文 月 山 雨 花 木 猫 犬 前 子 秋 箱 读音 tsuki yama ame hana ki neko inu mae ko aki hako 意义 月 山 雨 花 树 猫 狗 前面 孩子 秋天 箱、盒 2.平假名平假名是日文两种假名中的主要形式,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其制字方式主要是借用汉字的草体并加以简化来表示日语的音节,在功能上是一种音节字母,在制字特征上属于汉字变体字的一种类型。在读音上,有的平假名与字源汉字的汉语音有密切关系有的则只借用了字形,与字源汉字没有语音上的关系。例如: 日文 あ い う け か さ た に ぬ の ま み め も り る 读音 a i u ke ka sa ta ni nu no ma mi me mo ri ru 字源汉字 安 以 宇 计 加 左 太 仁 奴 乃 末 美 女 毛 利 为 3.片假名片假名主要用于书写外来语、象声词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词汇。片假名同平假名一样,都是表示音节的音节字母,其制字特征是省略汉字的笔画或偏旁,保留原字的一部分来表音,属于一种很典型的汉字省略字(也有少数片假名由行、草体汉字简化而成,属汉字变体字)。例如: 片假名 读音 字源汉字 制字方法 ア a 阿 取行书“阿”的左边偏旁 イ i 伊 取“伊”的左边偏旁 カ ka 加 取“加”的左边偏旁 タ ta 多 取“多”的上半偏旁 ソ so 曾 取“曾”的前两画 ホ ho 保 取“保”的最后四画 モ mo 毛 “毛”字省略 リ ri 利 取“利”的右边偏旁 4.其他假借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是日文书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日文还有其他的制字方法。其中一种是借用汉字及其偏旁,再仿照汉字的造字方法加以组合,造成新字。这是一种汉字仿造字,日本历史上称为“楼字”,又称“国字”,1993年出版的《国字字典》共收此类字1453个。其中使用至今的有一百多个。汉字仿造字在日文中的创制和发展有其特定的意义。它说明,历史上日本曾经有过创造汉字仿造字的尝试和努力,但因语言类型的差异,最后才选择了另外一种发展道路。日文中的汉字仿造字影响较大,甚至反过来影响汉字,如日文的“辻”,意为十字路口字就进入了汉字字典。其他的汉字仿造字如: 日文 读音 意义 造字法 凪 nagi 风平浪静 会意 畑 hata 旱地 会意 働 dou 劳动 加形 駅 eki 车站 形声 除汉字仿造字外,日文还有增加汉字笔画或对汉字进行简化的造字法。有的简体字和我国的现行简化字相同,但大多数是日文自行简化的。这种字字数不多,是另一种类型的汉字变体字。这些变体字如: 日文 读音 意义 造字法 遅れ okure 晚、慢 增加笔画 桜 sakura 樱 改形简化 気 ki 气 改形简化 帰 kae 归 改形简化 这种类型的汉字变体字,多数字的结构变化不大。另有一些简化字在中日两国都完全相同,如国、回、尽、旧、体、虫、号、壮、声、乱等,很可能是直接从汉字借来的。这种情况,在老壮文、方块白文、字喃等南方型汉字系文字中也很常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日文是一种混合型的文字,它既有纯粹的表音字母,又有表意性的文字符号。除了创造表音性质的假名字母以外,在其他一些方面,日文也具有其他汉字型民族文字的很多普遍特征。过去一提到日本文字,似乎就是指假名,这是不全面的。假借汉字、汉字仿造字和其他各类的汉字变体字,都是日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