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
释义

起始

设立

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1]。

据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介绍,方正县内有一处日本人公墓,后来又在其相邻处由方正日本遗孤建了一处中国养父母公墓。在两处公墓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中日友好园林。

2011年方正县同时为两处公墓设立了名录墙,分别称为“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和“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名录墙的序言说明了设立名录墙的背景和初衷。

“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序言: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民15000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简而掩埋。其间历经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196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建设‘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将尸骨埋于墓中。1984年,‘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迁移至此。墓中亡者多无姓名,经各方努力,搜集部分,故今将墓中亡者姓名刻录,一为告之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故立此名录,以警世人。”

“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序言:

“1945年秋冬之际,日本开拓团民罹受战败之困,撤离方正,多有幼童弃于此处,沦为遗孤,其羸弱之体难抵饥寒露宿之势。方正父老不以其为敌国之后而漠然,而以炎黄传承之礼拯救其于水火。经年数月,含辛茹苦,胜若己出,穷己所能抚其成长,并忍生离之痛送其回扶桑故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有遗孤远藤勇建立中国养父母公墓,以彰养育之恩,天地难酬之情。为彰表养父母养育之功,尽显其不计怨恨之德,故将养父母名字刻录其上,流芳于世,以育后人。”

政府回应

31日下午,“中国网事”记者赶到黑龙江省方正县进行采访。据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介绍,这次方正县投资50万元一共建了两个碑,一个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另一个是“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并已经得到国家外交部的允许。

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专家介绍,日本“开拓团”向中国移民始于1905年,分为“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移民人数不断扩大。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中国东北十余年的殖民统治中,除农业移民外,还有政治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文化移民等,总人数达百万以上。

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伟新介绍说,日本战败宣布投降后,尚在东北的各开拓团老人、妇女和儿童纷纷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当时部分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县,人数达1.5万人。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传染病流行,开拓团民纷纷倒毙,死亡人数超5000人,其尸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来合葬在现在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部分开拓团民辗转回国,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方正县,方正人民则"以德报怨"收养和照顾了这些开拓团民,方正县逐渐演变成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

洪振国否认了方正县立碑的举动是出于经济方面考虑的说法。洪振国说:“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每年都有日本人来参观扫墓。政府通过立碑,一方面是让来参观的日本人可以找到养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中日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方正这样的两座公墓,反映了方正县在抗战结束时所经历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我们设立这两面名录墙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地展示这段历史,警示和教育后人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感受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情怀,牢牢汲取历史教训,永远珍惜世界和平。”

事件进展

“开拓团”成员姓名搜集工作已停止,政府将继续加强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洪振国说,立碑主要是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见证,将名字刻上去也是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胸怀,提醒后人要和平。目前,方正县已经停止继续调查“开拓团”成员姓名的工作,因为政府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能够起到警示和教育意义即可。

王伟新表示,“开拓团”不等同于日本军队,他们是侵略者,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并没有日本军人的名字,搜集的都是“开拓团”的逝者。(摘自搜狐网[2],有删改)

后续发展

污损

2011年8月4日,一条微博称,“湘军五百”等5名男子从北京出发,于昨天到达黑龙江方正县,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砸毁。事发后,5男子与当地民警发生冲突,后被带到了方正县公安局接受讯问。次日晚8点40分左右,5人已离开方正县,准备乘火车回京。

网曝5人赴黑砸碑

“8月3日15点,5名男子到达方正县"日本开拓团"纪念碑处砸碑。五人为湘军五百、飞天燕子、梁智、飞天、韩忠(均为网名),现五人正在与当地警方冲突当中。”昨天下午,该微博发出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

随后,记者联系到发出该微博的李先生。他称自己是砸碑者之一陈福乐的朋友,并向记者展示了两条陈福乐发来的短信。一条为,“在方正,已砸碑,被抓”,另一条显然比较仓促,内容为“我们是被行特凌抓的”(经核实,第二条短信为“我们是被刑特警抓的”)。

随后,记者多次拨打陈福乐和“湘军五百”的手机,但均显示“关机”。直至昨晚7点,陈福乐接听了电话,证实了微博内容。

被警方带走调查

陈福乐说,前几天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逝者立碑的消息传开后,他和4名相熟的网友颇为气愤,认为开拓团是日军侵华的一部分,是中国国耻,不应当被纪念。前天,5人相约抵达哈尔滨,打算去方正县砸碑。

据“湘军五百”介绍,昨天下午,他们一行5人带着小铁锤和两小桶红油漆到达中日友好园林,发现现场有警察看守,便绕道四五公里,从山后翻越一道墙、两道铁丝网才得以进入公墓区域。躲开现场守护的8名人员后,他们抡起小铁锤欲将碑身砸毁,无奈碑身十分结实,倾尽全力只砸出一些小坑。见状,他们索性举起红油漆,朝石碑两面泼去,估计碑体受染面积约30%。

事发后,当地警方闻讯赶来,表示要将5人带走。“来了近20辆警车,其中还有刑警。”陈福乐说,经过一番肢体冲突后,他们被带上警车,求助短信就是被带上警车后发的。被带至公安局后,警方开始为陈福乐等人做笔录,其间,除了陈福乐将手机藏了起来,其余4人手机被暂时没收。

40分左右,5人已离开方正县,准备乘火车回京。

(摘自新华网[4])

拆除

中新社方正8月6日电 (邱传祥)记者6日下午在黑龙江省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发现,近来颇受争议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已经被拆除。在被几名网民敲砸并泼漆后,受损的名录墙原本被一张巨大的毡布遮挡住。但记者6日再次来到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时,发现这面名录墙已经被拆除,原址上覆盖着泥土和砂石。

而在前往中日友好园林的路上,当地也没有再实施戒严,只是中日友好园林仍不能随便进入。一位家住附近的村民说,名录墙是5日深夜开始拆的。他6日凌晨4时左右听到外面有重型车的声音,就起来观看,发现是在拆除名录墙。对于名录墙被拆,他表示“很高兴”。记者联系方正县有关官员,试图了解更详细的情况,不过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只是被告之:对于名录墙的事,可以去看看方正县的官方微博。

随后记者发现方正县官方微博确实有这样一条消息,上面写着:“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中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关注,许多人对之提出质疑,该墙也被污损。因此,有关方面已决定暂时关闭园林,对名录墙进行处理。”

(以上内容出自中国新闻网[3]。)

事件结果

5人赴黑砸"日本开拓团"碑,每人获发2000元奖励。2011年8月3日, 下午5点多,湘军五百(网名)、陈福乐等5名砸“日本开拓团”碑的男子抵达北京站。前天,他们赶到黑龙江方正县,敲砸“日本开拓团”碑并泼漆(本报昨日报道)。他们表示,如果方正县仍不拆碑,他们还会继续去砸碑。 昨天下午,陈福乐等5人乘火车抵京。5人走出站后,站成一排向大家鞠躬致谢。陈福乐说,他们5人分别来自河北、江西、湖南等地,之前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随后决定共赴黑龙江砸“日本开拓团”碑。他们在哈尔滨会合,购买了油漆、锤子等工具赶到方正县。陈福乐等人表示,此次行动都是向单位请假后实施的,在京短暂休息后,他们将回乡继续上班,“如果方正县还不拆碑,我们还会继续去砸的”。

到达阜成门后,陈福乐等人召开了简单的新闻发布会。“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向他们每人发2000元现金奖励。记者发现,韩忠(网名)右胳膊上有多处划破的伤口,他称,“这是在肢体冲突中弄伤的,“但都是小伤口,不碍事”。(摘自新华网[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8: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