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妊娠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综合症 |
释义 | 疾病定义西医:妊娠(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妊娠后9个月,如果孕妇原有高血压,也可较早发生,所有患者均有血压增高及其伴随症状。血压越高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越高,当收缩压大于20kPa或舒张压大于17.3kPa时,88.7%眼底发生改变,当收缩压大于28kPa时100%发生眼底改变,及时诊断和处理对保护产妇视力和母子生命安全有。 疾病症状体征:1.一般发生于妊娠9个月,有全身水肿,高血压及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惊厥和昏迷。早期视力正常,晚期视力下降,有的可发现眼前有黑影飘动。 2.眼底的主要改变为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及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发生视网膜脱离。根据眼底表现,临床上分为3期。 ①血管痉挛期:其表现与高血压病相同,但狭窄的程度比较显著,动/静大于1:2,鼻侧分支出现较早。 ②血管硬化期:表现为动脉管壁反光增强,管径狭窄,动静交叉压迹。 ③视网膜病变期: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可局限于某一段动脉附近,波及黄斑部可出现星芒状斑,若渗出严重可出现视网膜脱离,也可合并视乳头水肿。 疾病病因西医病因:妊娠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综合征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小动脉痉挛; ②脉络膜损伤; ③高血压; ④血液成分的改变。 中医病机: 妊娠期间,阴血聚于冲任,以资养胎。若素体阳盛之人,过食燥热、温补之品,助阳生火,胎火妄动,上攻于目;或阴虚之体,复因劳欲、情志之伤,以致重伤肝肾之阴,肝阳上亢,目受其扰;病情较重者,亦可因肝阳暴张,肝风内动,上扰头目;若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脾失健运,湿聚中焦,清阳不什,亦可发为妊娠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气血双亏。 诊断鉴别中医诊断: 妊娠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多实热症,双眼患病,起病急,变化快,视力下降或瞬间目无所见。产后多虚或虚实挟杂证。局部检查亦不可忽视,外眼胞睑肿胀,白睛脉络虬曲,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血管变细,管径粗细不匀,痉挛,动脉壁反光增强,血管附近视网膜上可出现灰白色水肿。妊娠期末,血压持续上升,血管痉挛性收缩加剧,病人视力模糊,视乳头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动脉血管呈铜丝状或银丝状,黄斑区出现星芒状硬性渗出,网膜出现点状硬性渗出斑。 1.胎火上扰证候:双眼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浮动,或猝然目无所见,胞睑微肿,视网膜动脉血管变细,反光增强。兼见头晕,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2.肝阳上亢证侯:眼症同前,但眼底症状较重,除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细,反光增强外,管径粗细不均,血管附近的视网膜呈现灰白色水肿,或视网膜上有小片状出血,或渗出。兼见头晕目眩,甚则晕倒,耳鸣,多梦,心悸怔忡,面色潮红,或下肢浮肿,舌红或绛,脉弦数。 3.肝风内动证候:眼症同前,但眼底改变重,视乳头边界模糊,后极部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上片状出血,或有软性棉絮状渗出。视网膜动脉血管呈铜丝状或银丝状。兼见下肢浮肿,眩晕,心悸烦躁,四肢抽搐,甚至昏迷不省人事,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4.脾虚湿盛证候:眼症同前,眼底视乳头边界及视网膜水肿重,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血管反复出血。兼见面色苍白,虚浮,下肢浮肿重,胸闷欲呕,怕冷,便糖,舌淡苔润,脉缓无力等。 5.气血亏虚证候:产后,视物不清。眼底视神经乳头边清,色淡,视网膜色淡,动脉呈钢丝状或银丝状,视网膜及黄斑区有硬性渗出。兼见身体虚弱,食少嗜睡,心悸不眠,腰酸腿软,记忆力衰退。舌质淡,脉细无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