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认识你自己 |
释义 | 概述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νώθι σεαυτόν),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ει')和“毋过”(μηδεν αγαν)。或说这句话出自古希腊七贤之一、斯巴达的喀隆(Χίλων),或说出自泰勒斯,或说出自苏格拉底。传统上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劝人要有自知,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见《哲人言行录》卷一)尼采在《道德的系谱》(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基本信息图书《认识你自己》 作者:史蒂文·密勒 著,,丁亚平,涵文博,龚隽译 ISBN:10位[7210024581] 13位[9787210024583]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1 定价:¥18.00 元 内容提要告诉你一个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在生命的旅途上,我们如何去破解生活中永存的难题,怎样去作出一次次正确的生活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富有指导意义的实在回答。 编辑推荐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本身的价值、生老病死等问题作了探索。全书共分为十四部分。分别是“无穷地探索”,主要考察了人们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方法及对生命历程的认识;“人”,主要阐述了人的特征、人的形成、人的需要、个体及个性形成、人的意义等问题;“自我省察”,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个人的观点作了论述;“生命的历程”,主要对人的各个时期进行了省察;“探索之始”、“过渡”,主要对人格、表现力、性别、生活方式等问题作了阐述;“个体与人格”,主要阐述了人格、人格的结构、合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表现自己的方式”,主要阐述了表现自己及与人沟通的方法;“性别身份”,主要对性别的社会两极化作了探索;“亲密和爱”,主要对友谊和爱情中的亲密作了探讨;“探索性享乐”,对享乐和失望、性爱、个人责任作了探索;“健康之路”对健康生活作了阐述;“衰老与晚年生活”对老年时期生活的各方面作了探讨;“死亡和濒死经验”,对如何面对死亡作了探索。 目录无穷地探索 寻找自我 发现自我的方法 生命的旅程 人 人的特征 我们是如何成为人的 人的需要 个体和个性的形成 人的意义 自我省察 心理学视镜 个人的观点 生命的历程 省察自身的存在 第一阶段:入世 第二阶段:步入成年 第三阶段:步入中年 第四阶段:步入中晚年 第五阶段:步入晚暮年 生命的清晨、中午和黄昏 探索之始 人格 自身的表现力 过渡 人格 自我表现力 性别身份 亲近和爱 性 生活方式 幸福感 成长 个体与人格 表现自己的方式 探索性享乐 健康之路 衰老与晚年生活 死亡和濒死经验 书摘(1)社会影响 当我们进入成年,社会给我们制定了许多义务,也给了我们许多机会和辅助。我们可以通过学院、大学、职业学校、军队和学徒等形式延续我们的教育和训练。当我们还是学生时,许多当父母的还提供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经济资助,同时,他们也希望我们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孝心。按列文逊的看法,许多年轻人与那些良师益友建立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极大地推动他们进入成年期。 2)选择成年期也是主要的选择期。我们必须决定何时离家独立,决定去什么地方,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斯卡夫所说的:“当我成为自身,完全独立的时候,我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许多人还在对晚青春期的心理危机作最后选择。正如古尔德指出的:“到了大约二十二岁,我们不得不告别那一半是小孩,一半是成年人的世界,确定我们的身份。”我们要选择自己的未来,选择职业,选择对象。无论我们感到多么困惑和不坚实,我们必须自己来进行这些选择。我们常常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们担心,在我们进行充分的探索之前,我们可能会过早地承担义务;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我们可能永远不能最终确定我们的年轻生活,或者这一确定来得太迟。列文逊认为,男人在他们成年的初期阶段,选择或者形成了一个“梦”。这梦就是希望自己有所成就,能获得某种成功。无论这个梦是清晰的或是含糊的,是现实的或是幻想的,是自我形成的或是父母对我们希望的内化,它都对我们这一段时期所作的大部分选择产生影响。女人也可能有这样的梦,但是一个年轻女子的“梦”并不像男人那样以职业为中心,她的“梦”通常包括结婚和成家。斯卡夫认为,二十出头就结婚的女子,她的一切都是为“幸福的爱情”,除此之外,她再也不去扩大或充实她的那个“梦”了,相反,她可能致力于实现她丈夫的“梦”。当我们临近二十五六岁时,我们大多数人还要进行一些选择,并且要安定下来,去完成这些选择。职业、婚姻、家庭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尽管有些人的选择只维持了短暂的几年,但许多人仍把二十五六岁这段历程当作相对稳定的时期。 2.再评价期列文逊和古尔德认为,在大约二十八岁到三十四岁这段年龄是我们进行评价、再评价和我们具有发达的洞察力的时期,当我们二十五六岁时(即成家立业的时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这似乎又是我们许多人对自己发问的时期。我们很可能问:这工作对我来说合适吗?结了婚的人可能会问:这婚姻对我来说合适吗?单身 ……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的箴言,就是要告诉人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胸怀。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好一切事情。 一部引领人们走出思想困局的理论专著 《浅谈人的思想构成及其工作对策》一书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本书既是辩证法也是方法论,深刻地讨论了人的内心构成及其对外在的影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从纷繁复杂的人生中将人的多面性总结概括为 “七心”“七色”“七音”构成“三七”,从而对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外部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辩证法,说出了人所拥有的七种“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上进心”是最本能和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的一个“心”,是我们这个世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和蒸蒸日上的人类社会在人头脑里的客观反映,它既是人的“七个心”之一,又是产生和形成其他的“六个心”之根。 书的下半部分即为方法论。谈及人们应如何运用好这七种“心”,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把握好这七种“心”。作者的思维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在列举了以上各种观点后,跨越式的思维又回到了产生这种理论的现实社会,把理论的焦点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热点问题,从而完成了从现实到理论的飞跃、再从理论到现实的回归。 《浅谈人的思想构成及其工作对策》一书将深刻的哲学问题变成简单明了的生活常态,可见作者的博学,及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作者还在行文中告诉了读者,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千百年来先哲们都在探讨却无结果的问题,作者通过阐述、分析得出——人,既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