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释义

作品名称:《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创作年代:唐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商隐

作品原文

黄昏封印点刑徒,

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

一生无复没阶趋。

注释译文

封印点刑徒:封存官印,清点囚徒。根据《新唐书·百官志》,典狱事务为县尉执掌。此句每天散衙前的例行公事。

荆山:山名,在今天河南灵宝县境内。

座隅:座位旁边。这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拘押无辜百姓感到愧对荆山。

卞和双刖足:据《韩非子·何氏》,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一块玉,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因被人说成是石头,先后被砍去左脚和右脚,等到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在楚山下恸哭,文王知道后,命令玉工琢磨此玉,终于得到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

刖:斩断。

没阶趋:在台阶前奔走,不停步。形容拜见长官时卑躬屈膝的样子。

没阶:尽阶,走完台阶。

趋:小步疾走,表示恭敬。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羡慕被砍去双足的卞和,一生之中不必再在台阶前奔走迎合上司。

创作背景

公元839年(文宗开成四年),李商隐由秘书省校书郎调任虢州弘农县尉(今天河南灵宝),由于减免冤屈囚犯的处罚,触怒了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诗人愤然辞官。这首诗就是写给州刺史请求离职的。诗名“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又作“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作品鉴赏

言为心声,诗歌直率地表达了诗人与混浊官场的不合,身为掌管典狱之事的县尉,眼见百姓无辜为囚徒,这就难怪诗人要“愧负荆山”了。三句用典,在直率中见深警,卞和刖足之悲及不为人认识和理解的哀伤,何尝不是诗人自我的伤叹,“却羡”二字乃是愤激之语,二字一出,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蔑视,又为塑造诗人耿直的性格添上了精彩一笔。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婉约派,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或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公元847年(唐文宗开成三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