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任大纯 |
释义 | 任大纯,男,汉族,农民,文盲,1942年6月出生,原籍河南尉氏县,抗战期间,黄河花园口决堤,一溃千里,父辈举家“逃黄水”落户遂平县,从此成为遂平人。小小年纪的任大纯要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尝尽了旧社会的苦。解放后,任大纯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很快成了当地种田干活儿的一把好手。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车站镇焦庄村农民,45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连续6次被省、市、县树为“学雷锋标兵”,被首都北京人亲切地称为“沿着雷锋道路走来的河南人”。 45年的坚守:无怨无悔“活雷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各地很快掀起了学雷锋活动高潮。与雷锋类似的苦难经历和命运相像的社会生活和成长道路,使得任大纯对雷锋的认识、学习有着一种特别自然亲切的感情,一种“雷锋就是俺榜样,俺要接好雷锋班”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心里油然而生。他想,自己虽然是个农民,但凭着一颗与雷锋一样年轻、火热的心,像雷锋那样为人民做些好事还是完全可以的。从那时起,他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默默无闻地学起雷锋来。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在他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无不闪耀着雷锋精神的灿烂光辉。 最早被他帮助的是本村一位孤寡老大娘。那是1963年,李二妮大娘体弱多病,生活困难。任大纯除了参加集体学雷锋、共同做好事外,还经常抽空去帮助老人挑水、劈柴,像亲生儿子似的伺候老人。老人既高兴又感激,逢人就夸任大纯是“百里挑一的好孩子”,说她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却享上了福”,直到去世前还一遍又一遍呼唤着任大纯的名字。得到学雷锋的精神享受之后,任大纯更加坚定信心:这辈子就是要向雷锋看齐,雷锋就是他崇拜的偶像。 1975年8月,遂平县发生了特大洪水,车站镇焦庄也未能躲过这场劫难。当时,面对汹涌的洪水,任大纯没有丝毫犹豫,他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救被洪水围困的27名乡亲,而他自己的老婆、孩子则是被好心的邻居给“捎带”出去的;洪水过后,在水陆交通中断的情况下,他顾不上搭建自家临时栖身的庵棚,便主动承担了为汝河两岸受灾群众运送急需食品的任务;在妻子患病住院,自己高烧39.7℃的情况下,他又以一名普通民工的身份毅然挑起双筐,与参战的人民子弟兵一起奋战在京广铁路的抢险抢修工地上,直到铁路工程修复完工。为此,驻马店军分区给他特记了二等功,他是当年唯一受到部队表彰的农民。 有人说时间能够消磨一切,但任大纯学雷锋的行动却从未减退。一次,任大纯带着30元钱去车站街赶集办年货时,在遂平火车站候车室外遇到一位70多岁、赤身露体被冻得浑身发抖的老人。他问明情况后,先脱掉自己身上的棉衣、鞋子给老人穿上,接着又买饭、买车票,最后上车时还将仅有的10元钱塞给了老人。自己年货没有办成,两手空空地回了家。 任大纯的家紧靠横贯南北的京广铁路线,他把爱护和保卫人民的铁路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平时有事没事,总爱到铁路旁转转,见路基上的石子滚下了沟,就一筐筐背到上面铺好;见到被雨水冲坏的地方,就马上动手挖土、填石把它修好;见道路两旁的树木旱了,就地挑水去浇;见有牲口在铁路上跑,就立即把它们赶开;发现险情就及时报告、排除……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自然成了铁路上不在编的护路员,被当地铁路职工誉为“咱们铁路的守护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大纯为别人到底办了多少件好事,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方面,他学习雷锋精神?鸦另一方面,他也被别人学习着。任大纯成为天中大地学习雷锋的楷模,被人们传颂着。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家乡的土地时,任大纯坚信一个理:就是形势如何变化,学习雷锋的精神永远不变。因为他知道,一个人要有一种信仰,有一种精神支柱,离开了它,人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有一次,任大纯去遂平县城办事,一位老大娘因缺一角钱坐不上三轮车回不了家,他刚好路过,司机认出了他,讥笑着对老大娘说:“你有办法了,‘活雷锋’来了,你找他去解决吧!”他当时很愤怒,可他还是从衣袋里拿出钱替这位大娘付了款。他刚往回走,围观的人中有的嘲笑说:“还真有这样的傻瓜呢!”面对如此场面,任大纯产生了困惑:发展经济就不需要学雷锋了吗?雷锋的精神就该丢了吗?这天晚上,已近50岁的任大纯失眠了,他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应该讲诚信,雷锋的精神更应该发扬下去,学习雷锋也应与时俱进。 前些年,任大纯为了致富奔小康,在家办了个代销店,别人就议论开了:“学雷锋标兵去挣钱,以后雷锋真该绝迹了。”但任大纯坚信,靠正当劳动收入没错,并仍然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村里停了一段时间电,他去县城把仅有的一部分煤油买了回来。小商贩知道后,要高价购买这部分煤油,这样他可以赚500多元。可他说啥也不干,运回村里平价卖给了群众。 1991年,不甘于在家只靠种田生活的任大纯走出家门,到北京房山区岳各庄乡的一个砖场打工。对于年近50岁、矢志一辈子学雷锋做好事的任大纯来说,走出去打工,既能为自己家里多挣点钱,又是一个学习雷锋精神、传播雷锋精神的大好机会。他找到工作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是一名党员,在外长期打工,怎么过组织生活?于是,他拿着从家乡开出的流动党员证到房山区委组织部去“报到”,时任房山区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的李立新被这个河南来的普通农民党员深深地感动了,李立新随即给他办理了相关手续。从此,李立新也就开始关注起这个普通的农民党员。而任大纯也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履行自己的党员职责和学雷锋做好事的新经历。 任大纯在五侯村窑场打工,像在家乡一样总是有着做不完的好事:在砖场外,村民们给蔬菜打药他帮助提水,村民锄地他帮忙捡草;阴雨时节,道路泥泞,他主动修路、帮人推车……在砖场内,他义务承担了给场里200多名工友到几里外的村委会取送信任务;场里喂有18头猪,他常常义务打猪草,将猪喂得个个膘肥体壮;工友们病了他端去姜汤,工友们冷了他脱下自己的衣服……任大纯就这样天天闲不住。 1996年8月初,北京连续下了两天两夜大雨。8月5日深夜1时许,任大纯打工所在地的牛河洪水溢出河床,窑场进水,职工宿舍进水,整个窑场一片汪洋。见此情景,任大纯慌忙向村委会奔去,在他凫水渡牛河时,浪大水急,他几次被卷入漩涡,险些丢了性命。由于任大纯报信及时,村委会组织人员前去营救,200多名工友才得以脱险。 任大纯不但常做好事,还敢管北京的“闲事”。1997年初春的一天上午,一名当地的司机在倒车时撞倒了窑场路边3棵小树,司机见状开车欲溜,被任大纯一把拦住。司机“牛气”地说:“你干吗管北京的事?”任大纯说:“我是一位公民,现在在北京打工,北京的一草一木都在俺心里装着,俺就要管北京的事!”司机没法子,只好跟着任大纯到村委会缴清了绿化赔偿费,并买了3棵小树补栽上。 在打工期间,他领的是一份工钱,但干的却是做饭、采买、养猪三个人的活儿,同时还承担着附近地段“环界林”的义务护理和到几里外代领代取200多名工人信件、包裹的任务。也就是在北京打工期间,他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200元钱,亲手捐给当地的五候中心小学,并为该校700多名师生作了一场学雷锋事迹报告。在北京打工期间,任大纯还向北京周口店工委组织部反映情况,针对目前集体财产流失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受到周口店工委组织部领导的赞扬。任大纯走到哪里,他就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被北京各界誉为“沿着雷锋道路走来的河南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任大纯留在了家乡遂平,在一些单位和建筑工地担任保管、门卫等职务,他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坚持尽全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把自己负责的工作检查一遍,把院子里外打扫干净,然后就拿起笤帚,到大街上帮助环卫队的同志义务清扫街道,寒来暑往,从来没有间断过。 看到有的过路人不时因自行车出现毛病而着急,他又自己出钱买来打气筒和简单的修理工具,免费给别人使用;看到工友们有时忙不过来,他就会主动上前帮上一把;天热了,他烧上一锅开水冷凉免费给大家喝;天冷了,他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到衣服单薄的工友身上…… 任大纯就是这样,不论走到哪里和身处何种环境,总能像雷锋那样把浓浓的真情洒向人们,总能让雷锋精神随他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1000多场报告:痴心不改“播火人” 雷锋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任大纯说,学习雷锋精神不能仅仅是个人行为。他有一个更高目标:传播雷锋精神,让雷锋之花在全国开放。 为了更好地传播雷锋精神,弘扬时代风尚,几年来,任大纯利用农闲、探亲和打工的间隙,先后为全国各地的1000多个中小学、厂矿企业、村镇及党委、政府机关等单位作报告1000多场。为了作义务报告,他曾卖掉家里的一头牛,也曾卖过500多公斤粮食,后来则是把打工的钱“扣”出一部分用到报告所需上。 任大纯说,一个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他就像一名播火者,要在成千上万听众心中撞出理想信念的火花。 1991年5月,原驻马店铁路中学小学部师生们在听了任大纯的报告后,全校师生备受鼓舞,各班涌现了许多“小雷锋”,拾金不昧、热爱班集体、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任大纯还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与平舆县玉皇庙乡刘营小学建立了“手拉手书屋”,为刘营小学解决了4名特困生的学费,还赠送给刘营小学一个旗杆。 1992年,任大纯乘车来到上蔡县黄埠镇初中为师生们作了一次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报告,事后该校师生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个人。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心卫生院第二分院院长李宗学在听了任大纯的报告后,赋诗一首:“几度春风迎秋雨/多少晨辉送晚霞/肩披日月何甘苦/抛洒爱心万人爱/但愿天下人皆乐/精疲力尽又伤何/任凭世间多变幻/一点痴心鉴中华。”他还这样写道:“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获得多少金钱权势,而在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为社会做了多少有益的事。” 1996年春,河北省涞水县石亭镇农民牛景新在火车上遇到任大纯,看到任大纯在火车上还在做好事,他对任大纯说:“老人家,我没有听到您的报告,但我看到了您的事迹,重新认识了一个党员。” 前些年,遂平县车站商场十几名青工思想消极,不思进取,商场党支部邀请任大纯作报告,几位青工还与任大纯结成帮教对子,并到任大纯家实地受教育。在任大纯帮教下,他们一个个转变了思想,重新树起了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现在广州某合资企业当企业保卫科长的原车站商场职工翟春喜一直和任大纯保持着书信往来,在一封写给任大纯的信里,他满怀激情地写道:“大纯是经济上的穷汉,精神上的富翁,我算服透了。我今后要以大纯为榜样做人。”原车站商场职工郭国军,靠多年的打拼,现在在北海办了一家公司,安排了几十名下岗工,提起任大纯,他激动地告诉我们:“是任大纯给了我生命的光和热,要没有任大纯的教诲,我怎么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1997年,任大纯应邀来到福建省南安市梅山小罗溪学校作报告,六年级学生黄剑兰在听了任大纯的报告后这样写道:“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人为我树立了永恒的榜样;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帮助了我,他就是———‘活雷锋’任大纯同志。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活雷锋’真为人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在这个社会上,大家都是为自己,甚至做了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可自从遇到了任大纯同志,我改变了看法。” 45年来,任大纯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从遂平到北京,从北国到江南,从学校到部队,从机关到厂矿,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1000多场报告,上百万听众,每场报告都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贯穿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几十年传播雷锋精神的过程中,难免要耽误家庭经济收入,他的家庭在同村中仍是一个收入较低的家庭,不少单位提出要给他报酬,他都想法谢绝。他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教育新一代青少年让他们走雷锋的道路,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没有理由图报酬。”这就是任大纯,一个真正的“活雷锋”。 和谐农村“新坐标” “看看人家任大纯是怎么做的。”如今,在任大纯的家乡———遂平县,越来越多的人把任大纯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标准,越来越多的人把任大纯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 2007年8月,一场暴雨冲跨了位于遂平县车站镇蛮子营村后的一座生产桥。眼看秋收在即,全村1000多亩成熟的玉米都需要从这里运回家。怎么办?70多岁的老党员刘成安第一个站了出来,站在齐腰深的河水里,和10多名青壮年劳力一起连续干了3天,硬是把桥重新架了起来,保证了群众秋收秋种的正常进行。提起这事,刘成安连连摆手:“这些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比起任大纯45年来坚持做好事,真的不算什么。” 自己说不算什么的还有焦庄村“两委”干部,了解到五保户许国文的房子严重漏雨的情况后,在任大纯精神的激励下,他们和几名党员义务出资出工,把许国文的房子整修一新,感动得许国文逢人就说:“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亲啊!” 焦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成告诉笔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把任大纯作为倡导文明新风的道德模范,号召全体村民向任大纯学习。现在在焦庄村,道路坏了有人主动去修,桥涵堵了有人主动去捅,看到谁有困难有人主动去帮,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在焦庄蔚然成风,村里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连年被评为市、县、乡文明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