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民公园
释义
1 新乡人民公园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公园,位于健康路东段,始建于1958年。她的总面积736亩,水面110亩,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年客流量在200万人以上,是全市最大的一所集清幽的园林秀色、水上娱乐、文化健身、动植物观赏和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 她地势高低起伏,内有人工湖岛、假山、旧城遗址等。园内花木繁茂,植物配置合理,东西大广场宽敞、优美。石榴园、盆景园、消夏园、环景山庄、竹园等景观园,风格迥异、造型别致,景色秀美。新颖的景点房掩映其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湖中游艇轻舟荡波穿引,远望水色一天,相映成趣。河湖游船、游乐玩具、广场等处的亮化彩灯,每到夜晚璀璨四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在园内60米高空的摩天轮最高点俯瞰市区夜景,更是一片火树银花,美不胜收。

动物园动物种类较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多次繁殖成功,现已成为重要的东北虎繁殖基地。

宜人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是度假、休憩、娱乐、健身的最佳去处。

2 上海人民公园

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具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而现代的人民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以至于在人民公园中发生了无数个故事,成为人们喜怒哀乐的又一聚集地,也因此很多的书籍,电影,连续剧的背景都选在了了人民公园。

概述

人民公园地处上海市中心,东临21世纪展示馆、南京路步行街;西接大剧院;北面与国际饭店、新世界商厦相望,南接人民广场,素来享有“城市绿肺”之美称。

简介

公园建址于旧上海的跑马厅,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跑马厅收归国有,1950年9月7日,由陈毅市长代表市政府宣布把跑马厅的南半部建造为人民广场,北半部改造为人民公园,同日,隆重举行了广场的开工典礼。这个消息顿时轰动了全上海,经过上海人民二年多的不懈努力,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建成了,当时陈毅同志为公园题名写下了“人民公园”四个大字。

1952年10月1日,人民公园 正式对上海人民开放,以后,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就成了全市政治活动庆祝活动的中心,人民公园成为上海人游量最多、活动内容丰富的市级公园。

建成的人民公园面积为260亩,其原规划是陈世杵同志设计的。在公园规划时,保留了许多跑马厅的遗迹。如:看台、球场、游泳池等(据考证游泳池建于1896年,算得上是上海最早的游泳池)。当时的人民公园,四周小河环绕,河上有十座小桥,桥旁各式凉亭、石亭、茅亭造型优美,游人可以船代步,畅游全园。公园内设有儿童园、划船、钓鱼、西菜小吃、茶室等设施。1953年,公园修整时,在公园的南部新增辟了一个荷花池,池上还装置了喷泉。1954年5月1日重新开放时,实施售票开放,门票定价为0.05元。

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几经时代变迁,人民公园的地形、地貌、面积开始变化,面积也逐渐减少到180亩。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整治日益规范,为使公园的环境面貌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使之真正成为市中心的绿色明珠,同时展现海派园林特色。人民公园自2000年2月起实施全面综合改造,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人民公园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上主张以人为本,定位于自然,充分体现现代园林风格。园内以植物造景为主,提倡生物多样性,注重植物新品引进,大量布置花灌木和色叶木。园内既有海棠园、翠碧湖、荷花池、西山瀑布等传统景观区域,又有玉兰园、百花园等色彩鲜艳、情调浪漫的现代景观区域,是一座具有综合性休闲功能的公园。东面活动区,以活动内容为主,内设有儿童园、健身锻炼场、茶室、草地、花坛等;西区游览区,地形复杂多样,有假山、水池、水榭等,以静观为主,供游客、休息游览散步、欣赏风景、荷花观鱼等。

花卉展示厅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设计上采用全透明现代幕墙式建筑风格,与大剧院和21世纪展示厅等景观建筑相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犹如镶嵌在绿洲中的钻石,熠熠生辉。展示厅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室内布置动静相宜,跃层式大堂高贵典雅,人工溪流叠石则静中有动。全厅配备了现代化设施,具备多功能展示的要求,适合举办各类展示及中小型室内活动。

健康乐园是一个椭圆型的石池,说它是石池,因为里面密密麻麻地铺满了鹅卵石,据说踩石走路可以按摩足底穴位,有益身体健康。在这片石池旁还有一块特别的石头竖立着,这可不是又一块飞来石,但它的确有些“来头”,来自于企鹅的故乡枣南极,是中国南极队队员从南极的乔治岛带回来的。

碧翠湖是一片美丽的荷花池,其背衬西山,苇绿叠翠铺满整个池子,夏天,粉红色的花苞从缝隙中亭亭玉立地钻出头。真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韵味。

健身区附近有英语角,节假日有不少学生、英语爱好者聚会与此,是练习英语口语、交朋识友的好地方。

历史沿革

跑马场 园址为原上海跑马厅的北半部。开埠以后,上海跑马场曾两废三建。第三跑马场(后称跑马厅)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总面积为35.1万平方米,初期实际仅使用沿周边的跑马道以及北部看台、管理用房的地基,场中央大片土地荒废不用,许多坟墓未迁。后来,跑马厅的产权所有者上海娱乐场基金会将场中央的部分土地租给马市公司作养马的场所。光绪十八年(1892年),公共租界游泳总会在跑马厅东北部辟建上海第一个游泳池。光绪二十年六月(1894年7月),公共租界工部局与上海娱乐场基金会协商,租用跑马厅跑道中央的26.83万平方米土地,用来建设一个体育公园性质的场地,以供外国人游乐。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从是年九月初一(1894年9月29日)起,工部局以600两规银的年租租用这块土地。协议规定:工部局可以在场地内修建各种运动设施,栽花种草,但不得种植高大树木和建筑房屋,以免影响观看赛马的视野;每逢赛马日,各项体育和游览活动必须停止。工部局把这片地块定名为上海公共娱乐场,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2月25日)公布《上海公共娱乐场规则》,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在公共娱乐场内,曾建过多个网球场、板球场,还有垒球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马球场和自行车跑道,并在场内铺设了大量草皮,种植了一些灌木,建设了一些花坛、花境,安放了几十把长椅。民国3年(1914年),双方协议年租金增至规银1200两。这时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极司非而公园(今中山公园)、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都已先后建成开放,从而使这个位于跑马厅中央的公共娱乐场逐渐减少了公园的色彩,成为单纯的体育运动场所。

解放后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3月6日发文,明确规定跑马厅为绿地范围,不准建造有碍于绿化的任何建筑。1950年8月2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收回跑马厅产权。同年9月7日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跑马厅的南部辟建为人民广场,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1952年1月20日,上海市工务局下达建设人民公园工程计划任务书,公园面积为18.85万平方米,建设投资为26万元。建园工程由上海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程世抚为主,吴振千协助作总体规划,主要设计人员吕光祺、徐景猷等。按照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采取自然风景园的形式,山环水绕、高低掩映。为求节约,建筑多采用竹木结构,造型为传统的形式。园内保留了原跑马厅的一些遗迹,如游泳池、看台、球场以及一根高38米、底部直径50厘米的旗杆等。

建园工程于1952年6月3日开始,改造地形工程由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承接,道路、桥梁、下水道等由市工务局中区工务所负责施工。开工不久即进入梅雨季节,雨日达27天,之后又经历了三次台风的侵袭。工人和技术人员为向国庆献礼,坚持小雨天不停工,终于保证工程于当年9月25日全部完成。在施工中,共出工4.92万人次。完成了土方工程4.64万立方米,挖掘深3~5米、宽12米的河道1200米,平整土地4500平方米,铺设道路2.56万平方米,架桥5座,铺植草皮7.37万平方米,种植树木1.34万株。建园所用的248吨假山石,多是市民捐献的。不少机关、团体和个人向公园赠送名贵树木,总数达两千余株。由于施工人员认真负责,在炎热气候移植的树木成活率达到96%。

建成后的公园,东北为儿童活动区,西南为成人活动区,北、中部为休息游览区。园北、中部丘陵起伏,小河萦回曲折,有5座小桥与园路相连。园内有竹茅亭8只、水榭1座、长廊2座、棚架1座。站在园中央大草坪上,可一览园外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上海博物馆(后改为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等近代优秀建筑,成为公园良好的借景。园中有茶室、点心部,儿童活动的设施也较多。公园初建时有8个出入口,园南开向人民广场有2处园门,园东开向西藏中路有2处园门,在园北开向南京西路有4座园门,主园门在园东北角(4号门)。

1952年 1952年10月1日,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后因游人挤拥而改为团体游览。同月26日又重新对所有游人开放,当天游人量达40.7万人次,27~29日平均日游人量也有14.2万人次,此后直至1953年秋季,始终保持较高的游人量。为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要,市工务局投资21.7万元,于1953年底开始整修和改建公园,除修复被损坏的绿地和调整植物布局以外,新建一座观鱼台和两座小桥,在园南部建荷花池和安装喷水装置,同时改善了道路和下水道等设施。1954年5月1日公园重新开放,从次年元旦起改为售票入园。

1956年,公园南部1.07万平方米土地划给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建造体育宫。次年4月在公园西南开辟钓鱼区,垂钓者最多一天达947人次。1958年,利用废钢渣在园南堆了一座高13米、占地250平方米的小山,上置菊花1500盆、一串红100多盆。是年开始,在小河中备木制手划小艇供游人租用。1962年为建造人民广场检阅台大楼(址在今人民大厦),先后从公园划出5.72万平方米土地,土丘削去一大部分,并填没了荷花池。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中,人民公园小桥流水的景观被认为是封建园林设计思想的产物,遂于1967年初平山填河,砍掉了大批花灌木和花卉,在园中央开辟了一条南北向的宽15米、长200米的主干道,在园东部从1号门到4号门辟建两条次干道,道路两侧均栽植悬铃木等高大乔木。这项改建工程的规划由市园林管理处设计科负责,当年年底竣工后,公园原有景观尽失。1970年初又决定在公园构筑地下防空工程。4月26日开始全面施工,公园被迫停止开放。1971年初部分防空工程竣工,2月先在园北恢复绿化种植,重新挖荷花池,并在大草坪西侧建立张思德塑像,以后又利用防空工程出土,在园南堆东、西两山。1971年8月1日,公园边开放边修建。1975年3月防空工程全部竣工后,公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进行整顿改建,中区设有文化宣传设施;西区以风景游览休息为主;东区为青少年活动设施区。此后,又在园西建造水榭和摄影长廊,园中部扩建画廊,园东整修儿童活动设施等。1978年后,对树种、数量作全面调查,并调整了绿化布局;在4号门和7号门增设圆形花坛、扇形花坛和中央大道的组合花坛;整修了风光楼、茶室、展览厅、露天剧场;新建桔廊、紫藤廊架及花园酒家(今肯德基快餐厅)。1988年春,东部一号门东侧因地铁施工,挖掉1.5万平方米绿地。1995年3月地铁一号线工程竣工,归还绿地1.2万平方米,仍借用绿地3000平方米;归还的绿地已全部种植树木和设置花坛。

文化

人民公园尤其出名的就是其英语角与相亲角。

英语角 人民公园的英语角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上海的英语学习者与爱好者中几乎是人人皆知,在上海初中的英语课本中也有有关人民公园英语角的课文。人民公园的英语角参与人群非常广泛,有老年英语爱好者、青年英语教师、学习者以及儿童英语初学者。

相亲角 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是在21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随着上海人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减少与人交往的时间,渐渐成为了大龄未婚青年,许多优秀大龄未婚青年的父母逐渐开始替孩子寻找合适的对象。首先是人民公园内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开始互相交流,随后发展为全市老年人集中在人民公园进行交流。该现象十分特别,引起了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许多媒体也曾经报道。

大三角绿地

大三角绿地属于人民公园的附属景观绿地,设于轨道交通人民广场站上盖,与人民公园不连成一个整体。在这里可以欣赏南京路以及西藏中路的人流、车流、高楼,而由于距离消费场所很近,这里也成为了许多情侣约会的地点。

园景介绍

布局 公园大体可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东北部的主要景点有五卅运动纪念碑,张思德塑像;中区地势空旷,有南极石、风光楼茶室、露天剧场、舞厅等建筑,在草坪北侧有大画廊,丛林中设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对弈或野餐之用;西区景点是园林建筑较集中的地方,有亭、廊、榭、假山、水池以及紫藤廊架,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木葱笼,是公园主要的游览景区。

五卅运动纪念碑 位于园东北部,为纪念五卅运动65周年而建,1985年5月30日奠基,1990年5月30日落成揭幕。碑体由一座不锈钢主体雕塑和一座青铜雕塑及三块花岗石组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不锈钢雕塑高15.6米,宽21米,重50吨,由“五卅”两字组成,呈放射状,象征振奋、腾飞、向上的精神。两个工人的青铜塑像高3米,宽4米,重3吨,塑像神情凝重。后面是三块花岗岩石碑。居中的一块花岗石高5米,宽24米,正面嵌碑名,背后刻碑文;碑名和碑文分别由参加过五卅运动的陈云、陆定一题写。两侧的两块碑石均高4米,宽12米,背面各有一组展现五卅斗争历史的青铜浮雕。碑体、地坪、道路和基座的花岗石都采自泰山,象征烈士的牺牲比泰山还重。

东山 位于园东南,高9.7米,占地2300平方米。山巅建有混合结构重檐八柱圆亭一只,古朴、典雅,处在绿荫环抱之中。近旁山坳堆叠黄石。山麓有长廊,面积190平方米。

西山 位于公园西南部,高11.8米,占地3900平方米。北侧假山为湖石和黄石堆叠。山顶建有八角亭,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飞檐翘角。亭周栽植香樟、广玉兰、女贞等,间植四时花灌木,绿树成荫,花木葱笼。游人到此小憩,园内外景色尽收眼底。

张思德塑像 位于中央大道东侧。面东背西,高4米。塑像正面为一片开阔的大草坪,近塑像设组合花坛,四季鲜花盛开。两旁栽植高大挺拔的雪松群,使塑像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塑像后丛植紫薇、红枫、红叶李等灌木。

南极石 位于园中部,风光楼茶室东侧,是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于1982年2月21日在南极乔治岛采集的,1985年2月21日立于园内。石为黑褐色,高1.7米,呈椭圆形,上刻有宋日昌题写的“南极石”三字。石后丛植月桂,东侧为紫薇、栀子花。

荷花池 位于公园西部中心地带,由两个相连的形状不规则的池沼组成,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东池南端广栽荷花,西池放养金鱼。池周边植垂柳,池东有水杉林。池南建水榭,榭为长方形,平顶,面积65平方米。榭前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台,三面临水,台边设护栏,面积为28平方米。榭内设摄影部,榭顶部平台围铁护栏,游人可从楼梯登顶摄影。池西有方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10.24平方米,绿色琉璃瓦攒尖顶,四角上翘。亭前栽柳树,附近地坪设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池中部有曲平桥连接南北两岸,宽3米,长14米,桥两侧设仿木扶拦。桥东北有八角亭,竹结构,茅草攒尖顶,八角上翘,亭三面设竹凳和竹靠背,面积19平方米。池南端有曲廊和绿廊组合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廊两曲,平顶,磨石子地坪,两边置磨石子长凳,面积为68平方米;廊前悬挂着5只造型逼真的大桔,故又名桔廊。与曲廊相连的三曲紫藤廊,面积为65.5平方米,廊两边设置铁栏杆和磨石子长凳。两廊外散点湖石,植柑桔、香樟、广玉兰。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6:00--18:00

不需要门票

市内交通:乘18、20、23、37、46、49、108、123、123区间、518、454、584、581、802、921、980、隧道三线、隧道六线、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地铁八号线、451、上川专线等。

3 郑州人民公园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区中心北二七路西侧。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开放。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水面3.37公顷,绿化面积25.41公顷。人民公园南大门,是胡公祠,纪念胡景翼将军,大殿五楹,巍峨壮观。殿后为人工湖,西为青年湖。友谊山,湖中心有两岛。人工湖东岸有划船亭及划船码头,荡舟西行,穿过两桥,可达“樱花园”。在青年湖中,顺东河北行,经湖心岛,穿水泥桥,可至湖滨茶社。穿桥荡舟北行,至公园最大的青石假山下。公园中心有莲花形喷泉一座。周环月季花坛花带及大草坪、大法桐、大雪松,间植常青灌木花丛。西北有玉兰园,东有竹园、梅园。鱼池东为迎春园和秋园,两园东西相连,并建有花卉展览馆一座。迎春园东边为儿童游戏场。进入公园西大门,遥望丛林之间,有凉亭五座,为彭公祠的一部分。彭公祠亦为民国建筑,目前仅剩纪念亭以及汉白玉石碑残存。

4 盐城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盐城市区西北角,总面积200亲亩,它的正北面是新洋港河;西侧是盐城人的母亲河一串场河,与串场河自然观光带相衔接:近邻则是江淮第一古刹“永宁古寺”。盐城人民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令人陶醉,深厚的人文历史魅力更让人为之倾倒。这里是新四军浴血奋战的战场,八十年前新四军将上在这里为抗击日寇的进攻.设伏兵,大败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58年11月止式建园命名为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大门是现代风格的建筑,其大门的题字是由著名书法家藏科先生所书,大门和票房、小卖部是整体建筑,起到导向性作用,整个建筑与景区融为一体。大门口的广场建成,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场上种植的四季花草、花坛为建筑小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历史

1964年政府对园内布局进行了部分调整、改造,新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百花亭景区,区中央为六角形琉璃瓦顶凉亭,绕亭对称设置花坛4个,配植四季花草。1967年对园内的烈士陵园纪念塔进行了改、扩建,塔基座长、宽均增至32米.四周配植了苍松翠柏,成了当时市区唯一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1967年4月公园正式对外售票。当年在园内东侧辟地一万平方米作为动物园,建有禽兽笼舍喂养鸟类22种,其中珍禽3种,兽类8种。并将园内的水池扩建为椭圆形金鱼池和水族观赏池,池中九曲桥沟通两岸,桥中心点缀琵琶亭。1968-1983年期间,先后新增了儿童游乐场、茶社、太湖石假山、百米长廊,水磨石大、小溜冰场各一个。1984年扩建荷花池呈葫芦形,面积为3000平方米,并在池中架设花岗岩条石曲桥一座,将所落成的南岸水榭与北岸长廊连成一体,构成园中主体景观。1987年,兴建了占地2766平方米的盆景园,陈设花木、山水、树桩盆景数百盆,常年供游人观赏,是我市唯一生产精品盆景的园地。近几年,又修建了环游园路;开发了小瀛湖景区;对大门以及广场进行了改造;园内游乐区新增了二十多个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动物园新增了不同科属的30余种动物;园内拥有不同科属植物品种100余种。形成了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全市最大,苏北有影响的综合性公园。

景观

人民公园是全市唯一绿化覆盖率达98%的休闲场所,在近250亩的土地上,通过科学规划,人工雕筑,一个山水掩映,林木苍翠,四季花开的自然奇葩点缀在串场河畔。4000多平方米的百花亭景区和假山长廊、楼台亭阁、四季花卉、观赏树木连成一片;2766平方米的盆景园内古木,精品盆景,假山水榭形成园中园——撷秀园;1万多平方米的小瀛湖主区内.汉白玉石桥、琵琶亭、亭阁水榭倒映在湖中。虽是人工雕筑而成,却充满了自然生态的天然野趣。园内的动物园是苏北最大的动物园,拥有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黑豹、棕熊、河马、麋鹿、丹顶鹤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30多种,是科普教育的好场所。游乐区内的20多个游乐项目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的需求。100余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品种散布在园内,这里四季闻到花香,听到鸟鸣。幽雅的环境吸引着八方来客。

人民公园是一座优美的抒情诗,是一杯甘醇的曲香酒,是一幅山水画是一部爱国主义历史教科书。是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掌握科学知识的大课堂。公园让您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野逸浪漫。

5 天津人民公园

天津人民公园位于河西区东北部,东起厦门路,西邻广东路,南自琼州道,北达徽州道,公园总面积14.21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公顷,是一个以有游艺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人民公园的前身是津门富豪大盐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园,名为“荣园”,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解放后,李氏裔李歧美把荣园献给国家。人民政府对该园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造,1951年7月1日正式开放,更名为人民公园。195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园名,这是毛主席为我国公园的惟一题字。

人民公园的规划布局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以园中一条环形河将五个区域自然分开,大小形状不一,貌似独立又相互联系,各区域情趣各异,协调自然,错落有致。

北部地区

儿童游乐区

西部地区

水上游乐及延湖游览区,此处设有长廊、水榭、湖心亭、白石桥、中合塔等建筑。近年来,区政府下大力量对此区进行了全面改造,进行了湖底清淤,古建维修,将西湖沿岸原有的片石护坡改为自然山石护坡,种植了大片绿地,使山石、湖水、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中国山水园林的自然情趣。

南部地区

动物观赏区

东部地区

公园的文化活动区,这里设有南北展馆及国际博览馆,还有占地4千平米的大广场,2000年区政府对公园展馆进行了修缮改造,使三个展馆及大广场重新展现古朴、典雅、庄重的风姿,为公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公园东南隅,保留了“荣园”的古建筑“藏经阁”,经过重新翻修,更显古朴壮观。 中部地区设有“显密园通殿”,这是当年李家念经诵佛的祠堂,经过修缮,为游客开辟了新的游览景观。

人民公园将中国山水园林文化内涵与现代人文景观密切结合,形成古朴兼容、老幼适宜、动静结合、商贸并举、服务上乘的新格局,被誉为是镶嵌在繁华闹市中的“绿宝石”。

6 南昌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南昌市福州路中段南侧,东郊贤士湖旁,面积32.6公顷。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公园。内中有亭廊亭榭、园中园盘景馆等,主要景点有百花山、叠石屏障。桂花草坪、芙蓉长廊、映水厅、半岛亭、松涛阁、园中国,设计布局富有江南园林特色。

景观

园中园的兰室,朱德委员长曾四次游览过。"人民公园"、"兰室"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就是朱德委员长亲手题写的。每逢节假日时,这里便人潮鼎沸,是观光客们休闲、游玩的极好去处。

南昌人民公园内有植物170多种,常绿树木多,绿化总量大,还有大量的名木古树。根据人们欣赏园林景观的审美观和兴趣的不同,人民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因地制宜,创造植物空间的景变(主景题材的变化)、形变(空间形态的变化)、色变(色彩季相的变化)以及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平时周边的退、离休干部、职工、孩子们、游客都喜欢这里游玩,也是中老年人晨练交谊舞/国标舞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时,这里便是人潮鼎沸,熙熙嚷嚷,是观光客们休闲、游客的极好去处;此园属解放后新建的公众娱乐性公园林。

南昌市人民公园坐落在我市政治、文化、经济集中的繁华地带。始建于1954年,占地328亩,共有植物195种,灌木8263株,各种花卉2万余株,草坪228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81.18%,年人流量90万人次。

人民公园集文化、观赏、休憩、怡情、益智、娱乐、健身为一体,成为我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景点,星罗棋布,鸟语林里人鸟对话,其乐融融;园中园内,百年香樟绿荫如盖,井冈寒兰高雅清香,千年苏铁苍劲挺拔。百花山、荷花池、芙蓉廊、卧波桥、盆景馆、观赏温室、鱼水榭、灵泉古井、观松亭、映水厅,漫步人民公园,移步即景,花红柳绿。

故事

人民公园还有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朱德总司令曾先后四次莅临人民公园视察并倡议兴建了兰室,赠送了近百盆名贵兰花,还亲自题写了人民公园园名及兰室横匾。现在兰室仍陈列着朱老总赠送的兰花名品,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朱德兰”。

游乐设施

人民公园的游乐设施堪称全省之最。有大型刺激性玩具激流勇进、勇敢者转盘、空中降落伞、遨游太空、冲浪飞车,有适合低幼儿玩乐的碰碰车、小火车、自控飞机、飞碟、海盗船,有适合儿童主动攀爬的组合玩具、植物迷宫。

多年来,人民公园举办过十余次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如大型自贡灯会,中华绝技游园会,郁金香花展,风车展等,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节日业余文化生活。还多次承办省市大型国庆、春节游园活动,为省市领导与市民联欢架设了一座桥梁。

人民公园是市内植物品种最多的绿地,几十年来,各大专院校园林植物及相关专业视我园为最佳校外课堂,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绘画、摄影爱好者。

最近几年,政府投资及公园自筹资金近千万,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的人民公园是一座规划有序,风格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合理,内涵丰富,景色怡人,游客满意的现代都市公园。

清晨,鸟语花香,数千名晨练者挥汗如雨,在一片充满生机的氛围中,人民公园又开始了她美好的一天。

7 广州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面积4.46万平方米,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被誉为“广州市第一公园”,又称中央公园。园址从隋朝起均为衙门官邸。元代为广东道肃政廉访使署,明朝为都指挥司署,并曾为南明绍武政权王宫,清代先后为平南王府和广东巡抚署。民国初期广州还没有公园,1917年,孙中山倡议辟为公园,1918年建成,命名为“市立第一公园”。

当年孙中山曾多次在此向群众演讲,宣扬民主革命理论。1966年改为人民公园沿用至今。作为首个拆除围墙的免费公园,人民公园自然成为附近市民的悠闲运动之地。在住宅密集的广州市中心,能拥有如此的“绿肺”,实属难得。

公园采取意大利图案式庭园布局,呈方形对称形式。园内古树参天,绿篱花丛,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清初雕制的汉白玉石狮及1926年修建的音乐亭。后陆续增设了盆景园、儿童游乐场、敬老亭、露天音乐茶座,展览大楼等设施,1987年又建成《烽火年代》、《鲁迅》、《冼星海》、《猛士》、《新娘》、《椰林少女》等 6座雕塑。塑像根据题材需要分别采用青铜、黄岗石、汉白玉、红粉石等材料制成,使作品更加有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构成公园的一种特有景致。从1978年开始,公园每年都举办菊展、迎春花会和中秋灯会。

8 淄博人民公园

淄博人民公园淄博市人民公园始建于1960年,原名张店公园、位于张店区柳泉路以西、共青团西路与人民西路之间,以园中山体分为南北两部分,占地面积21.3公顷,直属淄博市建委,是副县级单位,为市属唯一的综合性大型公园。 公园设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园内共栽植树木、木本花卉、绿篱206个品种,其中树木12400多株,木本花卉48730株。 动物区坐落在公园南院西南部,占地1.3公顷,养有金钱豹、非洲狮、东北虎、孟加拉虎、棕熊、黑熊等动物40余种。 人工湖处于公园腹地,总面积3公顷,中间以150米长的小假山将湖分为南北两部分、山上植满了花灌木、黑松、火炬树、与南北两湖相映成景,形成蓝天、碧水、红花、绿树美景,南湖建有九曲桥、玉带桥、湖沁亭、复新亭。 山的东端为苏式园林系的古典建筑群——沁园,建成于1985年,面积0.4公顷,以云墙分为前后两院,前园以小桥、流水、瀑布、亭榭为主,古朴、幽静、典雅;后院有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花展室,展出盆景35个品种508株,花卉21个品种90株。 沁园的东侧为具有中式园林风格的建筑,其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主要展出与经营观赏石、盆景、花卉、书画、文房四宝 等。公园北半部是八十年代建成区,共有三部分组成。 儿童游乐区位于东部,占地1.6公顷,设有旱冰场、观览车、单轨车、双人飞天、自控飞机、疯狂老鼠等大型游乐项目。 牡丹园、玉兰园景区位于后院中部、从阳春三月到秋末、这里绿草茵茵、百花争艳、其间蜿蜒着黑白相间的花岗岩路面,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情趣。 后院的西部是现代化大型游乐项目“水上世界”,内分高台滑水区、成人游泳区、惊险吊索区、儿童戏水区、人工造浪区等。其中高台滑水区的高台滑道分5米、8米、12米三个高度、属于省一流的大型水上综合游乐设施。

9 嘉兴人民公园

位于嘉兴市城东路,进行嘉兴市火车站对面。是1959年在原铁路苗圃基础上建成的休闲性公园,位于铁路嘉兴站广场对面,占地50000平方米。

人民公园有大草坪、中日友谊树、荷花池、土山、桂花林、儿童乐园诸景点。园中遍植百余种花木、数千枝乔灌木,春夏花木茂盛,绿荫覆地,秋冬桂花飘香,梅林萧疏,年游客量在50万人次。

园中的中日友谊树是1990年5月13日为纪念嘉兴市与日本富士市缔结友好城市一周年而种植的一棵同是市树的香樟连理树。此前的1989年1月15日在富士市中央公园也曾共同种植过一棵香樟连理树。公园内还有桂花林、盆景园、聚景园等。

西北侧的为游乐区内设碰碰车、游船、赛场跑车等儿童游乐设施。

人民公园正门口的辛亥革命纪念塔是纪念为辛亥革命而献身的嘉兴籍烈士。在辛亥革命中,嘉兴是革命势力较强的地区,光复会发起人龚宝铨、同盟会浙江支部长褚辅成等多是嘉兴人,敖嘉熊建立的温台会馆一度还是联络浙江会党力量的联络中心。嘉兴的革命力量在反清革命中,有的被清政权杀害,有的积劳成疾病故。其中最著名的有陈与义、敖嘉熊、龚宝铨、唐纪勋、姚麟、王家驹、徐小波等七人,当时被称为“辛亥革命七烈士”。1931年在当时中山公园建“辛亥革命七烈士纪念塔”,1986年在现址重建,更名“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4.5米,为三级式水泥实心塔,外形似灯塔,塔身有嘉兴辛亥革命纪念塔塔名和塔记,系民革中央主席屈武题写。

10 南宁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又称白龙公园。面积50多万平方米。圆内有一约7万平方米的白龙湖,湖水澄碧。据宋人王象之《兴地记胜》载,宋名将狄青曾驻望仙坡,见坡下湖边一群白羊颇似龙形。因此以白龙名此湖。可见白龙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湖岸翠竹掩映,垂柳摇曳。湖心有小岛,岛西的九曲桥和岛北的三孔月桥将岛与湖岸相连。湖面的游艇,或蓝天下竞渡,或绿荫徜徉,亦成一景。

步入园门,顺着141级台阶登上望仙坡顶。这就是人民公园的主体。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邕州太守陶弼为纪念狄青、余靖、孙泻,在此建“三公祠”。后人又增加苏缄、王守仁、莽吉图三人,改为“六公祠”。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守卫南宁及其家乡武鸣,拆”六公祠”建镇宁炮台,架设大炮一门,射程12,000米。这是一座巨石砌就的二层环形城堡,炮台上安置着一尊1890年制造的德国克鲁伯大炮,炮台座脚有一古碑廊。登上炮台既可俯瞰南宁城全貌,又不免勾起一缕怀旧幽思。

在公园东北隅的山坡上,建有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5米,上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周围是苍松翠柏。整个建筑庄严肃穆。

白龙公园中心还有一个全区规模最大、数目最多、品种最全的荫生植物园。

11 喀什人民公园

喀什人民公园是喀什市—道亮丽的风景,位于喀什市中心附近的人民广场南侧。

历史

人民公园始建于1953年。那时候,在今天的公园大门和移动公司一带,是凸凹不平的黄土丘,其间杂草丛生,也稀疏杂乱地生长着一些树木。解放前,那里建有一些破破烂烂的小平房,是地痞、流氓和妓女们的活动场所,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而在靠近市委家属院—带。则是喀什城南叫作“阿克麻扎”的一个大墓葬群。这些陵墓一般都修建得很气派,许多都贴有绿色和蓝色的琉璃砖。而陵墓周围的其它地方,多是一些农田和水渠。

1953年,喀什市决定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在这里修建喀什的第一个公园。各机关部门干部、学校师生、城市居民、解放军指战员响应号召,闻风而动,立即掀起了劳动热潮。他们填沟平地,挖渠引水,植树种花,开挖涝坝,清理小路,昔日荒芜的土地上,开始出现了生机。各族军民群众热情高涨,工程进度很快,第二年就建成了公园的雏形。1955年开始大兴上木,先后建成仿苏联式样、占地1582平方米的人民文化宫和露天俱乐部,同时也规划道路、平整花圃,修建座椅,尤其是在几个主要的路口旁的花池旁,建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石膏像。同时还开辟了一个露天舞池。又在今天紧靠市委家属院的地方,开垦出了一个葡萄园。1957年,这个公园已经初具规模,还率先通上了电,安上了电灯和广播,成为喀什各族群众进行集会和娱乐活动的好去处。

1960年,人民公园又扩建了果园,栽种了10多种果树。1965年修建了2座古典式的凉亭,建成了儿童游乐园,在此前后又建立了动物园。1994年,人民公园投资24万元,同时组织义务劳动,进行规划,完成了道路、水池、大门等配套工程,成为占地360亩,栽植树木50多种260325株,栽植花卉39科786个品种,附有6000平方米的儿童游艺场,饲养禽兽620余头(只),是南疆首屈一指的颇具规模的城市园林。

在20世纪50、60年代,人民公园一直是喀什市的一处名胜。苏联、印度、阿富汗、捷克斯洛伐克等许多外国客人曾经前来参观。一些外国文艺团体多次在公园文化宫和露天俱乐部进行慰问演出。我国的领导人还在这里接见过各族群众。1958年8月19日,敬爱的朱德委员长来喀什视察,曾经在人民公园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1965年7月2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公园接见各族群众时,幼儿园的各族小朋友齐声高呼!“周爷爷好!周爷爷好!”周总理亲切地挥手说:“小朋友好!小朋友好!”此情此景,令许许多多的喀什人至今难以忘怀。

目前是喀什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北大门造型典雅,有12根挺拔的柱子,托起波浪式屋盖,在绿树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西大门为维吾尔风格石膏花饰的建筑。公园占地24公顷,呈不规则四边形,园内种植有50余种树木,共计26万余株,栽植花卉40余种,800多个品种,全园花木覆盖率达96%。园内曲径小道总长4000余米,自然环境优美,是各族群众休息游乐的主要场所。进北大门,迎面是建筑面积1582平方米的具有维吾尔族建筑特色的文化宫;公园东北隅大面积葡萄园,是接待国内外宾客的地方;公园西大门两侧是老年人娱乐中心和旱冰场;东面有动物园,北面有儿童乐园和哈哈镜馆。公园中部有古典式八角亭和民族式长方形凉亭各一座。园内还辟有果园、苗圃、育花温室、人工湖等园景。

公交线路

8 14 16 22

12 绵阳人民公园

历史

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原名"川西北第一公园",始建于民国19年(1930年)。公园占地0.15亩。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展,公园占地面积曾作过几次大的调整,园内设施进行过多次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却遭到严重破坏。进入80年代后,按照城市建设的统一布局对公园重新进行规划和建修,挖湖、堆山、凿洞、开河、建桥、修路、植树、种花及建筑楼、台、亭、阁、新修动物园、儿童游乐场及公园外规模宏大的文化广场。绵阳人民公园已建成市内中心的园林绿化集中区域,市民业余休憩的主要场所。1994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公园里树立了我国曾在绵阳留下足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铜像,以供游客瞻仰。

气候

绵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1417毫米,平均气温14.7℃~17.3℃,极端气温-4.5℃~39.4℃,无霜期平均253天~301天。

13 瑞昌人民公园

历史

人民公园位于市区腹地,占地22.2公顷,始建于一九八八年四月,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初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因系人民捐助建造,并供人民游乐而得名。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书法家叶如棠亲笔题写园名。江苏省园林专家言伯泉义务提供设计蓝图,并经江西省建设厅委派园林专家汤伟忠、樊守荣审定。

开园庆典

2009年12月18日,瑞昌市在人民公园东大门举行隆重的开园庆典仪式,有着15年历史的人民公园以崭新面貌喜迎市庆到来。熊起栋、古小平、饶思汉、陈世翔、良小军、曾宪奎、刘明珍、张友信、周洪文、李九萍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并与各界代表一同游园。

人民公园位于城北,占地320亩。1994年开园以来,由于一直未进行新的建设,园内设施日渐陈旧,严重制约了公园进一步发展和功能充分发挥。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人民公园改造列为18项重点城市建设工程,并于4月份动工改造。改造工程总建设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道路、绿化等面积约19.7万平方米,水面面积约3.3万平方米。改造后的人民公园,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功能,又体现瑞昌文化特色和底蕴,将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提供又一理想场所。

庆典仪式当天,修缮一新的人民公园如出水芙蓉般愈发显得清秀美丽;巨大的红气球高悬于空中,明艳的礼花在蓝天绽放,将公园映衬得分外妖娆;市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当市领导为人民公园开园剪彩时,现场鼓乐喧天,一片欢腾,大家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听雨轩、松涛亭、清风榭等景点,争相一睹公园新风采。

游乐设施

公园分动休息区、静休息区、服务区和管理区、设施完备,各具特色。园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史载瑞昌八景:苍城古墩、楹龙戏水、白泉飞雾、吕井联珠、仙桥晚照、丫髻盘云、苏亭墨竹、凫洞遗踪重新缩建,集于园中;新开辟的园中十园:烈士陵园、博物园、花卉盆景园、儿童游乐园、松园、竹远、梅园、桂花园、动物园、水上乐园错落有致,赏心悦目;新发掘的唐墓群原址修复一新,东、西人工湖碧波荡漾;博物馆、九曲桥、湖心岛、桂花亭、文化长廊等掩映于树丛花间,水上游船、地上小火车、露天舞场以及钓鱼台、门球场等游乐设施一应俱全;革命烈士陵园中的纪念碑高高矗立。漫步园中,可以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浏览瑞昌乃至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欣赏不同风格的精美建筑,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享受人间“天堂”的无尽乐趣。

人民公园的建成亦非易事,历经数度寒暑,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记载着社会各界鼎立相助的业绩。

14 靖江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靖江城市中心,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当时由通海联军镇守靖江,利用崇圣寺隙地营建花园。为此雇请园工,栽花种草,叠山造亭,初具园林风貌,名为“公花园”。故至今仍有许多人叫它为公花园。解放后易 名为人民公园。它久经沧桑,几度巨变。2002年,人民公园在完善山水盆景精品园的基础上,对公园西大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工程建设,总投资350万元。西大门新建工程由八个部分组成,即大门、广场道路、门房、景窗围墙、综合楼、绿化等,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用于商业、办公、娱乐、会议等。西大门的整体工程设计科学,与新修的人民路和谐协调,整体建设体现出苏州古典改良型建筑风格,显得雅致、大方、美观,既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又体现出宽敞、亮丽、实用,给人以良好的视觉,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目前,人民公园面积为71亩,园容园貌焕然一新,各类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并创造了自身的特色,以兰花和山水盆景著称,扬名海内外。

人民公园主园区入园率、利用率高,平均每天入园3500人次左右,节假日每天约有20000人,已处于过度饱和状态,是苏中地区最拥挤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人民公园主园区,森林覆盖率达78%,有竹林10亩左右,园内竹子、花灌木和乔木的品种约60余种。最古老的乔木树种有银杏、柏、榆、三角枫等,其树龄约70~80年。公园内有盆景园一处,面积18亩,其中有山水盆景128盆,树桩盆景400余盆,兰花12000盆,其他小盆景50000余盆。

人民公园内有临清桥(古石拱桥)、三曲桥(1977年建)、观园桥(1964年建)、二曲桥、无名桥五座,还有亭、台、楼、榭、廊、凳等,著名的有荷花厅、桂花厅、梅花厅、舒啸亭、远眺亭等。梅花厅历史较久,始建于1838年,迄今达160余年。

现代娱乐园地10余亩,内设舞场与旱冰场交替用的舞池一处;大型儿童游乐场、碰碰车等乐园。水面20亩,已开发有水上划船等项目。花园内市民健身的方式主要有扇子舞、木兰拳、太极拳、打球、唱歌等。晨练场所,主要在水泥场、桂梅两厅间的广场、竹园林中场地三处。

人民公园沿河处均由石块驳砌而成,以艺术多变的态势绰立水边,供游人小憩。沿河的花草、树木、竹林、石块倒映在水中,配以桥、亭、台、榭的精妙布局,构成小巧玲珑的奇趣雅景,体现出我国江南园林的韵味。

人民公园培植的兰花在国内影响很大,自1987年以来,多次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兰花展览会、博览会上获奖。1987年,兰花《解佩梅》获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优秀展品奖”。1994年,兰花《春一品》在四川成都全国兰花博览会上获金奖,1999年在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2001年在江苏省兰花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铜牌奖。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2001年间,靖江兰花在全国或全省评比会中获奖总数达34项(个),其中金奖6项,银奖11项,铜奖5项,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优秀奖6项,其他奖3项。靖江培植的兰花名品居多,在全国闻名,品质高贵优异,不少品种价值千金。

15 营口市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 位于站前区康太里1号。1952年12月在原旭公园旧址(营口火车站南200米处)新建。总面积8.87万平方米。因园内建有人民烈士纪念碑而取名“人民公园”。为建国后营口市最早修建的公园。1963年,重新进行规划建设。1978年,改造湖区景观。1999年,投资220余万元对门外、门前区、花宫和花卉园进行改造,门外建成以欧式柱廊和一组大型音乐喷泉为中心的门外广场;门前区建成3000平方米的门前广场;花宫改造后分为花卉馆、竹馆、热带雨林馆、盆景廊、沙漠走廊和观叶及蕨类植物馆,栽植植物220个品种、1000多株;花卉园新建风格粗犷的棚架3组,雕塑一座,大面积、大色块地种植应季草花800平方米、3200多株。2003年,依古典风格进行改建,有拱桥、廊桥坐落水面,新建绿地面积4.6万平方米,新栽各种树木2800余株。改建后的人民公园体现色彩、阳光、节日、人性的主题。公园分门前区、纪念区、湖区、儿童活动区、动物区、安静休息区、花卉园区等。增设北门和东门。纪念区主景是烈士纪念碑,也是公园正门的对景,四周为苍松翠柏,每年都迎接上万名中小学生来此追忆革命先烈。湖区有码头、水榭及各式桥梁。儿童活动区有30余项儿童游艺设施。游艺区有供游人娱乐的各种游艺设施。动物观赏区有造型各异的动物笼舍及鸟类25种、兽类12种157头(只)。安静休息区树木繁茂,有供游人休息的棚架、座椅等。花卉园区有园中园及观赏温室1组,温室中有各种热带观赏植物140余种1000余株,花窖4个。人民公园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公园,也是营口市惟一有动物的公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