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口区划
释义

人口区划(renkou quhua、population regionalization)是根据与各种影响因素相联系的人口现象在地域上的特征,对一国一地区进行的区域划分。各国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人口区划”这一命题。然而这项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中国人口地理学者的重视,使之成为几乎是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所特有的项目。这不仅因为中国幅员广大,地理环境复杂,通过区划有助于了解全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家要求按一定的人口目标,对人口发展实行分区规划,人口区划是人口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

层次性

人口区划根据自然、经济、生态、人口特征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全国人口分布进行分区划片,并提出各区人口发展合理目标及相应的人口政策和措施,为全国和分区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区划服务。根据相邻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特征的共同性分区,是人口区划的基本原则。为适应不同行政区对区划的要求,人口区划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全国区划,省(区)级区划,地、市级区划,县级区划。各级区划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区划成果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学者胡焕庸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耕地、粮食产量、劳动力等指标,将中国划分为八大人口区,即:黄河下游区,辽吉黑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沿海区,晋陕甘宁区,川黔滇区,蒙新区,青藏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区的人口区域差异进行省级人口区划,各省区内所划分的区数不等,如湖南省划分为5个区,云南省划分为7个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划为10个区。

基本依据

人口区划的基本依据是:①人口数量和密度、人口变动、人口构成等现状特点的相对一致性。②自然基础、经济水平、民族特征以及人口发展历史等影响人口状况的基本因素特点的相对一致性。③人口基本问题与改善途径的相对一致性。④为便于利用统计资料和应用区划成果,保持区域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划分的依据

划分人口区域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指标也不同。另外,由于影响人口地域特征的因素很多,区划往往不是依靠单一指标,而是选定一组指标,形成指标体系。例如,为计划生育分类指导的需要而作的区划,要选择反映影响总和生育率高低的若干指标,以及反映人口承载能力与现有人口数量的关系的一些指标,共同构成指标体系。

人口区划可以根据地区范围具有不同层级。在确定不同层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可以从所研究范围的最高一级区划开始,逐级划分。中国的全国一级区划反映的人口现象及其相关因素,对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考虑人口宏观调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三级人口区划能比较确切地反映不同地区人口现象的某些具体特征和症结,是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的可靠依据。

不足

人口区划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论和方法上,特别是在区划指标的选定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