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饶州神童 |
释义 | 原文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译文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世俗之人都很羡慕他。不论小孩们天资怎么样,大约能读书时,从五、六岁起,就教他们读五经。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本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词语解释自:从。 元丰:宋神宗年号 神童:指应神童试。宋代科举考试有神童科,赴考者称应神童试 以:凭借 俚俗争慕之 俚俗:世俗之人 慕:效仿 粗:大概,差不多 即:就 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诗》、《书》、《易》、《礼》、《春秋》) 以:用 坐:使......(人)坐 杪:树梢 绝:断绝 终:教完 质:质地,资质 盖多于中也 中:指考中做官 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因:就 苦:使…辛苦 盖:大概 与:比 重点句子翻译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 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考试都考过的) 文中有2句话直接指明造成小儿苦之至死者盖多也的原因: 1昼夜苦之 2俚俗争慕之 本文中心《第8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第32篇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路话》卷上 童科封建社会里重视对神童的培养。早在汉朝,在最高学府“大学”里读书的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被称为“圣童”、“奇童”。唐朝实行科举考试,特设“童科”,年龄在10岁以下的,只要读通一本儒家经典著作,经过考试合格的,就给予“出身”——不再是平民了。虽名为“官”,但因年龄小,实际上是不让他们去治民的。宋朝一度废除“童科”,但后来又恢复了。 道理对于孩子的教育,要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