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饶议科学 |
释义 | 本书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 图书信息书 名: 饶议科学 作 者:饶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ISBN: 9787542848444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 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文章,开列并介绍了21项他认为值得获奖的工作及相关科学家,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获奖工作在他的清单内产生,因而被称为“诺奖预测”。 作为78级大学生和较早出国的留学生,作者一方面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演绎了从国内三流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也以他作为学生和老师对中国、美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了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维、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养兴趣和拓展知识、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中美教育体制和理念有何差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真那么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出国去念研究生?且听顶级海归饶毅教授道来。 作者简介饶毅教授是华人科学家之翘楚,在中美华人学术圈很有影响,是国内青年学子追捧的科学“大牛”。曾任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西北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2007年,他辞去美国的教职,全职回到北京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方面,是想为海外华人学者做个表率,希望引领更多的优秀的华人学者回国,推动中国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希望“十年影响一大批优秀学生”。他的回国与随后施一公教授的回国,被媒体与当年钱学森、郭永怀先生在国际上成名后的壮年时期回国相提并论,轰动一时。 图书目录第一篇 撩拨神经的基因 社会地位的神经基础 行为、性格、情感与基因 爱母亲的化学基础之一 什么是男子汉:基因本质和行为表象 沙皇罗曼诺夫家族命运的分子生物学结论 分析古老DNA的困难 控制体重的基因和治疗肥胖的可能 细胞分裂的分子原理——一个值得获诺贝尔奖的科学领域 基因治疗 第二篇 令人尊敬的学者 林可胜:几被遗忘的中国生命科学之父 君子爱“生”,得之有道 邹冈:在艰难中做出杰出研究的科学家 纪念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 有德有言的现代知识分子 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 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 居里夫人只重事业不重家庭吗 珍稀品种:杰出女科学家 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 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 巅峰与谷底之间:诺贝尔奖得主慕拉德的曲折事业 学习记忆的研究和华裔科学家的一些贡献 第三篇 享受科学的氛围 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十二个诺贝尔奖项的实验室 实验室、学科、国家:智力型领袖的社会作用 实验室:享受科学的地方 从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所想到的 令人钦佩的、直率而客观的中国科学家 邹承鲁: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 说也是一种做 诺贝尔奖和判断科学质量 中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体制和文化问题一——2002年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 健康的学术环境需要许多人的努力——争论勿忘共同点 智力的欣赏和激励——美国科学院第十届“科学前沿讨论会”简介 两院院士评科技新闻的做法值得商榷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 国家科学规划的关键: 深刻改造管理体制、切实以科学为发展的引擎 第四篇 教育理念的实践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的读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