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劝戒
释义

劝戒 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勉励告诫,劝戒友人使勿犯严重错误。

词语解释

拼音 quànjiè

解释 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勉励告诫,劝戒友人使勿犯严重错误。

出处 亦作“ 劝诫 ”。 1.勉励告戒。《汉书·古今人表序》:“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 晋 范宁 《<春秋谷梁传>序》:“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旧唐书·皇甫鎛传》:“犹赖臣等每加劝诫,或为奏论,庶事之中,抑令通济。”2.谓劝导,教育。 王西彦 《隔膜》:“他劝戒孩子要勤劳和气,不可妄使性子。”

近义词

劝阻

(1) [encourage and inhibit]∶鼓励和禁止

善恶无所劝阻

(2) [dissuade sb.from;advise sb not to]∶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

你最好劝阻他别那样干

亦作“ 劝沮 ”。 1.鼓励和禁止。《墨子·非命中》:“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坚堤防以杜决溢,明褒贬以彰劝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苏文忠公墓志铭》:“公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阻。”

2.以理相劝并阻止其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明史·阉党传·焦芳》:“ 瑾 ( 刘瑾 )怒翰林官傲己,欲尽出之外,为 张彩 劝沮。”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你入过狱了,见过了死亡,即使你不能帮助我,可也不会劝阻我了!”

讽一劝百

发音 fěng yī quàn bǎi

释义 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 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后遂以“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谓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劝善黜恶

【解释】: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劝奖

劝勉鼓励。《北齐书·崔暹传》:“ 暹 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 澄 劝奖之力。’”《南史·循吏传·郭祖深》:“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奖,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饥色。”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甚非所以劝奖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

劝进表

魏晋六朝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廙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感劝

犹鼓动。《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七年》:“ 邹平 民 王薄 拥众据 长白山 ,剽掠 齐 济 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劝架

quànjià

[try to reconcile parties to a quarrel;try to stop people from fighting each other] 劝人停止争吵或打架

劝人停止争吵或打架。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 祥子 始终没过来劝解,他的嘴不会劝架,更不会劝解两个妇人的架。”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人家这会真打起架来了,她还是跟 玉梅 跑去给人家劝架去。”

劝谏

规劝谏诤。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姚崇 宋璟 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同乡有个举人 朱大径 善口劝谏了几遭,只是不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取琖将尝,妻苦劝谏。生笑曰:‘快饮而死,胜於馋渴而死多矣。’”

劝学

quànxué

[encourage learning;urge sb. to attend school] 勉励人学习;鼓励人努力学习

1.鼓励人努力学习。《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 孔颖达 疏:“劝民学问。”《史记·儒林列传序》:“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

2.古代官职名。犹后世之侍讲、侍读。《汉书·叙传上》:“ 伯 少受《诗》于 师丹 。大将军 王凤 荐 伯 宜劝学,召见 晏昵殿 。”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此盖如后世侍讲、侍读之类。《后书·马严传》:除子 鱄 为郎,劝学省中。《杨秉传》:以明《尚书》徵入劝讲。皆是。《三国志》 蜀 尹默 、 谯周 为劝学从事,见本传。 晋 孟嘉 为劝学从事,见 嘉 传。 梁元帝 在 荆州 置劝学从事,见《玉海》。盖州郡则加从事之称。”

劝慰

quànwèi

[conciliate;console;soothe] 劝说安慰

劝解安慰。《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 瑞虹 只是啼哭,不容亲近。 胡 悦 再三劝慰不止,倒没了主意。”《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不免又去垂泪。 寳玉 深知其情,十分劝慰了一番方罢。”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大家好说歹说的,连 天佑太太 也过来劝慰,他才勉强的吃了一碗饭。”

劝课

鼓励与督责。《后汉书·卓茂传》:“是时 王莽 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 宋 范仲淹 《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於劝课,百姓勤於稼穑。”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文帝 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参见“ 劝农 ”。

规劝

guīquàn

[admonish;give advice to] 郑重地劝说,劝告

规诫劝勉。 唐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笑言思暇日,规劝多远度。”《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倒是 彩云 时常规劝,反被 贾环 辱骂。”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她的黑晶晶水汪汪的眼睛里,似乎是满含着责备我规劝我的意思。”

劝字本意

quàn

〈动〉

ㄑㄩㄢˋ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勉励:~勉。~学。~业。~善。

(1) (形声。从力,雚( 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2) 同本义 [encourage]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4) 劝说 [advise;urge;try to persuade]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5)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6) 勤勉;努力 [try hard]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7)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8) 通“观”。细看,看 [look at;view;watch]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9) 通“欢”。喜乐 [please;joy]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奸》

相关谚语

宰相肚里能撑船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高价买诚实,永远也值得。

人之真诚或虚伪,不能隐蔽。

欺诈可能有用,诚实却是上策。

说真话的人,才算忠诚。

语言是真的好,狐皮是红的好。

只有心里的话,才能打动别人的心。

一句实话能把迷路的人送出深山。

诚实人的话等于契约。

心里没有鬼的人敢讲实话。

心和嘴不应该分家。

真心实话连傻瓜也会竖起耳来听。

直言不讳不算过错。

命运不会屈辱说真话的人。

说好的不要锦上添花,说坏的不要节外生枝。

宁要实话粗一点,不要谎言象得很。

宁愿听痛苦的实话,也不要靠说假话求开脱。

牛马羊群肥壮的好,品质性格诚实的好。

一个阴险的人有四十个心眼,四十个诚实的人只有一个心眼。

布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

买马要试步伐,看人要看心眼。

说话要诚实,办事要公道。

诚实人常在,刁钻人不到头。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蚀本。

刁巧伶俐奸,不如忠厚老实戆。

巧诈不如诚拙。 老不哄,少不瞒。

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

贪是诸恶源,诚为万善本。

奸险是万恶之端,老实是万善之源. 。

诚实为上策 。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

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

诚实的人眼睛就是天平 。

诚实是格言的第一章 。

诚实重于珠宝 。

诚实的人决不会因为太诚实而使别人生厌 。

诚实人的诺言实际上就是他的保证书 。

诚实的荣誉属于真正的好人。

基督教相关仪式

警戒就是将警告与劝戒,注入对方的头脑里,这也是上帝所愿意的,因为警戒的动机与作用,是要被警戒的人得以在灵性上得到康复,重返正道,恢复与主、与教会之间的正常关系。耶稣说,「……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

有关警戒的程序,是先引导、带领、劝告、改正、祷告与劝勉。如不归正,就要以提事方式代祷(指事而不指人),先以个别劝戒而后公开。如再不受劝而改过,就得在教会之众信徒前提事并提名。如还不改过归正,就要拒其守圣餐,以后就得召开信徒大会、又区会、再总会,最后就在众教会代表前,开除其会籍,当作为外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4: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