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犬戎
释义

犬戎是古族名。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即猃狁,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在甘肃静宁县威戎(今静宁威戎镇)立都。

犬戎

1.

西周中期以来,随着周王朝实力的削弱,共、懿、孝、夷四王仅能守成,而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特别是猃狁,进一步加强对周朝的压力,不时入侵。宣王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伐猃狁,取得很大胜利。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周王朝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现象。周幽王即位,以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国人皆怨。幽王三年,又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相传为博得褒姒最美的一笑,曾点燃烽火(军事警报用),戏弄诸侯,失去诸侯信任。接着,又废去申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周幽王十一年 (公元前 771年),申侯联合缯(今山东枣庆东)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丰、镐两京,今西安西),幽王急命点燃烽火,结果诸侯一个也不来救。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亡。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犬戎后为秦所灭。

2.

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3.

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4.

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

5.

传说中的国名。详“犬封国”。

6.

犬戎族为游牧民族,当时的犬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全脱离狼的状态,那时的白犬如狼一般凶猛,族人的图腾为狼,但家中的犬又是家中的一分子,非常尊敬它,故取名为“犬戎”。

名字由来

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 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而且说戎狄是“豺狼”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就是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据《后汉书》记载,至汉朝,在原来犬戎活动范围内曾出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西戎白狼国。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自愿归属东汉。白狼王还命人作诗三首,合称《白狼歌》,献给东汉皇帝。因此,所以白狼国就是犬戎国的变种,白狼王则是犬戎的后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并以白狼为图腾的部族。白狼国的存在,也可以证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据史料记载犬戎族极为野蛮凶悍,据史书记载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图腾。《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里说:在唐朝初年有“白简、白狗羌并遣使入贡”,而且,唐还“以白狗等羌地置维、恭二州”。这说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实际上,从民族归类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么以上所说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断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为图腾的游牧民族。

穆王将征犬戎

一.

祭(封邑的地名)公(因是周公的后代,故称之为公)谋父(名字)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读音gao一声,收藏甲衣和弓箭的袋)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乐曲名),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旺盛,多)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翻译:周穆王准备征讨犬戎族。

祭公谋父劝阻道:“不可以。先王显示美好的德行不不显示军力。军队在适当的时候动用,动用就要威猛;显示是玩赏,玩赏就不会有震撼力。所以(颂扬)周文公的《颂》说:‘收藏起戢盾戈,弓箭装进袋子。我求的是美好的德行,(将它)散布在时兴的夏(乐曲)之中,公正的文王永保昌盛。’先王对待民众,让他们的美德发扬性情敦厚,丰富他们的财物和需求,使他们的器具和用具便利,昭示利和害的所在,用法令制度约束他们,让他们趋利避害,胸怀美好的品德敬畏威严(的政权),所以能永保世事昌盛繁衍。

二.

“昔我先世后稷(周的祖先),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读音chuo二声,‘不窋‘人名)用

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读音zuan三声,编辑)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一代接一代)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翻译:“从前我们的祖先后稷,用顺从辅佐虞(舜帝)、夏(启帝)。等到夏朝衰微,舍弃作物不耕种,我们的先王不窋因此失去了他的官职,而流落在戎、翟(两国)之间,(他仍然)不敢懈怠事业,按照时节次序(显示他务农的)美德,编写他(从事)的事业(书籍),修整他的教导(后世)的典籍,早晚谨慎勤奋,坚受敦厚真诚,信奉忠实信用,一代接一代传承着(这)美德,不辱没前人。到了周武王,(更是)昭示了先人的光明还加上仁慈祥和,侍奉神明保全民众,没有不欣慰欢喜的。商朝的帝王辛(纣王)被民众憎恨。平民百姓无法忍受,欣然拥戴武王,来带兵在商王城的野外宣战。这并不是先王要用武,是非常体恤民众的隐情而除掉他们的祸害啊。

三.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

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翻译:

“先王的制度是:邦内的国家以甸服服事周王朝,邦外的国以侯服服事王朝,侯、卫范围的国以宾服服事王朝,蛮、夷范围的国以要服服事王朝,戎、翟范围的国以荒服服事王朝。甸服的供应王朝每天的祭,侯服的供应每月的祀,宾服的供应每季的祭品,要服的每年纳一次贡,荒服的做国王时朝见一次。每天的祭、每月的祀、每个时节的祭品、每年的纳贡、终生一次的朝见,(这些都是)先王规定的条律。出现不供应每天的祭的就(省察并)改善王朝的诚意,有不供应每月的祀的就(省察并)改善王朝的言辞和命令,有不供应每季一次的祭品的就(省察并)改善王朝的文书措辞,有不供应每年一次的纳贡的就(省察并)改善王朝赐予各国的名分是否妥当,有终身不来朝拜的就(省察并)改善王朝的德操,依次反省改善后(王朝)都很好还有不到的就(对不到的诸侯国)加以惩罚。在这样的情况就有了惩治不祭的,讨伐不祀的,征讨不享的,谴责不贡的,劝告不王的。在这样的情况就有了惩治讨伐的罪名,有攻击讨伐的部队,有征讨的军备,有有威信的谴责的命令,有劝告的文书辞令。发布了发布令名宣告文书辞令(等措施后)还有不到的,就再省察改善王朝的德行不让民众(因征讨而)辛苦地去远方,这样就近处的没有不听命令的,远方的没有不臣服的。

四.

“今自大毕、伯仕(犬戎的君主名)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

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树敦(犬戎的君主名),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翻译:从大毕、伯仕到现在,犬戎的君主按照他们的职守来朝拜,天子说:‘我必定因为不朝贡而征讨它,并且显示军力(的强大)。’您这样做不是废止了先望的规定而使荒服的制度差不多停止了吗!我听说犬戎的树敦,能够遵循旧有的德操而(使民众)坚守到底顽固抵抗,他有能力抵御我们啊!”(穆)王不听,便征讨犬戎,得到四匹白狼,四头白鹿回朝。从此荒服的国都不来了。

犬戎族身体特征:

将肘部弯曲,在关节处有一条微微凹陷的横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