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全球新闻传播史
释义

《 全球新闻传播史 》 (公元 1500-2000 年)(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8-1 ISBN: 7302113467 定价: 49.8 元

图书信息

《 全球新闻传播史 》 (公元 1500-2000 年)(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8-1

ISBN: 7302113467

目前定价: 49.8 元

编辑推荐

李彬的这部《全球新闻传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力图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题为指导,同时吸取20世纪以来“新史学”的理论,针对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而不失深入细致的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幅有机的而非机械的、整体的而非割裂的、联系的而非分离的全球新闻传播史,从而既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又为我国新闻传播界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供科学的历史参照。

——方汉奇

图书简介

本书采用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笔法,总述公元 1500 年以来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大历史; 既专注新闻,亦兼及历史、哲学、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本书既可做专业教材,也可当普通读物。

前言

《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杀青问世了。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可欣可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化”越来越成为诸多学科关注的历史情景与学术话题,新闻传播学也不例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有关全球化与全球传播的探究及其成果,不仅构成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也在研究视角或范式上产生广泛影响。

不过,由于时间仓促,积累有限,加之涉及广泛,论题繁杂,新闻传播学界对全球化与全球传播的研究虽然时有精彩篇章,但是总体看来多为就事论事,既缺乏理论上的深入思考,又缺少学术上的细致考察。换言之,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欠缺,特别是对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分析几乎付之阙如。

当然,过去与现在都不乏冠以“外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乃至“全球新闻史”的教材,其中有些内容属于全球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也为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比如,大陆的张隆栋教授、梁洪浩教授、张允若教授、李良荣教授、陈力丹教授、张昆教授、程曼丽教授、明安香教授和我国台湾的李瞻教授等,都有堪称典范的著述。

不过,既有的许多教科书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史学理论以及新闻史观的不足,而且经常不自觉地体现着萨义德所说的“东方学”意识。二是内容体系、篇章架构、材料使用等方面往往形同“一盘散沙”,既缺乏内在的思想逻辑,又忽略外在的历史关联,往往形同国别新闻史或地区新闻史的集成或集纳。

另外,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及其动态,也存在类似问题,虽然总体的学术水准有时略高一筹。如新近出版的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叶海亚· R ?伽摩利珀的《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美国学者罗伯特·福特纳的《国际传播: 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 2000 )、法国批判学者阿芒·马特拉的《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 思想与战略的历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英籍印裔学者达雅·屠苏的《国际传播: 延续与变革》(新华出版社, 2004 )、日本学者左藤卓己的《现代传媒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等。不过,这些新作虽然各有千秋,参差不齐,但都体现着越来越显明的“全球传播”视野和视角,都将全球范围的新闻传播纳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研究框架。

李彬的这部《全球新闻传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力图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题为指导,同时吸取 20 世纪以来“新史学”的理论,特别是 JamesHarvey Robinson 的“新史学”, Marc Bloch 、 Fernand Braudel 等的“年鉴学派”, Hayden White 的叙事理论, Immanuel Wallerstein 的“世界体系”等,针对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而不失深入细致的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幅有机的而非机械的、整体的而非割裂的、联系的而非分离的全球新闻传播史,从而既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又为我国新闻传播界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供科学的历史参照。

另外,为了突破此类著述往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本书在叙事环节、行文特征及表述风格上进行了改进,以期达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实,前辈大家在这方面有着深厚而良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比如,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生的《中国通史》、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费孝通等先生翻译的《世界史纲》等,都将学术性、思想性和通俗性(或可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读来不仅开眼界,长见识,受启发,而且文采斐然,轻松有趣。

我和李彬相知相识近 20 年,有过在一起共同砥砺和切磋的经历。他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淹博多识,好学深思,不仅有深厚的中外文史根底,坚实的新闻传播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这部专著是他穷 20 年心血的又一部新作。我乐观厥成,并乐于向关注全球新闻传播史的学者和从事这方面学习的学子们推荐。

是为序。

目录

第一章导论: 追寻新闻传播的“光荣与梦想”………………………………1

第二章现代传播探源: 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37

第三章17世纪: 新闻事业的“创世纪”………………………………………59

第四章18世纪: 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95

第五章19世纪(上): 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153

第六章19世纪(中): 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213

第七章19世纪(下): 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255

第八章20世纪(上): 电子媒介之广播篇……………………………………305

第九章20世纪(中): 电子媒介之电视篇……………………………………357

第十章20世纪(下): 电子媒介之网络篇……………………………………415

第十一章结语: 全球化与大众传播……………………………………………467

后记 ………………………………………………………………………………517

书摘

第一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

第一节 历史与新闻史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类的传播交流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如今已达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高度发达阶段,“千里眼”、“顺风耳”之类的幻想,早已成为不足为奇的传播景观。站在21世纪回首人类的传播历程,恰似站在一条大河的人海口眺望它的源流,只见一条如丝的细带从邈远的天际飘然而下,千曲百折,奔流万里,最终以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雄浑气魄扑入汪洋大海的怀抱!

这是一种渐进兼突变的进程,这是一种习焉不察的变迁。其中蕴含着许多发人深思的哲理,其中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极而言之,不参透传播衍变的奥秘,便难以把握人类历史的脉搏;不缕清这张无形网络的经纬,就无法揭示它所维系的社会。遗憾的是,对此深切参悟者不多,而透辟阐述者寥寥。虽然当今有关新闻史的论著泛滥几乎成灾,但滔滔皮相之论于世何补?尼采在其《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区分了三种历史学:即纪念碑的、尚古的与批判的历史学。就新闻史研究而论,大抵囿于纪念碑的历史学,鲜有进抵批判的境界。

在许多人看来,所谓新闻史就是关于新闻的历史,这仿佛是个自明的概念。然而细加分析便会发现,这个看似清晰的术语,实际上还是一本糊涂账!首先,新闻史指的究竟是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呢,还是指人们对这类事件的记述呢?其次,新闻史所关涉的到底是新闻媒介对某些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报道呢,还是媒介自身的演进呢?如果新闻史把新闻事件作为考察的重点,那么它同一般的社会史又有什么区别呢?假如新闻史只关心媒介自身的生成发展,那么某时某地创刊某张报纸又有多大意义呢?那种婆婆妈妈式的新闻史,难道不是沉闷得令稍有思想者无不感到窒息吗?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8: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