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全汉志传
释义

1、简介

《全汉志传》由《西汉志传》、《东汉志传》组成:西汉六卷61则,东汉六卷57则,计十二卷118则;二传各有序,均题“万历十六年秋月书林余氏克勤斋梓”。《西汉志传》卷一题“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署“鳌峰后人熊种谷编次,书林文台余世藤梓行”;《东汉志传》卷一署“爱日堂继葵刘世忠梓行”,尾页图中有木记云:“清白堂杨氏梓行”。《西汉志传》卷三之卷四之“文帝驾幸细柳营”,和平话《前汉书续集》内容相当,盖袭取平话而有所增写;卷四“袁盎反间害晁错”之卷六末,所述西汉史实到平帝即位,为他本所无。《东汉志传》叙事止于桓帝崩,“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定策禁中,迎取河间孝王曾孙刘宏立之,是为孝灵皇帝。且看后事如何,看下回便见”,意似未完;《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结尾与此书情节略同,其叙事止于灵帝崩,末云:“按东汉至此,是为一十二帝;灵帝即位之初,《三国传》于是编起,二帝之事,俱备其传,今略集其名,余悉不载”。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影印本,此书目前尚无校点本。

2、主要内容

西汉卷首《叙西汉志传首》,次“全相演义西汉”目录,目录后署“全相演义西汉大全志传目录终”。正文卷端题“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卷之 ”,下空数格有“西汉”二小字,第二行题“ 鳌 峰 后 人 熊 钟 谷 编 次, 书 林 文 台 余 世 腾 梓 行”。卷二题“勤斋文台余世腾梓行”;卷三题” 京本增演按鉴全汉志传卷之 余氏克勤斋梓 ”;卷四同卷一,唯‘京’字上多一‘刻’字,‘勤’字上多一‘克’字;卷五卷端题与卷一同,唯‘京‘字上多‘新刊’二字,署’余氏克勤斋校正刊行’;卷六卷端题署同卷五,唯无‘校正’二字。正文上图下文半叶14行,行22字。东汉志传六卷,首“题东汉志传序”,末署“万历十六年秋月书林余氏克勤斋梓”。次“全相东汉演义”目录,目录后“全相东汉演义卷之 ”(卷三起“京本”上复有“新刊”二字),下空几格,复镌有“东汉”二字。卷一题“爱日堂继葵刘世忠梓行”,卷二题“克勤斋文台余世腾梓行”,卷三、四、五、六题“余氏克勤斋校正刊行”。“东汉志传”末有书牌“清白堂杨氏梓行”字样。

3、进一步考证研究

《全汉志传》,讲的是汉代的历史演义,现在我们见到的有清白堂杨氏刻本,原来也是写上鳌峰后人熊钟谷,就是熊大木编的,但是书上又刻上书林文台余世腾梓行。这也是可能的,编的是一个人,出版的又是一个人,编者是熊大木,出版是姓余的;但是也很可疑,因为余世腾就是余象斗的一个化名。这回他没有把熊钟谷的名字抹掉,比较老实的,但是西汉部分(《全汉志传》有西汉部分,有东汉部分)的第一页上“文台余世腾”五个字略小,像是挖改的。后部分也就是东汉部分又署名爱日堂刘世忠梓行,这部书前后不一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这个余世腾(也就是余象斗)刻了这个版,印了几版以后,又卖给那个姓刘的—— 刘世忠,而刘世忠在后面又挖改了。他为了省事,在第一页上挖了一个刻印的名字,在其它各卷还保留了余世腾的名字。这种书商就是为了赚钱,不注意名,不像余象斗既要利又要名。余氏三台馆《全汉志传》(现在影印本都有了)可能在当时,这个版本卖掉了。这部书已经占领市场了,他又出了一个新招,把它删改一番,改名叫做《新刻按鉴编集二十四帝通俗演义全汉志传》,把编者改为汉朝的蔡邕了。蔡邕是东汉末期人,他怎么可能编二十四帝演义呢?这完全是标新立异欺骗读者。底下是“三台馆元素订梓”这又是一个谎言,荒诞无稽。当时通俗小说的读者比较广,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出版商都来出这部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全汉志传》它也不是熊大木一个人编的。可能在熊大木之前就有一部《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历史演义。这部书和熊大木的《全汉志传》详略不同,但是从它的内容来看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而相同的地方又来源自更早的元朝人的平话。元朝人刻的全像平话现在有5种保留下来,现在保存在日本。这是根据当时说书的讲史话本经过删改以后编成的一套书,其中有部书上刻着“至治”年号,可以肯定,这是元末刻的。它保留下来的《全汉书平话》只有一个续集,而这一部分现在被这两种书(《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和《全汉志传》)都吸收了,改编了。所以熊大木这个人还比较老实,一开头他就说是编次,就是编撰一下,并不是说创作的意思,这种情况很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明朝初年的通俗小说中的历史演义特别多,这些历史演义绝大部分是从元代甚至宋代的话本(就是讲史平话)改编而成的。

(引自:程毅中《明代小说的盗版与伪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