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渠河 |
释义 | 概况渠河,是一条截流涪江的人工河,是为了当时修建龙凤水电站而开凿成的。全长约20千米。全流域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 地理位置渠河流经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起于桂花镇的黄连沱,经过遂宁市主城区,止于龙凤镇龙凤电站。全长约20千米。 遂宁渠河的由来凡是遂宁人或来过遂宁的人都知道,遂宁城西有一条美丽的河,那就是渠河。它是集发电、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的一条重要的河,它是与我们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河,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遂宁涪江西岸,有两大河谷冲积平原,即黄连沱至石溪濠的凤台坝,石溪濠至龙凤场的南北坝。遂宁城区居南北坝之中,其北为北坝,其南为南坝。南北坝田土三万余亩,土地肥沃,宜种水稻。涪江虽在其东,但水低田高,无灌溉之利。旱涝为灾,历来多种旱粮。明代万历年间有一巡道,在金鱼山后筑堤引石子溪(今杨家河)水,沿山开渠,欲以灌南坝之田,称为“官堰”,可惜建后下游地势较堰高,即废。清康熙54年(1715),遂宁知县施土岳在官堰上游广德寺前筑土堰,名“广济堰”,灌南坝之田万余亩。后又更名为“广利堰”。清乾隆2年(1737)至5年(1740),知县夏绍新于北固乡明月寺下筑清风、明月上下二堰,引水灌溉坝田土二千余亩;于梓潼乡龙池院筑龙泉堰,灌风台坝田土,因水不足,灌面不稳;并将广利堰改建为石堰,更名为“广积堰”。广积堰历嘉庆、道光而渐圮,灌面缩小。同治8年(1869)乡坤刘则诚、刘文等集众重建,并订规约,详宪立案。这些堰皆筑于溪流之上,水源不稳,特别是大旱断流,损失惨重。 民国26年(1937)大旱,两堰水枯,南北二坝无水栽秧,田土龟裂,受灾特重。当时属遂宁专署管辖的射洪县建成引涪江水的惠降堰,则无旱灾损失。由此启发了遂宁的百姓,迫切要求兴修水利。于是,遂宁专署专员兼县长罗玺及继任专员黄绶,县长杨晴舫积极呈请旅省同乡会、省参议员杨蜀尧奔走呼吁,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民国28年(1939),四川省建设厅农田水利局派测量队来县实地勘测。民国29年(1940)春测竣,1月成立遂宁县水利委员会,县长李绪恢任主任,建设科长兼任副主任。由省农田水利局工程师施建成担任遂宁引涪江水灌南北坝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张际春审定。9月7日,成立“遂宁县水利工程筹备委员会”,由遂宁专署专员黄绶任主任委员,遂宁县县长李绪恢任副主任委员。当时遂宁南北坝灌溉工程是四川省四大重点工程之一,故由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主持,遂宁县水利筹备委员会负责向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四家银行联合办事总处办理贷款。年底设计审定完成。民国30年(1941)1月,成立“遂宁县南北坝灌溉工程处”,省建设厅任命张缙为处长(后为王鸿遇),于3月正式开工。总渠从黄连沱进水,疏浚天然濠沟,沿线洲坝筑防洪堤至石溪壕,长9.24公里,引流量12立方米/秒。在石溪壕建一闸。从石溪壕至龙凤场长16.18公里,建支、分渠54条,渠上大小建筑物86座,其中最大的为嘉禾桥、开善寺两座渡槽。民国31年(1942)3月,以此工程为四家银行联合贷款兴修,故更名为“四联堰”。民国32年(1943)2月工程基本竣工,在石溪濠举行庆功放水典礼,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亲自参加。5月1日,经省府批准成立“遂宁县四联堰管理委员会”和“四联堰管理处”,由遂宁专员程厚之任主任委员,县长彭心明任副主任委员,郑士彦任管理处主任。灌区水费采取随粮附加,较原增加近一倍。 民国33年3月,遂宁县临时参议会开会,参议员王伯渊等提出“请倡办水电站,以奠定本县经济建设基础”的提案,经议会一致通过。随后,遂宁县政府乃请中国农村水力实业特种公司勘测设计。8月成立“遂宁县民意水电公司筹备委员会”,县长彭心明任主任委员。该项目以中国农村水力实业特种公司为甲方,四川省政府为乙方,遂宁县为丙方签订《遂宁民意水电厂股份有限公司协定书草案》,采取合资经营方式,发展遂宁水电事业。民国34年(1945)1月开工,至民国35年(1946)上年建成,因四联堰洪水冲毁,未投入运行。至民国37年(1948)7月1日才对外送电,但因渠道改建,水源断绝,终于停业。 建国后,遂宁军管会派军代表周必传接管四联农田水利合作社、四联堰续修工程处和四联堰管理处。1950年1月5日,遂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将四联堰和水电厂合并成立“遂宁县四联堰水电厂管理处”,由副县长税维诚兼任主任。1月26日,县政府成立“四联堰整修委员会”,由副县长范艾任主任。1951年4月5日,县政府召开四联堰整修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四联堰”更名为“南北堰”。至7月南北堰续建工程全部完工。1952年8月水轮发电机组改装试车成功,正式发电。 1958年,遂宁县工农业用电和城镇照明用电已超过电厂装机容量4倍以上。3月中央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一行来遂视察。迅即成立“遂宁县建电指挥部”。1959年10月1日第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1977年1月6日,经省批准遂宁县建设16000千瓦的小白塔水电站。3月正式动工,采取1.6万人的专业队常年施工与群众性突击相结合的办法(突击队最多时达10万人),利用县、公社联办形式,经全县人民团结奋战,于1978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至1980年3月5日机组全部投入发电。 历史渠河是一个由沟堰到渠堰,发展成渠河的发展史,是遂宁初步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早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代,从千年古镇桂花的黄连沱,引水到石溪壕,修了一座小水电站,那是渠河的雏形。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遂宁的电力十分紧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遂宁决定在原涪江取水口处,扩大沟堰,并伸延到离遂宁城南10公里的龙凤场,建设龙凤水电站。电站建成后,彭德怀元帅曾去视察,联合国能源开发署非常赞扬,非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国际影响很大。 为了充分利用涪江水能资源,在70年代,以政府出资,群众投劳入股,收益分红的模式,将原渠堰改直,挖深,扩大,建成渠河,并新建小白塔水电站。从黄连沱到龙凤场20多千米,分为南北堰,北堰从黄连沱到石溪壕,南堰从石溪壕到龙凤场,沿途分设4道闸门,防洪和调节流量。当时,我国的技术十分落后。要建一个当时算大的水电站非常困难。那时的口号是自力更生,土发上马。还使用木质的输水管道。但当时广大群众为改变家乡面貌,建设水电站的热情很高。数十里工地,数十万遂宁儿女,男女老少,人山人海,披星戴月,不辞劳苦,日夜奋战,场面非常壮观、感人。那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靠人工肩扛手抬。工程进度仍然极快,仅半年多时间,一条20多千米的河,连同一座4台机组,装机容量16000千瓦的龙凤水电站便建成了。 旅游资源现在的渠河,不再是一条单纯的发电河。她是遂宁城区及近郊近100多万人民的生活饮用水来源。20多千米的渠河,处处风景秀丽;河上30多座桥梁,个个婀娜多姿。特别是近几年,遂宁市政府通过治理渠河,让渠河的水更清了,景更美了。并在渠河两岸新扩建了一大批旅游新景点,并将渠河路改建成了宽阔的沥青路。沿渠河,有小白塔水电站,龙凤水电站两座小型小电站,有广德寺、白雀寺、船山公园等景区。 渠河上的桥由于渠河流经人口稠密的遂宁城区,两岸人民间往来频繁,河上修建了几十座(有说30座以上)大小各异,形状各异,材质不同的桥梁,几乎就是一座桥梁博物馆。 感恩总结渠河能够泽被遂宁人民,应该感恩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渠河是五十年代全国人民学大寨,赶昔阳,大兴水利时修建的人工河,不知当时修建渠河的人现在能否喝上渠河的水,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毛主席,记住修建渠河的老前辈;我们更应该保护好渠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