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屈浩
释义

屈浩,中国烹饪大师、国际大赛评委、高级烹饪技师、亚洲大厨、国际大赛八金、三银、二铜得主。入厨二十几年来,在国内历次大赛荣获多项金奖与殊荣。

社会荣誉

中国烹饪大师

国家一级评委

国际大赛评委

北京特级烹饪大师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中国唯一亚洲大厨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世界金厨大赛全场总冠军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评委

新加坡酒楼公会培训中心导师

天津卫视综艺食八街专业评委

法国厨皇会荣誉主席及五星优越奖

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主席团副主席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八项国际金奖得主

北京屈浩烹饪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个人履历

屈浩 男,1962年10月出生,北京人,大学文化,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现任北京市烹饪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中国烹饪协会理事。系国家级考评员、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电视擂台赛评委。曾荣获“北京特级烹饪大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工技术能手”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师从烹饪大师王义均、时广南等。入厨二十多年来,以其精湛的厨艺,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与殊荣。曾获“首届北京市食品雕刻大赛”金牌:世界金厨大赛热菜特金奖;在第十一、十二届FAH 国际烹饪艺术大赛上共获六金二银二铜,被世界烹饪协会授予“亚洲大厨”称号的同时,获最高奖“钻石奖”。

凭借厨艺的精湛,多次服务于国内外元首并赴国外工作多年。1999 年9月。赴泰国曼谷为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侍厨,11 月再赴曼谷为泰王生日特送大型面塑“祝寿图”。他先后在日本横滨“陶陶”餐馆工作;在新加坡担任过唐宫酒楼主厨、香格里拉酒店中餐手艺厨师长,并赴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菲律宾马尼拉表演中国烹饪。在国内外烹饪界享有盛誉。

北京屈浩烹饪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由国际厨艺大师、亚洲大厨屈浩先生亲自创办,由数位科班出身、具有丰实经验的人士加盟。学校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专业化水准,使学校成为餐饮学校中的佼佼者。

本校是一所集培训、就业安置、咨询指导、酒店策划和餐饮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秉成为学员打开创业之门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和指导思想。高起点办学、高水平施教,配有现代化的教学、实习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并有业内权威人士鼎力相助,采取模拟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技能训练郑重承诺:让每一位学员学到真正的技术,学校是培养‘大师的摇蓝,通往成功的桥梁’。

校长对学生的教导:

不管做任何事,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点睛之笔,做一件事基础技能是必要的,但是天份也非常重要,天份就是这个点睛之作。比如弹钢琴,到了一定阶段,不是技巧的关系而是感觉,厨艺也是一样,不管你的刀工多么纯熟,炒菜时炒勺玩的多么精妙,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吃到嘴里的感觉。一切东西都有思想指导,一切东西也都应该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做厨师的三要素

1 精通厨艺 2 擅于言谈 3 修养有素

一个好的大厨要有精妙的手艺这无需多说,但为何要擅于言谈和修养有素呢?擅于言谈才可以和客人更好的沟通,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客的需求,从而让菜肴跟上食客口味变化,人的修养、品味和菜的新颖性有很大的联系。现在的中国菜肴已不仅仅局限于刻一只萝卜花、刻一艘船那么简单,一个人生活和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有着独特高雅品味的人不管他从事什么,他都会是非凡的,就如达芬奇,他在绘画、天文、数学等不同的领域都有非凡的建树。

屈浩曾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满汉全席电视擂台赛”、“八方食圣”评委。

个人经历

1980年---1982年就读于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烹饪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刀工、热菜、雕刻比赛和考核第一名;

1988年6月获北京市朝阳区首届冷荤艺术拼摆有奖大赛第一名;

1988年9月---1989年9月赴日本横滨“陶陶”餐馆工作;

1990年9月获首届全国青大赛北京地区第一名,同时获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青工技术能手称号;

1990年11月获首届全国青工大赛第三名,同时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工技术能手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1995年考入北京教育学院烹饪教育系大学本科;

1996年5月获“亚洲大厨赛”中国北京地区第一名,获“优秀大厨”称号;

1996年6月获第二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铜奖;

1996年7月赴新加坡,由世界烹饪协会授予“亚洲大厨”称号,同时获最高奖“钻石奖”;

1999年3月到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任中餐手艺厨师长,同时担任“新加坡酒楼餐馆业公会培训中心”导师,新加坡“香港之友”国际饮食协会会员;

2000年获第十二届FAH国际烹饪艺术赛金、银奖牌;

2002年10月北京烹饪协会授予北京特级烹饪大师;

2002年11月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称号;

2002年11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餐饮业国家级一级评委;

2003年1月任北京烹饪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2003年9月担任第五届全国大赛评委。

2010年3月担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菜(zgc)文化传播中心专家。同时出席亚洲华人名厨首脑峰会,获得“最高成就奖”。

社会评价

“另类”屈浩 亚洲大厨

高中毕业时,人家都考大学,屈浩违反父母意愿去烹饪学校;工作后,大大小小的奖杯捧了无数个,最具含金量的亚洲大厨奖也得了,为了一次比赛,又在国外呆了五年;人家办学校一般都办在郊区,他把学校设在写字楼里。屈浩一入这个行就有点“另类”,这种“另类”,是对烹饪事业的热爱,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是一种出类拔萃。

从小爱吃,对厨师炒菜着迷,初中毕业没上成烹饪学校,高中毕业又给了我一次机会,我信命,命运好象在等我。

命运的安排

与许多其他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不一样,屈浩去当厨师不是因为家庭贫困,也没有任何迫不得已的原因,纯粹出于自己单纯的喜爱,甚至这种喜爱还一度遭到家庭的反对。至于为什么这么喜爱当厨师,连屈浩自己都说不清,最后他只好解释为命,说是命中注定他就是要当一个厨师。

屈浩从小就爱吃,邻居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他都想去学一学。后来有一次五一劳动节学校放电影,以前播放电影前都会放一段新闻简报,这段新闻简报播的全是劳动场面,其中就有厨师炒菜。屈浩看厨师颠锅、抡大勺、往碗里一扣,一气呵成,一盘菜就出来了,以前在家里从来没见过这些的屈浩一下就着迷了,就这么个简单的原因,坚定了他要当厨师的理想。然后就跟同学商量好,初中毕业要一起去学厨师。

但屈浩的父母不干了,尤其是屈浩父亲,跟他说:“你不去考大学,你叔叔爷爷知道了,还以为我不供你上学呢。”屈浩的父母都是解放前的大学生,母亲当时正在一所高中任教,他们一天到晚跟屈浩灌输的思想就是要读书,要做像陈景润一样的人。但屈浩心想,陈景润就知道数学,连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好,有什么意思啊,哪有炒菜有趣?

尽管屈浩极不情愿学“陈景润”,但在全家的反对下,他一个小小的初中生还是没辙,眼看着当时和自己一起约定做厨师的同学去了北京服务管理学校,屈浩只得遵从家庭的决定去上了高中。到了高中,屈浩跟一位老师相处得不错,老师极爱跟屈浩聊天,聊着聊着就问:“屈浩你以后想做什么啊。”屈浩就回答说想做厨师。没想到老师说:“做厨师好啊!”然后从古到今大谈了一通美食文化。屈浩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又第一次接触到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心得不行,再次坚定了他做厨师的理想。

屈浩高中毕业是1980年,当时刚刚恢复高考不久,大家都去报考大学了,屈浩拿到志愿表时,意外地发现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当年只招聘高中生,三年前初中毕业的时候该学校还只招聘初中生呢,屈浩心想,再不报考就没机会了,于是跟家里人表达了他强烈想学烹饪的愿望,家人看他还这么坚持,也没有办法再反对他。就这样,屈浩如愿以偿。结果他在北京服务管理学校读完三年之后,这所学校又只招高中生了,这是后话。所以直到现在屈浩都说:“你看,这是不是命运在等我。”

屈浩说王义均:他会鼓励我,他会手把手地教我,他思想新潮,他的知识面非常广,他是一个真正的高手。

老师们

在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屈浩在人群中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人:只有他是积极主动地来到了这所学校;只有他在来学校之前,就已经深入地了解了烹饪绝不是操勺炒菜这么简单;只有他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喜爱烹饪。他的特别使得他极其努力,也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得到老师的青睐。

张晨——屈浩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当时的班主任,这是对屈浩影响非常大的一位老师。张晨与许多老师不同,他既是老师,又是几大宾馆的主厨,对行业里的东西了解很深。更难得的是,他不仅教学生做菜,更多地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怎么做事,告诉他们入了企业需要注意些什么,行业里有些什么人情世故的东西。在屈浩他们还处在象牙塔里的时候,张晨就慢慢把他们引上了道,告诉了他们一个真实的社会。当他们需要与社会接轨的时候,张晨的这种教学方式,让他们能够快速融入新环境。

除此之外,他还带学生出去体验。上世纪80年代初,很少有人在酒店举办婚宴,那时流行的是跑大棚,请厨师去炒菜,类似于今天的私人大厨。张晨就经常在周日带屈浩出去跑大棚,常常是张晨在一边指点,屈浩自己搞定一席婚宴。慢慢地屈浩就不用老师带了,自己也可以单独出去接婚宴。这为屈浩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屈浩从加工间的主管迅速升任为二号炒锅,与这些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个对屈浩的烹饪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是王义均。1982年,屈浩从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毕业,分配到了丰泽园,王义均是丰泽园的厨师长,更是丰泽园的招牌。按屈浩的话来说:“我到那里四个月之后,师父就看上我了。”在屈浩的眼中,王义均跟人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不只是一个海参王那么简单,屈浩说:“师父的思维永远是很新潮的,他与一些老师傅不同,他对新事物的接受相当快。师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常常出国表演,那时他就已经接触了西餐,他看一些同去表演的粤菜厨师的腌制方法不错,也会学过来。可以说,师父的技艺和知识是相当全面的,他不仅仅只是鲁菜泰斗。”王义均最喜欢的是勤奋、塌实、聪明的徒弟,他观察屈浩的言谈举止,观察他的行事方式。屈浩进丰泽园之后被分配到了加工间,到这里四个月之后,王义均就把他提升为加工间的主管。在加工间的日子里,屈浩天天玩命工作,早上把中午的菜洗完切配完,中午就把晚上的做完,提前做完的目的就是为了晚上酒店生意不太忙的时候,他去蹭几个菜炒炒。但当加工间需要抽调人员去料青部门时,屈浩却推荐了加工间的一个女同事。当时加工间是整个厨房最低的部门,做的是重活脏活累活,大冬天的还得常常把手泡在冷水里,谁都不愿意呆在这里。但当时加工间就那么一个女同事,屈浩觉得人家一女孩子,天天在冷水里泡着挺不合适的,所以这个抽调机会一来,他就赶紧把她给调走了。王义均当时就说:“这孩子还挺会照顾人的。”心下自然十分满意。

屈浩在加工间当了三年主管之后,其时正好丰泽园开分店,王义均便把他直接调往了新店,任2号炒锅。按丰泽园的传统,一个厨师要从加工间升至炒菜,中间可是要经历若干道程序的:加工间——料青——小吃配菜——宴会配菜——水发间——冷菜加工间——冷荤切配——炒菜——小吃炒菜——宴会炒菜——高档宴会炒菜。而八个炒锅,也是从八号锅顺序升至一号锅。可以这么说,按丰泽园的传统,这个过程起码得经历十几年。但屈浩却迅速来了这么一个飞跃,这与他的努力及师父的栽培都分不开。

直到现在,屈浩对师父依然充满了感激。他说:“师父从来不训斥人,他常常会鼓励我们,我雕个小萝卜花,他也会注意到,走过来说小伙子不错,有想法。他给你的感觉是时刻注意到了你的努力。师父每个星期都搞培训,手把手地教我们,他与别的老师傅不同,他不仅技艺高超,他的解说能力也很强,每道工序都解说得非常详细。他是一个灶上的高手,墩子上的高手,原料知识上的高手。”

那时第一名就是第一名,第二名就是第二名,哪有金牌一口气几十块的!我们以前的比赛,含金量比现在高些。金牌,纯的!

与许多其他大师一样,屈浩不喜欢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得来的金牌,至于那些通过金钱交换而来的金牌,那更是屈浩所不屑的。在屈浩的烹饪生涯里,有三次重要的赛事,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比得非常辛苦。

1990年9月,屈浩参加首届全国青工大赛,这也是唯一的一次青工大赛,最终屈浩获得全国第三名。屈浩说:“那时的比赛和现在不一样,第一名就是第一名,没有什么金牌就好几块的。”也许我们觉得一次比赛的第三名不算什么,但了解了此次比赛的难度,我们就知道这第三名多么来之不易。比赛先是从丰泽园几十个厨师总决出前三名,代表饭店去参加北京饮食服务二局13个饭店的比赛,然后局里决出前两名,参加北京区的比赛,最后北京区决出2个名额,参加全国50人的决赛。北京区屈浩是第一名,全国比赛中第三名。比赛分理论、热菜、冷菜三部分,理论占30%,热菜占40%,冷菜占30%,总分100分。当时竞争极其激烈,前一名与后一名的分数差别有时甚至只有0.1分,和屈浩一起参加全国比赛的另一位厨师,他的热菜当时排名全国第二,就因为理论部分只得了80分就被刷下去了。最终屈浩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工技术能手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1996年,已经从厨16年的屈浩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年,屈浩参加了“亚洲大厨赛”。这次比赛一共12个国家参加,每个国家只有一个名额,在比赛上厨师不带助手独立完成一整桌宴席——四凉菜、四热菜、一道汤、两面点,这可以说是对厨师一次全面的考核。在国内的选拔赛上,屈浩别出心裁,利用九寸盘做了四道形象相同、颜色各异、口味不同名为“鸟语花香”的凉菜,分别加盖呈现在评委面前,所有盖打开后,当时就震撼了全场。“处处给人感觉不一样,处处有新意,才能给人惊喜。”作为全国选拔赛第一名的屈浩,在新加坡的世界金厨大赛上,继续创意频出,最终获得了此次比赛唯一的金牌及唯一一个“亚洲大厨”的称号。

对于一位厨人来说,走到这一步,应该是到达了顶峰,但屈浩仍不满足——1991年他到过新加坡,观摩过当年新加坡举办的狮城争霸赛,此后一直梦想要参加一次这个比赛。1996年,为了完成梦想的屈浩来到新加坡京都酒店宏仁御膳厅工作,并如愿参加了1998年举办的第十一届FAH国际烹饪艺术大赛,他一口气报了六个项目:热菜、冷菜、现场雕刻、展示雕刻、黄油雕刻、面塑,结果获得了三金一银一铜。这个比赛几乎没有中国大陆人获过奖,屈浩的成绩轰动新加坡,国内2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同时他还获得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颁发的XX称号。这次比赛之后,屈浩的愿望基本实现了,烹饪生涯也到了顶峰期,他准备回国,但此时却被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给瞄上了,出双倍高价挖他去做艺术厨师长。为了领略一下顶级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屈浩决定继续留在新加坡,加强自己的功力。

我姥爷就是开私塾的,我受了点他的影响,我的愿望就是开个烹饪私塾,打造精英人才!

烹饪私塾

在国外的日子是枯燥而无聊的,晚上有时独自去海边喝喝酒,屈浩就想:我得有点自己的事业才行,要做点自己的事。当时去国外工作,除了想参加比赛,屈浩还有一个朴实的目的,那就是赚点钱,给自己买套房子,不再和父母挤着住了。“那时房子也买了,钱也赚了,比赛也参加得差不多了,不想再拿奖了,我也不想开饭店,那种天天钻在钱眼里的累我受不了。但我身上的功夫那么多,我还是得利用这个特长,琢磨来琢磨去,我就想还是办所学校吧,不要大,带点高材生,把我的技艺传授出去就行。”

屈浩对烹饪教育并不陌生,1995年屈浩曾从丰泽园调往北京市职业鉴定培训中心,并被原商业部授予国家级考评员,之后屈浩就在北京各个学校到处讲课,课讲得多了,学校去得多了,屈浩就想:“这些学校环境太差了,设备也不怎么样,我要开个学校,怎么着都比他们强。”

在新加坡的时候,1998年到2000年期间,屈浩一直在新加坡酒楼公会培训中心当导师,在新加坡的学校讲课,因为新加坡寸土寸金,许多学校都开在写字楼里,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受此启发,2002年屈浩回国后,考察了北京的许多学校,大多开在城郊,交通不方便,路途遥远,最后屈浩决定在市里找个写字楼,开办一所私塾式的烹饪学校。2003年,在北京南三环嘉业大厦,屈浩花了400多万元买了一个公寓,改造成了学校。“把学校开在写字楼里,一来显得有品位,二来环境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什么时候都干干爽爽的,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

到目前为止,屈浩的学校已经培养了几千学生,现在,屈浩还成立了一个管理公司,学校培养出人才,然后通过这个管理公司向社会输送,成立配套体系。屈浩现在的愿望就是把学校越做越大,希望能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打造更多精英。与此同时,他告诫现在的厨师:一定要保持对技艺最高境界的追求,这是厨师之本,缺乏了这个根本,也许你拿着各种途径弄来的奖牌证书,暂时还能蒙事,但真正高技艺的人才进来了,你就混不了了,就很难往上走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