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曲塘镇
释义

曲塘镇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属千年历史名镇,地处南通市与泰州市交界处,海安县八大卫星中心镇之一。南近南通机场和南通港,328国道穿镇而过,古通扬河蜿蜒其间,水陆交通便捷,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金姜堰、银曲塘”和“卖不尽的西北,买不尽的东南”之美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于1983-1984年就读于曲塘中学。曲塘镇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

中文名称:曲塘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海安县

电话区号:0513

邮政区码:226600

面积:118.7平方公里

人口:10.6万人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基本概况

曲塘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千年历史名镇,地处南通市与泰州市交界处,海安县八大卫星中心镇之一;南近南通机场和南通港,328国道穿镇而过,古通扬河蜿蜒其间,水陆交通便捷,年平均气温15℃左右,气候宜人,属北亚热带海洋气候,境内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

面积人口

该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曲塘镇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人。

经济发展

该镇在改革开放,富民强镇思想指导下,三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镇三业总产值近30亿元,有工业企业两百多家,主要产业有玻璃制品、制丝、针织、服装、机械、建材、电子、化工、印刷等,产品享誉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颇有成效,多家龙头企业舞活全镇十多条农业产业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文教、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全省先进。

文化特色: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纯朴厚道的民情民风,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纯正新鲜的农副产品,让人流连忘返,领略到苏中文明古镇的特有风情。

工业简介

曲塘镇现有私营工业企业300多家,个体工业户1000多家,产业涉及机械、冶金、轻工、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等门类共200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从业人员17000人。

2005年,曲塘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打造百亿强镇”的主题,紧盯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在全县位居第三。可以说,2005年是曲塘镇工业经济强势猛进的发展年,是园区建设全面铺开的扩张年,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收获年,是民营经济蓄势升温的起步年,也是助困解危,保持安定的平稳年,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已全部完成。

2005年完成对园区基础投资总额800多万元,修筑18米宽黑色主干道850米,12米宽区间道路350米,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200米,新增四台变压器总容量1215KVA,铺设主供水这线520米,埋设主排水管道650米,完成 土地平整及道路运土4.5万立方,迁坟115座,为进园企业主代建围墙1465米 。

2006年曲塘工业经济继续突飞猛进,招商引资成果累累.1-5月份,全镇际外资到帐近200万美元,到帐县外民资 超千万元。同时还有一批项目信息,正在跟踪洽谈。

农业概况

素有“金姜堰、银曲塘”和“卖不尽的西北,买不尽的东南”之美称的曲塘,200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2.8万吨,其中夏粮0.9万吨、秋粮1.9吨;油料总产0.12万吨;水果(干果、果用瓜)总产0.15万吨;蔬菜近万吨;蚕茧近千吨;生猪饲料量6.5万头,生猪油上市量3.4万头,存栏3.1万头;养羊1.48万只,羊上市0.53万只,羊存栏0.95万只;家禽饲养量190万羽,上市85.8万羽,存栏百万羽;上市蛋6895吨;不产品400多吨,2002年获得全县乡镇农业经济先进集体第一名的奖励。曲塘镇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通过实施扩桑、扩油、扩果蔬、扩林,加快引导发展高效农业,使得全镇油料面积增加3000多亩,新扩桑园近千亩,新扩蔬菜500多亩,新扩杂粮300多亩,推进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2002年获得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进乡镇。

到2003年10月底止,全镇已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如榨菜、“双低”油菜、弱筋小麦、蚕桑、银杏、特种不产品等。2004年建6个农业园区。龙头修炼队伍不断壮大,2002年拥有市级龙头一家,县级龙头企业一家。2006年建成县级龙头企业两家,2007建成省级龙头企业一家。合作经济组织正在加快发展,在成立的县级“好福来”榨菜协会的基础上,组建家鸽产业合作社与银杏合作社。

特色农业给曲塘镇农业生产注入了充足活力,带来了无限商机,为古镇曲塘的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一是利用老桑园改造,市郊成片套栽了三千多亩天然绿色植物——银杏10多万株,全镇的路旁、宅旁、河旁栽植银杏近20万株,共计30多万株,其中20年以上树龄已经常年挂果的银杏近10万株,年产银干果——白果500万吨。2002年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注册了“曲星”牌银杏商标,今后白果的产量将平均以5%的速度递增,一个规模较大的银杏基地已经形成。其银杏干果、银杏树叶、银杏木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已经奠定,其加工开发系列产品的商机已孕成。

2003年秋播新建立了近6000亩的专用弱筋小麦基地一个,同时巩固和发展两千亩无公害榨菜和万亩“双低”油菜基地。

全镇超市农业发展势态良好,德心熟食、日兴红条、白条直接进入超市,通扬河大米、好福来空通过中介商进入超市,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任务,2004年全镇农产品超市销售额力争达到7500万元人民币,为全县的超市农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为本

曲塘镇现有14所学校,6000余名学生, 近450名教职工。三所初中均为质量优等学校,中心幼儿园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曲塘小学为省实验小学,曲塘成人教育中心校创办的曲塘自考服务站为江苏省合格乡镇自考服务站、南通市优秀乡镇自考服务站。全镇在职教师中,初中教师本科率达36%,小学教师大专率达72%。具行高级职称者12人,中级职称者148人。1人为县优秀校长,5人为县学科带头人,50人为县骨干教师,74人为镇骨干教师。全镇教师参与16项县级科研课研究,有8项获县科研成果奖,两项被列为南通市教育研究“十五”重点立项课题。教师交流、发表论文821篇,参加县以上现场教学观摩比赛或基本比武,40多人扶等级奖。曲塘小学刘小梅老师在全国面向二十世纪实验教材观摩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周正娟老帅在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课讦比,I,士 ‘等奖,陈爱纤老师获南通市小学思品说课评比一等奖。李庄初中许德裕老师的“走进充满谋略的三门球”主题活动,参加全国中小学 体育教研课展示评比获一等奖。被确认为“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顾庄小学,1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县青少年小发明、小制作和科技知识竞赛中获奖,数十篇科技小论文发表于《中国少年报》、《少年科技博览》等报刊, 曲塘小学孩子们表演的《二胡与花鼓》参加省中小学文艺调演和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市文艺调演分别获一、二等奖。电视音乐片《春到水乡》参加全国MTV大赛获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舞蹈《扁担龙》除在江苏电视台《走进乡村》栏目中播放外,还参加了全国龙舞展演。被县确认为“美术教学特色学校’’的镇郊小学学生参加国家级绘画竞赛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30多人次,7名学生获得“小百花杯”组委会颁发的儿童绘画段位证书。学生美术作品在县以上报刊上发表30余幅。2002年12月,海安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图书馆、县书画院与该校在县图书馆联合举办了“镇郊小学学生美术作品展”,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为优化布局,整合资源,一座占地45288平方米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将在曲塘镇中心北街矗立,为曲塘镇的教育再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曲塘园区介绍

曲塘镇现有3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500亩,园区毗邻通扬运河,新328国道横贯双楼片、曲塘片东西区和章郭片南区,距海安城区15分钟路程,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园区内给排水、供电、邮电、有线电视和区内道路已经完善。目前招商引资势头迅猛,落户园区企业已达89家,总投资已达4.6亿元,总占地面积1094.4亩。园区管委会贯彻“客商至上、服务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企业的创建和运营期间给予企业以最充分的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客商对此十分满意。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美化环境,努力创建花园式的工业园区,把曲塘园区做大做强,成为曲塘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散文名篇《曲塘镇》

作者简介

散文名作《曲塘镇》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的小品名篇。 原文发表在《雨花》杂志2006年第6期。

朱千华,男,汉族。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65年4月27日,朱千华生于江苏如皋搬经镇(原伴今公社港东大队第五生产队,具体地址:位于搬经、夏堡、加力三公社交界点,所谓“一脚踏三乡”)。

朱千华的外婆家,在海安县营溪乡孙庄村。1983年,朱千华在扬州市第三中学高中毕业后,未能参加高考。1984年,朱千华只身一人来到海安曲塘中学,参加曲中高三补习班,学习一年。当时的班主任是杭荣泽老师。

在曲塘中学的这一年学习生活,朱千华在他的散文名篇《曲塘镇》中有精采描绘。

虽然在曲塘中学只有短暂的一年时光,可他仍然是曲中的校友。

朱千华一直在扬州定居、工作、生活。2006年6月开始行走在南方腹地,作岭南田野考察。现旅居广西南宁,从事岭南文化研究,专业写作。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作家。

朱千华代表作有“岭南文化三部曲”:《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岭南田野笔记》、《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等。

作品特色:朱千华的作品,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辽阔原野,在充满乡村诗意的同时,也充满着原始的野性与力度,并与现代文明相抗衡。

2006年,其散文名篇《那些销魂荡魄的声音》荣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曲塘镇》全文

曲塘镇

作者:朱千华

大雪纷飞。窗外的雪花盈盈坠地。枯坐窗前,我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青鸟在雪的视野里消失。一些记忆纷至沓来。雪天的记忆很温暖,心里开满桃花。我记起曲塘镇。曲塘镇的桃花,开在雪地里。

1983年秋天,我孤身一人到母亲故乡读书。海安县曲塘中学。读高三。是座古镇,偏而远,很寂寞。一条石子路从镇边路过。半天见不到一辆车。路边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都枯黄了。后来,我曾躺在这片玉米地里阅读哈·加兰的《大路》,我很喜欢他的描述,与此情境多么相似:总的来说,大路是令人乏味的,它一头连着一个寂寞的城镇,一头连着厌倦。

我借住一个老宅院。主人杨姓,脾气极好,街坊都称他老杨。我早出晚归,很少见到老杨和他的家人。只在星期天,大家才照面。老杨夫妇,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在海安县城,不常回;二女儿叫桃花,曲塘镇卫生院护士。桃花名字好听,身材窈窕,很漂亮。老杨一家,把我当成无家可归的可怜孩子。

秋,已经有些凉意。门板拼成床。桃花给我加褥。我们说话不多,静静地相处在一个院子里。院子很空旷,墙脚长满荒草,斜阳下,一些野花抖抖瑟瑟。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很大,风也很大。我的房门从不上锁。每次回来,桌上,铺上,井井有条。换下的衣裳,也是桃花拾去洗。

中秋那晚,老杨一家团圆。我仍在学校自习。桃花到学校,找到我,轻轻地笑笑,说我爸请你回去一起吃饭。我说作业还没完。她不再说话。递给我手帕,里面包着两块月饼。我很木讷,接过来就啃。那时我饭量大,学校的伙食又差,总吃不饱,眨眼功夫,两块月饼下肚。桃花很开心,看我吃。站站,离去。全班的目光聚在我身上,像探照灯。心里燥热,一下子涌到脸上。

那年冬天,大雪盈门。雪好大,淹没我和整个冬季。我在曲塘镇,一直卧病在床。窗户很亮,映着雪地里那棵桃树。桃花穿粉红色棉袄,站在窗前,和桃树一起,嵌成一窗风景。我忽然看见桃花开了。满树满树桃花,在大雪纷飞的那一刻,开满我的眼际。雪在飘。很大的雪。高高的梧桐树被覆没。但桃花在雪地里盛开。我看见鲜艳的桃花握着春天的树枝在窗前向我深情凝望,顿时花雨缤纷,人面皆红。在很长的日子里,我睡在门板拼成的床上。大雪在嘶叫,枕上都是风声。未做过好梦。满眼都是桃花。

一天,我坚持要起床看桃花。桃花说,大雪天,哪来的桃花。我说我能看到。我能看到满树桃花盛开。桃花扶我起床,我们走进雪中。我走路踉跄。咯血很多。雪地上一片鲜红。桃花满地。桃花在雪中燃烧,火焰冲向天边。桃花把我从雪地上扶起。我满眼春光。千万只春鸟雪片一样飞来,落满一片蓊蓊翳翳的桃林。

二十年后,我为生计,回苏北,路过曲塘镇。在路边,看见一块塘瓷路牌,上写曲塘二字。我心头受了一震,不由自主起身,匆忙下车。二十年变化太大。曲塘镇面貌,远非我求学时破落的情形。当年我寄住的老宅院,早已不见踪影。老杨一家,也不知去向。老宅院的大致方位还依稀记得。不知桃花是否还在镇卫生院。我没去找她。时过境迁,她还记得我吗?短短一年时光,在彼此人生中如白驹过隙,来不及细想,故事就已苍老了。有些美好,只能存在记忆。就像缤纷的桃花,一年一年盛开,然后在灿烂的阳光下挥舞告别,融入泥土,等待来年春天,在枝头重新绽放。

本文发表在《雨花》杂志2006年第6期。

曲塘名校

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

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创办于1952年,1998年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顺利通过星级转评,成为江苏省三星级学校,被誉为南通市教育的“西大门”、“西窗口”。学校贯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目标,本着“仁爱、诚信”的育人原则,以“强化素质教育,倡导英才教育”作为办学指针,大力弘扬“求是争先”的校园精神,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占地123亩,校舍建设面积50000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花圃亭台、雕像长廊比比皆是,学校被评为绿化先进学校,南通市十佳校园,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花园式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初中部8个班级,高中部46个班级,学生总数3000多人,教职员工230多人。除一般设施外,建有江苏省中学二级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学生公寓、游泳馆等,另外,教室配备了三机一幕并安装了闭路电视和校园网。软件建设达到了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现有高中教师150多人,本科人数140多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近60人,中级职称教师70多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8人,县骨干教师34人。1人获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2人获市科教基金万元大奖;4人被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被评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师。各学科教师合格的学历层次,合理的年龄结构,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教师队伍业已形成。

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南通市模范学校,市校园管理先进单位,县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先进单位及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等。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有了新的进步,进行人性化管理、素质化教育,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学生的成人与成才。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大幅提高,中考成绩位于海安县前列。高中部教学质量始终保持海安县第二的位次,高考成绩傲居江苏省上游,综合指标连续10年稳居江苏省百强之列,2004年高考660分以上人数居江苏省第19位。教学成绩在江苏省内外有着较大的影响,为省内外多家重点院校的生源基地和定点实习基地,教育教学业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现在正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并向着四星级学校的目标奋进。

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

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是由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于 1958 年倡导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农村职业中学。1994年建成江苏省海安双楼职教中心,1995 年建成江苏省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1996 年被审批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1998年4月被江苏省教委认定为首批省级合格职教中心,2001年与台商合资创办为海安外国语培训中心。 学校占地1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教学区、实习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有电子应用工程、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及应用、财会、经贸英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韩语、汽车运用工程、服装与设计等18个专业,98个教学班,在校生5000馀人,教职工270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高、中级教师占71% ,有一批在省市有较大影响的高素质教师,教学设施先进齐全、6000平方米的实训馆,7000平方米的技能训练场所,设有电子、电工、汽车、单片机、PLC、CAD、计算机、数控机床、钳工、制图、服装设计与加工、多媒体语音、电子阅览室等多个实验实习室,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图书馆藏书7.8万册,订有各类报刊250多种。形成了本科函授、大专、中专、职业高中、短期培训并存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走出了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新路。教学质量一直名列省、市前茅。学校重视技能训练,毕业生中级工合格率 98% 以上,学校教学管理严谨细致,对口高考成绩突出,先後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新生,有5人获全省对口单招状元。

曲塘西桥

曲塘由来

公元前195年,西汉吴王刘濞开凿上官运盐河,因其靠江临海,流淌了1500多年仍水流淙淙绵延不绝……;又因其头枕扬州、足濯南通,经后人清理修整便成了今天的“南通扬河”。该河当年与南来北往的姐妹河相拥,将这苏北“弹丸”小镇切割成若干块翡翠般的田园。沟塘如网,弯弯曲曲,故而才有了这么一个“象形”的名字:曲塘。因江潮海水,东流西涨,汇聚回旋于此,曲塘又有了一个好听名字:曲水。

曲水人家

曲水两侧镶砌着石岸。岸上绿柳如茵,繁花似锦!水面上舟楫穿梭、人声嘈杂。往来船只有装秦潼一号大瓦、向阳砖头的,有装玉米、三麦、大豆、花生的……有扯开嗓门与两岸店铺或市民讨价还价声、有穿着青灰布衫的运脚夫帮买主从船上卸货上岸的号子声、有拿着喇叭推销新到时货的、有向岸上店内买烟买火的……

谈拢了就抛锚点钱卸货,谈崩的就撑船往前继续叫卖。

还有一些装扮得格外漂亮的是新娘船,那是人家迎娶新娘的;你看那船头坐着的穿戴整齐的老两口子,没准那是去走亲戚的……往来的船只相互擦肩而过时,熟悉的都会老远就打个招呼。有的船走得急了,掠起的水花不小心溅湿了对面船上老两口的衣裳。于是那快船上的人便向这边抱拳作辑算是打个招呼,这边老两口便笑着一挥手,使劲儿一摇橹船便摆了个“S”形向前鱼行而去……

曲塘老街

曲水两岸之上是两条古老的石板街。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四月,里人周书礼在曲塘镇东起东板桥、西至西板桥两岸,全长各约两华里的大街中央,差人铺上青石。自西板桥往东谓之东大街,西板桥往西谓之西大街。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重修东大街。咸丰元年(1851)三月再修西大街。后因年深月久,石面光滑,高低残缺,行走不便,光绪二十五年(1899),巡检司董知达召集乡坤等人邀同镇各行的掌柜捐购苏州黄麻石(花岗岩)换铺街道。以长64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之长方石,横向平铺,用27厘米宽,同样厚度、长短不等之条石,纵铺左右,历三载告成,里人习称石板街。因大街南北巷道甚多,且多为对称,形如蜈蚣,人们又称之为“百脚街”。光绪三十三年(1906)适逢士绅罗尔柏六十寿辰,里人以献寿为名,在罗尔柏宅东侧的红星巷中铺石板,左右镶嵌青砖。

昔日石板街两侧,店铺相连,商贾云集,南北货、土特产、茶肆酒楼、市井小吃应有皆有。逢年过节,街面上舞龙灯、跳马灯、踩高跷、挑花担、荡湖船、舞九狮……热闹非常,万人空巷。

后至1992年曲塘镇政府集中15800名民工,填平西板桥向北的支河,建横贯镇西郊的金曲路。2005年又因曲水与后河之间的G328国道改线从镇南向东通往如东,遂将老G328国道改建为人民路,并用彩釉砖敷设南北人行道,使人民路成为曲塘镇最繁荣的街道。此后,石板街两侧的店家这才陆续迁至联抗路和车站南路(东方红路)一带,曾红极一时的东大街的商业日渐萧条,原有沿街店面成为居民住宅。曲水两岸的石板街虽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但仍不失为曲塘一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