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邱光华
释义
1 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副师职特级飞行员

邱光华,四川茂县人,羌族。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专文化,大校军衔。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副师职特级飞行员。近些年,多次执行军事演习、卫星回收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800多小时。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陆航某团特级飞行员,是1974年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邱光华一直随着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在执行救援任务。 2008年5月31日下午,邱光华驾驶一架米-171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

中文名:邱光华

国籍:中国

民族:羌族

出生地:四川茂县

逝世日期:2008年6月7日

职业:飞行员

主要荣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

人物简历

邱光华(1957.4-2008.6.7)烈士,四川茂县人,羌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机长。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专文化,大校军衔。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副师职特级飞行员。近些年,多次执行军事演习、卫星回收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800多小时。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陆航某团特级飞行员,是1974年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人物经历

这是邱光华在地震灾区的第63次飞行。

5月31日,邱光华机长驾驶92734号飞机,在两次往汶川草坡乡、耿达乡运送药品、食物之后,下午13时,第三次起飞,执行运送10名医务人员到理县的任务。

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他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旋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茂县南兴镇,这是个羌族聚居的小镇,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家里的两间房子已经倒塌,年近80的父母,正住在帐篷里。每一次临空而过,51岁的邱光华都会心潮起伏,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已飞行了33年的邱光华,在战友们的记忆里,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他多次参加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小时,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虽然再过11个月就可以退休了,可他在地震发生后积极请战,最多时一天飞7个多小时。参加抗震救灾以来,他飞行63架次,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资90吨,抢运伤员200多人。

14时20分,邱光华驾机返航。直到这时,飞行十分顺利。在经过汶川时,他与驾驶92750号机的藏族机长多么秀取得联系,双机目视跟进飞行。当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天气突变,多么秀爬飞到2600米时,与邱光华失去了联系。

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直升机残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邱光华烈士,四川茂县人,羌族。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专文化,大校军衔。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副师职特级飞行员。近些年,多次执行军事演习、卫星回收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800多小时。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陆航某团特级飞行员,是1974年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仅仅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就飞行63架次,和机组人员一起先后向汶川、茂县、理县、卧龙、映秀、耿达、青川、北川、平武、安县共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因灾受伤人员54名。

5.12地震发生后, 即将到龄停飞的邱光华主动找到团领导要求到救灾一线去。5天之后,他才得知,自己家中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父母住进了窝棚。从大地震发生当天起,邱光华6次飞赴茂县执行任务,每次都从家乡上空飞过。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邱光华一直随着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在执行救援任务。

2008年5月31日下午,邱光华驾驶一架米-171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飞机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0人及当地民警3人。机组人员5人是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琳和二级士官张鹏。

人物特写

编者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正是为了这片挚爱的土地,734机组献出了一切。

正是为了这片挚爱的土地,他们的战友又驾驶着雄鹰飞向了蓝天……

青山作证,在这片饱经灾难的土地上,一度荒芜的田间已插满秧苗,昨日的废墟上正在升起袅袅炊烟……

新华网成都6月10日电 据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消息,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经全力搜寻于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作出批示,向遇难机组人员和机上群众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难人员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向执行搜救失事直升机任务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6月13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遇难机组烈士的亲属、成都军区领导、某陆航团官兵和驻地群众在机场迎灵。

5月31日13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

当日下午,直升机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不幸失事……

6月10日10时55分,直升机残骸在深山峡谷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雄鹰一样的5位勇士,永远地汇入到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新华社成都6月13日电(记者刘永华 朱映涛)成都军区政治部批准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失事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734号直升机机组5位成员为烈士。

新华网成都6月1日电(记者刘永华、李宣良)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机直升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4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0人。目前,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正在组织全力搜寻。

6月13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遇难机组烈士的亲属在机场迎灵。(中国军网 周朝荣)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于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执行救灾任务的直升机失事!”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我这几天刚刚平复的心再度击碎——就在几天前,我还在搭乘他们的直升机,奔波于各个灾区之间。

新华网陕西汉中6月1日电正在陕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得悉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某部一架直升飞机失事的消息后,十分关切。胡锦涛指示立即组织力量搜救,并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前往一线组织指挥。现郭伯雄正在赶往四川途中。

事后杨磊告诉我,搜救直升机在搜救中风险非常大。峡谷细长,周边的山峰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直升机遭遇紧急情况,没有足够的空间爬升拉高,调头返航的回旋空间也很小。峡谷的气候变化太快,有时候飞得好好的,突然就飘来一朵云,直升机就像一头扎进雪堆里一样,什么都看不见。这架自5月12日以来早已为灾区天空所熟悉的直升机,已永远地殒落,再也不能忙碌地抢运伤员和物资了,再也不能为祖国而飞翔了。

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这5位不知为多少灾区人民运去了急需的食品、药品、水和其他物资,并从道路阻断的地灾区抢运出不知多少危重伤员的机组人员,他们生命,从此定格成为永恒。5名机组人员来自成都军区某陆航团。该团是成都军区的一支空中劲旅,常年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复杂天候和地形条件下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高原飞行经验丰富,应急出动能力强。“5.12”汶川大地震以来,陆航团承担了最艰巨、最紧迫、最重要的抢运伤员、输送物资、投送兵力等任务。创造了抗震救灾中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送到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载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

灾区采访的几十天里,我和我的同事们,不知曾多少次登上他们的直升机,或是在机场和塔台上与他们擦肩而过。在直升机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我们本该记住他们。但我们顾不上了——我们胆战心惊地盯着窗外的群山和湍急的岷江水,我们惦记着早一点到达灾区的废墟与帐篷、早一点直击发生在那里的一切一切……

无法弥补的遗憾。曾无数次与他们同行的我们,竟然也只能在遗像中瞻仰他们的面容,在战友们的追忆中走进他们的世界!

人物采访

2008年5月24日下午,参加救援的米-171直升机的机长,51岁的特级飞行员、飞行大队长邱光华,在摄像机镜头前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片断。

这是一组令人难忘的新闻画面,短短10几分钟内,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某陆航团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抗震救灾中的故事。

“我能做的就是救灾!”

邱光华的家在茂县,离震中汶川很近,他说:“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十公里。”家里还有父母和2个弟弟等多名亲人。地震以后,通讯中断,没法了解家里情况的他只好守在电视机前,希望得到家乡的消息。地震第2天,邱光华接到命令前往北川、绵竹和都江堰侦查灾情。没有过多考虑,10分钟以后,他便带领机组人员起飞了。这一天他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家乡和亲人的消息。邱光华说:“这是天灾,没办法,我只能干着急,帮不了家里,只有靠当地政府。我能做的就是救灾。”

14日,邱光华奉命前往家乡茂汶侦查灾情。当他飞到茂汶上空,家乡已是满目疮痍。他想:完了,我家全完了,人肯定被埋在下面了。落地后,他见到了带人前来向部队汇报灾情的弟弟。弟弟告诉他,家里房子垮了,好在父母亲人都活着。邱光华终于安心一点,这时已是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

“有需要的时候就上!”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邱光华的状态显得非常平和,即便是在说家里受灾情况时,他也一直保持他惯有的那种微笑。镜头前看不出他情绪上的任何波动。只有当他提到自己是周总理亲招的第一批8名少数民族飞行员之一时,显露出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作为被周总理招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要对祖国做一点贡献。看到老百姓的房子倒得那么严重,多救些人对我们也是一点安慰。所以不考虑自己的事,有需要我们的时候就上!”

迄今邱光华已经飞行了35年,曾为江泽民总书记驾驶过专机,参加过云南地震和雪灾的救灾工作。他的飞行时间在整个陆航团都是前几名。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了。但在救灾期间,他和其他年轻机长一样执行着大强度的任务,清晨6点就出发,有时工作到晚上8点。他每次执行完一趟任务回到机场,就赶紧到停机坪上的大巴上休息,保持体力和精力。他说:“在这种大灾面前,我们老飞行员要是稳定不住军心,对年轻飞行员的影响肯定比较大。”

操作技术发挥到极限

陆航团飞行员们的家离机场很近,还不到1公里。但自从12日地震以后,所有人都没回过家,吃住都在部队的帐篷里。

邱光华说,这次救灾对陆航团就像是战争一样。平时训练的时候,每次起飞前需要一个小时做准备。这一次,从拿到任务书到起飞最短5分钟,最长10分钟。机组往往是只知道飞行高度就出发,上天以后再自己观察天气和地形条件。

而这次灾区大部分分布在山里,他连说了两句“相当恶劣”来形容当地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他说,峡谷里的气流是扰动气流,也就是气流不稳定、风是乱的。这样的气流会破坏直升机的空气动力结构。一旦遇到这种气流,飞机就容易出事故。而如果直升机的螺旋桨挂到山谷间的电线,那就一定会机毁人亡。但是直升机起飞时,飞行员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峡谷里的气流是怎样的,哪里有电线,是否能够降落,降落在什么位置等一切问题都只能靠机组人员用眼睛观察,没有任何的辅助设施。他说,每次飞行机组所有人都精神高度集中,在天气和地形的极限条件下,将飞机性能和操作技术发挥到极限。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邱光华同志追记一等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2008年6月14日签署通令,给邱光华同志追记一等功。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副师职飞行员邱光华同志,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校军衔。入伍34年来,邱光华同志忠诚使命,恪尽职守,长期坚守在飞行第一线,出色完成了开辟川藏青藏航线、国防科研试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邱光华积极请战参加抗震救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飞行任务,在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频繁执行汶川、北川、茂县等重灾区的飞行任务,先后飞行63架次,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输送救灾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人,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5月31日,邱光华同志率机组执行运送受伤群众任务,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撞山失事,与机组成员一起不幸遇难,以身殉职。

成都军区日前给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等遇难机组其他4名同志也追记一等功。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扩展阅读:

1

邱光华纪念馆http://www.lifeall.com/mem/3223/main.ahtml

2

http://tv.people.com.cn/GB/39805/7331825.html

3

http://www.womanfriend.com/knowledge/zyzj/200806/20337_2.html

4

http://www.gov.cn/ldhd/2008-06/16/content_1018186.htm

5

http://news.sohu.com/20080615/n257505386.shtml

6

宁都人物志卷四 红军老干部

开放分类:
烈士飞行员红军战士邱氏人物羌族人物

2.原中央军委空军修建一分部副部长

2 原中央军委空军修建一分部副部长

邱光华(1913~1981年)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水东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中央军委空军修建一分部副部长、沈阳市政协委员等职。1981年12月18日逝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