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夜喜遇王处士 |
释义 | 《秋夜喜遇王处士》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头两句“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后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这首诗艺术特色是:以情驭景,以景托情。 作品名称:秋夜喜遇王处士 创作年代:隋末唐初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王绩 作品原文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作品格律这是一首不太合律的五言绝句,其用韵方式为首句不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上平五微(平水韵)。 北场芸藿罢, , 东皋刈黍归。 。 相逢秋月满, , 更值夜萤飞。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品鉴赏由隋入唐王绩,诗风朴素自然,洗去齐梁华靡浮艳旧习,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颇能代表他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并非实指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秋天农事活动。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这种随意平淡语调和舒缓从容节奏中透露出诗对田园生活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情趣。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他不过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谐平衡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情景背景与条件。“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这宁静美好秋夜不期而遇了。这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一片明月辉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这里那里又穿梭地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光图案。它们出现给这宁静安闲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宁静安恬。这里对两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诗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微笑和得意忘言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由于善于调动场景以映衬心境,因此,诗人没有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摆脱了六朝的绮靡诗风在唐初诗坛独树一帜。 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思想。他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美以及对这种美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他诗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作者简介王绩 (585—644)隋末唐初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隋炀帝时,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性简放”,酷爱喝酒,时人称“斗酒学士”。只要有人以酒邀请,均不推辞。后因酒醉失职,弃官归隐东皋而终。工诗善文,作品多以田园、隐逸生活为题材,常以阮籍、陶潜自况。其诗突破了齐梁时期宫体诗华靡的风格,扩大了诗歌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在唐诗发展的最初阶段,作出了一定贡献。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