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水·听雨 |
释义 | 作品名称:秋水·听雨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词 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原文秋水·听雨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①醉。正香销翠被②,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③,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 依旧乱蛩④声里,短檠⑤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⑥,只消受、一段横波⑦花底。向拥髻⑧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⑨。 注解①翻:同“反”。 ②香销翠被:喻指爱妻已不在身边,自己孤单寂寞。 ③忆剪烛句:意谓曾经一同在小窗前休息,剪烛夜话。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谭宣子《西窗烛·雨界江行自度》:“待泪华、暗落铜盘,其夜西窗剪烛。” ④蛩(qiong }:蟋蟀。 ⑤短檠:短柄之灯,参见《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注①。 ⑥过头风浪:渝指生活中不十分平静。 ⑦横波:水波闪动,比喻女子转动的眼睛。贺铸《忆仙姿》:“罗绮丛中初见,理鬓横波流转。” ⑧向拥髻句:意谓在灯烛前对着你拥髻相问的情景。向,与、对之意,介词。 拥髻,捧持着发髻,是为女子心境凄凉之情态。朱敦儒《浣溪沙》:“拥髻凄凉论旧事,曾随织女度银梭,当年今夕奈愁何!” ⑨夜雨句:语出南朝何逊《临别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译文秋水、听雨,这是容若的自渡曲,写一个眼睛如秋水般宁澈清潋的女人,这女人让容若思念得发疼。香衾半寒,帘外雨愁,多少幽情诉不尽,怀思切切。这是容若忧柔的《秋水》,不是义山沉吟的《夜雨寄北》。唐朝与清朝相隔了八百年,多少个月升日沉,他们不可能重叠。可是恍惚里我还是错觉了,某一次酒梦后的相约,他们曾处到了同一个雨夜。 他们同听同思,同思同吟,雨一头大了于是义山看到秋池涨,另一头细细泠泠,所以容若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秋水。窗外乱蛩难息,他们的思绪也难平,那一夜他们将每样琐细之物都与往昔细细比较了,一截烧得透亮的银烛,在蹙眉间撩起了温暖缱绻的回忆。 忆翦烛,向拥髻,点点丝丝难忘的都是往日夫妻相处的情景。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令人怅意顿生,愁思越舒越长。《夜雨寄北》还是沉蕴低迂的,平平稳稳地读下来,心旌却缓缓地摇荡了。而容若的《秋水》,那末一句“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平添的却是一丝凄然。柔柔娓娓的词,其间的情蓄着几分悱恻几分黯然?一遍遍品下来,竟教人微微地心酸,教一缕幽怨越郁越细。 倘,这是离恨别愁,让它秋风恨秋窗,只忍一宿梧桐夜雨,痛一时也好各分东西。可这是思念,别后缠绵不尽的思念,因此酒到愁多破亦难。一场夜雨,听它空阶滴到明,人,只好彻夜地辗转。 作品赏析这里所说的“雨”显然是指秋雨,诗人听到秋雨声声而生情动感。词之笔势灵动,忽此忽彼,忽眼前实景,忽忆旧铺叙,写得扑朔凄迷,幽恨深长。“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等语,又颇含身世之感,耐人寻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