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秋江(道潜)
释义

道潜(1043—1106)北宋僧人、诗人。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

作品名称:秋江(道潜)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释道潜

诗人简介

释道潜是北宋著名诗僧,能诗善文,与当时文人士大夫苏轼等多有交游。以道潜的《参寥子诗集》、元岸觉《释氏稽古略》卷四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友人诗篇、文记等厘定道潜的生卒、里籍、宗门及赐号时间等,认为道潜应为钱塘高僧,里籍为杭州于潜浮溪村,生年当在1044年,即庆历四年。参寥当为大觉怀琏弟子,云门宗下五世。道潜(1043—1106)北宋僧人、诗人。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剃度为僧。内外典无所不读,能文章,尤喜诗。初与秦观友好,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道潜居住在智果精舍中。遇到苏轼,在坐赋诗,挥笔而就。苏轼甚爱之,认为他的诗句清绝,与林逋不相上下。此后二人交往甚笃,唱和往还,结为忘形之交。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道潜本名昙潜,苏轼改为今名。苏轼遭贬谪居黄州后,道潜不远千里相从,居留一年多时间,后复回於潜西菩山中。到苏轼贬居海南,道潜打算渡海相随,苏轼写诗劝阻。由于他和苏轼的关系,道潜也受牵连而治罪还俗,谪居兖州(今属山东),建中靖国初年(1101),方受诏复还,仍削发为僧。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年(1106)归老于江湖。道潜文学造诣极高,其诗清丽可爱,超群脱俗,为宋诗僧之翘楚,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流传于世。

秋江 [宋]道潜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秋江 [宋]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意境欣赏

诗人摇舟澄江,几片零星的红叶迎面跳入眼帘。接着,一大片红灿灿的枫树劈头盖脸地扑来,绚烂得令人目眩。白天人声鼎沸、杯光盏影的酒店,现在时值黄昏,寂寥无人,酒家收起了门前悬挂的店旗。澄澈明净的秋江上一片白色的沙洲与枫叶红白相映成趣,不由记起谢灵运诗“入舟阳已微”。

如血夕阳渐渐消失,夜幕已经降临,江面上朦胧苍茫,远处不时传来“哗啦哗啦”轻柔的橹声。橹声清悠,又是哪村的人儿乘夜而归?

题目

1.使得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