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秋长镇
释义

秋长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江革命的策源地,是叶挺、叶文匡、高恬波、廖似光的故乡,著名侨乡,叶亚来就是秋长人,人文历史丰厚,素有“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之美誉。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初步形成南部工业、中部商业、北部旅游的产业布局。

简介

秋长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南部,东南与淡水镇连接,西南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区相连,北部与新圩镇、永湖镇接壤,东北部新成立惠阳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万人。现有企业500多家,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历史沿革

秋长镇在历史上是淡水镇的两个部分,即以现在的新淡公路为界,路东以北的叫秋溪乡,路西以南的叫长兴乡。在清朝前期分别称作秋溪约 、蒋田社。清朝后期至民国年间秋溪约分为沙坑乡和周田乡,蒋田社改称长兴乡。沙坑乡和周田乡在大革命时期合称秋溪乡。秋长一名最早出现在1949年5月成立的路东县秋长区。

1966年秋溪、长兴两乡从淡水公社分出组建为一个新公社。取名“秋长”内涵丰富。秋长公社管辖13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秋长区管辖5个乡57个自然村,1987年称秋长镇分设13个管理区,管辖57个经济合作社,1996年设立秋长镇太阳城,2000年7月象岭村、莲塘面村划归惠阳经济开发区,2006年秋长镇设立秋长街道。2011年7月铁门扇村划归惠阳经济开发区,秋长街道实辖10个村。

地理概况

秋长镇属丘陵地区,平均海拔只有几十米。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西三面环山,由北部至中部延伸着多处糍粑岭,左右两边分布小平原,南部低矮,濒临大海。整个地形呈开放式的椅子型。村庄自东北—西南分布,南北平均距离18公里,东西8公里。地处亚热带沿海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水资源丰富。淡水河自西向东拐向北环流,境内有白石河、维布河、茶园河、秋溪河、黄竹坜河等。鸡心石水库位于北部山区,库容量达2000万立方米。境内分布红花寨、马鬃寨、石嶂寨、乌石寨等山峰。

行政区划

秋长街道实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10个村民委员会,即棚岭居民委员会和高岭、维布、西湖、新塘、白石、岭湖、茶园、官山、周田、双田等村民委员会,实际管辖面积113平方公里。

经济建设

道路建设

秋长镇境内有省道惠南大道贯通东部,将军路—秋宝路、秋湖路连接秋长东西部,新淡公路自北往南穿过中部,金秋大道与北环路相接。

工业经济

秋长镇已建成日供水量5万立方米的制水厂1座,220KV变电站1座,变压器400多个。现有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前来投资办厂,产品涉及藤器、电子、珠宝、纺织、工艺品等30多个行业。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85亿元,工业总产值20。66亿元,农业总产值81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和2。2% 。

秋长文化

人文历史

秋长镇是客家人聚居区,早在宋末元初就有人隐居于此。元朝中叶,叶裕辗转迁徙至此定居蒋田,其子修建蒋田南阳世居。其后,再有李、方、吴、曾、赖、黄等各姓氏汇集定居,清朝顺治末年(公元1661年)境内人口数约500人。康熙元年,原居兴宁的叶族六十多人移民至周田、官山、黄竹坜等村庄定居,之后又陆续从兴宁、五华等粤东地区迁入部分客家人。

先民大量开垦土地,从康熙至道光年间开垦出来的土地达五万多亩 ,由于土地贫瘠、生产力落后,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农民都得靠租用地主的田地耕种,生活艰苦,出现阶级矛盾。1850年秋长镇境内人口总数超过7000人,沙坑、周田等地掀起去南洋的高潮,叶亚来就在这一时期去了马来西亚谋生的。还有部分农民参加了翟火姑领导的东江农民起义,1900年又有部分农民参加郑士良发动的惠州起义。大革命时期,沙坑农民自发地组织农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减租减息、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人文地理

秋长街道与淡水街道在历史上属同一地区,文化起源相同。“淡水水井井满水,秋长长兴兴旺长”,“淡水”一名来自客家话“探水”,原意是指抗旱,由于淡水河在这一地方呈几字形流过,加上地势较低,较易发生洪灾,客家先民既要抗旱又要抗洪,一个“水与火”反复出现的新名“淡水”由此得名。生活在秋溪、长兴等地的先民则希望秋水长流秋长家,通过开垦耕耘获得丰收。后来就发展了“秋长”这一新名。

教育事业

秋长镇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即惠阳秋长中学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二所,即惠阳区黄埔学校、惠阳区朝晖学校等。小学遍布全镇各村。

客家围屋

秋长镇是粤东地区拥有客家围屋最集中的地方,境内有围屋80多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山塘尾桂林楼、铁门扇南阳世居等,建筑设计艺术较高的有黄竹坜石狗屋、周田村的会水楼、会龙楼、碧滟楼、叶亚来故居等。. 以展示客家民俗为主,主要有挺秀书院、秀水楼、牛朗楼、毅诒楼等。

秋长著名人物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工农红军的创造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归善(惠阳)县淡水镇(今属秋长镇)周田乡会水楼村,1908年就读挺秀书院。早年追随孙中山,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率领独立团打先锋,1927年与贺龙发动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受伤被俘,在狱中写下“囚歌”一首,1946年出狱后立即申请重新加入中共,得到毛泽东的赞扬,却遭到蒋介石的报复。4月8日,国民党特务在叶挺飞返延安的飞机上安装了定时破坏性仪器制造空难,叶挺蒙冤遇害。

叶文匡:中共早期党员,惠阳农运领导人。1900年生于淡水镇(今秋长镇)沙坑乡鹧鸪岭村,少年就读挺秀书院。1919年留学日本,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帝反封建主义运动,1921年回广州参加工人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前往参加彭湃发动的海陆丰农民运动,1924年1月回秋溪乡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同年4月吸收了一批农运骨干和进步知识分子发展为第一批党员,下半年又发展了第二批,建立了东江流域的第一个党组织。1925年协助东征军攻取淡水,1926年任惠阳县第一个党支部——象山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带领农民自卫队攻打镇隆大山下反动武装时负伤牺牲,年仅29岁(虚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