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庆云寺
释义
1 上海浦东庆云寺

庆云寺,常见寺庙名称。著名寺庙有浦东庆云寺、肇庆庆云寺、泰兴庆云寺、泰宁庆云寺。

浦东庆云寺

庆云寺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原为猛将庙旧址。1993年12月,以当地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六处庙主动统一规划,建为庆云寺。明阳法师入室弟子慧觉法师主持筹建。在庆丰村、庆丰实业总公司等鼎力资助下,于1995年1月破土动工,1997年12月16日建成开放。寺前有大山门。接大山门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弥勒菩萨;其背后为护法韦驮。左右背壁为四大天王像。过天王殿,右侧为鼓楼,内供伽蓝菩萨。右侧为钟楼,铜钟重3吨。钟楼内供地藏王菩萨。大雄宝殿在最后,东西长30米,前后20米。殿高18米。正殿供三世如来,法身高5米,连同莲坐、佛龛,共高9米。两侧为18罗汉坐像。其后还有500罗汉山。三世如来后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庆云寺总占地面积共7000平方米。

2 广东肇庆庆云寺

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18公里处的鼎湖山天溪山谷,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

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庆云寺环境优雅。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庄严典雅,雄伟肃穆。

庆云历程

时 间 事 迹

1633年 梁少川(蕉园人)与朱子仁(二代祖师在犙)等十余人结茅于虎窝,创建莲花庵。

1636年 农历五月二十六栖壑正式在鼎湖山开山主法,该庆云庵为庆云寺。

(一代祖——栖壑)

1649年 永历帝偕母妃上庆云寺,开辟寒翠桥、丰山亭一带上山新路。

1655年 平南王书庆云寺横匾及对联。

1658年 栖壑示寂,在犙继任二代祖。

(二代祖——在犙)

1661年 在犙书“法堂”木匾于法堂上。

1670年 平南王子,都统尚之孝捐资并王府兵为庆云寺修建上山道路及斋堂、客堂、钟鼓楼。

1672年 清咸丰年间锡兰将军赠送菩提树。

1676年 石箭禅师示寂,荼昆得舍利子。

1681年 在犙开创大悲忏道场。

1683年 竖禁伐林木碑于大殿天井右侧。

在净土堂前手植白茶花树,至今仍存。

1686年 在犙示寂,十一月十五日,湛慈升座,主法六年。

(三代祖——湛慈)

1687年 刻“铁浮图释迦如来舍利缘起”碑于寺内,湛慈述此缘起,山所藏四颗舍利子乃从江右匡庐金轮峰所得。

1691年 湛慈示寂,造塔葬于寺左,契如为受众请,主持九载,日食千余指屡经荒旱,未尝缺少粥饭,立“禁滥建和尚塔碑”。

(四代祖——契如)

1692年 马元龙诗刻在龙华堂上。

1698年 聘请迹删大师修“鼎湖山志”。

1703年

(五代祖——空石)

1707年 空石示寂,八月初八,一机圆捷升座(九月)刻栖和尚“不置田产约”碑于客堂。

(六代祖——圆捷)

1708年 闰三月一机示寂,成就升座,从第六代以上,方丈均是做至圆寂,从第七代开始有退院。迹删大规模修建庆云寺,增写“重申祖训约”。

(七代祖——成鹫)

1710年 吴柯捐建补山亭,并刻补山亭碑记于壁上。

1712年 王经方题木匾“神游窅霭间”于客堂。

1714年

(八代祖——一安雪立)

1715年 “梅花百咏”诗刻于大殿两侧。

1717年 “鼎湖山志”完成付梓

1719年 重建下院,是年仲春、长沙宋志益,(梅花百咏作者)为雪立书“洞源正眼”额悬于法堂。

1720年

(九代祖——仲和)

1726年

(十代祖——觉天)

1730年

(十一代祖——两山)

1732年 觉天刻“禁私据寮房”公约。

1733年

(十二代祖——定辉)

1736年

(十三代祖——其金)

1743年 立“僧众护山碑”。

1746年 铸造千人锅

1747年 其金悬牌退院归隐南山,本郡太守吴公与邑宰、山、主、绅士并合山大众请澄秋主席,腊月升座,两度历六载。

(十四代祖——澄秋)

1751年 如鉴入山受澄秋圆具足戒,即在本山参学。

1753年

(十五代祖——学能)

1759年

(十六代祖——了乘)

1774年

(十七代祖——如鉴)

1775年 冬,重修舍利塔,并各殿金像。

1777年

(十八代祖——体如)

1780年

(十九代祖——悟三)

1782年

(二十代祖——智镜)

1784年 袁枚诗,石门马俊良诗刻在客堂上。

(二十一代祖——致中)

1785年

(二十二代祖——治源)

1788年

(十七代祖——如鉴)

1790年

(二十三代祖——持修)

1791年 如鉴重修大殿及下院,并刻碑镶在大殿左侧墙上。

1792年 庄肇奎诗,“游鼎湖山”三首刻于龙华堂前左壁上。

族谱云:21代祖于壬子年在位。

1799年

(二十四代祖——印峰)

1802年 谢兰生诗句“一本松杉千芴石,百重云水一声钟”,在山门侧门口。

1804年

(二十五代祖——镜舟)

1810年

(二十六代祖——成己)

1813年

(二十七代祖——品清)

1819年

(二十八代祖——瀞霖)

1822年

(二十九代祖——清隐)

1825年

(三十代祖——耀远)

1828年

(三十一代祖——经林)

1830年 谢兰生书多宝对联。

1831年

(三十二代祖——彰莲)

1834年

(三十三代祖——灿月)

1839年

(三十四代祖)

1842年

(三十五代祖——德妙)

1845年

(三十六代祖——顺缘)

1847年

(三十七代祖——性学)

1850年 六月吉日顺德罗忄享 衍题“日照氛昏”木匾于大雄宝殿。

1852年

(三十八代祖——正宽)

1853年

(三十九代祖——居智)

1856年

(四十代祖——淡凡)

1859年 顺德叶景陶撰书浮图塔对联“狮象并归依大千世界三空外,虎龙长拥护,丈六金身七级中”。

1860年 经过几年修复,基本完工,苏廷魁书“庆云寺”横匾,彭太来撰募修庆云寺疏和对联“莲花历劫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横匾,“第十七福”地同时刻就。

伍荣业堂送大铜钟一口重1900斤,惟祝皇图巩固,帝运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山门镇靖,海众安和。

1861年

(四十一代祖——明耀)

1863年

(四十二代祖——允方)

1866年

(四十三代祖——涤尘)

1869年

(四十四代祖——忍维)

(四十五代祖——解空)

1873年

(四十六代祖——欢池)

1875年

(四十七代祖——恩波)

1878年

(四十八代祖——瑜光)

1880年

(四十九代祖——用勤)

1882年

(五十代祖——自闲)

1885年

(五十一代祖——镇山

1888年

(五十二代祖——谦善)

1891年

(五十三代祖——琼炤)

1893年 族谱云,光绪十九年,献纯大师从天童回山,约同住持三寮进京请藏经5048卷,时适逢慈禧太后寿,奉敕赐万寿庆云寺奉旨回山。

清政府刻“禁伐树木碑”于山门左侧。

1894年

(五十四代祖——则诚)

1896年

(五十五代祖——炎俦)

1897年

(五十六代祖——时铎)

1899年 时铎告退,慕经主席,装裱藏经。

(五十七代祖——慕经)

1901年 诸慕贞“梅花图”刻石于龙华堂左侧墙上。

(五十八代祖——荫如) 是年七月九号,港司交来锡兰督宪卜制军夫人在阿那拉哈普罅兰若所得之菩提树一株,著善灌溉之,遂植于山门外池边。苒初在省行止不法,抽单十年。

1903年 恂鋈二大师擅掘牵丝过脉,抽单十年。

1904年

(五十九代祖——具一)

1905年

(六十代祖——聪化)

1907年

(六十一代祖——佩珍)

1908年 莫耀衡游鼎湖诗刻于客堂壁上。

1910年

(六十二代祖——寿安)

1911年 十月初九议折政府大赦本山之恂、鋈、至、苒四人亦照之。

(六十三代祖——会航)

1912年

(六十四代祖——毂琳)

1914年 民国政府竖“禁伐树木碑”于山门左侧。

1915年

(六十五代祖——最坚)

1916年 禁烟赌,惜柴水,是年又遭火灾,烧毁大殿,由最坚募修,凌福彭撰写重修庆云寺记刻石于门口左面。

1918年

(六十六代祖——聘真)

1920年

(六十七代祖——佐山)

1923年 民国12、13、14年主席,孙中山游鼎湖山,写下条幅“众生平等,一切有情”对联。

(六十八代祖——俭持)

1926年

(六十九代祖——度一)

1927年 为剑父立长位生于有德堂,族谱记:有欲将本山变为公园者,得高剑父居士护法,乃免此厄。

又有云:省政府拟拆庆云寺充财政,客堂被封,由高剑父出面多方交涉,才幸免被毁,后僧众供长生位于有德堂(现已拆)。

1929年

(七十代祖——质良)

1932年

(七十一代祖——隐林)

1935年

(七十二代祖——祺康)

1938年

(七十三代祖——钵多)

1939年

(七十四代祖——筏可)

1940年

(七十五代祖——尘空)

1941年

(七十六代祖——蕴空)

1944年

(七十七代祖——凝心)

1948年

(七十八代祖——增秀)

1949年 10月全国解放,九月份解放军南下广东,王孟秋带军进抵鼎湖。

叶剑英游庆云寺。

1951年

(七十九代祖——著贤)

1953年

(八十代祖——越常)

1954年 陶铸指示在寺傍拆部份殿堂,建广州教工休养所。

1955年 前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委书记古大存视察鼎湖山庆云寺,写下了《倚栏待月小楼中》、《鼎湖山夜宿句》两首诗。

1956年

(八十一代祖——继光)

1957年

(八十二代祖——兰精)

1958年 属高要县委统战部行政领导,后属肇庆市地委统战部行政领导,经济自养。

贺龙,朱德游庆云寺。

1961年 郭沫若游鼎湖,写下“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贝天葵酌满杯”,诗句。

1962年 赵紫阳、古大存、陶铸、李富春、谷收、王力、唐弢、周扬等中央、省市领导游庆云寺。

1963年 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大师纪念碑在鼎湖山揭幕,日僧与庆云寺僧联合进行法事活动。

1965年 陈毅、粟裕游鼎湖。

1980年 恢复正常宗教活动,蕴空和尚代理住持。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长老送荣睿座像到庆云寺,并挥书对联“山川异域,风月同行”。

释结真陪同省佛协会长释云峰一行5人,参加全国佛教协会会议。

1984年 日本岐阜县友好访华团到庆云寺。

1986年 8月15日,结真大师往日本参加荣睿大师纪念碑揭幕典礼,10月9日,日本团回访庆云寺,在荣睿碑前植树纪念,落实宗教政策,重修斋堂;

2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寺检查工作,写了一首五律诗赠蕴空;寺古森林拥、心清圣地游、候迎劳长老、砥柱念中流、梦舍千僧锅、人过五比丘、宗风应未歇、奋进看从头。刻于后山龟池上。

1988年 梁剑波撰文重修庆云寺记刻石,并捐造大门对联,重书彭太来原撰,莲花历到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荣睿纪念堂落成。

1989年(八十三代祖——洪慈) 大雄宝殿落成开光,洪慈升座方丈二月初九(3月16日)。

12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马万祺来寺视察。

12月11日朝鲜军事代表团来寺参观。

12月28日肇庆市佛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本寺召开,省市佛协领导莅临。由新兴苏曾慧主持,陈雄部长、梁永添局长讲了话,会议选举产生了会长洪慈,定然法师为付会长,如祥秘书长,苏曾慧、宝山、修文工为付秘书长。

1990年 5月19日,李瑞环主席游庆云寺。

11月12日,省人大主任罗天游鼎湖。

11月13日,谭天度游庆云寺。

11月19日,国务委员张劲夫游鼎。正月初八洪慈嘱法徒:敏禅、宝山、德禅、云玄、明慧、慈耀共6人,第二批:荣果、净禅、有怀、根明、贤空、心慧、见慧。12月7日,省政协港澳委员视察庆云寺,陪同宋国玺、黎砚、高初商

1991年 香港作家、画家、书法家、郑家镇率团到庆云寺礼佛。12月7日,省长朱森林游庆云寺,由梁志福、宝山接待。

1992年 净禅撰重修二祖堂碑记刻石镶在二祖堂壁上。日中友好访华团到寺,赠“云悠悠、水潺潺”条幅,寺回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衣带水,情谊联联”。

1993年 香港著名艺人新马师曾(邓永祥)夫妇到游庆云寺。结真往澳门观音堂协助工作。

1994年 9月18日,全国人在代表委员攻倪志福游庆云寺。

南朝鲜崇山高僧到寺礼佛。

台湾六祖寺宗访问团到寺礼佛。

香港“城市追击”麦加,祝文君到寺拍外景。

1995年 香港无线“大江南北”到寺拍外景。

三月一日,大雄宝殿佛像开光。

1月10日,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游庆云寺。

日本岐阜县副知事筱田,伸夫谒庆云寺及荣睿纪念堂。

1996年 1月12日,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一行18人,游庆云寺。香港宝莲寺初慧及弟子到寺拜祖庭。

日中友好协会理事杉山干夫率团到庆云寺礼佛。

释结真随同澳门观音殿主持释机修一行30人,参加澳门访京团

1999年 田纪云游鼎湖。

建碑廊、牌坊。

梁剑波捐建剑父亭。

2000年 5月5日,中午,江海燕市长陪同日本朋友游庆云寺。

5月17日,广东省书法家代表团由关振东率领到访庆云寺,住了一晚,各书画家留下墨宝,次日游新兴国恩寺后回穗。

7月马万祺游庆云寺,在客堂题了签名。

重阳节,书法家曹宝麟游鼎,在嘉宾簿上留下“初谒庆云”墨迹。

10月22日,香港财政司长曾荫权在陈均伦陪同下游鼎,在嘉宾簿上签了名。

12、13,中央司马义、艾买提游鼎,在嘉客簿上签了名。

11月10日,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同志何鲁丽一行游庆云寺。

2001年 (八十四代祖——结真)

10月30日,原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宋志英一行游庆云寺。

11月24日上午10时,陈均伦陪同军委主席迟浩田游庆云寺。

12月,政协常委将军佟国荣一行游庆云寺。

12月12日,邀请广州书画家关振东等一行20人到寺雅集。

2002年 2月13日,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游庆云寺。

9月3日,书法家关振东带杨家聪、吴云峰到寺作画,书法等。

11月,寇庆延一行游庆云寺。

11月24日,香港艺人李香琴游鼎,陈部长作陪同。

2003年 6月4日,下午四时,香港律政司长梁爱诗到来寺礼佛。

10月6日,由广东省副省长许德立陪同,国家体育党委书记、北京副市长李志坚一行游庆云寺。

11月27日,福建省副省长童万亨一行游庆云寺。

2004年 7月27日,孙中山孙女孙穗芳从那家庆云寺下院,并在本寺即席挥毫。

9月15日,中央领导同志任仲夷游庆云寺。

10月,卫生部部长张文东游庆云寺。

2005年 2月14日,韩启德一行游庆云寺。

3月31日,中央领导同志顾秀莲游庆云寺。

2006年

(八十五代祖——念果)

2007年 3月3日,广东省电视台“今日关注”郑达一行参观本寺;

3月15日,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志功一行,参观本寺;

4月5日,广东揭八润先生赠送庆云寺观音座像及笑佛一尊;

4月13日,北京军区原政委上将杜铁环、全国人大常委王宋大、省人大副主任游宁丰等一行,由市委书记覃卫东陪同游庆云寺;

4月27日,省人大领导一行10多人,在市工委副主任李德秋陪同游庆云寺;

5月1日,市委书记覃卫东、副市长孙德一行20多人,游庆云寺;

7月6日,广东省民宗委副处长、省佛协副秘书长释法海,参观本寺;

9月4日,市委老干部一行20人,在统战部、宗教局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本寺;

9月14日,全省“百名”佛教界会议在庆云寺召开,百名佛教团体、寺院负责人云集庆云寺;

9月18日,市委书记谭卫东、市长杨浩明、公安局副局长于正一等领导参观本寺;

10月4日,福建省委领导,在市长杨浩明陪同下游庆云寺;

10月6日,鼎湖区委书记梁驹一行,参观本寺;

10月9日,著名粤语相声演员杨达一行5人,参观本寺;

10月10日,省政协考察团一行10多人,在副市长梁国安、统战部谢锦文、黎启聪及本寺方丈释念果的陪同下,参观庆云寺;

2008年 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嘉璐一行,在市委书记覃卫东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本寺,并题词“沾花一笑,法普四周”词句;

1月19日,香港雅兰集团董事长施文远一行8人,游庆云寺;

2月14日,省人大、省民宗委、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陈冰主任一行,到我寺拜年;

3月19日,释仲贤大师到北京(国家宗教局)参加全国佛教寺庙文物保护培训班;

4月14日,省佛协会灰会长释明生率领调研组一行九人莅临肇庆,在肇庆民宗局局长黎启聪等领导陪同下,深入调研庆云寺佛教工作;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主任孙晓华、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严章玉一行8人,在副市长黄三和陪同下参观本寺;

4月25日,广东卫视台摄制组人员、广州书画家麦炳坤一行,拍摄本寺书画院;

6月21日,国家民宗委、省民宗委等领导一行20人,参观本寺;

6月29日,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释貂根会长一行30人,参观本寺;

7月5日,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原肇庆市市长江海燕一行5人,参观本寺,并肯定本寺近几年发展相当不错;

7月6日,广东省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一行30人,到鼎湖山游览;

7月10日,南海省政法委书记,在市领导曾超鹏陪同下,参观本寺;同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宗教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绿平等领导一行20人参观本寺;

7月13日,省党政代表团一行30人,参观本寺;

8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仓区王永盛到本寺朝拜;

8月23日,肇庆市港澳政协委员陈荣濂带领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一行160多人,莅临我市观光交流,期间参观了我寺;

9月23日,省政协领导(原广州市市长)陈开枝,在市政协主席陪同下游庆云寺;

9月30日,香港顺德联谊总会一行60人,到鼎湖区考察,并在区委书记陪同下,参观了本寺及憩庵;

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副主任、副局长刘振强一行,在市领导陪同下参观本寺;

10月13日,开始动工装修斋堂;湛江市人大副主任吴智华一行15人,参观本寺;

11月15日,日本东大寺长老狭川宗玄一行2人,在参观本寺的荣壑纪念堂;

11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行,在市委书记覃卫东陪同下参观本寺,并笔题“诚”字作为纪念;

11月11日,美国安良工商会访问团一行21人,对我市进行友好访问,在副市长关鹏等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本寺;

11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华侨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林明江一行,参观了本寺;

11月24日,澳大利亚国际联合总商会一行11人,游览了七星岩及本寺;同日,肇庆市委副书记何照平一行12人,参观了本寺;

12月1日,省交通厅等领导一行,在区副区长苏振棠陪同下游览庆云寺;

12月27日,肇庆市名城、市旅游发展研究会、省砚文化研究会领导、专家、学者35人,莅临我寺交流学习。

2009年 1月8日,浙江省旅行社协会考察团一行26人,参观考察了本寺;

1月30日,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一行7人,参观了本寺;

2月13日,香港金融界一行5人,参观了本寺;

3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处长陈浩施一行,参观了本寺;

3月22日,市委副书记陈文敏等领导一行,参观了本寺;

5月1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一行,参观了本寺;

5月2日,陕西省汉中市火车站副蓉女居士赠与我寺一幅其亲手刺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镜画;

5月16日,省民宗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朝发等领导一行,参观了本寺;

5月17日,台湾苗栗县通宵镇五福庆云寺礼佛团一行41人,到我寺普佛一堂,并赠送观音镜画一个以作留念;

5月28日,国家建设部等领导一行,参观了本寺;

5月29日,肇庆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民生新闻部,副总监陈广宇等人,拍摄了清初平南王所赐的宝座;

8月9日,世界工联主席理事会代表团一行14人,参观了本寺;

3 江苏泰兴庆云寺

寺院简介

庆云禅寺原位于江苏泰兴城内庆延铺,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沧桑历程

史载:“庆云寺在城庆延铺,宋咸平二年建”“寺本宋都尉蔡梦祥舍宅为兹邑为名蓝”,法脉由浙江嘉兴传入。然而随着岁月的剥蚀,庆云禅寺渐有颓废“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明嘉靖末年,寺院被道人强占。万历年,县令段尚绣查处此案,庆云禅寺回归佛门。可是此时的庆云禅寺已是面目全非,百废待兴。幸有秣陵(今江苏江宁县)安隐院僧洪祗禅师来领寺事,启告十方,募缘修寺。万历二十六年,在县令陈继畴的大力支持下,“诸檀越善信踊跃效命施财”,未几“大殿、山门、禅堂、香积无不一新”,殿内“绀发金身之容,石筵香案之供,皆种种庄严”,“又建二楼于殿旁,左钟右鼓,以警晨昏。”“庆云清梵”也成泰兴四景之一,寺院再现辉煌。

清顺治年间,硕揆原志禅师和洪约禅师相继住持庆云禅寺,朝廷赐“敕赐庆云禅寺”楠木匾额立于寺内(传为御笔)。康熙十六年,住持宜泽禅师建西竺庵;续有雪悟、旦孚、佛眉、德溥、妙懋、真济、照潭等名僧先后住持庆云禅寺,相继修缮殿宇。迨至光绪年间,在全寺一百一十亩土地上,拥有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大佛殿、准提楼、千佛楼、定慧斋、崇福院等建筑130余间,僧众数百人,另外还有下院法乳庵、观音庵、宝莲庵和普同塔院。全寺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木参天,四周均为河水环抱,只有一石桥通入寺内,形成城中之城。庆云禅寺成为名闻大江南北的大丛林。

民国以来,履苇、慧真、智林相继住持庆云法席。1940年,泰兴沦陷后,伪十九师蔡鑫元部强占庆云禅寺为司令部,他们砍伐古木、毁坏僧房,佛门圣地被肆意践踏。1946年,国民党一百军刘光宇部将团部设在寺内,他们筑地堡暗道、防御工事,将寺内建筑设施损坏得百孔千疮。1946年夏秋之际,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苏中七战七捷的首战宣泰战役中,刘光宇部依托庆云禅寺作最后的顽抗,寺内建筑弹痕累累,这座凝聚着佛教文化艺术结晶的古刹,遭到很大破坏。

十年浩劫中,庆云禅寺作为“文革”接待站,1973年改为“县革会”第二招待所。1986年,庆云禅寺在其下院宝莲庵遗址上恢复重建,1990年经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高僧大德

妙懋禅师

妙懋禅师,庆云寺第十七代住持。史载其“十六岁因照井见僧像,悟前身乃度牒归释,性恬雅,内典外尤多所究心”。禅师修持精进,明心见性,先后两度住持庆云寺。后圆寂于寺内,史载:“逾岁圆寂,梅忽先槁,乃集大众预示以西逝期曰‘老僧本自山中来,今日仍归山中去’其来去明白,真能了彻前后身者”。

德溥禅师

德溥禅师,庆云寺第十五代住持。有“诗僧”之称,史载其“工诗,有《腰雪堂集》一卷,宋生王令树孙骥为之序”。

佛眉禅师

佛眉禅师,学识渊博,擅长书法,史载:“佛眉,庆云寺僧,性清雅,于释典外究心儒书,临摹颜平原《争座位帖》决无缁流俗态,浙人闻其名,请主灵隐方丈”。

硕揆原志禅师

硕揆原志禅师(1628-1697),号借巢,盐城孙氏子。手刃父仇后于顺冶庚寅(1650)投海州佛陀寺出家。嗣法杭州灵隐具德弘礼门下,为汉月法藏再传弟子,临济三峰宗门下俊杰,著名的禅宗大师。康熙十五年(1676)硕揆禅师主庆云,主张禅净双修,为庆云寺中兴后第八代住持。 《大藏经》高僧语录栏和《正源略集》中均有其在庆云寺讲经开示的语录。禅师圆寂后,朝廷赐谥净慧禅师,著《七会语录》、《借巢诗集》等行世。

法轮古塔

法轮古塔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复建于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当时位于原庆云寺下院宝莲庵内,后宝莲庵被毁,唯有此塔独存,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史载,清顺治中,僧人宝莲宴坐、经行于此,后在成延珍、沈兆丰、陆士明、季显庸、徐九皋等诸多善信资助下,建造法轮庵和法轮塔。庵既成,“更募旃檀香成菩萨像,就旁置香火田一百四十一亩五分。”“其地之所出煮糜济众。”一时“四方老衲雏僧携瓢提笠、安单就食者往来如织,不减胜地丛林。”只缘庵主宝莲圆寂,法轮塔未能封顶安刹而功亏一篑。法轮庵也因为宝莲募建,由此人称宝莲庵。

幸有法轮庵“护法捐资”者之一的季式祖,于康熙二年继承宝莲和尚未竟事业,再修法轮塔,但不知何因,仍失其顶,遗为憾事,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1989年原县政府在宝莲庵遗址上复建了庆云寺,法轮塔现位于庆云寺塔院内,和庆云寺一体成为泰兴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和人文亮点。

山门

山门正上方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居士手书“庆云禅寺”四个镏金大字;两边八字墙上的“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八个铜字为已故高僧真禅法师手迹,笔力圆润遒劲,尽显一代高僧的风骨。山门内东西两侧分立彩塑哼哈二将。

天王殿

山门内甬道两侧分布着钟鼓楼,过甬道便是天王殿,殿内中央面南端座其上整日满面笑容的是弥勒佛,袒腹大肚,喜笑颜开,使人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深得人们的喜爱。两边对联尽显其心“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可容之事”。背后威严的护法韦驮是佛门的护法天神之一,相传他在释迦佛涅磐后火化遗体时曾奋勇抓获盗取佛牙舍利的罗刹鬼,夺回舍利,赢得了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护法佑民。因此,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驮护法多以威武勇猛的将军形象出现,且面向大雄宝殿,以示护法赤诚之心。两边怒目魁伟的四大天王为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在佛门中他们各自率领着八神将守护四方天下。

大雄宝殿

出天王殿,过丹墀,沿着中央通道抬级北上便是大雄宝殿,大殿重建于明末清初,歇山单檐抬梁式结构,朴实而庄严,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殿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及殿内两副楹联均出于名士之手,中间一联为已故高僧茗山法师手书“国庆适逢四十年风调雨顺呈安庆,慈云普荫三千界塔影钟声示色空”。这幅对联巧妙的将“庆云”寺名隐于其中且描绘了庆云寺的特有景观,书法精妙,笔走龙蛇,高僧才情尽在其中。两旁的一副是由泰兴籍书法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教研室主任陈仲明教授书写的“幕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书法境界十分高深。

大殿正中供奉着本尊释伽牟尼佛,两边东为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西为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三尊大佛神态安祥,金光耀人。大殿上方正中的斗八藻井在中国古典建筑的藻井样式中极为罕见,建筑学上很有研究价值。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他们或喜或怒,或悲或慎,神态各异,妙趣横生。三尊大佛背后的是海岛观音雕塑,南海观世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脚踩鳌头,童子龙女诸多善知识分布于海岛各处,翊翊如生,蔚为大观。

观音殿

大雄宝殿东侧是观音殿,里面供奉的又是一种观音造形,这尊观音像呈跌趺坐,结大悲印,神态端详。佛教中称为“圣观音”,又作正观音,是密宗所说的“六观音”的总体和正体,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以发大悲心救度持其名号者而闻名于世。

藏经楼

沿着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中间的甬道往后就是藏经楼,藏经楼底层中间法堂供奉着玉雕释伽佛,佛像用上等缅甸白玉雕琢而成,工艺精湛,表面服饰镏金,华美异常。佛像呈跌趺坐,结无畏印,佛面清秀慈祥,目光矍烁,唇角含笑,众生观之,顿生敬仰慈悲之心。楼上藏有佛典《大藏经》一百部、清朝顺治年间御赐“敕建庆云禅寺”楠木扁额一块和清版《大藏经》1000余部。清版《大藏经》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1735年-1738年)在北京刻成,全藏724函,1669部,7168卷。刻成后仅印100部,颁国内名寺珍藏,所以又称“御赐龙藏”,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为庆云寺镇寺之宝。

塔院

出藏经楼,沿大雄宝殿西侧向前便是地藏殿,里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过地藏殿,就是西厢房,法轮塔就位于寺院西厢院内,此塔建于清康熙二年,历经三百多年岁月的剥蚀,原已十分破旧。为保护历史文物,1994年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法轮塔,高五层,外形八角,内呈正方。三十二尊石刻佛像分嵌于宝塔内壁,古朴典雅。凭塔临风,东望,市内高楼大厦繁华市井尽收眼底;西眺,天际,江水滔滔,云帆点点,晚霞染赤,扬子胜景一览无余,颇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气势。使人感到妙趣横生的是,每当傍晚,总有一群八哥翔集塔顶,伴着晚霞,绕着塔顶飞来飞去,成为庆云寺独特的自然景观。塔院内莺啼鸟鸣入耳,草木幽香入腹,风过处塔铃铮然,修竹摇曳,松涛阵阵,真可谓“古刹山门枕流水,苍松翠竹有烟霞”。

当年庆云寺高僧德溥禅师曾流连于此园,留下了《夜宿法轮塔院》之吟,诗曰:城西问讯老僧家,咫尺名园隔水斜。满院烟浮孤塔影,数群鸥泛一溪沙。春风次第争新草,山色朦胧亲晚霞。好共徘徊高塔下,闲持茗碗对梅花。有居士在一览庆云风光后赞曰:禅院无须隐深山,香护绿隐生紫烟。老僧闲作庭院步,了悟何必坐蒲团。

庆云龙藏

乾隆《大藏经》,又称为“龙藏”。它是清代唯一的官修大藏经,由两代皇帝雍正和乾隆敕命编修,由和颐庄亲王允禄、和颐和亲王弘昼主持编刻。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编刻,至乾隆三年(1738年)12月15日完成,共收经1669部,7168卷。其所收经文之多,字体雕刻之精美,历代藏经皆无出其右。

庆云寺的这部《大藏经》,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京城请回。当时镇江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句容宝华山的隆昌寺、泰兴庆云禅寺等江苏十大名刹联合,结团偕往北京,具呈内务府,敬请十部龙藏,每寺一部。得到皇帝批准后,十大名刹自备纸张,雇工开版印刷。

印刷后,再请御旨,择吉日遍请京内高僧启建法会,装箱起运。皇帝还赐金符銮驾护送藏经,并赐请藏高僧紫衣玉印和锡杖如意。一路上请藏经的诸大寺皆制有“奉旨回山”、“钦赐龙藏”的牌匾,沿途官员接送,水陆车船,上上下下,十分风光便利。

请回来的经,只是宣纸卷儿。然后将它折成经折本,每册再用泰兴特有的银杏树制成夹板,九册一盒。盒子采用香檀木,计750余盒,分装十几大橱柜。盒子上、夹板上皆刻上经、律、论的名字。取阅时,先看目录,抽取一盒,不动余盒。

因文革之难,“龙藏”流落民间惨遭破坏。落实宗教政策后,庆云禅寺恢复重建,历经劫难的“龙藏”被重新迎回,现存于藏经楼中。

朱铭盘与庆云寺

朱铭盘(1852—1893),字俶僴,江苏泰兴人,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幼年朱铭盘家中贫寒,衣食堪忧,但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于儒、释道三家皆有究心。时城中有巨刹,名“庆云寺”,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历代高僧辈出,人文荟萃。朝庭曾御赐楠木匾额及龙藏,享誉大江南北。寺中藏书丰富,住持照潭和尚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学识渊博。朱铭盘常出入于庆云寺,向照潭和尚请教学问。和尚见其性情耿直,不拘小节,聪颖清雅,虚心好学,颇具释子之风,十分喜爱。断定此子必有大用,便应机相授,任其遍阅寺中藏书,时时以禅理相论,虽无师徒之名,实成忘年之交。很快朱铭盘便脱颖而出,弱冠时已负才名,与南通张謇、范当世,如皋顾锡爵、海门周家禄并称为“江苏五才子”。

同治十年(1871年),朱铭盘离开家乡,惜别照潭和尚,随读于六合学署。同治十三年为两淮盐运使方浚頣聘为记室,办理文牍三年,深受器重。方赞其书法诗文“高古奇逸,离尘绝俗,近今人士,得未曾有。”其间朱铭盘书法渐成一家,除善篆隶外,其魏体熔魏碑和汉隶于一炉,气魄雄厚,风格独特。他用魏体手书“东阳古刹,西京宗风”一联赠于庆云禅寺,照潭和尚命人勒石于山门两侧墙上。

光绪三年,朱铭盘应聘于南京浦口庆军统领提督吴长庆军中,与张謇、周家禄、束纶、邱履平、林葵等名士同为军幕,深受吴长庆赏识,待以师礼。八月,有人告知朱铭盘,吴督拟为朱、张二人捐官为部郞,朱铭盘不愿藉人力进身,以书信相询于照潭和尚,和尚支持其以科名正途进身的想法。朱、张二人遂再三推辞吴督好意。光绪八年朱铭盘中举,光绪十一年张謇中举,二十一年中状元。不久光绪帝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张就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状元。

其间,照潭和尚整修庆云禅寺,朱铭盘虽军务繁忙,仍抽出空来帮庆云禅寺谋划募捐,不久寺内殿堂楼阁为之一新。光绪六年九月十二日,照潭和尚在庆云禅寺圆寂,享年五十五岁,朱铭盘闻之十分悲痛,回乡哭祭。

光绪十年,吴长庆于金州军中病逝,宾客星散,朱铭盘与张謇诸人述别南归。回乡后,朱铭盘愈发崇信于佛法,时时往来于庆云寺,并与方丈贯之禅师交好。对于贯之禅师不执于经文,于行住坐卧中参禅悟道十分称道。他对贯之禅师圆融处事、统理大众井井有条很是佩服,故贯之和尚圆寂后他曾作一挽联吊曰“不执三藏经律论,只知柴米酱醋茶”。

光绪十一年五月,庆云寺为照潭和尚举行荼毗之典,造身塔于寺西普同塔院。朱铭盘彻夜难眠,写下了著名的《庆云寺照潭和尚身塔铭》,并书写刻石于寺内(即原庆云寺中之六角碑)

光绪十三年,朱铭盘丁忧回乡,常小住于寺中修身养性,并修订朱氏宗谱序。十七年,因军功朱铭盘被保为知州,效命于金州军营。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于金州军营,年仅四十一岁。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朝庭,按知府阵亡例赐恤。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因日寇入侵,朱铭盘眷属扶柩南归,曾停灵于庆云禅寺超度。后张謇为他经纪丧事,并安排眷属生计。

文革之中,原庆云寺被毁,寺院两边墙上朱铭盘手书对联同遭破坏,其与庆云寺往来信札、刻有照潭和尚身塔铭的六角碑和贯之和尚碑铭等遗存一同不知所踪。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庆云禅寺于1989年重新建成开放,虽无晚清鼎盛时期的宏大规模,但也殿堂楼阁井然,道风纯正,修学并重,香火旺盛,不失当年之风貌。在现任住持能慧法师的主持下,庆云寺积极发掘古老的文化积淀,搜寻文革中流失的文化遗存。2005年11月,贯之和尚灵塔在一户居民院中被发现,并迎请回寺院。此塔呈六角形,四面雕花,一面刻字,内容为变体篆书:“传临济正宗四十三世泰兴庆云堂上第十一代上贯下之平公和尚之塔”,字形优美,笔力圆润,据老人们回忆为当年朱铭盘手书。现重现于世,回归庆云,向我们证实了当年那段少有人知的秩事。

4 福建泰宁庆云寺

泰宁庆云寺座落于弥勒山峨嵋峰兜率岭间一平展开阔地。峨嵋峰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位于泰宁的西北部,距泰宁县城24公里,海拔高1732米,为福建第二高峰。寺院海拔高度1600多米,后倚峨嵋峰主峰,背靠天然太师椅山体,安座于太师椅中稍隆而起宛如弥勒肚的山坡上,前瞻双重笔架山,面临天然放生池,气势恢宏,前景开阔。攀上主峰,可观泰宁全城及大金湖。该寺曾名峨嵋庵,始建于宋代,由于水灵山圣,历代不乏高僧出世,且为肉身舍利成就者慈航菩萨剃度出家之道场,名闻八闽及海峡两岸。为弘法利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弥勒菩萨之当来下生,实现慈航菩萨遗愿,以住持兼修建委员会主任本性法师为首的庆云寺四众弟子,秉持"以佛心纠正人心,以佛道辅正世道"的办教宗旨,决心"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誓愿将庆云寺建造"成为佛教基本教义的弘扬重镇,成为佛教核心理念的实践重镇,成为佛教青年僧伽的教育重镇,成为佛教弥勒文化的研究重镇。"成为东南沿海的弥勒佛国、兜率净土,闽台佛教交流的窗口。为此,决计努力创造增上缘,把庆云寺建设成为一座佛教圣山、一个佛教圣境,一座较大规模的以实修为主,以学术为辅的佛教圣城。由于慈航菩萨学从太虚大师,专于唯识,修专弥勒法门,因此,庆云寺未来的定位是弥勒道场,推动弥勒信仰,着重弘扬唯识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