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紫檀雕花宝座 |
释义 | 宝座或称御座,属宫中御用之物,为宫廷大殿上皇帝使用的特殊扶手椅。明代《遵生八笺》载:“默坐凝神,运用需要座椅,宽舒可以盘足後靠,使筋骨舒畅,气血流行。”说的就是宝座。 基本信息【名称】清紫檀雕花宝座【类别】家具 【年代】清中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文物特色高107.5cm,长177cm,宽80.5cm 宝座紫檀木制,面上三屏风式座围,靠背及两侧扶手攒框镶楠木心,平雕万字纹锦地,锦地之上浮雕西洋风格的卷草纹。座面席心软屉,面下有极窄的束腰与牙条,系一木连作。牙条与腿足亦满雕西洋卷草纹。三弯式腿,上节雕展腿,下节外翻足,足下承托泥。此宝座造型美观华丽,雕工一丝不苟,为清代家具中之艺术精品。 意义此宝座为紫檀木籹,三屏式座围,靠背搭脑为西洋花瓣,由双凤拱卫。中间高,两 边稍低,座围铲地高浮雕西洋花卉。鼓腿和彭牙处则饰夔凤与西蕃莲纹,下承托泥。此宝座集中西文化为一身,富丽奢华的洛克可风格盛行欧洲,也倍受清帝青睐,故清宫艺术品多有体现。保存品相良好,包浆干净漂亮,为传世清代紫檀家具中的上品。 相关信息紫檀木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搭脑装在椅背或衣架之上用于连接立柱和背板的构件。椅背搭脑一般正中稍高并略向后卷,以便人们休息时将头搭靠其上,故名。 靠背亦称欹床。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坐具,现已很少见。其形式犹如椅子的靠背,是一种无座腿甚至无座面的坐具。其背后安有可以撑放的活动支架,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调节靠背的角度。它多在床榻上或席地使用。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说:“靠背以杂木为框,中穿细藤,如镜架然。高可二尺,阔一尺八寸,下作机扃,以准高低,置之榻上,坐起靠背,偃仰适情,甚可人意。”宋、明绘画中也可见到此种坐具。 束腰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牙条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来装饰。这种牙子中长而直的称为牙条。 三弯腿明式家具腿足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腿部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内收,至下端又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以形取名,故名三弯腿。 托泥传统家具上承接腿足的部件。明清家具中有的腿足不直接着地,另有横木或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即称为“托泥”。有的托泥之下还有小足,小足才是真正落地的部位。此部件多见于条案、几类等传统家具,以增稳重之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