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虞沅芍药八哥图 |
释义 | 【名称】清虞沅芍药八哥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扬州市博物馆 【简介】 该图尺幅较大,纵:155厘米,横:92厘米。 画面上两只八哥栖于假山之首,向远方张望,似在呜唤同伴,形象生动。八哥古人亦称鸜鹆,羽毛乌黑,仅翅膀及尾尖处有小块白点,是传统花鸟画中常见的表现对象。宋人写生花鸟中便有一幅著名的《秋树鸜鹆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虞沅笔下的八哥,显然受到宋人的影响,用墨色渲染八哥的羽毛,通过墨的微妙变化体现出丰富的层次,同时又运用点、染、丝毛等技法将八哥的翅、腹、尾及头部的不同质感表现得恰到好处。两只八哥形态各异,极具精神,栩栩如生。在整体的章法处理上,该图也很有特点,硕大的假山占据着大部分画面,山体微微向左倾斜,而左下方却有两块较小的山石起到了支撑作用,给人以一种造险后复又破险的稳定感。山石勾勒作卷云状,虽稍嫌呆板然不失流畅。假山上遍布盛开的芍药,花朵硕大,设色妍雅,左下方的小湖石上又安排了几朵怒放的虞美人,其娇艳鲜红的颜色分处醒目,与芍药的粉红争妍斗彩,交相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春意盎然,美不胜收。一般说来,花鸟画,尤其是工笔花鸟或小写意花鸟都非常注意设色,因此,该图的设色也颇为讲究:八哥的黑、芍药花的粉、芍药叶的绿、虞美人的红和假山石及底色的绛,搭配和谐,浑然一体,既鲜丽悦目,又不染艳俗之气,亦属难能而可贵。 从画风体格上看,虞沅的这幅《芍药八哥图》显然是偏于工笔的小写意,虽刻划工整细腻,但却不象纯工笔那样板滞,而是工整中不失灵动,细腻中有所浑成,可以称得上是一幅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既重物象客体再现,又重画家主体表现的佳作。 《芍药八哥图》现藏扬州市博物馆。作者虞沅(生卒年不详),字畹之,江都(今扬州)人,居常熟。善画,山水著笔不多,有浑沦劲挺之致,尤善花卉、翎毛,颇得古人逸法。杨岘《迟鸿轩所见书画录》卷一称:“扬州派盖自其始,惜后人多不善宗之也。” 作为一种绘画题材,花鸟画发轫得最早,然而却成熟得最迟,直到五代宋初,有关绘画史传中才开始出现其独立成科的记载,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黄徐体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惟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郭若虚认为“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并无轩轾之别。 “富贵”与“野逸”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趣味,同时也体现为两种不同的画风体格,其前者往往发展为主要侧重于“再现性”的工笔,其后者往往演化为主要致力于“表现性”的写意,而更多的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立足于以形写神,追求形神兼备的小写意。晚明以降,以“青藤白阳”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之风盛行一时,著名的“扬州八怪”便大多以写意花鸟称雄于世,在这种背景下,刻划细谨的工笔花鸟和以形写神的小写意花鸟则相形见绌,较为沉寂,因此其出色者在这一时期也益发显得弥足珍贵,虞沅的这幅《芍药八哥图》便属于这种情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