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溪镇
释义
1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

简介

清溪镇位于东莞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深圳、惠州两市接壤。镇区面积143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4万人,常住人口约2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清溪镇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逐步从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城镇。目前,全镇已投产的外资企业800多家。以NEC、三洋、光宝、群光等国际知名电脑制造企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较大的生产规模,使清溪镇成为国内最大的电脑产品制造基地之一。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清溪镇将以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制造业重镇为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社会氛围,打造殷实文明、和谐进取的新清溪。 工作思路: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主要工作措施是“五个加强”。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工作,强化产业竞争力。以食品、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强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863项目、火炬计划项目、粤港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招投标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引导,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

二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善城镇服务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抓好商贸中心区建设,抓紧文化广场、文化大楼和汽车客运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配合东莞火车新客运站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推进路网建设,规划建设站前路,升级镇街联网路,改造镇村道路,拉开城市框架。结合东莞生态园规划方案,加快铁路物流区、工业片区建设工作。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和谐力。狠抓社会治安,深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维护社会公平。进一步加强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继续认真抓好摩托车整治、建筑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等专项整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事业,促进和谐茶山建设。

四是加强新农村建设,增强村级发展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引导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交通、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康乐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科学推进农民公寓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新型农民。认真开展农村“五整治”,优化农村环境。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党的执政力。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实施“阳光工程”, 更有效地约束和监督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加强对镇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的管理,重点监察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领域;严惩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一)经济建设

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8.3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8位;全年镇级财政收入6.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5亿元,各项税收总额12.2亿元。其中,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09年的外贸出口总值48.3亿美元,以电脑制造企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较强的IT产业链。在全市2009年度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量化考核中,清溪镇取得综合分一等奖。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力促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积极培育生态旅游经济,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园建设,推动经济多元发展;积极细化转型配套设施,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业核心区,鼓励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推动第三产业更加活跃。2009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8亿元,同比增长约11%。2009年,我镇三大产业的比例为0.39:68.18:31.43。

(二)文化建设

清溪镇文化底蕴深厚,客家文化源远流长,800年前便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紧密融合。编创的客家山歌曾获得粤赣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金奖等奖项;新编排创作的麒麟舞相继在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大赛和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获金奖,2007年,获邀参加澳洲悉尼华人春节大巡游,2008年,参加第二届“文化中国?2008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并获演出金奖。清溪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被授予“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近年来,共举办了三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2009年1月20日,清溪镇荣膺“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成为全市第二个“全国文明村镇”。

(三)城镇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清溪镇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等硬件环境和城市建设上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投资环境。全镇城市绿化率达42.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75平方米;修建了1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镇内交通四通八达;配套4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年供电量达20亿度;四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设有电信大楼、邮政大楼、综合性公立医院、有线广播电视台、文化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

清溪镇认真按照“先规划、后发展”的思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打造城市亮点,完善城镇配套功能,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双转型。自2006年以来,清溪镇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已有龙林高速清溪连接线、第二小学、第三小学、清溪湖、清溪大道、北环路、文化公园、中心幼儿园、健康服务大楼、香芒西路改造、铁场公路改造、清溪河上元段整治、长山头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2010年,清溪镇确定了森林公园配套工程、清溪湖配套工程、清溪湖水厂、敬老院、博物图书馆、清溪法庭、茅輋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上元路升级改造、商业街延长线等工程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清溪镇将继续大力提升中心区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品位升级。

清溪镇在2005年首届全国千强镇评选中名列第45位。先后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出口创汇百强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称号。

历史

明代为文顺乡辖,清代初为京山司辖,后又为捕厅管辖。中华民国建立后设立筹办处,辖区为99村。民国24年设乡公所为东莞县第四区辖。1944间中共曾在此建立根据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与塘厦合称新三区,1951年又改作第七区,1958年并入塘厦公社,1959年析出成立清溪公社,1983年9月撤公社建区,1987年5月撤区建镇沿革至今,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清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为数不多的地级市直辖乡镇。

改革开放始后至1985年期间,该镇“三来一补”企业大量增多,形成日后的工业雏形。1986年间该镇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久清溪镇经济进入了近20年高速成长期,此期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年增长20%以上。

第一章 革命烈士传略、简介

黄万顺,生于1911年,土桥村人。他是清溪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小时候读过七、八年私塾,1933年考上了东莞中学。在学校受到"九、一八"和"一、二八"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教育,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他毕业于莞中后,到香港《华侨日报》当校对。在共产党员的启发教育下,阅读了不少革命书刊,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户沟桥事变后,他组织工人阅读《新华日报》,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功绩。1938年初,党组织把他调到江门市做工会工作,后来又到敌后开展武装斗争。1939年回到家乡土桥。

他回到家乡,立即组织民兵,成立游击小组,把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搞起来。在中共东莞县委的领导下,全县的抗日形势日益发展。1940年初,国民党东江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企图消灭我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清塘地区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我党转入地下活动。清塘区区委书记黄万顺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秘密进行领导地下党的斗争,在农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游击小组。这时,石龙中学正当搬到清溪鹿鸣学校开课,校长黎彦林和教务主任色结国民党棍王荣辉,经常强迫学生填表加入三青团;还以庆?quot;双十节"为名,替国民党作反动宣传;监视我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的活动。黄万顺同志为了打击敌人的反动气焰,揭穿敌人的反动阴谋,亲自与张松鹤、谢乃坚等一起领导学校的学生运动,发动进步师生罢课和组织参加革命队伍。有力地反击了学校当局的反动政治迫害。同时在学校积极发展党员,如张秋云、李美银、叶金才等就是在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为了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他还亲自同打入国民党塘厦区署的罗涛联系;又在国民党县政府所在的石马设立情报点,紧持做好情报工作。

1940年秋末,曾生、王作尧部队东移回来,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他为帮助部队打开斗争局面,召开了区委会议,与黄克、张松鹤、莫学龄等商量,决定组织游击小组,配合部人袭击国民党第六挻进纵队在苦草洞武器库。黄万顺立即与打进国民常驻清溪第六挻进纵队的地下党员刘清、何小仕,以及苦草洞的游击小组联系,准确地侦察到该武器库的位置和布防情况,及时把情报送给王作尧,王即派部队前来配合。万顺带了邓华、叶光明等切断敌人的通讯线路,摸进敌仓库区。活捉了哨兵,冲进敌营,全俘守敌。缴获了重机枪、轻机枪、小钢枪、步枪及各类子弹等物资,全部搬回土桥,然后送往部队。

袭击若草洞后,国民党顽军发觉我们部队回来了,到处加强警戒。但万顺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5、6月间,他与区委妇女部长从塘厦去布心湖,途经凤凰岗附近,遇上国民党军队的警戒岗哨,从他身上搜查出一本我党的内部刊物,因而被捕,被押送到塘厦刘光大队部。罗涛知道此事后,立即跑来清溪土桥找到区委黄克,汇报了黄万顺等被捕的情况。第二天,区委一面派人报告县委,一面由黄万顺的亲人出面,请塘厦一带黄姓有名望的绅士到刘部队说情,化了四、五百元,才把黄万顺、黎少弟保了出来。

在鹿鸣学校教书的张松鹤、谢乃坚、李美银等,由于抵制反动校长强迫他们加入国民党,闹了学潮为敌人所注意。黄万顺回来得各这一情况,马上建议组织把他们调到部队去。同时,组织上也考虑到黄万顺的安全,把他从清塘区调到大岭山。

1941年8月下旬的一天,国民党保安第八团有七、八百人,从樟木头、石马、塘厦等地向我大队部驻地大岭山进攻。激战了一日一夜。由于黄万顺刚到大岭山环境不熟悉,罗涛知道后马上报告区委黄克。正当党组织设法营救时,国民党反动派就于次日上午枪杀了黄万顺。

黄万顺在被敌人押赴刑场的路上,昂首怒视敌人,高唱雄伟的《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岁。烈士生前任清塘区区委书记。

地理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市、惠州市接壤。镇府驻地距市城区及深圳均约为48公里。2003年。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该镇地势四周环山中间为盆地,历史上对外交通相对闭塞。“打开山门”不过是近20年的事。

人口

该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003年非户籍人口约35万人。户籍清溪人由有两大族群组成,其一为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客家族群,其溯源较为认同的是;800多年前其先民逐由惠阳逐迁徙至此而成。另一为以本地话(属粤语的一分支)为母语之本地族群,其溯源一般认同的是;其先民较客家先民为早至此。客家族群居民常以客家人自称,而本地族群居民罕以本地人自称。本地人一词有广义、狭义区分,狭义上只包括本地族群,广义上包括本地族群及客家族群,倘若属狭义的与属广义的两者相论时,坊间习惯上,会在本地族群的称谓后;男子加上“佬”字、女子加上“嫲”字,如“本地佬”“本地嫲”。

该镇21村(社区)中,除大埔村、土桥村、长山头村、谢坑村、荔横村的居民多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余17村(社区)的居民大多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该镇约3万居民中约有2.5万以客家话为母语,占居民总数8成以上。

文化

文化范畴,分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一般认为;清溪镇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故官方将客家文化视作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纵使经数千年的由北至南的迁徙,然而依旧继承着传统文化。宗祠是其维系客家凝聚力、弘扬传统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筑的作用;其一为祭祀用途,先宗之灵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节,客家人以本姓或本村为单位,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其二为弘扬传统用途,祠内的文献、碑文中,可以了解到先民;来自何方、迁徙经过、定居于此的缘由、处世格言等。客家人又以族谱为纽带维系着代代后裔。遗憾的是;宗祠的职能及系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了破除迷信运动的打击对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间遭大肆破坏,祠中壁画皆被涂鸦或损毁、古籍文献遭焚毁,族谱从此绝后、先宗之灵位及骨灰亦难逃厄运。当今所见的宗祠,一般为重建所成。

客家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群众基础,如舞麒麟、唱山歌。此民间艺术由于缺乏创新而且千篇一律,难成民间活动的主流。值得庆幸的是;舞麒麟活动由于政府的推动及保护,近来逐渐复兴中,2007年更至澳大利亚演出。唱山歌虽亦有政府支持,但从近年来看,未见有大的活跃。 而属岭南文化的本地族群,占该镇人口比例不大,文化传统长期受忽视。坊间至今仍保留一些传统习俗,如重阳祭祀等。

两族群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一方为中原文化、一方为岭南文化。但经历了近千年的相互磨合及同化,今日看来若非刻意作区分,否则两者间不会有意识上的隔阂。

行政区划

清溪镇其辖区设20村、1社区。镇府∶清溪社区。中心城区包括∶清溪社区、重河村、清厦村等。

村/社区∶ 重河村 大埔村 土桥村 谢坑村 荔横村 清厦村 大利村 九乡村 铁场村 铁松村 青皇村 三星村 厦泥村 三中村 上元村 松岗村 浮岗村 罗马村 长山头村 渔梁围村 清溪社区

旅游景点

黄茅田瀑布

黄茅田瀑布由连续两级组成,第一级落差约6米,下有深潭,深度3米,潭水清沏透明,在绿树掩映下尤显碧绿如玉。瀑如白练,注入潭中,犹如白练在潭水中浣洗。第二级落差近50米,形成宽有10米的断层石壁。相传是何仙姑得道成仙后,回家探亲路经此地,发现有一大片生长茂盛的黄茅,完全挡住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的生活用水,故施法变出来的,并为了纪念以前大片黄茅的美景和现在瀑布的壮观,在旁边的峭壁写下“黄茅飞絮与山舞,瀑布玉凝喷成虹” 诗句。阳光照耀下的瀑布紫色的云烟缭绕,透过阳光水雾,升起七色彩虹,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近观瀑布,犹如银河倾泻,声若雷鸣鼓动,有“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势。

茅輋水库

据介绍,茅为茅草,輋为良田,茅輋即为多茅草良田的地方。如今的库区,旧时的茅輋村,曾经确实遍长茅草、良田千亩,并因此而得名。站在库区的大坝上,不难想象水库建立之前,那一派阡陌相通、鸡犬相闻的田园景象。此时此刻,虽然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已然不再,但另一番风景正如一幅山水画般,呈现在世人眼前。从悠久而沧桑的背景转到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想象的场景,而是真实而美丽的风景。

站在水库大坝上,最先进入视野的却是小小的目鱼岭。清风徐来,水波微兴,轻轻地拍打着小小的目鱼岭,就像母亲正在用温暖的手拍打着即将进入梦乡的稚子一样。目鱼岭上还长着一层淡淡的绿草,毛绒绒的,酷似婴孩的头发。但目鱼岭不是水库的孩子,它的历史比水库或许更早一点。

据说,当年建设水库时,这里是人们堆积岩石、粘土的地方,不知何故,水库建成后没有完全清除,于是,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也有人说,这里的石块等质地格外坚硬,当时又没有挖土机等机械设备,所以,它便侥幸地留存了下来。如今,这十米见方的小岛屿,横卧在水库里,由于长得像目鱼,所以,人们叫它目鱼岭。其实,它更像蚌一点,而且应该是岛而不是岭。不过,不管如何,反正它现在已经被叫做目鱼岭了。

森林公园

抱石,原名爆石,是座落在柏朗村北山麓清溪森林公园的两块开裂的巨石。

传说纣王无道,赤脚太师和如来佛祖等帮助姜子牙、周武王伐纣灭商后,便去云游四方。

一日,赤脚太师游历至此,见下面有一块方形巨石。赤脚太师本是一个棋迷,见此巨石是歇脚下棋的好地方,即令童子邀佛祖如来对弈。如来佛祖欣然应邀,脚踩祥云,飘然而至。两人坐定,就要开局,佛祖突然发问:“太师可知此石来历?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此,地陷东南之时,女娲娘娘练石补天将余下的一块巨石投到此地,才镇住这个地方不再下陷。从此清溪长流,人杰地灵。”太师听后哈哈大笑日:“这巨石竟是女娲娘娘镇山宝石!如此说来,我俩在此对弈更有意义了!” 两仙家开局,一个大胆沉稳,一个足智多谋,真是棋逢敌手,难分胜负,竟忘了星转斗移,日月更替,一盘棋下来竟过了三个朝代。汉高祖登基的礼乐声传来,两仙如梦初醒,抬头四望。佛祖说道:“大汉统一天下了。……将军!”一马跃至“炮”前,遂成胜局。太师因听到礼乐声分神而失了棋。勃然大怒,起身跺脚,只听得轰隆一声,镇山宝石竟裂成两半。如来佛祖闻声跳起,把他坐的东半面石头也踩了个丈二长三寸多深的脚印,两人不欢而散。清溪人听到巨响声,跑到山上一看,镇山石爆裂成两块,从此,人们把镇山石叫“爆石”了。因为仙人曾在此下棋,亦称“仙弈石”。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到了新世纪,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爆石原来巨大的裂缝越来越小。解放前人们上山砍柴,担着柴火都可以从裂缝中自由穿梭。而今,一个人都难以走过,两块开裂的石头正在往一起合抱。为了见证今天的祥和盛世,人们由衷地叫它“抱石”。

古油茶园

在爆石山的东南面靠近顶峰的山窝处,有清溪当地年代最久远的古油茶园,面积有二十多亩,树龄估计有上百年,据说是清朝末年当地的客家人所种。

油茶树生长期可达100——200年,抗严寒、耐高温,耐贫瘠,丘陵、山地均可种植,极少病虫害,粗生贱长,油茶树全身是宝,油是极品食用油,茶油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茶子皮和茶麸可提炼茶多酚,提炼后的渣是极好的有机肥。春天,有些油茶树的嫩叶还会 渐变厚,长成白色、结出茶泡来,等茶泡那层外皮一脱,便摘来吃,又脆又甜。一般的经济林木都是春季开花结果,夏秋或冬季果实成熟;而油茶则深秋初冬茶果成熟后,大量的花蕾又开放,形成了花果并举的奇特现象,形成抱子怀胎的独特风景。油茶树花果并举其间,一颗颗紫红、黄绿相间的茶仔挂满枝头的同时,花儿也迫不及待地竞相开放了。洁白的花瓣,金黄色的花蕊,开满整片油茶林。茶仔收回来后,要先经过几天的日晒,晒到茶仔干透开裂,捡去茶壳茶油就储存在乌黑油亮的茶仁里面。茶仔要先打碎、蒸熟、制饼,最后榨油,清亮亮的茶油飘荡茶油的清香。

茶油天然、营养、健康,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用茶油烧出来的饭菜格外的鲜香甜美。茶油还可以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头发上,有很好的护肤护发功效。

每当油茶树开花的时节,白的花瓣,金黄色的花蕊,开满整片油茶林,在深秋初冬时节,当周边的植物开始进入肃杀的时候,它却给这片深山老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在经过百年风霜之后,它仍然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清溪碉楼

清溪镇主要是客家人聚居地,也是著名侨乡,目前该镇正大力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名镇建设,遍布该镇各个角落、由历代华侨修建的客家碉楼再一次引起了海内外乡亲的关注。近日记者走进清溪,走近雕楼。

记者登上当地民房的楼顶,极目远眺,看到一根根似烟囱一样的灰色柱子直插苍穹,把清溪上空的天际线勾勒得高低起伏、参差错落。这就是客家碉楼,一个坚固的客家文化符号,一个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物化表现。它似一座座丰碑在向世人昭示着那久远、沧桑、延绵的客家文化。

碉楼起初是客家人为维护自身安全或本村、本族的利益,而纷纷修建的一种防御性建筑。清溪现存的碉楼多为华侨出资修建。据清溪镇志记载,清末民初,许多返乡后的华侨,携来大量财产,面对战祸与土匪,政府无能,他们只能自保。于是,不少华侨开始出资修建碉楼保护家产。碉楼或全村集资共建,或几户出钱修建,或独家投资建设。

华侨生活在异域他乡,受异国的建筑元素熏陶,便将其与岭南建筑风格交融在一块,甚至有不少碉楼还是完全根据华侨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体现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碉楼占地面积一般在25至50平方米之间,都呈四方立柱型。碉楼的墙体所用材料特别讲究,它的墙体是用泥、沙、石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为了使墙体坚固,人们运用了一个令现代人也为之啧啧称奇的神秘方法--把糖水和糯米饭渗入三合土中,通过化学作用,可以使墙体变得似铜墙铁壁一般。 碉楼内部空间较大,里面存储上粮食和水,可以顶得住十天半月的袭扰而衣食无忧,袭击者久攻不下,自然退去。

经过岁月的的洗礼,清溪的碉楼似乎走下“神坛”,遭遇冷落。但是碉楼却从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岁月浸淫,它那棱角分明的架构依然笔直,敦实硬朗的身躯依然挺拔。随着数量的减少,它的稀缺、尊贵、它的价值似乎日益凸显出来。

碉楼与漂徙的客家人一样,在岁月长河中承受了无数风吹雨打、苦难磨砺的洗礼,它是客家人自强不息、顽强生存的见证,是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物化表现。

2 四川省汉源县清溪镇

乡镇概况

位于汉源县城北39公里,为大相岭山脉西南麓的高山河谷地带。地理位置在北纬29°34′,东经102°37′。东北以大相岭山脊同荣经县交界,西南在猛虎岗——尖山与大田乡、富庄镇毗邻,西北连建黎乡,东南隔磨子沟、东门河与双溪乡相望。面积33.1平方公里,辖富民、新黎、顺利、虎岗、西河5个村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1394户,5099人。镇政府驻古城清溪,海拔1665米。素有“建昌道上小潼关”之称(清代、民国时期,过往客商频繁,每年七月“椒会”期间,市场特别兴旺,故有“建昌道上小潼关”之称。)

历史沿革

清溪古为笮都牦牛羌地,扼古驿道要冲。隋仁寿四年属沈黎治地,隋末并沈黎县入汉源县。唐开元初剑南道使陆象先奏请依山临河筑黎州城,以拒南诏吐蕃。明为黎州长官司。清雍正七年腊月(1730年)县治今清溪,以土城东西两溪泉水清澈可鉴改名清溪县,设城厢镇;嘉庆初开集置附城乡,民国时改城区镇,历为州县治所达1369年。古城街巷参差,院落古朴,原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城东南西三面临绝涧,北枕邛崃山之麓,筑有城墙,高2丈8尺,周长7里7分,门凡四:东曰省耕,南曰阜财,西曰通化,北曰武安。明末清初古城毁于燹,城墙于1958年拆毁,1950年县治迁九襄,清溪置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改置镇至今。

文化特产

清溪盛产花椒,享誉省内外,荣获部优产品的“黎红牌”花椒油,就是以当地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清溪盐菜以质细、清香、味美、耐贮为特点,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行销雅安、成都等地。镇北现存黎州古城遗址,城门洞拱立千余年仍雄伟壮观;清溪文庙(即孔庙),光绪九年建成,距今160余年,仍保存完好,文庙院内桂槐齐香,4株参天古杉直立,景色宜人,大成殿内塑像栩栩如生;“玉渊灵泉”遗址的“水浇铭现”等仍使人叹为观止。

3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区位概况

清溪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县城西南10公里处之马边河畔。该镇2006年底有15528户,47476人,其中集镇常住户口6554人,其余为农业人口。总面积为81.5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南北纵贯全境,马边河西东横流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镇辖2个社区、15个居民小组和26个村、194个村民小组,共有15528户,47476人,其中城市居民6554人,农业人口40922人,全镇有劳动力25269个,耕地27722亩,森林覆盖率为43%。截止2006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2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治安稳定,秩序良好。 镇境夏商时属梁州(古九州之一,辖今陕西、四川、云南三省的部分地区)之域,秦时属蜀郡武阳县(今彭山县),汉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北周属戌州(今宜宾),沉犀郡武阳县,随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属戌州犍为县,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属嘉州犍为县至今。

地势概况

该镇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413米。山系由大梁山南、北两系来脉分布在镇边周围。马边河由西入镇境,蜿蜒绕过集镇,在康家村汇入岷江,流程17.7公里。截止2006年丘陵、平坝占总面积的50%。 全镇地处马边河流域的冲积平坝上,北面背靠阡陌纵横、美丽富饶的洛江三坝,南面面向清澈碧透的马边河水和绵延起伏的五龙山脉。数千亩平坝的四周皆有群山为屏。东为板栗坪、南岸山、老君山、玉皇山;南为五龙山、金鳌山;西为三台山、沉犀山、龙门山;北为龙马山、大山坡、仙人山。这使洛江三坝形成了一个小盆地,清溪古镇便坐落在盆地南边沿。古镇紧靠马边河。河对岸为五龙山的大龙山、二龙山、三龙山,此三山均为观览全镇风貌的最佳制高点。站在主峰二龙山峰顶上,上可眺“沉犀秋月”,下可览玉观寺风貌,整个洛江坝、筒车坝、三台山、龙马山和全镇街景尽收眼底。碧透的马边河从犀牛沱缓缓南来,绕过清溪古镇又缓缓东去。壮丽的清溪大桥横卧在镇西端马边河上,成为古镇又一道靓丽风景。这四周的山形地貌,特别是五龙山、金鳌山、三台山、玉皇山等构成了一条十分优美的天际线;洛江三坝的四季景色成为古镇流动的背景;马边河水体则为古镇注入了青春活力,使其灵动飘逸,为其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清溪古镇形成了“背靠平畴沃野,面向绿水青山”的“面山、沿河、落坝”的环境特色,同时还形成了“东有老君坐镇、西有金鳌守门、南北群龙护卫”的文化特色,为清溪古镇增添了无穷魅力。

行政区划

清溪镇下辖村:

筒车村 胭脂村 百箩村 三山村 洛阳村 洛江村 踏水村 灌引村 沉犀村 渠成村 龙门村 天山村 丁家村 南岸村 永星村 盐坪村 新乐村 龙兴村 康加村 祗园村 永安村 保安村 七一村 上游村 五龙村 和平村

自然气候

清溪镇属四川盆地湿润性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为1187毫米,年平均日照1040.4小时,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特别适宜茉莉花的生长,截止2006年,该镇共种植茉莉花2万余亩,是全省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并被四川省特产协会命名为“四川省茉莉之乡”。

历史文化沿革

该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清水溪固有水码头之称,由于地处马边河下游,系雷波、马边、屏山、沐川四县物资进出口的总口子,又是水路交通运输的枢纽,因此,清溪集镇经济文化活跃,市场繁荣。清溪镇是历史文化古镇,自唐代开始置镇,从北宋公元1011年起,清溪作县城360年。至今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众多,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著名的有始建于北周的真觉寺、明代半边寺摩崖佛像、明代玉皇观、清代沉犀节孝坊、清代南华宫和犍为八景之“沉犀秋月”和“清溪渔唱”等,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为数众多的四合院民居。清溪古镇的保护已被列入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其具有非常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清溪古镇人杰地灵,文人骚客常聚该镇吟诗作对,留下不少佳作。改革开放以来,清溪诗书画协会成绩斐然,被乐山市政府授予“书画之乡”称号。

产业发展

农业:

清溪镇属传统农业大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以林竹、畜牧、种植、劳务输出四大经济板块:截止2006年底依托20万吨纸浆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杂交竹,现全镇实施退耕还林10075亩,渐出效益;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坚持“改善结构、规模经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的畜牧发展思路,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年出栏生猪5.8万头,羊4000余只,小家禽79.8万只;大力发展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苕、小麦、油菜、甘蔗、花生、叶菸、白姜、茉莉花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着重推广优良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及新型农机具的应用。近年来,该镇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引进业主在沉犀村种植优质大棚西瓜,取得了显著效益,成立了西瓜协会,并创立了“口口脆”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努力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万余人,并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救助网络。

工业:

依托全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思路以及“项目年”的建设,狠抓全镇工业建设。全县南岸工业集中区主要集中在该镇,该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截止2006年底20万吨纸浆基地的建设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拆迁户安置工程住宅小区即将竣工,60万吨磷铵项目即将落户清溪镇,乐宜高速公路建设也即将开工建设,将迅速改变该镇的区位条件,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名优特产

茉莉花茶:

该镇是远近闻名的“茉莉之乡”,茉莉花的规模发展,带动了茉莉花茶加工业的发展,全镇有茉莉花茶加工厂31家,手工作坊110个,累计年加工花茶700万斤,产值7200万元,创税利680万元。所加工的茉莉花茶“清茗香、佛都春香、巴蜀奇峰、碧潭飘雪”等品牌,被评为省、部优产品和群众喜爱产品,被国家农业部、四川省农牧厅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清溪美食

1、清溪一绝――宋羊肉:

羊肉汤是集传统保健功效与现代人色香味美的饮食要求为一体的美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清溪宋羊肉”经过二十余年精研细琢,已成为清溪一绝,在县内外闻名遐迩。“宋羊肉”的独特得益于来自马边、屏山、沐川等地的土山羊。有专家趣言土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以此作为主要原料的“宋羊肉”,自然汤鲜味美,活色生香,被称为“绿色羊肉汤”当之无愧。“宋羊肉”不仅羊肉汤和羊杂汤堪称一绝,其羊蹄、炒羊肝、卤羊肉、粉蒸羊肉以及其自制的油糍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虽然各地都能吃到羊肉汤,但犍为、五通、乐山等地专门驱车前往清溪品尝正宗“宋羊肉”的还是大有人在,冬天更是络绎不绝。

2、石黎鱼火锅

石黎鱼火锅的鱼来自污染很少的马边河,其鱼火锅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醇和厚道,食之口齿生津,久食不腻,回味悠长,乃绿色、健康、养生之佳肴。

3 、清溪叶儿粑

清溪叶儿粑的制作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甜的是用糯米细粉做包皮,内用白糖、花生、核桃、豆沙、芝麻等合制成的馅,咸的则以鲜肉、芽菜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做馅、成型、上笼等工序蒸制成独具风味的叶儿粑,特色是清香滋润,味道鲜美,皮薄馅足不沾叶,滋润爽口不粘牙,是清溪传统名小吃之一。

4、杨包谷粑

清溪镇人杨正明,选用金黄色上等干包谷,加石灰水煮熟,用青水淘洗数次,洗去包谷表皮和胚芽,石磨细磨研茸。包谷粑馅用上等芽菜,拌以香葱和鲜肉颗,将包谷粑置于平锅内,用猪油煎制成扁平圆形,再放炉内反复烘烤,包谷粑烤熟后,表皮呈金黄色,食之酥脆香馨,里层细嫩、绵软、滋润,香酥爽口,食者都赞不绝口。

民风民俗

该镇漫长的历史岁月使民风民俗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过春节“闹新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耍龙灯、狮子灯、牛儿灯、花灯等,龙灯表演在清溪镇较为普遍,尤其是清溪的“烧花龙”在全县颇有名气。每逢过年过节以及庆祝活动时,清溪的社区秧歌队和腰鼓队都要上街游行表演,场面很是壮观。。

人口数据

截止2002年底 清溪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2397

男 21727

女 20670

家庭户户数 1266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2002

家庭户男 21475

家庭户女 20527

0-14岁(总) 9330

0-14岁男 4887

0-14岁女 4443

15-64岁(总) 29447

15-64岁男 15130

15-64岁女 14317

65岁及以上(总) 3620

65岁及以上男 1710

65岁及以上女 191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0634

4 四川省宣汉县清溪镇

历史沿革

清溪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将军的故居,也是川东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和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地理位置

清溪镇位于县城东北部,东邻黄石、桃花,南接三河、东乡镇,西与清坪、新红隔河相望,北与老君接壤;

镇情概况

幅员面积126.9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2004年与清坪乡合并后,设15个村、128个组、2个社区(5个居委)。清溪镇自然景观独特秀丽,处于江口湖库区尾端,水域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约75公里,由于后河、清溪河交叉入湖,将我镇辖区相隔为"一湖三地",互无桥梁相通。境内耕地面积约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无工业设施,主产农、牧、林、渔、果蔬,属自然型"生态家园"。

清溪镇四邻有东乡、三河、黄石、桃花、老君、普光、柳池等乡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同志的故居。是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也是川东游击队的发起地。现存有宏文校"工"字楼,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镇红色历史特色鲜明,红军文化底蕴厚重。宣汉县红色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将清溪列为了以县城红军公园到普光罗家坝巴人遗址开发线的重点乡镇,其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承王老风范,传红军文化",这在全镇形成了历史文化继承的一个基调。

清溪镇镇政府所在地340米,平均坡度27.5度,平均气温16—18度;距宣汉城10公里。近年来,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下,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农业状况

清溪镇作为农业大镇,必须依托城镇结合部为优势,大力发展以1、2、3、4、5、6、7等村为重点的优质水稻基地,面积达8000亩;以二村优质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达300亩;以9、13、14村为重点的畜牧养殖基地,品种有优质黄牛、山羊近1.53万头(只),养殖大户500户,同时,利用江口湖库近水资源优势,发展了渔业生产。通过调整粮经作物比例,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了特、新、优质、高效之路。

交通建设

经济要发展,基础必先行。首先,我镇投资400万元完成了山岭重点四级泥清碎石标美路,三清公路清溪段的建设,打开了陆上交通出口,该路全长13.8公里,从清溪出发到县城50分钟即可到达。其次,水上交通十分方便,有快艇21艘,各种船10多艘,大小船80艘,乘快艇15分钟可到达县城。三清、清老、全桥、清桃五条公路贯穿全镇13个村143个社,江口湖库还环绕10个村38个社,使之形成以镇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旅游业发展

充分利用江口湖库还的天然优势,历史人文优势,以江心岛、山步云梯、野餐林等旅游点为依托,以望江楼为休闲中心,打锣寨为娱乐中心的旅游新景点,以新场镇为中带你的环绕半岛商贸、长廊的观光旅游,是清溪成为宣汉县 城的旅游重镇之一。

城镇建设

加快城镇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通过科学规划,将原有场镇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扩大到面积为2.5平方公里。有配套一条龙的汽车站,洗车场、停车场和完善的公益设施及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场镇人口0.6万人,5年内将到达1.5万人,硬化了场镇5公路。

五、 乡镇企业。以清溪自酒为龙头,改造自酒包装,提高清溪自酒的档次,逐步扩大清溪酒业集团,以带动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351家。

5 湖南省韶山市清溪镇

清溪镇是韶山市的城关镇,这里环境优美,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是韶山市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到韶山旅游的主要集散地,是韶山最具发展前景的重要城镇。全镇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88亩。2003年总人数达2万多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1000人。

清溪镇辖:韶山火车站社区;竹鸡、韶山冲2个居委会;清溪村委会。

清溪因境内有清溪山而得名。位于韶山市中部,韶山市党政机关均设于此,1986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置乡级建制镇,镇政府设于迎宾路,管理火车站、竹鸡段、韶山冲机关单位所处的地段及部分农村。四周毗邻韶山乡、大坪乡、杨林乡、如意镇和永义乡。2003年11月,为了促进城镇社会事业的发展,韶山市政府批准撤消火车站片4个居委会,组建成了韶山市清溪镇火车站社区居委会。目前,镇辖范围内有14个村民小组和37个居民小组。

全镇集旅游、贸易、交通于一体。电信局、邮政局、图书馆、文化局、新华书店、影剧院均汇集于此。新世纪购物广场、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工贸大市场、宾馆、招待所、饭店、旅社及2000多个个体经销店等贸易服务设施集中。有行政中心大院1所、医院1所、市中心学校4所、广播电视覆盖全镇。交通十分便利,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与外界相连;公交车在火车站、竹鸡段、韶山冲之间往返;市内各乡间交通方便。

全镇经济发达,工农业总产值为278万元。财政收实现401.9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为3550元。

2011年

1-11月,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397万元,同比增长29.3 %,已超额完成任务,预计年底可上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347.5万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15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041万元(国税531万元,地税510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完成年任务数860万元的121%,较去年完成数748万元增长4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13元和19041元,较去年分别增长15%和20%。

全年招商任务500万元,已完成引资7000万元,新增引进大型项目4个。引进投资5000万的东方红汽贸城项目已经开始征地工作、投资1200多万的福源宾馆、投资500多万的大热门超市隆盛店和投资300万的全友家私均已开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882吨,农业总产值达149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808万元,较去年增长20%。

6 湖南省安仁县清溪镇

区域概况

安仁县清溪镇位于永乐江西岸,与城关镇隔河相望。地势平坦开阔,田筹阡陌集中连片,俗称清溪洞。清代属益相都,民国时期属熊峰乡。1952年划属第三区(洋际区),1956年始设清溪乡,1958年为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清溪乡,1998年设镇。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31564人,18个党支部,853名党员。

自然资源

清溪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县内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史称“湘南粮仓”,有耕地2.9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31%,名列榜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坚持以粮食生产为主,抓好以水产、蔬菜为龙头的“菜篮子”工程,开创农、工、商、运为一体的经济新格局。全镇有林场、茶场、果场、渔场、建筑公司、建材厂、捞砂队等乡村企业13个,主要产品有稻谷、大豆、生猪、家禽、鲜鱼、特种水产、四季蔬菜、荸荠、棕垫、红砖、平瓦、石灰、水泥、预制件等。

基础设施

2002年业产业化基地,以清溪、洪溪、永乐、桥南、大桥等村为主的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以青路、枫树、罗山、黄泥、镜塘、洪溪、红光等村为主的4000亩烤烟生产基地以洪溪、红星、红光等村为主的1500亩药材生产基地;以清溪、永乐、桥南等村为主的16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烤烟1400亩,收购烤烟3400担,产值200多万元。永乐村彭忠德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稻140亩,成为全县的种粮大户。新建沼气池68口,大桥、桥南、清溪等3个村新修水泥路6.7公里。修复水渠1800米,修复洪毁山塘3口,帮助全倒户和危房户63户重新建房。2002年开发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开始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产业经济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在安仁大桥南端沿省道1817线新建桥头新区,面积2万余平方米,为镇政府驻地和农贸交易地带。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6230万元,人平纯收入1800元。其中永乐、桥南、大桥三个村连片开发水产养殖基地800亩,放养鱼苗4万尾,牛蛙10万只,年创产值300万元,纯收入200万元,清溪镇正沿着“全面建设小康镇”的目标迈进。

2006年,该镇粮食总产量28863吨,实现GDP16301.28万元,同比增长13.83%;财政收入4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7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

涪陵区辖镇。清光绪34年置镇,1953年改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5年重置镇,1992年土地坡乡并入。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11公里。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四院、石板、松树、立石、杉树、五谷、寨门、河咀、地堡、万家、龙云、平原、龙溪、马鞍、土地、龙庙、余咀、王庄、白杨、胜利、丰收、辛午、心同23个村委会和米市街、八字街2个居委会。有市属大型企业钢铁厂、船舶铺机厂、三环内燃机配件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青菜头、油菜、蚕桑、柑橘、烟叶、茶叶。

清溪镇位于涪陵区东部,地处长江南岸,距涪陵城区12公里,东邻南沱镇,西连江东办事处,南接罗云,北靠长江。镇内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历来是涪陵东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涪陵沿江“四大古镇”之美称,也是渝西地区通往丰都、湖北省等地的主要通道;清溪因境内有一条常年流水不断的河流而得名,整个地势呈南高北低的多层面不规则倾斜坡,海拨150—820米,立体气候特征较为明显。全镇幅员面积79.33平方公里,辖九村一居委、78个农业社、3个居民小组,9866户,32125人,其中农业人口:27997人,劳动力16252人;有耕地22966亩,其中,田:13791亩,土9205亩,有林草地29432亩。2007年全镇 GDP实现234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8077万元;第二产业实现7913万元;第三产业实现7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72元。农作物种植面积82770亩,粮食种植面积45173亩,产量14289吨,生猪出栏38220头,榨菜种植23000亩,产量47000吨,蔬菜种植11740亩,产量17920吨,现有乡镇企业34个,乡镇企业总产值35467万元。

目前,镇党委政府正围绕“再造一个清溪”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11155”的总要求(树一面旗帜,争创红旗乡镇党委;本级税收翻番,突破1000万元;企业总产值突破10个亿;GDP翻1番,达到5个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500元),坚持“生态农业兴镇,商贸流通活镇,现代工业强镇”的工作思路,和“服务辖区企业,夯实传统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深化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船舶制造业,扩大交通运输物流业,巩固建筑建材业,培育商贸服务业,打造旅游休闲观光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政权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社会平安稳定工作举措。着力打造溪水清澈的清溪,场镇清洁的清溪,环境清幽的清溪,空气清新的清溪,民风清淳的清溪,队伍清廉的清溪。建设一个水清、山绿、天蓝、景美、科学发展、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新清溪。

8 安徽省含山县清溪镇

乡镇简介

含山县清溪镇作为全县的西大门,彼邻美丽的湖滨城市——巢湖,与省内享有盛名的半汤温泉度假区紧连,交通便捷,巢宁路、合马路穿境而过,清溪河直下长江,属南京1小时经济辐射区,距合肥、芜湖、马鞍山均在小时车程内,全镇国土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财政收入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型、现代化经济强镇。

镇内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4年全镇共吸引外来投资1.4亿元,乡镇企业年创产值3.9亿元。 为适应工业企业发展需要,镇党委、政府狠抓载体建设和投资环境建设,建立了清溪工业项目产业园区和兴隆铸造小区,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72家,形成了铸造、机构加工、砂轮、玩具、汽流纺纱、有机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其中铸件、高强度树脂砂轮等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清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南靠苍山,北依长山,腹中汤山、横山、山山相连,翠绿叠嶂。清溪河犹如银色飘带蜿蜒盘绕,和平水库风光旖旎,如明珠般点缀期间。境内古迹名胜较多,有位于优会村的千年古刹伏慧寺,有位于巨兴独龙山上相传小白龙藏身的龙洞,有终年泉水环绕始建明代的迎水庵,有位于和平水库中间三国时代留下的城子古迹,更有位于白马村的千年古银杏树等珍稀树木。山清水秀孕育出一方人杰地灵,清溪历代人才辈出,当代的清溪更是出了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原国家保密局党组副书记荣鹏飞、原巢湖地委书记吕宝成等高干。

清溪物产丰富。除大宗粮棉油外,特色农业为红瓜子、茶叶、河蟹养殖等。其红瓜子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红瓜子生产基地,年产红瓜子150万公斤,出口东南亚。绒螯蟹养殖规模达1万亩,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达4000亩。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石灰石、莹矿石、耐火粘土、煤等。

近年来,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镇内拥有先进的通信网络和2个医疗设备较为齐全的卫生院,现有中学3所、小学26所、幼儿园3所。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积聚功能不断增强,镇区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6万人,“十五”期末镇区面积将达到4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1.5万人以上,基本形成功能多样、配套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强镇。

行政辖村

西王村 引新兴村 横龙村 三户村 青横村 团结村 苍南村 皖山村 白衣村 伏会村 周岗村 清溪村 兴隆村 许黄村 董城村 景林村 半湖村 三星村 卞山村 汤山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1618

男 16307

女 15311

家庭户户数 910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1507

家庭户男 16218

家庭户女 15289

0-14岁(总) 8193

0-14岁男 4507

0-14岁女 3686

15-64岁(总) 21087

15-64岁男 10702

15-64岁女 10385

65岁及以上(总) 2338

65岁及以上男 1098

65岁及以上女 124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115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