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乾隆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
释义

清乾隆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以亚洲犀角刻制,仿古匜形,棕红色,敞口,在清中期大量的仿古犀角雕刻中,此杯属独具特色的佳作。

基本信息

【名称】清乾隆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

【类别】犀牛角雕

【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7.3cm,口径:14.8-8.8cm,足距:4-3cm。

清乾隆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仿古匜形,流部呈短方槽式,稍高,弧线起伏有致,下承以四足。内口沿饰一周阴刻回纹带,外口沿一周卷唇,其下为阳文勾勒的几何形纹样。器外壁主体纹饰为6道凸弦纹,颇具青铜工艺之韵。配镂雕梅树式双股鋬,枝干旁逸斜出,结构颇为繁复,梅花、花蕾、瘤节等俱全,写实效果极鲜明,与器身所饰仿古几何纹饰相映衬。

清乾隆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以亚洲犀角刻制。棕红色,敞口,杯身为秋葵花形。内壁为5片花瓣形,以其中一片花瓣为流,极为雅致。杯鋬以镂雕的葵枝和竹干相互交叠而成,刀法流利。一秋葵花蕾伸展入杯之口沿内,造型别致。杯外壁浮雕、镂雕竹、秋葵叶及葵花花蕾数朵。竹干修长挺拔,竹节清晰可见,秋葵枝叶翻转自如,葵叶之上阴刻双线叶脉,寥寥数笔,细致生动。于葵、竹间另雕有一螭,小螭昂首挺胸,怒目圆睁,一足腾起,一足踏于葵枝之上,发丝随风舞动,鲜活灵动。杯底部则以杯鋬下端的葵枝弯曲盘转成圈足。此器造型古雅,色泽莹润,浑朴中见精细,典雅中见豪放,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记述

《格古要论》曾记述: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纹如鱼子,谓之粟纹;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儿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有通天纹,有重透纹;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佳贵。有侧透者,黄中有黑花,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者,或有斑散而色淡者,又次之。有黑犀无花而纯黑者,不甚值钱。

鉴赏

1、市场评价犀器,往往偏重雕工,以镂刻精微巧俏而论高下,很少注意纹理和色泽。

犀牛、角雕名品

2、明清以犀角杯成为风尚,尤其乾隆以后的遗器较多见。以江南竹人雕刻法为多,纹饰有母子辟邪,教子升天龙纹、灵芝仙草、梅花玉兰及山水楼阁等。

3、虽有自然蚀化和人工损磨的痕迹,但真犀角细润如玉,莹然欲透。

历史

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用兽角制成造型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用兽角制成耳坠、笄、梳、匕等,造型规整,打磨光滑。汉代,大秦(古罗马帝国)、条支(今伊拉克)等国的犀牛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相传犀牛角有解毒辟邪之功能,如同毒药接触,则毒药发生白沫,因而被帝王所重视,制为杯盏等器皿,以检验食品,从而使犀牛角雕刻成为古代角雕的著名品种。唐、宋、明各代,犀牛角除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帝王外,还流传民间。犀牛角质地坚硬而细密,有纯黑色,称黑犀角;有纯黄色,色如黄金;有带纹理者,如黑色中带黄色纹理,或黄色中带黑色纹理。有的纹理宛如龙、山水、日月星辰等状,但大多呈鱼子或小米状,称为粟纹。《续夷坚志》记载,宋孝宗腰部的佩带为犀牛角制成,呈南极寿星像。宫廷匠师多依据犀牛角的自然形状,雕刻酒杯,供帝王享用。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著名匠师尤通,江苏无锡人,以雕刻犀牛角杯为名,曾征入宫廷,人称“尤犀杯”。20世纪以来,中国角雕以牛角雕为主,产于广西北海、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包头、广东高州、湖南南岳等地。广西北海牛角雕以虾为传统题材,充分利用牛角透明晶莹的特点,使作品极为生动。

犀角雕明清时期

犀角雕明清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材质中来,这样,形状众多、花纹各异的犀角杯就脱颖而出,闻名于世。 明代的犀角雕刻制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雕刻艺人们利用犀角扁底尖顶的形状,雕镂成花纹各异的杯、爵等酒器。当时,由于中国与南亚交往比较密切,又与非洲各地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犀角便也由这些地方源源输入,这对犀角雕刻工艺的发展推进很大。 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这一时期,犀角的雕刻能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侃、江福生和尚均等。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成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发簪及印章之类,精妙绝伦,与当时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刚齐名,在江南颇负盛名。

汉唐始,犀角从域外入贡,因其稀少和奇特的药用功效,经济价值日趋凸现。如今流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多为我国明清两代所制,为世界各国珍视,欧美及我国各大博物馆都有珍藏,同时亦为民间藏界垂涎。上世纪末犀牛被列入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之中,犀角制品已被各国海关禁止出入,其在古玩文物和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也一路上扬,十多年来犀角器之价以年均30%的幅度攀升。

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鸟纹杯,明末,高5.7cm,口径13.5×6.8cm 杯以非洲犀牛角的后角制成,角质坚实细腻,色泽如蜜,呈浅棕黄色半透明状。利用犀角天沟自然凸凹的部位镂刻两株缠枝葡萄藤做柄,枝曲叶展,果实圆大。杯柄的左右两侧,雕雌、雄两鸡带着数只雏鸡,雏鸡或觅食,或躲于雌鸡翅下,或跳在雌鸡背上玩耍。杯内壁利用犀角天然的地岗部位,刻出一块垂岩,葡萄藤盘曲缠绕悬挂在岩壁下,叶、果点缀其间。在平底的边缘处刻有阳文“尤侃”篆文小方印,印款字小,几不可辨。此杯纹饰美,雕刻技法精湛,展现出一幅寓意深刻的锦鸡教子图,使人观之韵味无穷,持之爱不释手,是尤侃雕刻的犀角器中的精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