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洁发展机制开发与方法学指南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王星,等 编丛 书 名: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39224出版时间:2009-01-01版 次:1页 数:161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环境科学 内容简介本书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之一。全书主要包括清洁发展机制概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步骤、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应用和案例分析、国内外清洁发展机制研究现状分析,还列出了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机制领域的一些重要文件。 本书可供从事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清洁发展机制研究及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第1章 清洁发展机制(CDM)概要1 1.1 清洁发展机制(CDM)概述1 1.1.1 《京都议定书》的目标2 1.1.2 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的产生背景3 1.2 CDM项目的开发和实施简介6 1.2.1 CDM项目流程6 1.2.2 CDM项目的融资方式7 1.2.3 CDM项目的风险问题9 1.2.4 CDM项目的特点10 1.2.5 CDM项目与实体项目的相互关系13 1.2.6 CDM项目应符合的条件13 1.2.7 CDM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14 1.2.8 减排量购买协议15 1.2.9 CDM的经济学内涵16 1.3 我国实施CDM的意义19 1.3.1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CDM19 1.3.2 我国在CDM问题上的基本态度20 1.4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CDM项目22 第2章 CDM项目的实施步骤24 2.1 CDM的项目识别方法24 2.1.1 CDM项目的分类24 2.1.2 CDM项目合格性的识别36 2.2 CDM的项目设计39 2.2.1 CDM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39 2.2.2 CDM项目设计文件(PDD)的编写39 2.3 PDD的提交和审批41 2.4 CDM项目确认和注册42 2.5 CDM项目融资和实施43 2.5.1 CDM项目成本43 2.5.2 CDM项目融资渠道44 2.5.3 CDM项目融资方式47 2.5.4 CDM项目实施49 2.6 CDM项目监测50 2.7 核证减排量(CER)的签发50 2.7.1 项目核查50 2.7.2 核证CER的签发52 第3章 清洁生产机制方法学53 3.1 CDM方法学简介53 3.2 CDM方法学理论基础55 3.2.1 CDM的基准线55 3.2.2 CDM的额外性62 3.2.3 CDM的项目边界和泄漏69 3.3 CDM的监测方法73 第4章 CDM方法学的应用和案例分析75 4.1 基准线方法学应用75 4.1.1 项目活动的一般概述76 4.1.2 基准线方法学的选择76 4.1.3 基准线方法学应用于该项目的说明76 4.2 监测方法学应用78 4.3 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80 4.4 中国CDM项目实例分析81 4.4.1 风力发电CDM项目案例分析81 4.4.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案例分析84 4.4.3 钢铁厂富余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清洁发展机制案例研究88 4.4.4 生物质与煤共燃发电CDM项目案例分析91 第5章 国内外CDM研究现状分析97 5.1 我国碳排放的现状与主要减排措施97 5.1.1 后京都时代我国将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97 5.1.2 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特点97 5.1.3 我国碳排放的现状99 5.1.4 CO2的减排措施100 5.2 国内外关于CDM的研究状况104 5.2.1 国外的CDM研究现状104 5.2.2 中国的CDM研究现状107 5.3 中国CDM管理和实施机构及其权限与职责110 5.3.1 管理和实施机构110 5.3.2 管理机构的权限与职责111 5.3.3 对CDM项目的基本要求112 5.3.4 中国开发、实施、审批CDM项目的程序和要求112 5.3.5 中国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113 5.4 中国企业对CDM的理解116 5.4.1 参与CDM合作对项目业主的意义116 5.4.2 CDM的运作实质117 5.4.3 交易成本问题118 5.4.4 开发CDM项目需关注的问题118 5.4.5 CDM的主要基金渠道121 5.5 我国不同行业的CDM对策123 5.5.1 林业与清洁发展机制123 5.5.2 我国工业领域与CDM126 5.6 欧洲国家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和规划129 5.6.1 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和规划129 5.6.2 美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31 附录 135 附录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135 附录2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148 附录3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设计文件表格(CDM?PDD)151 参考文献160 ·收起全部<< 前言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和草原破坏等土地利用变化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合作步伐也逐渐加快。从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波恩协定》、《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马拉喀什协定》和《德里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在加强全球共识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是目前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国际法律文书。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已经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1992年6月11日,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同时明确规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主要的历史和现实的责任,理应率先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与消除贫困。公约缔约方会议(COP)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高机构,1995年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1)至2004年第十次缔约方会议(COPl0)目前一共举行了10届。1997年12月1日至11日,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又称“京都会议”)在日本京都举行,这次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ET)三种帮助发达国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灵活机制,三种机制的核心在于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本国以外的地区取得减排的抵消额,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