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教徒 |
释义 | 1 信徒群体的统称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其字词于16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源于拉丁文 的Purus,意为清洁。 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者和维护者的基督徒。清教先驱者产生于玛丽一世统治后期,流亡于欧洲大陆的英国新教团体中。及后,部分移居至美洲。 ◎ 由来自16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成为改教后基督教新教的领袖。在当时的英国,由于英国国教的专横,宗教改革姗姗来迟,但英国教徒们还是受到了来自加尔文教义的影响。1524年,英国人丁道尔把新约圣经翻译成英文,他可以说是英国的第一位清教徒。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顺服圣经的教导可说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丁道尔的目标就是让英国每位识字的人都拥有一本圣经。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 ◎ 多种理解◎ 何为清教徒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 职业的概念清教徒时代,人类史上才真正出现了职业这个概念。当时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呼唤、呼叫”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命令你该有何种行为。这个词义中无疑含有宗教意义: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 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如上帝曾召唤亚伯拉罕作虔诚且 富有的君王,他凭着信心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富甲万国、繁衍众多的君王。现在,上帝也召唤清教徒开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 他们也肯定现实生活,与出世厌世的观念相反,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加尔文语)。而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 他们也肯定了营利活动,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正像一位名叫普勒斯顿的清教徒领袖在他的著作中所写:“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神赐给他的产业便成。” ◎ 清教徒精神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 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 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之多。 ◎ 清教徒的感恩节◎ 起源感恩节的起源和英国基督教的宗教纷争有关。大约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来势猛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17世纪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清教徒。被逼无奈,他们只得迁往荷兰避难。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在荷兰,清教徒不仅没能逃脱宗教迫害,而且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远在异国他乡,孩子们受不到英国式的教育,对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为下一代保留住祖国的语言和传统,他们再一次想到大迁徙。 ◎ 经过天下虽大,何处是这群天涯沦落人的归宿呢?想来想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伦布在100多年前发现的这块“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国王。没有议会、没有刽子手、未开发的处女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才能轻轻松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传播自己所喜欢的宗教,开拓出一块属于清教徒的人间乐园。 1620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 结果移居美国的欧洲人基本上沿袭了北美大陆上的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的形式。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第一个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州都视自己的情况规定节日日期。1941年,美国国会经罗斯福总统批准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全国的感恩节。 2 三幕正歌剧三幕正歌剧,佩波利公爵根据安思洛与波尼法斯写的戏剧《圆颅党与骑士》编剧,贝利尼谱曲,1835年1月25 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次公演。这是贝利尼的最后一部歌剧。 ◎ 剧情简介故事的历史背景发生在英国内战时期的普利茅斯,1644年效忠英王查理一世的军队被克伦威尔领导的清教徒军队打败后失去了权利,1648年查理一世被俘,翌年迈处死。 清教徒总督高蒂尔?沃尔顿正为女儿埃尔薇拉准备婚礼,让她和效忠皇室的塔尔博特骑士结婚,同样爱上埃尔薇拉的清教徒福特大为伤心。总督奉命护送一位重要的政治犯前往伦敦,塔尔博特认出这位囚犯正是查理一世的寡妇亨丽埃塔。为了拯救她,塔尔博特让她戴上埃尔薇拉 的婚纱准备逃离,福特虽发现他们,但因发现她并不是心上人埃尔薇拉也就没有阻拦。埃尔薇拉知道塔尔博特抛弃她和另一女人逃跑后,伤心地失去理智,塔尔博特逃亡期间以叛国罪名被判死刑。塔尔博特把亨丽埃塔带到安全之所后,冒着危险又回到普利茅斯。他在夜色掩护下进入城堡,并向埃尔薇拉解释了不告而别的原因。埃尔薇拉只清醒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神智不清。护卫进来逮捕了塔尔博特并准备将他处死,所幸此时传来克伦威尔已打败保皇军的消息,所有国王支持者都获赦免,埃尔薇拉重新回复理智,并得以和塔尔博特结婚。 ◎ 剧中人物高蒂尔·沃尔顿 古堡指挥官清教徒 男低音 乔治·沃尔顿 其弟 男低音 福特 清教徒 男中音 埃尔薇拉 乔治沃尔顿女儿 女高音 塔尔博特 骑士 男高音 罗伯逊 清教徒 男高音 亨丽埃塔 孀妇 女高音 清教徒、士兵、禁卫兵、妇女、小厮等。 故事发生于1648年左右,地点在英格兰普里茅斯近郊。 ◎ 剧情介绍第一幕:普里茅斯附近一堡垒 护民官克伦威尔的一位皇家随员高蒂尔·沃尔顿,是这个堡垒的指挥官。在这个堡垒里面,关着许多重要的政治犯。被杀英王查理一世的寡妇亨丽埃塔皇后,也是其中的一员。古堡指挥官的女儿埃尔薇拉,爱上了斯图尔特后裔骑士塔尔博特,但是她的父亲却早已将埃尔薇拉许配给一位清教徒福特。后来埃尔薇拉的父亲的还是依从了女儿的意愿,准允女儿仍同骑士订婚。而且她的叔父乔治·沃尔顿,已经替那位骑士办好了入境护照。当塔尔博特来后,却发现查理一世遗孀亨丽埃塔被囚在此。作为一名忠实的皇室随从,他必须设法让她逃离此地。他把拿来给新娘埃尔薇拉佩戴的面纱,掩盖着皇后的身体,扶她走出古堡。途中被失望的追求者福特所截阻,他相信这位女郎必是埃尔薇拉,便命他们停住。直等她露出了面貌,才知道是别人后让他们通过。但是当逃狱的事被发现后,埃尔薇拉因伤心爱人不忠于爱情,导致神经失常发疯。 在这一幕中有三首著名的乐曲为:福特的抒情短歌《哎哟,我永远失掉了您》!塔尔博特热情洋溢的《给您,我爱的》!埃尔薇拉轻巧活泼地唱:《我是一个愉快的少女》。 第二幕:古堡另一角落 丧失神智的埃尔薇拉似乎永无希望康复,她到处乱闯,像一位精神病患者。她的叔父乔治和清教徒福特,宣称要同骑士决斗,只有这样可以为女郎伸冤。最后他们俩人唱出坚强而充满战争韵味的二重唱。 第三幕:林中 塔尔博特既已将查理一世的遗孀救到安全地带,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爱情,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回古堡附近的森林,希望能见到埃尔薇拉。他果然在林中遇见了她,而且由于他的出现和再次重申的爱慕之意,使埃尔薇拉沉闷的心情获得莫大的慰藉。可是她仍旧神智不清,当塔尔博特想唤起她的记忆和理智时,忽然听到了由远而近的脚步声,他明知被捕便是一死,然而他不想遗弃自己的爱人终于被捕,而且很快被判死刑,执行期近了。但是消息传来,骑士党人已被彻底击败,无法再作有效抵抗。于是摄政官柯隆威宣布大赦一切囚犯,塔尔博特竟因此被释而获得了自由。这种突如其来的快乐,竟使埃尔薇拉恢复了理智,她和塔尔博特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埃尔薇拉一支迷人的歌曲《泉畔寂寞,不胜忧戚》! 使本幕大为生色:塔尔博特也唱出动人的歌声:《从此永相厮守》最后当埃尔薇拉再唱完:《千言万语都属无用》时全剧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