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河区
释义

清河区是淮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交通、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全区下辖淮海、长东、长西、北京路、西安路、水渡口、京沪路七个街道办事处,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

历史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时置县,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孕育了大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鄂、著名京剧大师周信 芳、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教育家李更生、著名剧作家陈百尘、著名作家陈登科等众多名人。1898年,新中国开国总理、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在淮安,并在淮安生活了12个春秋。

资源 资源丰富,条件优越。

矿业

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蕴藏着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等多种非金属矿藏,其中岩盐储量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凹凸棒土储量占全国的70%。

古迹

名胜古迹众多,明代第一陵——明祖陵、水下泗洲城、周恩来故居、纪念 馆、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江苏九寨沟”——铁山寺自然保护区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纯朴自然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八方游客。

淮扬菜是四大菜系——淮扬菜的发源地。

工业

工业兴旺,基础较好。已形成冶金、烟草、化工、机械、纺织等五大支柱产业,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兴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淮阴卷烟厂、淮钢集团、清江石化集团、华能淮阴电厂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一品梅卷烟、淮钢牌特种钢、清江牌特种电机、韩泰子午轮胎、辉煌牌太阳能等一批名牌产品畅销海内外。

交通

清河区内南北向的主干道有淮海北路、承德路、北京路、西安路,东西向的主干道有淮海东西路、漕运路、健康东西路、和平路,东南西北方向的翔宇大道直达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吴承恩故居、刘鹗故居、关天培祠、梁红玉祠等处,有28条公交线路经过区内;位于淮海北路的淮安汽车总站每天发长途班车630次,四通八达,最远的南到深圳、珠海、汕头,北到沈阳,西到西安、武汉等地;与陇海、兰新、京沪、京广、京九、京哈等多条铁路相连的新长铁路从区内通过,境内淮安火车南站以货运为主,为企业的物流提供可靠安全价廉的运输;京沪、宁连、同三、宿淮盐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清河区距2010年建成的淮安涟水机场18.8公里。

教育

重视教育,人才富集。重视教育的传统非常悠久,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

高中入学率

高中入学率达75%以上,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资源

目前,全市拥有5所高等院校、14所中专校,年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万多人,高校、中专校的数量和在校生分别在苏北和全省名列前茅,培养的大批专业人才受到沿海和苏南等发达地区的青睐。

教育成本

由于淮安是经济次发达地区,工资水平较低,因此来淮投资兴业可获得大量素质高、成本低的专业人才。

投资环境

环境优越,投资安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强烈意识,大力整治和改善投资软环境。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市里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组织有审批权的28个部门,对行政审批手续实行集中办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审批中心建立了外来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对投资者约定办理的事项,工作人员不分上下班、节假日,24小时在中心等候办理,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间。

引资项目处理

对引资项目实行全程帮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对有难度的问题,灵活变通处理。

自然地理

清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83.9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

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全国著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农业开发大有可为。盛产水产、特禽、蔬菜、林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家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蕴藏着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等多种非金属矿藏,其中岩盐储量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凹凸棒土储量占全国的70%。

经济概况

2003年该区围绕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大力弘扬“三苦”精神,积极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民营为主、外向带动”战略,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GDP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分别增长18.1%、35.8%。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4:35.4:62.2调整为1.5:35.4:63.1。

第三产业增势强劲。实现三产增加值6亿元,增长20.1%。完成入库税收1.01亿元,增长42.5%,占全区财政收入的77.6%。市场年成交额达35亿元,增长15.4%,新增市场面积35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充满活力。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30户、个体工商户2100户,新增注册资金1.4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区GDP比重达90%以上,民营企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9.7%。

工业经济销效同增。实现销售16.5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15.3% 、6.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销售7亿元,利税4000万元,分别增长25.9%、24%,新增列统企业16个。完成技改投入2.2亿元,增长22.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进园企业到位资金2亿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建筑业实现产值1.8亿元。

房地产竣工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一批经营性三产项目相继建成营业,繁荣了城区商业。借助美食文化节契机,餐饮娱乐业整体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业也有了较快发展。

行政区划

清河区位于淮安市主城区,东与楚州区接壤,南以里运河为界与清浦区毗连,北隔古黄河与淮阴区相邻。面积39.6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汉语拼音:Qinghe Qu,区号:0517,邮政编码:223001。

柳树湾街道

柳树湾街道,东至淮海北路—健康西路—北京路、西北至废黄河和西安路、南至里运河,下辖朝阳社区、富丽花园社区、城西社区、富强村、西安路村、西郊村,总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人,因柳树湾风景区在此区域而得名。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托北京路、西安路两条南北大通道和西安路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旧城改造,成功引进了清河城市广场、紫晶国际花园、银河制业等一批超亿元项目,街办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同时,坚持以和谐社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民生造福群众,建成了一流的街道办事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府前街道

府前街道,东至淮海北路、西至学院路、南至淮海西路、北至健康西路,下辖北京北路社区、西园社区、京南社区、京北社区、淮西社区、工农社区、繁荣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人,位于市委、市政府南侧,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慈善超市调剂中心、志愿者工作站、防灾减灾全国示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一大批社区建设特色品牌。此次区划调整的实施,使街道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资源更加丰富,随着福仕达广场、锦绣装饰城、北京路文化中心、夕阳红文化广场等项目的加快实施,街道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辖区人居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淮海街道

淮海街道,东至翔宇大道、西至淮海北路、南至淮海东路、北至废黄河,下辖向阳社区、交通社区、车站社区、健康路社区、北新村社区、黄河南社区、新村社区、立新社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位于中心城市之中心。街道辖区内商贸物流业十分发达,汇通市场辐射淮安周边,以中央新亚国际购物广场、金鹰国际购物广场、沃尔玛购物中心以及乐天玛特、华润苏果、易初莲花等超市等为龙头的现代商贸企业汇聚云集,是中心城市的商业中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淮安分公司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金融保险企业淮安总部均落户于此,是中心城市的通讯、金融中心;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内外餐饮品牌企业纷纷入驻,中高档咖啡馆、KTV娱乐业蓬勃发展,是中心城市的休闲中心。

白鹭湖街道

白鹭湖街道,东至贵阳路、西至宁连路、南至深圳东路、北至废黄河,下辖清新花苑社区、清隆家园社区、三坝村、老坝村、团汪村、果林场,总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人,是中心城市 “东扩南连、五区联动、三城融合”建设战略的重要节点。近几年来,随着新区建设的深入实施,街道辖区内台湾旺旺集团、香港百隆集团、江苏金象集团等投资的一批超亿元都市型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淮通物流、九州通医药物流、红星美凯龙、淮安国际汽车博览城、奥特莱斯购物公园、精品灯具城等一批超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先后落户,食品、纺织、机械、汽车贸易、现代物流、包装印刷、动漫等七大产业已具规模。同时,全国最大的婚庆主题公园,园林式酒店白鹭湖山庄,国内首屈一指、体现生态餐饮的清河生态美食城,具有江淮民居风格的清淮农家乐等相继实施,全市首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全省首批“科技产业园”成功挂牌,街道辖区将成为全区最具活力的集区域文化创意、商业贸易、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心之一。

水渡口街道

水渡口街道,东至宁连路、西至翔宇大道、南至珠海路—丰收河—深圳路、北至废黄河,下辖东方丽景社区、杭州路社区、合肥路社区、沈阳路社区、洪福社区、东郊村、新建村、果园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力实施产业强办、特色兴办战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万达广场、茂华国际汇、融侨华府、香格里拉国际花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街道辖区将逐步成为辐射淮安及其周边乃至苏北地区的金融商务、文化展示、文化创意、商业贸易和休闲娱乐集聚区。

长东街道

长东街道,东至翔宇大道、西至淮海北路、南至里运河、北至淮海东路,下辖兴隆社区、工农兵社区、三门社区、清淮路社区、越河社区,总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人。辖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居民密集,大运河文化广场、大闸口美食街坐落其中,江北第一高楼雨润中央新亚新天地正加紧实施,是全区商贸、文化中心之一。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按照“树形象、求发展、促和谐”的要求,积极打造服务型街道,努力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同时,从和谐社区建设入手,加快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群众精神文明活动丰富多彩,居民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长西街道

长西街道,东至淮海北路、西至北京路、南至里运河、北至淮海路,下辖河堤社区、引河社区、上海路社区、长西社区、人民路社区,总面积2.88平方公里,人口约3.66万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践行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长西”的工作主线,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民生作为第一天职、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党建作为第一工程,咬定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抓重点,创亮点,攻难点,化焦点,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集民政计生、劳动保障、城管综治、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省级示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街道、社区、居住区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辖区居民不出社区便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历史沿革

古代清河,是江淮流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约距今六七千年以前,在今钵池乡山前村一带居住着氏族部落。经对遗址出土的炊煮谷物的陶器及大量蚌壳、螺狮壳、兽骨等考证,当时经济活动是以渔猎与采集为主,农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夏商周时期,清河境内是淮夷、徐戎活动范围。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先属吴、越,后归楚国。秦汉时期,其区域属淮阴县。东汉末年战乱时期,刘备、曹操、吕布、袁术等曾在境内有过军事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河一带地处南北战争对峙的前沿。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在淮阴故城北、泗水入淮口(即古泗口,又称大河口)设置清河县,清河县名自此始。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瑄开凿清江浦河,清江浦人口殷繁,隧兴为重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河县治移于清江浦。由于清江浦扼河、漕、盐、榷、驿之机杼,官商云集,市场繁荣,城区人口一度达54万人,与当时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是时,清河境内的石码头,南方各省的官员商人和旅客,从水路乘船而来,都要在此舍舟登陆,取道北上;北方客商从陆路乘马车至此,都要于王家营弃车马,到境内石码头扬帆南下。故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盛极一时。

清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方,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先秦时期,清河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地处淮河(古淮河自南而来,今杨庄以东废黄河是其入海通道)南岸,旧以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因此名为淮阴。 据《禹贡》记载,夏代,淮阴以淮河为界,分属徐、扬二州之域。商周史籍称为东夷、淮夷之地。

春秋末,属吴。吴被灭后属越。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国屡侵泗水流域,淮阴归属时越时楚,后来终属楚。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属泗水郡(一说属东海郡,也称郯郡),淮阴县治所设在甘罗城(在今码头镇东北一里许,相传为秦上卿甘罗所筑)。

西汉初,分出淮阴县西南地域置富陵县(今洪泽湖内和洪泽、盱眙的部分地区)。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为其封邑。十一年,韩信被杀,淮阴侯国取消,仍称淮阴县。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富陵为其属县。

王莽篡汉,改淮阴为嘉信,并改临淮郡为淮平郡。

东汉初并临淮郡入东海郡,淮阴县属之,且撤富陵县,其地入淮阴县,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分临淮郡故地立下邳国。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国名废除,仍为临淮郡,淮阴属之。

三国时属魏,魏承汉制,没有变更。

晋武帝初,仍属临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广陵郡治于淮阴,至晋元帝渡江,广陵郡 移去,其间共三十四年。

东晋以征北、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镇淮阴,淮阴遂为重镇。永和八年(352 年),荀羡以北中郎将徐州刺史镇守淮阴。他认为淮阴旧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 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却“无地屯兵”,因而在秦汉故城(即甘罗城)之南一里 许,营造新的城池(后来的淮阴故城,今码头镇附近),自此淮阴为南朝国防要地。

南朝刘宋泰始三年(467年)淮河之北被北朝占领,刘宋于淮阴侨置兖州镇,七年(471年),改称北兖州。 萧齐建元四年(482年),兖州镇移去。永明七年(489年)复立东平郡于淮阴,领寿张、淮安二县。

梁改为淮州,郡治淮阴故城,县改称怀恩。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兖州刺 史,州民发兵拒之,于是淮阴复称北兖州。侯景派直阁将军羊海帮助萧弄璋,羊海带着队伍投降东魏。东魏踞淮阴,仍称淮州郡怀恩县。

陈太建五年(573年),吴明彻伐齐,十一月,淮阴城降陈。九年(577年初),没于后周, 恢复县名为寿张。再立东平郡,和萧齐时一样。

隋初,复为淮阴郡,不久废淮阴郡为淮阴县。大业初(605年),并淮阴于山阳(今楚州区) ,山阳兼并淮阴从这时开始。

唐武德初年,恢复淮阴县建置。武德七年(624年),淮阴第二次并入山阳县;乾封二年(667年),淮阴又从山阳划出恢复县建置。

五代至北宋时,依旧称淮阴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划出淮阴县西境置吴城县,三年后又复归淮阴县。绍兴五年(113 5年),废县为镇;后一年复为县。金皇统元年(1141年),宋奉表割地与金和,约以淮水中流为界,于是淮阴县淮河以北的地方(吴城镇、金城镇)都割给了金人。

金以吴城镇(沿淮北岸一线)隶临淮,金城镇(淮河北岸北部地区)隶涟水。南宋也在嘉定七 年(1214年),将淮阴县治所迁徙到八里庄(《光绪丙子清 河县志》疑为韩信城)。其后十七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南宋淮阴降金,改为镇淮府,次年,即为南宋江淮安抚制置使赵善湘收复(淮阴自秦设县至南宋,县治均在淮河南岸—— 今码头镇境内或附近)。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首次设置清河县,属清河军。1274年,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迁县城 于大清口(也称泗口,约今袁集乡桂塘村),同时(或前后),划出原淮阴县东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县。清河县建立3年(迁县城后仅2年),地入于元。

元初,清河、淮阴、新城三县并置,撤销清河军,以县属淮安路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 3年),并淮阴入山阳,淮阴于是四入山阳,而清河因为后成立而独自存在。元泰定元年(132 4年)黄河决口,大清口县城被毁,县尹耶律不花迁清河县城于甘罗城,清河始得淮阴故地而 县境及 于淮水之南。天历元年(1328年)县尹达鲁花赤哈麻又因甘罗城地僻水恶,居民甚少,迁县城于小清口之西北。离淮阴故城十里远,开始没有城墙,后来因战事需要,筑有东西北三面城 墙(南面临河),边长3.5公里(今码头旧县)。

明初,清河县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嘉靖年间,大清口淤塞,黄河全经小清口 入淮,县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桢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战乱并起,复迁治甘罗城。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河县治仍迁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隶属淮安府。康熙中, 县城屡圮于水。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苏巡抚陈宏谋上疏请求移治,获准后于次年迁至山阳的清江浦,而割山阳靠近清江浦十余乡并入清河,清江浦成为清河县的新县治,除南界棠 泾(今周桥)、青州涧(今氵义河),仍属山阳外,古淮阴之地全部归清河县所有。[清江浦,原属山阳(今楚州区)管辖。宋时乔维岳开河叫沙河,以避淮水山阳湾之险,后淤塞 。明永乐六年(1408年),平江伯陈王宣利用旧河,开渠造闸, 改其名为清江浦,其后便成地名,河则称里运河,成为南北孔道,漕运咽喉,在明、清两 代设官驻守。自清河(淮阴)县治搬此后,市镇日益繁荣,除在城内有几条东西、南北街道外,在东 门外有花街,河北有十里长街,均为商业经营地。清江浦在清同治前就先筑有土圩城墙,后 于同治三年(1864年)漕运总督吴棠始建砖城。东西稍长,南北略狭,其周长1273丈6尺5寸(4 203米),高1丈8尺(5.9米)。北倚运河,东、西、南各就洼地挖沟垒土为基,用洪泽湖大堤 上拆来的砖石砌成。从同治三年春天开始,到次年秋天建成,用白银12万多两,有城门4座, 东门叫安澜,西门叫登稼,南门叫迎薰,北门叫拱宸。东北有小水门。东西城下有水关,通 城内文渠。四角各筑有炮台一座。这里先后设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河道库、淮扬道、清军同知、淮扬镇总兵、淮安府同知、江淮巡抚、江北提督等二三十个官署,名扬全国。

民国初,废淮安府,县直属江苏省,民国3年(1914年),清河县复称淮阴县(与河北省清 河县同名之故)。仍设治于清江浦。并设淮扬镇守使衙门、淮扬道伊衙门于此,淮阴为其属县。民国16年(1927年)撤道,民国21年(1932年)设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清江浦,淮阴县 为其管辖。民国26年(1937年)底,日军入侵江南,江苏省政府迁避于此。民国34年(1945年)8 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新四军解放淮阴城,取清江浦简 称成立清江市,农村仍为淮阴县。不久,苏皖边区政府成立,驻扎清江。清江市、淮阴县为 其所属。民国35年(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清江,其淮阴县政府、淮阴专员公署均设于此;中国共产党政府机关撤出清江市活动于北乡农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淮阴城,城区与淮安合并为两淮市,市府驻清江浦。农村为淮阴县。1951年1月,县城从淮阴县划出,单列为清江市,淮阴县政府搬迁至王营镇。

1958年8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再次合并,成立淮阴市。1964年10月,市县再次分置为淮阴县和清江市,均隶属于淮阴专员公署。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淮阴地区专员公署,设立淮阴市,同时以里运河为界析清江市为清河、清浦2区。

2001年元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清河区属之,辖区不变。

民国37年(1948年),原清江城区内外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狭窄的石板街道仅有4.1公里,人口不到3.6万人。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原清江城外里运河北岸的清河区已发展成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人气兴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区,是淮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

清河区概况

清河区位于铁岭市东部。境内资源丰富。清河水库为辽宁省第三大水库,最大库容量9.71亿立方米。东北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85亿度。清河旅游度假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厚重,曾为电视连续剧《刘老根Ⅱ》提供外景拍摄基地,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主要物产有清河大米、墨尼啤酒、优质矿泉水、北绿葡萄酒、山野菜、清河鱼等。清河区总面积423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昌盛路,邮编:112003。行政区划代码:211204。区号:024。拼音:Qinghe Qu。

自然地理

气候特点

清河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692.3mm,全年光照2550-2700小时,无霜期140-160天。

水文状况

清河尚阳湖最大容量9.7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量5亿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养殖、旅游、工业用水等多种功能。

行政区划

清河区辖2个街道、2个镇、1个民族乡:红旗街道、向阳街道、张相镇、杨木林子镇、聂家满族乡。

向阳街道办事处驻向阳街,人口2.02万人,面积5.92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振兴、益民、崇源、明珠、尚阳;1个村委会:货郎屯。

红旗街道办事处驻昌盛路,人口2.20万人,面积25.45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金澜、育才、清波、东兴;2个村委会:汪哆罗束、后马家沟。

张相镇镇政府驻张相屯,人口2.06万人,面积115.97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大孟屯、五里堡子、谢家屯、东二台子、东华、东三台子、张相屯、十八道岗子、南台、前马家沟、尹家堡子、石家堡子、孔台沟、阎家堡子、斛米沟、张家堡子。

杨木林子镇镇政府驻前杨木林子,人口2.31万人,面积147.97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前杨木林子、后杨木林子、泉眼沟、杨家甸、老虎沟、九社、关家屯、佟家屯、打车沟、养马大屯、富饶、肖台子、八社、郎家屯、新兴、石人沟、团结、清榆、北大沟。

聂家满族乡乡政府驻聂家沟,人口1.13万人,面积127.40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聂家沟、下老虎峪、弯子屯、小金家沟、红花甸、喜鹊沟、大金家沟、碱场沟、曾家屯、西老谷峪、广东山、腰堡、东老虎峪、罗家堡。

社会经济

清河区依山傍水,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半丘陵、半平原状,地貌概括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清河区资源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是全省著名的水电之城。 建区二十余年来,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卫生城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市党政班子目标考核责任状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历经二十年发展建设,清河区正向工业高新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的经济发展格局迈进,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更加优越,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功能完备。

清河水库和清河发电厂坐落在区内,清河水库为辽宁省第三大水库,最大库容9.7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量5亿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养殖、旅游、工业用水等多种功能;中国第一座超百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厂——清河发电厂,年发电量85亿度。辖区内的东北电网输变电工程及排水电站可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莲花园、带状公园、南山公园、世纪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场、文化宫、影剧院及宾馆、酒店、歌舞厅等文体、娱乐、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城区道路形成三横四纵网络,通讯覆盖全区。

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北绿”为龙头,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特征,以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为根本出发点,现已形成葡萄、优质林果、制种、绿色食品、畜牧业养殖、水产养殖、林蛙养殖、高效经济林八大基地。延伸葡萄、林蛙、乳品、绿色食品四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工业已经形成冶金、酿造、建材、食品加工、化工、冷饮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形成墨尼啤酒、特种钢、李飞胶、系列绿色饮品、冷饮、服装、久固防水剂、林蛙油高级饮品八大产品为主的工业格局。

交通运输

清河区地处辽宁省北部,位于102国道、沈哈高速公路和京哈铁路沿线,隶属铁岭市辖区,距市政府所在地30公里。

风景名胜

尚阳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著名省级旅游度假区——清河旅游度假区位于辽宁首北部,铁岭市东北部,坐落在素有“水电之城”、“辽北明珠”美誉的清河区内,交通十分便利,通讯发达,环境优美,功能配套。旅游度假区以水库为依托,山清水秀,神韵超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清河旅游度假区经过十几年地开发建设,现已形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和在建的旅游度假项目达50多个,以长蟒锁谷、青龙吐水为代表的自然景点雄伟壮观;以东北第一卧佛、永安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以高空索道、滑雪场为代表的娱乐设施惊险刺激;以云松大酒店、碧水山庄为代表的度假场所风情各异;以玉器、金铂画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浓郁;以地下电厂旱洞、墨尼啤酒生产线为代表的工业观光旅游和以葡萄生产、花卉栽培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旅游新颖奇特,现已构成两日游网络,并与周边地区(点)构成三日游网络。拥有三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四家,具有较高的接待能力和水平。

长蟒锁谷

长蟒锁谷是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八大风景之一,该景点是由清河尚阳湖拦截大坝的建成而得名。大坝长1300余米,高130米,始建于1956年,历时2年于1958年建成。大坝由南至北,横亘两山之间,气势宏伟,宛如一条巨蟒卧于此处,大坝的建成结束了清河水灾历史,保障了此下游清河、开原、铁岭、沈阳等地的正常生产生活,故此得名。

凤舞山庄

清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满族、朝鲜、锡伯族、回族、蒙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二)》拍摄基地——凤舞山庄,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石家堡子满族民俗村内,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山庄占地面积总计300余亩,建筑面积1554平方米,设有可同时容纳百人进餐的餐饮娱乐大厅,建有高雅的阁楼,有临山而建的造型别致的别墅,设有独具地域民俗风情的高雅套间、雅座,山庄内楼台相望,亭榭相连,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山庄内的渔塘河水碧澈、莲荷丛生,河边垂柳成荫,群鱼在水中嬉戏穿梭;百鸟园内树木丛生、山石鳞峋,各种山花野草遍布期间,黄鸸、鹦鹉等珍稀鸟类尽情的玩耍嬉戏,百鸟争鸣,同时拥有百余亩果园,园内山杏、山桃、山梨、山里红、山葡萄、榛子以及蕨菜、赤嫩芽、山根菜、苣苣菜、蚂蚁菜、苦菜、苣荬莱等数十种山野菜。还可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舞蹈和民俗婚俗礼仪等,可使您饱览民俗文化、地域风俗,品尝独具特色的满族八大碗,回席九大碗,了解满乡的文化和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了解关东民俗风情。

龙泉山庄

龙泉山庄以清河旅游度假区和清河水库为依托,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山、水、庄相映成辉。山庄采用北方民间木制建筑风格,装饰古朴自然,瀑布、人工湖、吊桥、回廊及水坝构成了完美的庄园盛景。山庄及其对面是《刘老根》二部全部外景、内景基地。

凤舞山庄位于风景秀丽的石家满族民俗村,根据剧情的需要,山庄设立了大舞台和现代风格的平台建筑,游人可以欣赏到剧情里的地方戏曲节目。

大家在游览时,可亲临剧中的各个场景,并留影纪念。其感受如置身于电视剧中。同时还能欣赏到东北的二人转、大秧歌等艺术表演。

青龙吐水

“青龙吐水”是尚阳湖著名八景之一。每逢灌溉季节或需要泄洪时,这一道在别处难得一见的独特景观就会出现。湖水经由直径5.5米、长223米的地下隧道伴随强大的压力从闸门下喷涌而出,水流急速地顺着输水道向上扬起,形成飞瀑,最大流量可达389立方米/秒,景致尉为壮观。游人在几百米以外就能听到震耳的轰鸣声,迎着飞瀑在几十米以外,扑面的水雾似毛毛细雨会使您感到凉爽和惬意,空气如雨后般清新。晴天丽日,半空中的水雾会折射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南山滑雪场

南山滑雪场地处清河区后马村王家沟,位于九蹬山脚下,在市区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滑雪场占地10000平方米,建有长380m、宽35m的雪道,有滑冰厂、雪地摩托、雪地越野车等项目。

清河特产

溜达鸡

清河区聂家乡山多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现有多处荒山荒沟,目前该乡依据山区特点及优势,利用荒山荒沟饲养溜达鸡。

葡萄

铁岭市清河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水质清纯,昼夜温差较大,极其适合葡萄生长,是辽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2:30:30